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南诏的内容。
带有南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帝 [相关解释]
1.东方的帝王。战国时齐愍王自称。 2.东方的帝王『景帝时吴王刘濞自称。 3.东方的帝王。唐代南诏合罗凤的称号。《新唐书.南诏传》"合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给金印,号'东帝'。"亦以代指偏安东方的政权。 4.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省称。
久赞 [相关解释]
1.唐南诏国王之下的最高行政官员。
俚柔 [相关解释]
1.南诏语"百姓"的音译。
全义 [相关解释]
1.谓保持节操。 2.唐宪宗时南诏靖王(劝利晟)的年号。
六诏 [相关解释]
1.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后﹐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史称南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唐元稹《蛮子朝》诗"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云南。
南诏 [相关解释]
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南诏画卷 [相关解释]
1.唐南诏名画。亦名《南诏国史图》﹑《中兴国史画》。唐光化二年(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南诏画师绘,取材于南诏地方政权建立的故事。画笔生动精美,宗唐人笔法,为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原藏故宫,今在日本。
南诏蛮 [相关解释]
1.指乌蛮等族。
建水县 [相关解释]
在云南省南部。县城为唐南诏时所筑。人口43万(1993年)。有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和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朝阳楼、百岁楼、朱家花园。城郊还有著名的燕子洞。
斧画 [相关解释]
1.宋初王全斌平定后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宋太祖鉴于唐代中衰与用兵南诏有关﹐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后因以"斧画"指统辖之外的疆域。
星回节 [相关解释]
1.古代南诏节日名。其说不一。或谓即"火把节"。
朱提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立为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初置安上县,不久复改为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移治今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西南。唐末废。 2.山名。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盛产白银,世称朱提银。亦用作银的代称。
清平官 [相关解释]
1.唐南诏王以下最高行政官员。有坦绰﹑布燮﹑久赞之分,共六人。相当于唐朝的宰相。
白衣没命军 [相关解释]
1.唐大中时南诏部队名。
石钟山 [相关解释]
①在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城附近鄱阳湖入江口。拔70多米。山上林木葱郁,有半山亭、怀苏亭、江天一览亭、太平楼、报慈禅林、浣香别墅等名胜古迹。1855年太平军曾大败曾国藩水师于此。②在云南省剑川县沙溪。以南诏、大理石窟著名。石窟主要集中在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村三区,计十六窟。有南诏王造像,造型优美。石钟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 [相关解释]
1.春秋鲁城外门。 2.借指贤者。 3.控制水流的石闸。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 5.古道路名。(1)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四川省高县境内的石门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宾,南抵云南曲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褒斜谷通道。在今陕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东汉的《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缮裔 [相关解释]
1.唐代南诏国官名。
缮览 [相关解释]
1.唐代南诏国官名。
罗苴子 [相关解释]
1.唐时南诏选择精锐乡兵组成的前锋部队。
蛮利 [相关解释]
1.唐时南诏国对唐人任师保的尊称。
西京 [相关解释]
1.古都名。(1)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2)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3)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至德二载﹐改称中京。(4)唐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凤翔是两京未复时肃宗之驻地﹐改凤翔郡为凤翔府﹐建号西京﹐上元元年﹐废京号。(5)南诏王寻阁劝时﹐以太和(指羊苴咩城)为西京﹐至世隆称帝﹐改称中都。(6)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即帝位于魏州﹐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以即位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为西京﹐十一月复唐旧制改
进武 [相关解释]
1.唐时南诏语王妃的音译。
酋望 [相关解释]
1.古代南诏国的官名。
铎刀 [相关解释]
1.唐代南诏兵器名。一种顶端含毒的长矛。
龙尾 [相关解释]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 4.砚名。亦泛指砚。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6.古国名。南诏的别称。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