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 查到相关博物志的内容。
带有博物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山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仙槎
[相关解释]
1.亦作"僲槎"。 2.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3
1.亦作"僲槎"。 2.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3
博望槎
[相关解释]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张华《博物志》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张骞曾封博望侯◇因以指张骞乘槎至天宫事。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张华《博物志》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张骞曾封博望侯◇因以指张骞乘槎至天宫事。
博物志
[相关解释]
笔记。西晋张华著。十卷。其中一至六卷杂记地理风俗、动物植物乃至方士奇技、名物考证。七至十卷叙述各种神话传说、人物逸事等。
笔记。西晋张华著。十卷。其中一至六卷杂记地理风俗、动物植物乃至方士奇技、名物考证。七至十卷叙述各种神话传说、人物逸事等。
员丘
[相关解释]
1.神话中仙人所居的地方。语本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 2.即圜丘。古时祭天的圆形高坛。
1.神话中仙人所居的地方。语本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 2.即圜丘。古时祭天的圆形高坛。
四友
[相关解释]
1.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2.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牾?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
1.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2.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牾?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
因诸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齐国狱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何休注"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徐彦疏"旧说云即《博物志》云'周曰囹圄,齐曰因诸'是也。"按,今本《博物志》无此文。一说"因诸"为齐国放逐犯人的地区。见陈立《公羊义疏》卷六四﹑俞樾《群经平议.公羊传》。
1.相传为齐国狱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何休注"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徐彦疏"旧说云即《博物志》云'周曰囹圄,齐曰因诸'是也。"按,今本《博物志》无此文。一说"因诸"为齐国放逐犯人的地区。见陈立《公羊义疏》卷六四﹑俞樾《群经平议.公羊传》。
土龙
[相关解释]
1.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 2.蚯蚓的别称。 3.鼍的别称。见陆佃《埤雅.释鱼》引宋李石《续博物志》。
1.用土制成的龙。古代用以乞雨。 2.蚯蚓的别称。 3.鼍的别称。见陆佃《埤雅.释鱼》引宋李石《续博物志》。
天槎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指可在天地间往来的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1.古代神话中指可在天地间往来的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客槎
[相关解释]
1.指升天所乘之槎。用晋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牛女事。
1.指升天所乘之槎。用晋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牛女事。
星槎
[相关解释]
1.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汉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2.泛指舟船。
1.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汉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2.泛指舟船。
榆瞑豆重
[相关解释]
1.语出《文选·嵇康》"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后以"榆瞑豆重"谓身懒神昏。
1.语出《文选·嵇康》"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后以"榆瞑豆重"谓身懒神昏。
槎客
[相关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 2.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
1.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 2.清海宁人吴骞字"槎客"。吴有书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
泣珠
[相关解释]
1.指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1.指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游岱
[相关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后因以"游岱"作死的婉称。岱即泰山。
1.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后因以"游岱"作死的婉称。岱即泰山。
溪弩
[相关解释]
1.指射工虫。传说中的毒虫名。语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二"江南山溪水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1.指射工虫。传说中的毒虫名。语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二"江南山溪水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灵槎
[相关解释]
1.亦作"灵查"。 2.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3.指船。
1.亦作"灵查"。 2.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3.指船。
玄石
[相关解释]
1.黑色石头。 2.一种形似磁石的石头。可用于医药。 3.指石碑或墓碑。 4.山名,在洞庭湖西。 5.传说中知酒味的人,姓刘。相传尝于中山酤得千日酒,一醉千日始醒。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五。
1.黑色石头。 2.一种形似磁石的石头。可用于医药。 3.指石碑或墓碑。 4.山名,在洞庭湖西。 5.传说中知酒味的人,姓刘。相传尝于中山酤得千日酒,一醉千日始醒。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五。
禹余粮
[相关解释]
1.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 2.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 3.蒼草的别名。
1.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 2.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 3.蒼草的别名。
窥牖小儿
[相关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西王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后因以指小偷。
1.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西王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后因以指小偷。
竹斑
[相关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具。"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1.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具。"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红叱拨
[相关解释]
1.名马名。唐天宝中,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也泛指骏马。 2.一种名贵的猫。
1.名马名。唐天宝中,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也泛指骏马。 2.一种名贵的猫。
续弦胶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西海之中有凤麟洲,仙家以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又名集弦胶﹑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粘合之处,终无所损。见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1.古代传说西海之中有凤麟洲,仙家以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又名集弦胶﹑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粘合之处,终无所损。见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羊负来
[相关解释]
1.苍耳的别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博物志》'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枲子着羊毛,蜀人种之,曰羊负来。'故今人亦以名枲耳也。"后用以指相随而来的事物。
1.苍耳的别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博物志》'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枲子着羊毛,蜀人种之,曰羊负来。'故今人亦以名枲耳也。"后用以指相随而来的事物。
胶续
[相关解释]
1.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余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从武帝射于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余香胶续之……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后以"胶续"为妻死续娶之称﹐故亦曰"续弦"。
1.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余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从武帝射于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余香胶续之……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后以"胶续"为妻死续娶之称﹐故亦曰"续弦"。
遶梁
[相关解释]
1.亦作"繞梁"。 2.典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引作"遶梁"◇以"遶梁"谓歌声优美,令人长久难忘。
1.亦作"繞梁"。 2.典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引作"遶梁"◇以"遶梁"谓歌声优美,令人长久难忘。
铅粉
[相关解释]
1.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毒﹐溶于酸类﹐不溶于水。也称铅白。古代妇女用来搽脸。晋张华《博物志》有"纣烧铅作粉"的记载。 2.用作画画的颜料。 3.借指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4.喻指雪。
1.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毒﹐溶于酸类﹐不溶于水。也称铅白。古代妇女用来搽脸。晋张华《博物志》有"纣烧铅作粉"的记载。 2.用作画画的颜料。 3.借指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4.喻指雪。
阿耨达山
[相关解释]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陪尾
[相关解释]
1.古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孔传﹕"四山相连﹐东南在豫州界﹐洛经熊耳﹐伊经外方﹐淮出桐柏﹐经陪尾。"《史记.夏本纪》作负尾﹔《汉书.地理志上》作陪尾。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泗水东﹐泗水所出的陪尾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汉出嶓冢﹐洛出熊耳﹐泾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1.古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孔传﹕"四山相连﹐东南在豫州界﹐洛经熊耳﹐伊经外方﹐淮出桐柏﹐经陪尾。"《史记.夏本纪》作负尾﹔《汉书.地理志上》作陪尾。所在之地有二说。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一说在今山东泗水东﹐泗水所出的陪尾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汉出嶓冢﹐洛出熊耳﹐泾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陪尾。"其后《隋书.地理志》﹑《大清一统志》及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饮牛津
[相关解释]
1.指天河。传说海边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1.指天河。传说海边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魏文手巾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文帝﹞才蓺兼该"裴松之注引晋张华《博物志》"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1.《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文帝﹞才蓺兼该"裴松之注引晋张华《博物志》"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