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印刷的内容。
带有印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版 [相关解释]
1.见"一板"。 2.书籍排印一次为一版,一版还可包括多次印刷。
上梓 [相关解释]
1.古时以木版印刷,将文字刻于木版上,谓之上梓,亦称付梓。
下行 [相关解释]
1.文字自上而下直写直排的形式『字在改为横写横排以前,书写和印刷都是从上到下的,故称"下行"。 2.公文从上级发往下级。 3.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 4.指声音从高到低。
丛刻 [相关解释]
1.刻板印刷的丛书(多用做丛书名称)。
书坊 [相关解释]
1.唐代朝省藏书的馆院。亦为文臣学士校书﹑修史的处所。 2.旧时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五代时书肆,北宋时书林﹑书堂,南宋时书棚以及明清时书铺,皆泛称书坊。
书影 [相关解释]
1.显示书刊的版式和部分内容的印刷物。从前仿照原书刻印或石印,现在大多影印,有的用做插页;有的汇集成册,如《宋元书影》。
书板 [相关解释]
1.亦作"书版"。 2.以雕板印刷术印书的底板。
传统集邮 [相关解释]
集邮的一个类别。收集某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发行的邮票。主要研究邮票本身的各种特征,如邮票的发行历史及其版别、齿孔、纸张、水印、背胶、刷色和所盖邮戳等。一般以收集新票、旧票、实寄封、变体票、邮票印刷样张等为内容。
佛青 [相关解释]
1.即群青。一种深蓝色的无机颜料。用于染布﹑印刷或做油漆原料。
全开 [相关解释]
1.印刷上指整张的纸。
再版 [相关解释]
1.书刊第二次出版。有时也指第二次印刷。
写真版 [相关解释]
1.用照相方法所制的印刷版。如铜版。
凸版 [相关解释]
1.版面印刷的部分高出空白部分的印刷版,如木版﹑铅版﹑锌版﹑网目版﹑三色版﹑电镀凸版等。
出版 [相关解释]
利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出版物以利传播的行为。是有文字以后发展起来的。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至唐代中叶盛行。现代出版主要指图书、报刊、音像读物等的编辑、印刷(或复制录音、录像、缩微品等)、发行三个方面。当代出现的电子出版活动,又为出版增加了新的内容。
出版物 [相关解释]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三类。前两者是定期出版物,后者是不定期出版物。传统的出版物都是印刷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除印刷型之外,又有非印刷型制品,如缩微品(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音像制品(如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幻灯片、声像光盘等)、电子型(如软盘、只读光盘等)等。
刊刷 [相关解释]
1.刊刻印刷。
刊墨 [相关解释]
1.刻板印刷。
制版 [相关解释]
1.制作各种印刷上用的版子。
刷印 [相关解释]
1.印刷。旧时印刷,先在刻板上复纸,再以毛刷刷扫,称"刷印"。也称刷书。
刻印 [相关解释]
1.雕刻印章。 2.雕版印刷。 3.比喻印象极深,不易磨灭。
刻梓 [相关解释]
1.刻板印刷。旧谓出版印行。
单幅 [相关解释]
1.条幅,单条。 2.谓全部内容集于单页的印刷品。 3.一幅。指布匹等织物宽度较狭。
单挂号 [相关解释]
1.信件和印刷品付邮时由邮局登记编号,给收据,叫挂号。只挂号不要回执的,通称单挂号。如有差失,可凭收据编号追寻查找。
单板计算机 [相关解释]
简称单板机”。制作在一块印刷板上,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微型计算机。印刷板上有中央处理机、内存储器、外围设备、接口等主要部件。
卡拉奇 [相关解释]
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和海港,全国工商业和贸易中心。人口5103万(1981年)。曾为巴基斯坦首都。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40%,有黄麻纺织、印刷、冶金等工业。全国大部分银行的总行设此。西郊有全国第一座原子能电站。港口优良,并为重要国际航空站。真纳陵墓和海滨浴场吸引众多游人。
印刷 [相关解释]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呈现原稿内容的技术。有纸张印刷、塑料印刷、皮革印刷和纺织品印刷等。最常用的为纸张印刷。
印刷体 [相关解释]
1.文字的印刷形式(区别于"手写体")。
印刷品 [相关解释]
1.印刷成的书报﹑图片等。
印刷局 [相关解释]
1.印刷厂。
印刷所 [相关解释]
1.印刷厂。
印刷物 [相关解释]
1.印刷品。
印发 [相关解释]
1.盖印后发出。 2.印刷并散发。
印工 [相关解释]
1.铸印的工匠。 2.印刷工艺。
印张 [相关解释]
1.印刷书籍时每一本书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印张为全张平版纸(通称新闻纸或报纸)的二分之一。
印手 [相关解释]
1.印刷工人。
印摹 [相关解释]
1.犹印刷。
印本 [相关解释]
1.印刷的书本。对写本而言。
印花 [相关解释]
1.旧时一种用于缄封公文的凭证。 2.谓将花纹或图案印到纺织品等物上。 3.谓印有图案或花纹。 4.指印花税。 5.指印花税票。由政府出售,贴在契约﹑凭证等上面,作为税款的一种特制印刷品。
印行 [相关解释]
1.印刷行世。
印造 [相关解释]
1.印刷制作。
印钉 [相关解释]
1.印刷装订。
卷筒纸 [相关解释]
1.由造纸机出来的纸张,经复卷机裁切并卷成一定宽度的纸卷。供轮转印刷及各种工业使用。
原版 [相关解释]
1.印刷品的最初版本。 2.特指未经翻译的原作。
原稿 [相关解释]
1.未经过修改增删的稿子。亦指据以印刷出版的稿子。
反转片 [相关解释]
感光材料的一种。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有黑白和彩色两种。主要用于印刷制版和制作幻灯片等。
四大发明 [相关解释]
1.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由中国人发明,然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四大贡献,通称四大发明。
图版 [相关解释]
1.主要用于印制照相图片﹑插图或表格的一种印刷版,用铜﹑锌等金属制成。
墙纸 [相关解释]
又称壁纸”。裱糊墙面的纸张。分三类(1)塑料墙纸。在原纸上涂一层塑料而成;(2)金属墙纸。在原纸上涂塑并印铜、铅等色后压花而成,具有金属光泽;(3)木纹墙纸。在原纸上印刷木纹而成。
墨版 [相关解释]
1.亦作"墨板"。 2.印书的木版。因印刷时须在版上刷墨,故名。
大样 [相关解释]
1.傲慢自大﹐满不在乎。 2.大的例证。 3.印刷用语﹐报纸的整版的清样(区别于"小样")。参见"小样"。 4.工程上的细部图。
套印 [相关解释]
1.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的方法。 2.即子母印。
套印本 [相关解释]
1.指用两种以上颜色印刷的书本。参见"套印"﹑"套版"。
套版 [相关解释]
1.亦作"套板"。 2.按印刷页折叠的顺序﹐将印刷版排列在印刷机上。 3.分色套印。
套色 [相关解释]
1.彩印方法。用平版或凸版分次印刷﹐每次印一种颜色。利用红﹑黄﹑蓝三种原色重叠印刷﹐可以印出各种颜色。
孔版印刷 [相关解释]
油墨透过渔的孔洞或网眼印到纸张、织物、皮革等材料的平面或曲面上的印刷方法。渔的图文由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孔洞或网眼组成。有誊写版印刷、打字蜡纸印刷及丝网印刷等。
字典纸 [相关解释]
1.一种高级薄型书籍纸。纸页较薄,洁白细致,强韧耐折,不透明性好。常用于印刷字典﹑词典﹑手册等篇幅较多﹑使用率较高的书籍。
字印 [相关解释]
1.即印刷用的活字。
宋体字 [相关解释]
1.宋代雕版印书通用的字体,结构方正匀称,后世称"宋体字"。明末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仍称宋体,俗称老宋字,是现代通行的印刷字体。另有横竖笔划都较纤细的字体,称为仿宋体,亦为常用印刷体的一种。
宋版 [相关解释]
1.指宋代雕板印刷的书本。
实寄封 [相关解释]
经过邮递的信封和印刷品、包裹的封皮等。
宣纸 [相关解释]
一种书画用纸。用檀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原产于唐代宣州(今安徽泾县),故名。纸质洁白、细致、柔软,宜书宜画,也用于雕版印刷。原有渗化性能的,称生纸”;煮fe7e;蛏侠砑光的,称熟纸”。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关解释]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平民习艺所 [相关解释]
1.又称"贫民习艺所"。清末各省﹑县官办的手工业工场。收容无业贫民和部分罪犯从事纺织﹑制鞋﹑印刷﹑编制藤柳器具等劳动。辛亥革命后,平民习艺所成为各地官办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后已不再存在。
平装 [相关解释]
1.书籍等印刷品用单层的纸做封面,书脊不成弧形的装订(区别于"精装")。
开印 [相关解释]
(书报、图片等)开始印刷本报今日三点十分~。
影印 [相关解释]
仿照图书或手稿本真迹用照相方法制版的印刷方法。可保持原版的艺术风格。
手写体 [相关解释]
1.文字或拼音字母的手写形式。区别于"印刷体"。过去印刷体与手写体差别较大。今则新字形印刷体与手写体基本上一致;手写体拼音字母亦与印刷体拼音字母渐趋一致。
手印 [相关解释]
1.手的痕迹。 2.契券﹑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 3.佛教语。密宗修持以"三密相应"为主,"手印"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 4.手工印刷。
打字机 [相关解释]
用以代替手工书写、复写或印刷制版的机器。以手指按机上的字键,所用纸上即有字打出。电动打字机则在手按字键后通过电传动打字,更为轻巧快速,改错方便。电子打字机使用更方便,可编辑、储存字稿,随意调整修改,字体可放大缩小,自动重复打印。各种文字(如汉文、英文)均可同机使用。
承印 [相关解释]
1.捧印。 2.接受印刷。
拓本 [相关解释]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排印 [相关解释]
1.排版印刷。
排版 [相关解释]
亦称排字”。将原稿的文字、线条、表格等排组成印刷版面的工艺过程。原为手工操作,后逐步发展用机械铸排、照相排版、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照相排版系统等。
新华书店 [相关解释]
1939年9月在延安成立的图书发行机构◇又在华北、华中、山东等抗日根据地陆续成立。1945年后各大解放区的新华书店负担出版、印刷、发行业务。1951年1月实行出版、印刷、发行分工专业化后,专营图书发行业务。
新版本 [相关解释]
1.经重新修订和排版印刷﹐新近出版发行的书本。跟"旧版本"相对而言。
景印 [相关解释]
1.影印。用照相或化学的方法制版印刷,多用于翻印书籍或图表等。
有光纸 [相关解释]
1.一种一面光一面毛的纸。质薄而脆﹐可用作单面书写或印刷。又称油光纸。
木版水印 [相关解释]
1.我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称。主要用以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唐宋流行单色刷印,至明末发展为彩色套印,有如饾饤,故明人称为饾版。分钩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现代版画家也运用这种技法创作版画。也称木刻水印。
板印 [相关解释]
1.指雕板印刷。
板本 [相关解释]
用木板雕刻印刷的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板片 [相关解释]
1.印刷用的雕板。一板称为一片。
板行 [相关解释]
1.晋﹑南北朝大臣任命僚属谓之"板行",以示与朝廷诏授有别。 2.雕板印刷发行。
枣梨 [相关解释]
1.谓雕版印刷。旧时多用枣木或梨木雕刻书版,故称。
枣行 [相关解释]
1.刻板印刷行世。古代刻板多用枣木,故谓枣行。
染纸 [相关解释]
1.谓印刷。
校刊 [相关解释]
1.订正后雕版印刷。
梓人 [相关解释]
1.古代木工的一种。专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 2.泛指木工﹑建筑工匠。 3.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
模印 [相关解释]
1.亦作"橅印"。 2.刻板印刷。 3.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正体 [相关解释]
1.主体,本体。 2.旧指承宗的嫡长子。 3.犹正统。 4.正统的体式。 5.正楷字。 6.规范的汉字字形。 7.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毕昻(?-约1051) [相关解释]
北宋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原为杭州书肆刻工。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烙使之坚硬,在铁板上排版后进行印刷。他的发明未及推行即逝世。
油印机 [相关解释]
一种简易的印刷工具。由橡皮滚筒、框架、网、底座等组成。橡皮滚筒涂油墨后滚动在压紧的经刻写或打字的蜡纸上,即能在蜡纸底下的纸上印出图文。
洋版 [相关解释]
1.用铅字排版印刷。区别于木版﹑铜版。
活字 [相关解释]
印刷上用的金属或木质的方柱形物体,一头铸着或刻着单个反着的文字或符号,排版时可以自由组合。
活字本 [相关解释]
1.指用活字印刷的版本。
活版 [相关解释]
活字版~印刷术。
浮世绘 [相关解释]
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民间绘画。浮世”是现世的意思,描绘题材大多是民间风俗、俳优、武士、游女、风景等,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初以墨色印刷,称墨折绘”;后发展为丹绘”、红折绘”、锦绘”等多色的表现样色。以色彩明艳、线条简练为特色。曾得到广泛的流传和发展,至18世纪末逐渐衰落。代表人物有铃木春信、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等。
[相关解释]
1.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属板等。 2.指印本。 3.谓用渝印刷。 4.比喻死板不变。 5.一种大型印章。
渥太华 [相关解释]
加拿大首都。大市区人口100万(1995年)。工业主要有纸浆和造纸、木材加工、印刷等,电子工业发展很快。铁路枢纽,河港。有国会、总督府、博物馆、美术馆等建筑。多宏伟教堂。大市区外围有3千米宽的绿带”,风景优美。
灶马 [相关解释]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2.灶神的坐骑。 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烫金 [相关解释]
1.亦作"烫印"。 2.一种印刷装饰工艺。将金属渔加热,施箔,在印刷品上压印出金色文字或图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