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古人的内容。
带有古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年三秀 [相关解释]
1.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
一星终 [相关解释]
1.古人划周天为十二次,以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满一周天,故以十二年为一星终,用以纪年。
一甧 [相关解释]
1.指酒一瓶。古人借书,还时以酒一瓶为酬。甧,酒器。
三三节 [相关解释]
1.即上巳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
三拜 [相关解释]
1.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
三星 [相关解释]
1.《诗.唐风.绸缪》"三星在天。"毛传"三星,参也。"郑玄笺"三星,谓心星也。"均专指一宿而言。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星,有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据近人研究,《绸缪》首章"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指参宿三星;二章"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 2.古人认为岁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三星,谓岁星行经三个星次,犹言三年。 3.指福﹑禄﹑寿三福神。
三湘 [相关解释]
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指沅湘﹑潇湘﹑资湘。 3.指湖南。
三芝 [相关解释]
1.芝为菌类植物,古人以为食之可长生,故多视为瑞草。三芝所指不一。(1)指参成芝﹑木渠芝﹑建木芝。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也。"(2)指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晋葛洪《抱朴子.仙药》"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于泰山要乡及奉高,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3)指石芝﹑灵芝﹑肉芝。《文选.沈约》"淹留访五药,顾步伫三芝。"吕向注"
三阳 [相关解释]
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6.唐代宫殿名。
上天 [相关解释]
1.天空,天上。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下寿 [相关解释]
1.古人将寿命的长短分为上中下三等。下寿有二说一说六十岁为下寿,一说八十岁为下寿。
下席 [相关解释]
1.犹末座。古人常以居下席表示谦敬。
不如归去 [相关解释]
1.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因用为催人归家之词。
丙丁 [相关解释]
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故借以指火阅后即付丙丁。
丝桐 [相关解释]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两头蛇 [相关解释]
1.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贾谊《新书·春秋》"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上》"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
两手加额 [相关解释]
1.双手放在前额上。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
中古 [相关解释]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2)《韩非子.五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3)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战国。(4)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羈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
中练 [相关解释]
1.古人父母丧后周年行小祥祭礼时,祭服内穿以练过的素布制的中衣,故以"中练"指人子为去世周年的父母行小祥祭礼。
丹墨 [相关解释]
1.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书写与点校书籍。
乌皮几 [相关解释]
1.乌羔皮裹饰的小几案。古人坐时用以靠身。南朝齐谢杋有《同咏座上玩器乌皮隐几》。
乌羊 [相关解释]
1.黑色的羊。因非上品,古人常以为礼物之微薄者。
乌鱼 [相关解释]
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九头纪 [相关解释]
1.传说远古人皇氏兄弟九人共政,称为九头纪。为"十纪"之一。
九尾 [相关解释]
1.九尾狐的简称。古人以为瑞兽。 2.借为妖媚多诈的象征。 3.泛指妖狐。
九重天 [相关解释]
1.古人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 2.指帝王或朝廷。
乡衡 [相关解释]
1.古人以爵饮酒,酒将尽时,爵底翻转向上,爵柱与两眉相对,谓之"乡衡"♀,眉毛。一说,衡,平衡。谓爵平与人口相对。乡,通"向"。
书香 [相关解释]
古人用芸香草防书蛀虫,因称其香为书香◇用来称世代读书的家风书香门第|书香剑气俱寥落。
五云 [相关解释]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 3.指皇帝所在地。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5.见"五云体"。
五室 [相关解释]
1.古人明堂内设置的木室﹑火室﹑金室﹑水室﹑土室。
五征 [相关解释]
1.古人以雨﹑昫﹑暖﹑寒﹑风五者是否适时作为吉凶的征验,称为"五征"。
五月子 [相关解释]
1.亦作"五日子"。 2.农历五月初五所生之子,古人迷信,以是日多禁忌,有生子不长养之陋俗。
五本 [相关解释]
1.古人修身处世的五项根本要求。
五色云 [相关解释]
1.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
五色气 [相关解释]
1.五色云气,古人以为祥瑞。
五色鱼 [相关解释]
1.五色之鱼。古人以为神鱼。 2.书信的代称。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故称。
五虫 [相关解释]
1.古人把动物分为五类,即羽虫(禽类)﹑毛虫(兽类)﹑甲虫(昆虫类)﹑鳞虫(鱼类)﹑倮虫(人类),合称"五虫"。见《大戴礼记.易本命》。 2.泛指各类动物。
五言试帖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亵服 [相关解释]
1.古人家居时穿的便服。
人名诗 [相关解释]
1.句中暗藏有古人姓名的诗。为杂体诗之一。
仁草 [相关解释]
1.瑞草。指朱草﹑萱荚等不常见的草。古人以为见则祥瑞。 2.烟草。
仙客 [相关解释]
1.仙人。 2.借称官职清贵或风神超逸之士。 3.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4.指王仙客。唐传奇《无双传》中,王仙客娶外舅之女无双。因亦用为王姓女婿之典。 5.古人对某些特异的动植物,如鹿﹑鹤﹑琼花﹑桂花等,皆有"仙客"之称。
仙踪 [相关解释]
1.仙人的踪迹。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
以人为鉴 [相关解释]
1.《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以手加额 [相关解释]
1.古人用手搁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原为"指额",后作"加额"。
以荷析薪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以"以荷析薪"比喻继承父业。
以规为瑱 [相关解释]
1.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劝告。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
伪托 [相关解释]
假托别人的名字。多指冒充前人此画系伪托古人,并非真品。
体魄 [相关解释]
1.指尸体。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上升而魄着于体,故称。 2.偏指肉体。 3.体格和精力。
余吾 [相关解释]
1.古水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鄂尔浑河。
作古 [相关解释]
已作古人。死的婉词作古之人|早已作古。
信史 [相关解释]
确实可信的历史古人称《春秋》为信史|莫负美名书信史。
信天翁 [相关解释]
1.亦称"信天公"。亦称"信天缘"。 2.大型海鸟。身体白色略带青色,长约二三尺,体形大的种类长可达一米以上,翅淡黑色,趾间有蹼,善飞能泳,食水生动物,见于我国沿海各地。古人见其凝立水际,或谓其不能捕鱼,常用以比喻呆立或留居原地少活动。
修业 [相关解释]
1.建立功业。 2.古人写字着书所用的方版称业,因此把写作叫修业。 3.学习知识,钻研学问。 4.今称学生在校学习为修业。
倒句 [相关解释]
1.指古人诗文中的词﹑词组或短语等成分倒置的句式。
倚庐 [相关解释]
1.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 2.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
倚耳 [相关解释]
1.向后倾侧的耳朵。古人以此为美。
借对 [相关解释]
1.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与数字"
借训 [相关解释]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偷声 [相关解释]
1.唐宋词曲术语。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唐张志和《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刘禹锡《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宋杨无咎《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清金农《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
儿女花 [相关解释]
1.即萱草花,古人认为它可以使人忘忧。
元声 [相关解释]
1.指十二律中的黄钟。古人定十二律以黄钟之管为基准,故名黄钟为元声。
元钥 [相关解释]
1.即律管。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之一"淑气渐滋于元钥﹐元声默应于黄钟。"古人以十二律管定十二律﹐又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应﹐谓之"律应"。相传十二律管中均置葭灰﹐月份至﹐则相应律管中之葭灰即飞动﹐故云"淑气渐滋于元钥"。
先民 [相关解释]
1.古代贤人。 2.泛指古人。
先远 [相关解释]
1.《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僥,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
克臂 [相关解释]
1.刺臂出血。古人盟誓的一种方式。
免冠 [相关解释]
①脱帽。古人表示谢罪免冠引咎。②不带帽子免冠照片。
兑域 [相关解释]
1.指西方。古人以八卦配八方,兑为西方。
六书 [相关解释]
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事 [相关解释]
1.上古指领兵的六卿。《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孔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后因以指朝中的军事大臣。 2.相传商初天下大旱﹐汤曾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 3.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 4.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 5.指六书。
六眸 [相关解释]
1.谓六目龟。古人视为神灵之物。
六神 [相关解释]
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不安ㄧ~无主。
六魄 [相关解释]
1.古人迷信﹐以为人体有七魄﹐人死﹐除一魄守其骸骨﹐馀六魄皆沦散。
共穗 [相关解释]
1.谓嘉禾﹐即在一株谷物上共长数穗。古人以为祥瑞。
冒橛 [相关解释]
1.古人在初春时置橛地里,当橛芽出土时,表明已到耕作时节。
写鸟 [相关解释]
1.谓上古人写原始文字。以其似鸟迹,故云。
冬灰 [相关解释]
1.占冬至节的葭灰。葭即芦苇。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节候,某律管中葭灰飞出,即知某节候到。冬至节到,则相应之黄钟律管内的葭灰飞动。 2.指冬天烧成的草木灰。中医入药。
几席 [相关解释]
1.几和席,为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
出祖 [相关解释]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 2.引申为饯行送别。
击瓯 [相关解释]
1.瓯﹐盛水或酒的陶瓷器。古人也用为乐器﹐盛水击之以和乐拍◇世演变至可单独奏乐。
击缶 [相关解释]
1.亦作"击缻"。 2.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刀砺 [相关解释]
1.小刀和磨刀石。古人或少数民族随身携带的日用品。 2.专指磨刀石。
分龙雨 [相关解释]
1.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雨"。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宋时吴越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清时燕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分龙兵"﹑"分龙"。
切响 [相关解释]
1.重浊的字音。古人写诗讲究字音的轻重﹑清浊搭配得当,以求音节和谐。
刑德 [相关解释]
1.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 2.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
刘毅答诏 [相关解释]
1.《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刻烛 [相关解释]
1.《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刻臂 [相关解释]
1.古人盟誓的一种形式,割臂出血以昭信义。
刻蜡 [相关解释]
1.刻烛。相传古人在蜡烛上刻度计时。
削青 [相关解释]
1.古人制简记事,为防蠹和便于书写,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泛指书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相关解释]
1.谓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前无古人 [相关解释]
1.以前的人从未具备或实现;空前。 2.谓不受前人的束缚。
加席 [相关解释]
1.在坐席上再加一重席。古人以席为座,加席表示尊重。
勺药 [相关解释]
1.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
匏爵 [相关解释]
1.匏制的爵。古人于祭天时用之◇世相承﹐用为郊祀的礼器。
匏罂 [相关解释]
1.匏樽和木罂缻。系两种酒器﹐古人结扎之用以渡水﹐因以"匏罂"借指舟船。罂﹐同"罂"。
北向户 [相关解释]
1.古人概念中的极南地区。因当地居民往往向北开门窗以纳日光,故称。
北阴 [相关解释]
1.即北方。古人以北方属阴,故称。 2.谓山的北面。
匹裂 [相关解释]
1.亦称"匹制"。 2.小口大腹的木罐。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刁约使契丹,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皆纪实也……匹裂,似小木罂,以色绫木为之,加黄漆。"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匹制,小木罂。"一说即套杯。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匹制﹐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过五六。《古今诗话》'刁约使契丹诗曰饯行三匹制。'"
十朋之龟 [相关解释]
1.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