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 查到相关古文经学的内容。
带有古文经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今文学
[相关解释]
1.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创立于西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传授今文经学。西汉末,古文经复出,刘歆欲以古文经学的《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立于学官。与今文家发生立学之争。自此今文学与古文学分立,每有论争。
1.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创立于西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传授今文经学。西汉末,古文经复出,刘歆欲以古文经学的《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立于学官。与今文家发生立学之争。自此今文学与古文学分立,每有论争。
古文经
[相关解释]
1.指原用篆文书写的儒家经籍。相对汉时用隶书书写的"今文经"而言。参见"古文经学"。
1.指原用篆文书写的儒家经籍。相对汉时用隶书书写的"今文经"而言。参见"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
[相关解释]
1.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西汉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孔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王莽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东汉初又被取消。章帝时,治古文经的贾逵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马融﹑服虔﹑郑玄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魏﹑晋﹑六朝﹑隋﹑唐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清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
1.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西汉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孔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王莽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东汉初又被取消。章帝时,治古文经的贾逵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马融﹑服虔﹑郑玄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魏﹑晋﹑六朝﹑隋﹑唐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清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
干嘉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新学
[相关解释]
1.初学。亦指初学的人。 2.新倡导的学术。 3.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康有为着有《新学伪经考》。 4.指北宋王安石的经学。 5.指清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 6.指新式学堂。
1.初学。亦指初学的人。 2.新倡导的学术。 3.特指汉末王莽新朝时的古文经学。康有为着有《新学伪经考》。 4.指北宋王安石的经学。 5.指清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 6.指新式学堂。
朴学
[相关解释]
1.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主要为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 2.特指考据训诂之学。
1.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主要为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 2.特指考据训诂之学。
逸礼
[相关解释]
1.指《仪礼》十七篇以外的古文《礼经》。相传有三十九篇,今佚。古文经学家认为汉武帝时与古文《尚书》同发现于孔子住宅的壁中,今文经学家则否认《逸礼》的发现。 2.失传的礼仪。
1.指《仪礼》十七篇以外的古文《礼经》。相传有三十九篇,今佚。古文经学家认为汉武帝时与古文《尚书》同发现于孔子住宅的壁中,今文经学家则否认《逸礼》的发现。 2.失传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