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5 查到相关古者的内容。
带有古者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后 [相关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不丧匕鬯 [相关解释]
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九嫔 [相关解释]
1.宫中女官。也是帝王的妃子。《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礼记·昬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历代王朝多有九嫔之制。晋以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见《晋书·舆服志》﹑《新唐书·后妃传上》。
九龄 [相关解释]
1.九岁。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郑玄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以人为镜 [相关解释]
1.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语本《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会撮 [相关解释]
1.亦作"会最"。 2.颈椎。《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陆德明释文引崔譶曰"会撮﹐项椎也。"一说为髻。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会撮﹐髻也。古者髻在顶中﹐脊曲头低﹐故髻指天也。"
侧尊 [相关解释]
1.谓设尊只用酒醴,不用玄酒。是礼之简且古者。玄酒即明水,以其色黑,故称。
僮指 [相关解释]
1.《史记.货殖列传》"僮手指千"。裴髎集解引《汉书音义》"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以别马牛蹄角也。"后即以"僮指"称僮仆,奴婢。
删诗 [相关解释]
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
勋伐 [相关解释]
1.亦作"勋伐"。 2.《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因以"勋伐"通称功绩。
单车使 [相关解释]
1.古者出使或乘车。单车,形容车仗﹑随从少,力量单薄。
却行求前 [相关解释]
1.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亦作"却行求前"。
古处 [相关解释]
1.谓以故旧之道相处。古,通"故"。《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郑玄笺"其所以接及我者不以故处,甚违其初时。"马瑞辰通释"古者,故之渻借,凡以故旧相处谓之故,故之言固也。"或以为以古道相处。朱熹集传"或云,以古道相处。"
古者 [相关解释]
1.从前;过去的时代。 2.犹古人。
告朔饩羊 [相关解释]
1.《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饩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告朔"。
堲周 [相关解释]
1.烧土为砖绕于棺材四周。《礼记.檀弓上》"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郑玄注"火熟曰堲,烧土冶以周于棺也。或谓之土周。"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瓦棺容尸,木板堲周,足以收形骸,藏发齿而已。"一说,烧土为瓦棺。
奚奴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汉郑玄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后因称奴仆为"奚奴"。 2.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为奴者。 3.用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委裘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察贤》"天下之贤主,岂必苦形愁虑哉?执其要而已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陈奇猷校释"谓尧之时,天下无事,尧之仪表,乃委曲其衣裘,消闲自得。古者长衣,有事则振衣而起,无事则委曲衣裘而坐也。"后以"委裘"指君主任贤举能。 2.旧谓帝位虚设,唯置故君遗衣于座而受朝。 3.指幼君在位。因幼君不胜礼服,坐朝则委裘于地,故称。
彤管 [相关解释]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惜誓 [相关解释]
1.《楚辞》篇名。作者不详,或谓汉贾谊作。王逸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终也。"亦借指遭谗见忌的怨愤之作。
惟桑 [相关解释]
1.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因以"维桑"﹑"惟桑"指父祖所建的住宅。泛指住宅。
手记 [相关解释]
1.亲笔写的书信﹑日记﹑笔记等。 2.指环﹑戒指的别称。语本《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无出其右 [相关解释]
1.无人能超过他。语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颜师古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
权子母 [相关解释]
1.《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谓国家铸钱,以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权其轻重而使行,有利于民◇遂称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为"权子母"。
束矢钧金 [相关解释]
1.古代民间诉讼按规定缴纳的财物◇借指处理讼事。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郑玄注"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又"必入金者,取其坚也。三十斤曰钧。"
爰书 [相关解释]
1.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史记.酷吏列传》"﹝张汤﹞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裴髎集解引苏林曰"爰,易也。以此书易其辞处。"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后用以指判决书。
献果 [相关解释]
1.古代"尝新"礼俗。以新获果品进献天子﹑宗庙◇亦指向统治者进献财物。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
玉玺 [相关解释]
1.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据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名。"
环玦 [相关解释]
1.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 3.有缺口的玉环。
礼传 [相关解释]
1.指《礼记》。《后汉书.祭祀志下》"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南朝梁刘昭注"《周礼》为礼之经,而《礼记》为礼之传。" 2.指礼书。
祖功宗德 [相关解释]
1.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素丝羔羊 [相关解释]
1.《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絝。"毛传"素,白也;絝,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
翘弓 [相关解释]
1.《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杜预注"古者聘士以弓。"后因以"翘弓"为礼聘贤才的典实。
艾服 [相关解释]
1.《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2.指五十之年。 3.泛指从政。
蝉槐 [相关解释]
1.古者高官头戴蝉冠;周时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三槐为三公之位。故以"蝉槐"指称御史等大官。
表德 [相关解释]
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后因以"表德"指人之表字或别号。
见跋 [相关解释]
1.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注"跋,本也。"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劐》"﹝文宗﹞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张雨郑佑《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
诛鲸 [相关解释]
1.《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后遂以"诛鲸"指诛杀大奸首恶。
赐玦 [相关解释]
1.赐给玉玦。谓斥逐大臣。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2.赐给玉玦。表示优宠。
赐环 [相关解释]
1.亦作"赐圜"。 2.旧时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谓"赐环"。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遗钩 [相关解释]
1.旧时指女性死者遗下的鞋子。古者女子裹脚,形小如钩,故称。
重创 [相关解释]
①(-chuāng)使受到重大伤亡、损害重创入侵之敌|心灵受到重创。②(-chuāng)重伤身被(pī)重创。③(chóngchuāng)再次杀伤已受伤者古者不重创,不禽二毛。
陟降 [相关解释]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说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闵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2.犹往来。 3.谓中晷影
领腰 [相关解释]
1.脖子和腰部。代指身躯。语本《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孔颖达疏"领﹐颈也。古者罪重要斩﹐罪轻颈刑也。"
鲸观 [相关解释]
1.即京观。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