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5 查到相关史学的内容。
带有史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体
[相关解释]
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 2.指唐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周弼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唐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宋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1.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 2.指唐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周弼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唐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宋袁枢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上古
[相关解释]
1.远古。 2.较早的古代。我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上,多称商﹑周﹑秦﹑鸩时代为上古。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1.远古。 2.较早的古代。我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上,多称商﹑周﹑秦﹑鸩时代为上古。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中世纪
[相关解释]
历史学上一般指封建制时代。主要用于欧洲。时限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学上一般指封建制时代。主要用于欧洲。时限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仲豫
[相关解释]
1.汉末政论家﹑史学家荀悦的字。
1.汉末政论家﹑史学家荀悦的字。
儒史
[相关解释]
1.儒学和史学。
1.儒学和史学。
公非先生
[相关解释]
1.宋刘攽别号。刘攽﹐新喻人﹐字贡父。性疏宕﹐喜谐谑。着书百卷﹐尤精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另着有《东汉刊误》﹑《公非先生集》等。人称"公非先生"。
1.宋刘攽别号。刘攽﹐新喻人﹐字贡父。性疏宕﹐喜谐谑。着书百卷﹐尤精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另着有《东汉刊误》﹑《公非先生集》等。人称"公非先生"。
刘敦桢(1897-1968)
[相关解释]
建筑历史学家。字士能,湖南新宁人。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曾任职于中国营造学社。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南京分室主任。中科院学部委员。著有《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史》等,有《刘敦桢文集》(四卷)。
建筑历史学家。字士能,湖南新宁人。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曾任职于中国营造学社。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南京分室主任。中科院学部委员。著有《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建筑史》等,有《刘敦桢文集》(四卷)。
南京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南京。创建于1902年,初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校名屡经变更,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1949年改现名。设有医学院、国际商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哲学、大地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历史学、地球科学等系。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南京。创建于1902年,初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校名屡经变更,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1949年改现名。设有医学院、国际商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哲学、大地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历史学、地球科学等系。
历史地理学
[相关解释]
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按研究内容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地图学等。
地理学的分支之一。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按研究内容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地图学等。
古代东方
[相关解释]
历史学上,指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相对于欧洲(西方)而言。这些奴隶制国家主要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波斯以及古代中国等。它们都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历史学上,指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相对于欧洲(西方)而言。这些奴隶制国家主要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波斯以及古代中国等。它们都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古学
[相关解释]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史学
[相关解释]
1.研究﹑编纂人类社会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的学问。 2.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参阅《唐会要.贡举中》。
1.研究﹑编纂人类社会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的学问。 2.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参阅《唐会要.贡举中》。
史家
[相关解释]
1.史官或历史学家。 2.史书流派。
1.史官或历史学家。 2.史书流派。
史班
[相关解释]
1.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1.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史记
[相关解释]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吴派
[相关解释]
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四川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校址在成都。创建于1931年。设有经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村建设学院等,以及中日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律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系。
中国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校址在成都。创建于1931年。设有经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农村建设学院等,以及中日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律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系。
四科
[相关解释]
1.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3.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4.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5.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
1.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 3.汉代举士的四种科目。 4.指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 5.唐高宗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
子学
[相关解释]
1.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1.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山东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济南。创建于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校名和校址多次变更和迁移。一度停办。1951年和华东大学合校,称山东大学。设有经济学院、化学学院等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系。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济南。创建于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校名和校址多次变更和迁移。一度停办。1951年和华东大学合校,称山东大学。设有经济学院、化学学院等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系。
干宝(?-336)
[相关解释]
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曾任佐著作郎,著有《晋纪》,已佚。又编有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原书已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曾任佐著作郎,著有《晋纪》,已佚。又编有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原书已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弄玉
[相关解释]
1.人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
1.人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
文史
[相关解释]
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1.文书记事。 2.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3.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新党
[相关解释]
1.原指清朝末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即维新派◇亦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或泛称新派。 2.历史学家称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主张实行王安石新法的政治派别。
1.原指清朝末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即维新派◇亦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或泛称新派。 2.历史学家称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主张实行王安石新法的政治派别。
朱熹(1130-1200)
[相关解释]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杂録
[相关解释]
1.古代史学体裁之一种。 2.古人多以此为书名。
1.古代史学体裁之一种。 2.古人多以此为书名。
梦溪笔谈
[相关解释]
书名。北宋沈括著。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书名。北宋沈括著。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沈东阳
[相关解释]
1.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沈约曾任东阳太守,故称。
1.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沈约曾任东阳太守,故称。
浙东学派
[相关解释]
1.宋时与程朱理学派对立的学派。包括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参见"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 2.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倡导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
1.宋时与程朱理学派对立的学派。包括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参见"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 2.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倡导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
王国维(1877-1927)
[相关解释]
近代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文学、哲学,受德国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影响◇在通州、苏州任教。1906年入北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1925年任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在哲学、文学、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所作《人间词话》为重要的词学批评著作。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等。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
近代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早年研究文学、哲学,受德国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影响◇在通州、苏州任教。1906年入北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1925年任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在哲学、文学、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所作《人间词话》为重要的词学批评著作。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等。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
现代
[相关解释]
历史学上一般指资本主义存在和无产阶级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历史则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
历史学上一般指资本主义存在和无产阶级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历史则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
班荀
[相关解释]
1.汉史学家班固和荀悦的并称。班固撰《汉书》,荀悦撰《汉纪》。
1.汉史学家班固和荀悦的并称。班固撰《汉书》,荀悦撰《汉纪》。
章炳麟(1869-1936)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东渡日本。回上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监禁。出狱后到日本组织光复会,并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辛亥革命后从事反袁世凯斗争。学识渊博,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章氏丛书》等。
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东渡日本。回上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监禁。出狱后到日本组织光复会,并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辛亥革命后从事反袁世凯斗争。学识渊博,在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章氏丛书》等。
经学
[相关解释]
把儒家经典当作研究对象的学问,内容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
把儒家经典当作研究对象的学问,内容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
莱顿大学
[相关解释]
荷兰最古老的大学。1575年创建于莱顿。设有神学、数学、自然科学、医学、法学、文学、社会科学、地理学与历史学等学院。
荷兰最古老的大学。1575年创建于莱顿。设有神学、数学、自然科学、医学、法学、文学、社会科学、地理学与历史学等学院。
裴松之(372-451)
[相关解释]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郑樵(1104-1162)
[相关解释]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陈垣(1880-1971)
[相关解释]
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学成家,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和辅仁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目录学方面著述宏富,创见颇多。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元典章校补释例》、《中西回史日历》等。
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学成家,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和辅仁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目录学方面著述宏富,创见颇多。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元典章校补释例》、《中西回史日历》等。
陈寅恪(1890-1969)
[相关解释]
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在欧美留学十余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建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在欧美留学十余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建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陈寿(233-297)
[相关解释]
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青箱传学
[相关解释]
1.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1.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青箱学
[相关解释]
1.《宋书.王准之传》﹕"曾祖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1.《宋书.王准之传》﹕"曾祖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青箱家
[相关解释]
1.能以史学传家的人家。
1.能以史学传家的人家。
顾颉刚(1893-1980)
[相关解释]
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任厦门、中山、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继承和发展前人疑古”思想,成为古史辨”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历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任厦门、中山、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继承和发展前人疑古”思想,成为古史辨”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历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魏源(1794-1857)
[相关解释]
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抗英战役。主张变法革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著作编为《魏源集》。
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抗英战役。主张变法革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著作编为《魏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