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8 查到相关史料的内容。
带有史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相关解释]
收藏、研究和展览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文物、史料及中国历代军事历史的机构。1959年建成于北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设有陈列馆、陈列广场和电影馆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相关解释]
中国国家档案馆之一。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4年改现名。馆址南京。藏有民国时期中央政权机构及其直属单位档案。
古今图书集成 [相关解释]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类书名。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雍正年间蒋廷锡等奉雍正帝命重辑,并改现名。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约一亿六千万字。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纪事等贯串中国历代史料和有关人物。有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缩印本和1986年缩印本。
古钱 [相关解释]
1.古时货币。泛指自先秦刀布以迄清代圆钱等。以其形制文字易代殊异,为研究历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以此为研究对象者形成古钱学,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旧唐书·宪宗纪上》"黄河岸塌处得古钱三千三百,其形小,方孔,三足。"宋梅尧臣有《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五寸五其一王莽时金错刀长二寸半》诗。
史官 [相关解释]
1.主管文书﹑典籍,并负责修撰前代史书和搜集记录当代史料的官员。
史料 [相关解释]
1.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尚书 [相关解释]
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干嘉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拾荒 [相关解释]
1.拾取别人扔掉的废品等物。亦用以指拣取史料之类。
挥麈录 [相关解释]
笔记。宋代王明清作。二十卷。主要记述两宋典章制度、文人士大夫轶闻,兼及诗文碑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文物 [相关解释]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浙东学派 [相关解释]
1.宋时与程朱理学派对立的学派。包括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参见"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 2.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倡导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
王光祈(1892-1936) [相关解释]
音乐学家。四川温江人。1914年入北京中国大学攻读法律。1918年参与创建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赴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学。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曾以比较音乐学的方法研究东西方音乐,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和介绍西洋音乐知识。有论著《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洋音乐史纲要》等。
老学庵笔记 [相关解释]
笔记。宋代陆游作。十卷。记述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谈议,市井轶闻。尤详于南宋抗金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苕溪渔隐丛话 [相关解释]
诗话集。南宋胡仔撰。共一百卷。以人物年代为序,引录丰富的文学史料,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裴松之(372-451) [相关解释]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宋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为《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大量史料。
阙典 [相关解释]
1.残缺的典章制度。语本汉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阙而不补。"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厘三才之阙典﹐启天地之禁闱。"南朝梁任昿《王文宪集序》﹕"阙典未补﹐大备兹日。"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 2.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 3.犹憾事。
陈寿(233-297) [相关解释]
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晋时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搜集魏、蜀、吴三国的各种史料,著成《三国志》,对史料取舍审慎谨严,文字简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