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名号的内容。
带有名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佛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三恪
[相关解释]
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
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
下濑
[相关解释]
1.汉代将军名号。 2.指水军。 3.指下濑船。
1.汉代将军名号。 2.指水军。 3.指下濑船。
专名号
[相关解释]
1.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用在文稿﹑书刊横行文字的底下和竖行文字的左旁﹐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1.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用在文稿﹑书刊横行文字的底下和竖行文字的左旁﹐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乡饮宾
[相关解释]
1.乡饮酒礼的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时又有"宾"(亦称"大宾")﹑"僸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
1.乡饮酒礼的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时又有"宾"(亦称"大宾")﹑"僸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
书名号
[相关解释]
1.标点符号名。用以表示书籍篇章﹑报刊﹑法令﹑歌曲等的名称。在横行文里现在一般用《》或,标点古书或在竖行文字的旁边多用浪线。
1.标点符号名。用以表示书籍篇章﹑报刊﹑法令﹑歌曲等的名称。在横行文里现在一般用《》或,标点古书或在竖行文字的旁边多用浪线。
书寓
[相关解释]
1.旧时上等妓院名号之一。
1.旧时上等妓院名号之一。
云火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 2.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 3.灯火。
1.《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 2.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 3.灯火。
云经
[相关解释]
1.指传说中黄帝受命时上天所授之图籍。事本《左传.昭公十七年》﹕"昔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2.《大云请雨经》的略称。
1.指传说中黄帝受命时上天所授之图籍。事本《左传.昭公十七年》﹕"昔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2.《大云请雨经》的略称。
云鸟
[相关解释]
1.相传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少皞氏受命有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事﹐百官师长皆以鸟为名号。见《左传.昭公十七年》◇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2.云和鸟。 3.高飞的鸟。 4.比喻隐士。
1.相传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少皞氏受命有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事﹐百官师长皆以鸟为名号。见《左传.昭公十七年》◇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2.云和鸟。 3.高飞的鸟。 4.比喻隐士。
云麾
[相关解释]
1.古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承梁制。唐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
1.古将军名号。南朝梁置﹐陈承梁制。唐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
云麾将军
[相关解释]
1.古代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
1.古代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
仪号
[相关解释]
1.礼仪与名号。
1.礼仪与名号。
伏波
[相关解释]
1.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2.谓平息变乱。
1.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2.谓平息变乱。
伦脊
[相关解释]
1.道理;条理。语本《诗.小雅.正月》"维号斯言,有伦有脊。"毛传"伦,道;脊,理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引作"维号斯言,有伦有迹"。
1.道理;条理。语本《诗.小雅.正月》"维号斯言,有伦有脊。"毛传"伦,道;脊,理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引作"维号斯言,有伦有迹"。
伴食刺史
[相关解释]
1.五代时为安置近臣而设的职官名号。
1.五代时为安置近臣而设的职官名号。
伴饭指挥使
[相关解释]
1.五代时为安置尚无军功者所设的职官名号。
1.五代时为安置尚无军功者所设的职官名号。
位号
[相关解释]
1.爵位与名号。
1.爵位与名号。
假僭
[相关解释]
1.超越身分擅立名号。
1.超越身分擅立名号。
假号
[相关解释]
1.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
1.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
傛华
[相关解释]
1.汉代宫廷女官名号的一种。有称其容貌美丽之义。
1.汉代宫廷女官名号的一种。有称其容貌美丽之义。
八骏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亦用以泛指骏马。 2.明成祖的八匹名马。 3.指皇帝的车驾。
1.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亦用以泛指骏马。 2.明成祖的八匹名马。 3.指皇帝的车驾。
六率
[相关解释]
1.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 2.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1.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 2.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加号
[相关解释]
1.赐授名号。 2.表示加法运算的符号"+"。
1.赐授名号。 2.表示加法运算的符号"+"。
勋号
[相关解释]
1.勋官的名号。
1.勋官的名号。
台吉
[相关解释]
1.旧时蒙古王公的爵位名号◇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1.旧时蒙古王公的爵位名号◇亦用作军衔和行政区长官的称号。
号位
[相关解释]
1.称号和爵位;名号。
1.称号和爵位;名号。
号称
[相关解释]
①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天府之国。②对外宣称;名义上称做敌人的这个师~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①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天府之国。②对外宣称;名义上称做敌人的这个师~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名号
[相关解释]
1.名称;名目。 2.名声。 3.称号。 4.姓名;名字与别号。 5.佛教语。特指诸佛菩萨名,而以指南无阿弥陀佛为常。 6.谓持诵佛号。
1.名称;名目。 2.名声。 3.称号。 4.姓名;名字与别号。 5.佛教语。特指诸佛菩萨名,而以指南无阿弥陀佛为常。 6.谓持诵佛号。
名号侯
[相关解释]
1.指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
1.指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
名器
[相关解释]
1.名号与车服仪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用以别尊卑贵贱的等级。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2.名贵的器物。亦特指钟鼎。 3.犹大器。喻国家的栋梁。
1.名号与车服仪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用以别尊卑贵贱的等级。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2.名贵的器物。亦特指钟鼎。 3.犹大器。喻国家的栋梁。
名头
[相关解释]
1.名声。 2.由头;名义。 3.名号;名称。
1.名声。 2.由头;名义。 3.名号;名称。
名字
[相关解释]
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
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
名爵
[相关解释]
1.名号与爵位。
1.名号与爵位。
名称
[相关解释]
1.名号称谓。亦指事物名。 2.名声。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名号称谓。亦指事物名。 2.名声。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名谓
[相关解释]
1.犹名号;名称。
1.犹名号;名称。
名额
[相关解释]
1.犹名目。 2.有名号的匾额。 3.人员的数额。 4.指额定的人员。
1.犹名目。 2.有名号的匾额。 3.人员的数额。 4.指额定的人员。
圆通大士
[相关解释]
1.观音的别称。《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后因称观音为"圆通大士"。
1.观音的别称。《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后因称观音为"圆通大士"。
填讳
[相关解释]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人称题讳。如贞元十五年《徐浩碑》,张式撰,浩次子岘书,碑尾有"表侄前河南府参军张平叔题讳"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田橡填讳"。元《麻衣子神字铭》有"南阳贡士李珩填讳"字样。参阅清王芑孙《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人称题讳。如贞元十五年《徐浩碑》,张式撰,浩次子岘书,碑尾有"表侄前河南府参军张平叔题讳"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田橡填讳"。元《麻衣子神字铭》有"南阳贡士李珩填讳"字样。参阅清王芑孙《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天号
[相关解释]
1.天子的名号。
1.天子的名号。
天汉
[相关解释]
1.天河。 2.汉朝之美称。《汉书.萧何传》载刘邦被立为汉王﹐萧何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
1.天河。 2.汉朝之美称。《汉书.萧何传》载刘邦被立为汉王﹐萧何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
天策
[相关解释]
1.星名。 2.帝王的谋略。 3.名号。唐高祖武德四年﹐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1.星名。 2.帝王的谋略。 3.名号。唐高祖武德四年﹐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察战
[相关解释]
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尊号
[相关解释]
古代帝、后的名号汉高祖尊号高皇帝。
古代帝、后的名号汉高祖尊号高皇帝。
小名
[相关解释]
1.一般的名号﹐与褒美的名号"大名"相对而言。 2.小名声。 3.古代逻辑用语﹐与"大名"相对而言﹐犹今之种概念﹐与属概念相对而言。 4.乳名﹐幼时起的非正式的名字。
1.一般的名号﹐与褒美的名号"大名"相对而言。 2.小名声。 3.古代逻辑用语﹐与"大名"相对而言﹐犹今之种概念﹐与属概念相对而言。 4.乳名﹐幼时起的非正式的名字。
年号
[相关解释]
皇帝纪年的名号『武帝始建年号,以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用几个年号,但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年号一般为两个字,但也有四个或六个字的。
皇帝纪年的名号『武帝始建年号,以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用几个年号,但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年号一般为两个字,但也有四个或六个字的。
府号
[相关解释]
1.官员的加衔。所加衔大多是比本职高的中央官员的名号。
1.官员的加衔。所加衔大多是比本职高的中央官员的名号。
建号
[相关解释]
1.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1.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护军
[相关解释]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押脚
[相关解释]
1.指书画上名号后或在低处边角上所用的印。 2.在重要电报的末尾署以发报者的密码。
1.指书画上名号后或在低处边角上所用的印。 2.在重要电报的末尾署以发报者的密码。
招牌
[相关解释]
1.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2.比喻骗人的幌子。
1.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2.比喻骗人的幌子。
散官
[相关解释]
1.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1.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制﹐朝廷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官守。魏﹑晋﹑南北朝因之。隋代始定散官之制。唐﹑宋﹑金﹑元因之。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武散官有骠骑将军﹑辅国将军﹑镇国将军等。其品秩之高下﹐待遇之厚薄﹐各代不一。
文号
[相关解释]
1.用色彩或花纹标识爵位与名号。
1.用色彩或花纹标识爵位与名号。
旗榜
[相关解释]
1.亦作"旗牓"。 2.指标有名号的旗子与榜文。
1.亦作"旗牓"。 2.指标有名号的旗子与榜文。
景明
[相关解释]
1.宋加南岳帝后之名号。
1.宋加南岳帝后之名号。
标点符号
[相关解释]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等。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等。
楼船将军
[相关解释]
1.汉代将军名号之一。 2.泛指水军将领。
1.汉代将军名号之一。 2.泛指水军将领。
横海
[相关解释]
1.汉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 2.横行海上。
1.汉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 2.横行海上。
正号
[相关解释]
1.正式的名位或爵号。 2.正名号,称尊号。 3.数学名词。表示正数的符号"+"
1.正式的名位或爵号。 2.正名号,称尊号。 3.数学名词。表示正数的符号"+"
武威
[相关解释]
1.军事威力。 2.古代将军名号。
1.军事威力。 2.古代将军名号。
武衖
[相关解释]
1.军队名号。衖,用同"锋"。
1.军队名号。衖,用同"锋"。
殊号
[相关解释]
1.不同的名称。 2.变更名号。 3.特别的称号。
1.不同的名称。 2.变更名号。 3.特别的称号。
殊名
[相关解释]
1.不同的名号或名称。 2.区别名分。
1.不同的名号或名称。 2.区别名分。
洁名
[相关解释]
1.端正名号。
1.端正名号。
火名
[相关解释]
1.以火为名号。 2.五行中火行的名号。
1.以火为名号。 2.五行中火行的名号。
火师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管火事。 2.以火为名号的百官。
1.古官名。掌管火事。 2.以火为名号的百官。
爵号
[相关解释]
1.爵位的名号。 2.指加封爵号。
1.爵位的名号。 2.指加封爵号。
牌子
[相关解释]
1.招牌;门牌。 2.牌位﹐神主。 3.领物凭证。 4.告示牌。 5.工牌。旧时工人上班的凭证。 6.企业为商品所起的专用名号。 7.指名气。 8.盾牌。 9.指持盾牌的士兵。 10.指简版。一种特制的书帖。 11.对牌军的称呼。 1 2.词曲的调名。
1.招牌;门牌。 2.牌位﹐神主。 3.领物凭证。 4.告示牌。 5.工牌。旧时工人上班的凭证。 6.企业为商品所起的专用名号。 7.指名气。 8.盾牌。 9.指持盾牌的士兵。 10.指简版。一种特制的书帖。 11.对牌军的称呼。 1 2.词曲的调名。
牙门
[相关解释]
1.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2.指武将。 3.用作将军名号。 4.官署。 5.泛指办事的机关。
1.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 2.指武将。 3.用作将军名号。 4.官署。 5.泛指办事的机关。
牲号
[相关解释]
1.牺牲的名号。
1.牺牲的名号。
特号
[相关解释]
1.空名号。 2.在例号以外的特种型号。 3.指在正常期刊以外﹐为某个纪念活动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专刊。
1.空名号。 2.在例号以外的特种型号。 3.指在正常期刊以外﹐为某个纪念活动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专刊。
王号
[相关解释]
1.帝王的名号,称号。
1.帝王的名号,称号。
神号
[相关解释]
1.神的名号。
1.神的名号。
票姚
[相关解释]
1.亦作"票鹞"。 2.劲疾貌『代以为武官名号◇多用指霍去病。
1.亦作"票鹞"。 2.劲疾貌『代以为武官名号◇多用指霍去病。
票骑
[相关解释]
1.即骠骑。古代将军名号。
1.即骠骑。古代将军名号。
种号
[相关解释]
1.种族的名号。
1.种族的名号。
立称
[相关解释]
1.定名称;建名号。
1.定名称;建名号。
系衔
[相关解释]
1.旧官吏原职外别加的称呼名号;所挂的官衔。
1.旧官吏原职外别加的称呼名号;所挂的官衔。
罗汉
[相关解释]
全称阿罗汉”。①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②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即达到了杀贼(断除贪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人供养)、不生(永远涅b162#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③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传说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佛寺一般均供罗汉塑像,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全称阿罗汉”。①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②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即达到了杀贼(断除贪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人供养)、不生(永远涅b162#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③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传说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佛寺一般均供罗汉塑像,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老上
[相关解释]
1.本为汉初匈奴单于名号◇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1.本为汉初匈奴单于名号◇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虚位
[相关解释]
1.空的坐位。 2.空着的职位;有名无实的职位。 3.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 4.空名号。
1.空的坐位。 2.空着的职位;有名无实的职位。 3.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 4.空名号。
表号
[相关解释]
1.彰显其名号,南朝梁沈约《梁德皇后谥议》"表号垂名,义昭不休。" 2.表字别号。 3.外号,绰号。
1.彰显其名号,南朝梁沈约《梁德皇后谥议》"表号垂名,义昭不休。" 2.表字别号。 3.外号,绰号。
解烦兵
[相关解释]
1.三国吴所建的军队名号。寓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之意。《三国志.吴志.韩当传》"﹝韩当﹞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亦省称"解烦"。《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后以泛指善战的精兵。
1.三国吴所建的军队名号。寓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之意。《三国志.吴志.韩当传》"﹝韩当﹞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亦省称"解烦"。《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后以泛指善战的精兵。
诏号
[相关解释]
1.诏告名号∨﹐神号﹐币号。 2.诏告﹑号令。
1.诏告名号∨﹐神号﹐币号。 2.诏告﹑号令。
诡号
[相关解释]
1.假托的名号。
1.假托的名号。
貤封
[相关解释]
1.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1.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貤恩
[相关解释]
1.指朝廷对外戚和命官的亲属尊长移授封爵名号的恩典。
1.指朝廷对外戚和命官的亲属尊长移授封爵名号的恩典。
赐号
[相关解释]
1.赐给名号﹑封号。
1.赐给名号﹑封号。
赐名
[相关解释]
1.君王赠以名号。
1.君王赠以名号。
起号
[相关解释]
1.取名号。
1.取名号。
起名
[相关解释]
1.取名号;命名。 2.得名;获取名望。
1.取名号;命名。 2.得名;获取名望。
越号
[相关解释]
1.僭越名号。
1.僭越名号。
载记
[相关解释]
1.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2.犹记载。指书籍。
1.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2.犹记载。指书籍。
进封
[相关解释]
1.进授官职,加封名号。
1.进授官职,加封名号。
进赠
[相关解释]
1.谓官吏死后加赠官爵名号。
1.谓官吏死后加赠官爵名号。
银印青绶
[相关解释]
1.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秦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
1.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秦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
镇军
[相关解释]
1.古代将军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 2.清代总兵的俗称。
1.古代将军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 2.清代总兵的俗称。
降号
[相关解释]
1.贬降名号。
1.贬降名号。
降名
[相关解释]
1.贬降名号。谓用谦称。
1.贬降名号。谓用谦称。
雁子都
[相关解释]
1.亦作"鴈子都"。 2.唐末朱瑾指挥的一支部队名号。因其士兵双颊黥雁为饰﹐故称。
1.亦作"鴈子都"。 2.唐末朱瑾指挥的一支部队名号。因其士兵双颊黥雁为饰﹐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