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1 查到相关吴王的内容。
带有吴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专诸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鱤设诸"﹐或作"剸诸"﹑"鱤诸"。
东山之府 [相关解释]
1.指汉吴王刘濞的府库。《汉书.枚乘传》"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絶于道,其珍怪不如东山之府。"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东山,吴王之府藏也。"后以指帝王的宝库。
东市朝衣 [相关解释]
1.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东帝 [相关解释]
1.东方的帝王。战国时齐愍王自称。 2.东方的帝王『景帝时吴王刘濞自称。 3.东方的帝王。唐代南诏合罗凤的称号。《新唐书.南诏传》"合罗凤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吐蕃以为弟……给金印,号'东帝'。"亦以代指偏安东方的政权。 4.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省称。
东门眼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齐国,并听信谗言,赐子胥死。子胥死前说"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及《史记·伍子胥列传》◇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为虺弗摧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王夫差胜越﹐将许越和﹐申胥以为不可﹐谏曰"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见《国语.吴语》。虺﹐小蛇。言小蛇不打死﹐长大后即不可制。比喻弱敌不除﹐必贻后患。
争桑 [相关解释]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 2.泛指相争,不礼让。
五伯 [相关解释]
1.五个霸主。(1)指夏昆吾,殷大彭﹑豕韦﹑周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疏"五伯者,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殷伯,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2)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说非六王五伯。"高诱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缪也。"明沈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句践。《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齐桓﹑晋文﹑楚
伍子涛 [相关解释]
1.相传吴国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吴王夫差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伍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伍胥潮 [相关解释]
1.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冶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北,产铜铁及磁石。相传为汉吴王濞铸钱之地。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相关解释]
1.用较长的时间繁殖人口﹑聚积财力﹑教育人民,使国家富强。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使大夫种求和,吴王将许之,伍员力陈不可,吴王弗听。伍员"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卒更 [相关解释]
1.汉徭役名称。谓践更﹑居更﹑过更三种徭役。《史记.吴王濞列传》"卒践更"司马贞索隐引《汉律》"卒更有三﹐践更﹑居更﹑过更也。"一说卒更为更三品之一。《史记.游侠列传》"每至践更"裴髎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有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也。"
吴余鲙 [相关解释]
1.即吴王脍馀。
吴光剑 [相关解释]
1.吴光,春秋吴公子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裁,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因以"吴光剑"为谋逆篡位之典。
吴台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所筑之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
吴宫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吴王的宫殿。 2.指三国吴主的宫殿。
吴梁 [相关解释]
1.汉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的并称。
吴楚七国之乱 [相关解释]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
吴殿 [相关解释]
1.即吴宫。指春秋吴王的宫殿。 2.即吴宫。指三国吴主的宫殿。
吴濞 [相关解释]
1.吴王刘濞的省称『景帝时,刘濞曾发动吴楚等七国之乱,为周亚夫所平。
吴王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2.明太祖朱元璋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 3.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据有吴中,号吴王。 4.清乾隆间苗民起义军领袖吴八月的称号。
吴王脍余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鱼名。
吴相庙 [相关解释]
1.伍子胥的庙。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奔吴,佐吴王伐楚败越◇因谏夫差勿与越和,赐死◇人立庙祀之,称为吴相庙。
吴苑 [相关解释]
1.即长洲苑,吴王之苑。 2.吴地的园囿。因借指吴地或苏州。
吴邓 [相关解释]
1.汉吴汉﹑邓禹的并称。 2.汉吴王濞和邓通的并称。
吴钱 [相关解释]
1.汉吴王濞所铸之钱币。
吴馆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吴王夫差所筑的馆娃宫。遗址在今江苏吴县灵岩山。
吴鸿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人。其父杀之,以其血涂金,铸成钩,进献吴王。故亦以为钩名。钩,形似剑而曲◇泛指宝剑或利器。
响屧廊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王宫中的廊名。遗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
天报 [相关解释]
1.《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后因以"天报"谓上天对人为善作恶的不同报应。
夫差(?-前473) [相关解释]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如风过耳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犹言富贵于我如浮云◇以"如风过耳"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放在心上。
姑苏 [相关解释]
①山名。即姑胥山”。在苏州西南上姑苏,望五湖。②台名。指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③苏州的别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台 [相关解释]
1.亦作"姑胥台"。 2.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子胥 [相关解释]
1.春秋楚大夫伍员的字。楚平王杀其父奢兄尚,其经宋郑入吴,助阖庐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楚国,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因力谏停止攻齐,拒绝越国求和,而渐被疏远◇夫差赐剑命自杀,并以鸱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
孙武 [相关解释]
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参加组织共进会,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联合文学社准备起义,被举为参谋长〓北军政府成立后,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拥护黎元洪
小玉 [相关解释]
1.传说中吴王夫差的女儿。 2.神话中仙人侍女名。 3.泛称侍女。
少牢 [相关解释]
1.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杜预注"四时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晋陶潜《祭程氏妹文》"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后领荐归﹐复谒吴王庙﹐荐以少牢。"清赵翼《陔馀丛考.太牢少牢》"《国语》'乡举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则羊与豕俱称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专用一羊或一豕者﹐则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专言牛﹑少牢不专言羊也。"一说谓以羊
尝粪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2.谓孝亲之行。 3.谓佞人贱行以媚上。
山铸 [相关解释]
1.谓开采矿山铸钱。语本《史记.吴王濞列传》"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
岝崿 [相关解释]
1.亦作"岝崿"。亦作"岝?"。亦作"岝?"。 2.山势高峻貌。 3.急疾貌。 4.山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相传春秋吴王僚葬此。
平门 [相关解释]
1.汉时都城长安城门之一。又称"便门"。 2.春秋时吴国城门名。在今江苏省吴县。吴王阖闾始筑城,四面八门,北面为齐平二门。相传伍子胥伐齐,曾率大军由此门出,故称平门。见唐陆广微《吴地记》。
延陵季子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相传吴王寿梦有四子诸樊(或称谒)﹑馀祭﹑馀眛(一作夷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废长立少。季札让不可。寿梦卒,诸樊立,与馀祭﹑馀眜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季札。季札离国赴延陵(一说封于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世称延陵季子。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
悬门抉目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木兰舟 [相关解释]
1.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昿《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枚乘(?-前140?) [相关解释]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初为吴王刘fe6f@芍校因劝阻吴王谋反不成,投奔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即位,召他进京,病死于途中。有《七发》等名篇,开创七体形式。近人辑有《枚叔集》。
渠水 [相关解释]
1.指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 2.沟渠中的水。
灵威丈人 [相关解释]
1.传说中仙人名。通称龙威丈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灵威丈人入洞庭取禹藏书卷。见《河图纬》。
灵岩 [相关解释]
1.指仙山。 2.山名。指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又名武周山﹐北魏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江苏省吴县木渎镇西北。一名砚石山。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今灵岩寺即其地。 4.山名。在浙江乐清雁荡山﹐为雁荡第一峰。 5.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峰峦回抱﹐有玛瑙涧﹐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山东长清东南。四面方正﹐又名方山。
灵岩寺 [相关解释]
1.在江苏省吴县灵岩山。寺址原为春秋时吴王夫差馆娃宫遗址。为中国佛教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 2.在浙江乐清雁荡山灵岩峰。宋太平兴国中建。
燔妻子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王台 [相关解释]
1.指春秋吴王阖闾所筑之姑苏台,在姑苏山上。一说夫差筑。 2.指工蜂为培育蜂王所筑的巢房。房形长大,房壁较厚,房口朝下。
琼姬 [相关解释]
1.传说芙蓉城中仙女名。借指美女。 2.指青女。主霜雪之神。 3.传说中春秋吴王夫差女名。
研沼 [相关解释]
1.研石山的池沼。春秋时吴王夫差筑馆娃宫于研石山以馆西施,遗址在今江苏省吴县灵岩山。
紫玉 [相关解释]
①紫色宝玉。古人以为祥瑞之物。②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小女儿,欲嫁童子韩重,为父所阻,气结而死◇遂用以指多情少女紫玉多情。③紫竹的别名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④古人多以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代指箫、笛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红心草 [相关解释]
1.草名。一说为红心灰藋之俗称。相传唐代王炎,梦侍吴王。久之,闻宫中出辇,鸣箫击鼓,言葬西施。吴王悲悼不止,立诏词客作挽歌。炎应教作《西施挽歌》,有"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之句。唐沈亚之《异梦录》﹑唐谷神子《博异志》均载此事◇以"红心草"为美人遗恨之典故。
老濞 [相关解释]
1.指西汉吴王刘濞。《史记.吴王濞列传》载吴有铜山﹐濞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景帝前三年﹐濞与楚赵等国发兵反汉﹐兵败自杀﹐时年六十二◇因以"老濞"称之。
胥山 [相关解释]
1.山名﹐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有三(1)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一说吴阖闾时已有胥山之名『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2)浙江省杭州市城内吴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吴山﹐《图经》云'春秋时为吴南界故名。或曰以子胥名﹐讹伍为吴也。'亦名胥山。"(3)浙江省嘉兴市张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三.嘉兴府》"胥山﹐
胥涛 [相关解释]
1.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浙江﹐成为涛神◇人因称浙江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艅艎 [相关解释]
1.吴王大舰名◇泛称大船﹑大型战舰。
芜城 [相关解释]
1.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西汉吴王刘濞建都于此,筑广陵城。南朝宋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死焉,城遂荒芜,鲍照作《芜城赋》以讽之,因得名。
莫邪 [相关解释]
1.传说春秋吴王阖庐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铸成二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唐陆广微《吴地记.匠门》◇因用作宝剑名。
西施 [相关解释]
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
要离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计出无聊 [相关解释]
1.谓主意出于无可奈何。语本《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试剑石 [相关解释]
1.石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传说秦王或吴王试剑于此。见宋范成大《吴郡志.虎邱》。 2.石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相传三国时孙权﹑刘备试剑于此。 3.石名。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汉高祖庙﹐宋苏轼有铭。 4.石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也称伏波岩)内﹐相传汉马援试剑于此。 5.石名。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西山(即樊山)上﹐相传三国孙权试剑于此。 6.石名。在湖南省平江县东道岩山上﹐相传许旌阳试剑于此。
诛鼌错 [相关解释]
1.亦作"诛晁错"。 2.汉景帝时﹐鼌错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吴楚七国以诛鼌错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鼌错列传》◇以"诛鼌错"为清君侧之典。
过耳风 [相关解释]
1.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邗沟 [相关解释]
1.亦作"?沟"。 2.也称邗水﹑邗江﹑邗溟沟等。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引江水入淮以通粮道而开凿的古运河。
郑旦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越国美女名。相传曾与西施同时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鄂州市 [相关解释]
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武大铁路线上。1960年始设市(曾名鄂城市)。人口999万(1995年)。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有钢铁、建材(水泥)、造船、化肥、机械等。市西梁子湖特产武昌鱼。名胜古迹有西山、鄂王城、古灵泉寺、三国吴王避暑宫等。
铜沟 [相关解释]
1.铜铸的沟渠。相传吴王夫差曾在宫中铸造铜沟。 2.借指宫苑。
铸山煮海 [相关解释]
1.《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谓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用"铸山煮海"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锦帆泾 [相关解释]
1.江苏苏州盘门内沿城壕。相传吴王锦帆以游﹐故名。
雌雄剑 [相关解释]
1.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铸二剑﹐雄号干将﹐雌号莫邪。进雄剑于吴王而自藏雌剑。雌剑时悲鸣﹐忆其雄。见唐陆广微《吴地记》。亦泛指成对之剑。
韖厉 [相关解释]
1.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亦泛指束腰的大带。语本《左传.桓公二年》"韖﹑厉﹑游﹑缨﹐昭其数也。"杜预注"韖﹐绅带也;一名大带。厉﹐大带之垂者。"汉张衡《东京赋》"火龙黼黻﹐藻繂韖厉。"晋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韖厉﹐长缨丽且鲜。"一说韖为小囊﹐裂帛为之饰。厉﹑裂﹐古通﹐义同。参见"韖裂"。
骑者善堕 [相关解释]
1.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致意外的失败。语出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鲙残鱼 [相关解释]
1.即银鱼。古代传说吴王阖闾江行,食鱼鲙,弃其残馀于水,化为此鱼,故名。
鹿走苏台 [相关解释]
1.《汉书.伍被传》"后王(淮南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呼之曰'将军上。'被曰'王安得亡国之言乎?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以"鹿走苏台"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麋台 [相关解释]
1.原指姑苏台。亦泛指荒芜之台◇常用以比喻政治腐败,国家危亡。语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