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5 查到相关吴越的内容。
带有吴越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越
[相关解释]
1.指吴越﹑闽越﹑南越。约当今东南沿海地区。
1.指吴越﹑闽越﹑南越。约当今东南沿海地区。
东国
[相关解释]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东溟臣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1.《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东门眼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齐国,并听信谗言,赐子胥死。子胥死前说"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及《史记·伍子胥列传》◇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1.春秋时,吴越争霸。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多次劝谏,置大敌当前于不顾,大举北伐齐国,并听信谗言,赐子胥死。子胥死前说"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事见《国语·吴语》及《史记·伍子胥列传》◇因以"东门眼"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
两浙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于越
[相关解释]
1.古族名。分布在今浙江省境内。 2.指其所居之地。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于越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吴越。 3.官名。契丹最尊之职,辽太祖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辽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1.古族名。分布在今浙江省境内。 2.指其所居之地。唐独孤及《题思禅寺上方》诗"眇眇于越路﹐茫茫香草青。"一说即吴越。 3.官名。契丹最尊之职,辽太祖即位前即因战功显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禅称帝。辽设大于越府,大于越无所职掌,其位则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参阅《辽史.太祖纪上》﹑《百官志一》与《国语解》。
五剑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越王元常使欧冶子所造的五把宝剑,其名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1.指春秋时越王元常使欧冶子所造的五把宝剑,其名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五湖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伍胥潮
[相关解释]
1.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1.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侬音
[相关解释]
1.指吴越一带的语音。
1.指吴越一带的语音。
八薮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的八个泽薮。《汉书.严助传》"九州为家,八薮为囿。"颜师古注"八薮,谓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污,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郑有圃田。"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升水不能救八薮之燔爇,撮壤不能遏砥柱之沸腾。"因八薮分布诸地﹐故也用以指八方或广阔的疆域。
1.我国古代的八个泽薮。《汉书.严助传》"九州为家,八薮为囿。"颜师古注"八薮,谓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污,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郑有圃田。"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升水不能救八薮之燔爇,撮壤不能遏砥柱之沸腾。"因八薮分布诸地﹐故也用以指八方或广阔的疆域。
六和塔
[相关解释]
1.亦称"六合塔"。 2.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塔为八角形﹐外观十三级,内分七层﹐高约六十米。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俶建以镇江潮﹐其地旧有六和寺﹐故名。历代屡毁屡修。解放后重加修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市名胜之一。
1.亦称"六合塔"。 2.在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塔为八角形﹐外观十三级,内分七层﹐高约六十米。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俶建以镇江潮﹐其地旧有六和寺﹐故名。历代屡毁屡修。解放后重加修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杭州市名胜之一。
共人
[相关解释]
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恭"。 2.指吴越之人。
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恭"。 2.指吴越之人。
击絮
[相关解释]
1.捶击绵絮『袁康《越绝书.荆平王内传》"子胥遂行﹐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于濑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托食乎?'女子曰'诺。'即发箪饭﹐清其壶浆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谓女子曰'掩尔壶浆﹐毋令之露。'女子曰'诺。'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自纵于濑水之中而死。"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作"击绵"◇用以为典实。
1.捶击绵絮『袁康《越绝书.荆平王内传》"子胥遂行﹐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于濑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托食乎?'女子曰'诺。'即发箪饭﹐清其壶浆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谓女子曰'掩尔壶浆﹐毋令之露。'女子曰'诺。'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自纵于濑水之中而死。"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作"击绵"◇用以为典实。
分龙雨
[相关解释]
1.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雨"。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宋时吴越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清时燕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分龙兵"﹑"分龙"。
1.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雨"。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宋时吴越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清时燕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分龙兵"﹑"分龙"。
十国
[相关解释]
1.指五代时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即南平)十个割据政权。
1.指五代时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即南平)十个割据政权。
吴光剑
[相关解释]
1.吴光,春秋吴公子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裁,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因以"吴光剑"为谋逆篡位之典。
1.吴光,春秋吴公子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裁,光使专诸置鱼肠剑于炙鱼中,乘进献之机刺杀王僚,而后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即阖庐)◇因以"吴光剑"为谋逆篡位之典。
吴根越角
[相关解释]
1.原指吴越故地之边陲,后多泛指江浙一带。
1.原指吴越故地之边陲,后多泛指江浙一带。
吴越
[相关解释]
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閔,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閔,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吴越同舟
[相关解释]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1.吴人与越人共乘一舟。《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孔丛子.论势》"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后因以"吴越同舟"比喻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吴越曲
[相关解释]
1.吴地民歌。
1.吴地民歌。
如风过耳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犹言富贵于我如浮云◇以"如风过耳"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放在心上。
1.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犹言富贵于我如浮云◇以"如风过耳"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放在心上。
婆留
[相关解释]
1.五代吴越王钱閔小名。閔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2.借指吴越之地。
1.五代吴越王钱閔小名。閔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2.借指吴越之地。
宋画吴冶
[相关解释]
1.据《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召集众画家作画,大家都敬立作画,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认为他是真正的画师。又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人干将﹑莫邪夫妇善铸剑◇因以"宋画吴冶"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1.据《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召集众画家作画,大家都敬立作画,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认为他是真正的画师。又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人干将﹑莫邪夫妇善铸剑◇因以"宋画吴冶"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射潮
[相关解释]
1.相传吴越王钱閔射潮筑塘的故事。 2.东汉马援亦有射潮故事﹐见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眖随笔.射潮》及所引清屈大均《射潮歌》。
1.相传吴越王钱閔射潮筑塘的故事。 2.东汉马援亦有射潮故事﹐见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眖随笔.射潮》及所引清屈大均《射潮歌》。
尝粪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2.谓孝亲之行。 3.谓佞人贱行以媚上。
1.春秋时,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2.谓孝亲之行。 3.谓佞人贱行以媚上。
左支右吾
[相关解释]
1.《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愿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1.《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愿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干越
[相关解释]
1.春秋时的吴国和越国。干,亦作邗,本国名,后为吴所灭,故用以称吴。《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干,吴也。吴越出善剑也。'……案吴有溪名干溪,越有溪名若耶,并出善铁,铸为名剑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杨倞注"干越犹言吴越也。"后亦用以指剑。 2.亭名。在江西省余江县东南。
1.春秋时的吴国和越国。干,亦作邗,本国名,后为吴所灭,故用以称吴。《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干,吴也。吴越出善剑也。'……案吴有溪名干溪,越有溪名若耶,并出善铁,铸为名剑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杨倞注"干越犹言吴越也。"后亦用以指剑。 2.亭名。在江西省余江县东南。
庄鲋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鲋,鲫鱼◇以"庄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1.《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鲋,鲫鱼◇以"庄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怀火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后以"怀火"为策励自强的典故。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后以"怀火"为策励自强的典故。
惛忧
[相关解释]
1.亦作"惽忧"。 2.忧闷。《晏子春秋.问上七》"吴越受令,荆楚惽忧,莫不宾服。"张纯一校注引王念孙曰"惽者,闷之借字也。"
1.亦作"惽忧"。 2.忧闷。《晏子春秋.问上七》"吴越受令,荆楚惽忧,莫不宾服。"张纯一校注引王念孙曰"惽者,闷之借字也。"
投金
[相关解释]
1.春秋时伍员由楚逃吴途中,于濑水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员,俟其去,即投水自杀,以示贞信◇伍员重过濑水,叹息不已,以无由报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以"投金"为报恩之典。
1.春秋时伍员由楚逃吴途中,于濑水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员,俟其去,即投水自杀,以示贞信◇伍员重过濑水,叹息不已,以无由报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以"投金"为报恩之典。
握发殿
[相关解释]
1.五代吴越钱氏的宫殿名。
1.五代吴越钱氏的宫殿名。
昌门
[相关解释]
1.即阊门。春秋吴国之西郭门。《吴越春秋》﹑《越绝书》均谓阖闾所建。阖闾欲西破楚﹐故又名破楚门。
1.即阊门。春秋吴国之西郭门。《吴越春秋》﹑《越绝书》均谓阖闾所建。阖闾欲西破楚﹐故又名破楚门。
枯鱼之肆
[相关解释]
1.干鱼店。《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因以为典,喻困境﹑绝境。
1.干鱼店。《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因以为典,喻困境﹑绝境。
汝帖
[相关解释]
1.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
1.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
浙江
[相关解释]
1.水名。即钱塘江。《庄子》作制河,《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浙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古人所谓浙渐,实指一水。参阅王国维《浙江考》。 2.省名。简称浙。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钱塘江旧称浙江得名。
1.水名。即钱塘江。《庄子》作制河,《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浙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古人所谓浙渐,实指一水。参阅王国维《浙江考》。 2.省名。简称浙。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钱塘江旧称浙江得名。
灵隐寺
[相关解释]
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年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
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年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
烟雨楼
[相关解释]
1.亦作"烟雨台"。亦作"烟雨台"。 2.名胜地。有多处,以在浙江省嘉兴市鸳鸯湖上的最有名。为吴越钱元璿所建,以景色迷蒙如在烟雨中得名。原在湖滨,明嘉靖年间移建于湖中,历代均有修葺。
1.亦作"烟雨台"。亦作"烟雨台"。 2.名胜地。有多处,以在浙江省嘉兴市鸳鸯湖上的最有名。为吴越钱元璿所建,以景色迷蒙如在烟雨中得名。原在湖滨,明嘉靖年间移建于湖中,历代均有修葺。
烟霞洞
[相关解释]
1.名胜。在浙江杭州南高峰下。洞中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补刻十二尊,共成十八,旁有佛手岩。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
1.名胜。在浙江杭州南高峰下。洞中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补刻十二尊,共成十八,旁有佛手岩。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
燔妻子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1.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猿公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末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后以"猿公"指剑术高明的隐者。
1.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末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后以"猿公"指剑术高明的隐者。
白猿公
[相关解释]
1.传说古代善剑术的人。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1.传说古代善剑术的人。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穷士芦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
胥山
[相关解释]
1.山名﹐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有三(1)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一说吴阖闾时已有胥山之名『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2)浙江省杭州市城内吴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吴山﹐《图经》云'春秋时为吴南界故名。或曰以子胥名﹐讹伍为吴也。'亦名胥山。"(3)浙江省嘉兴市张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三.嘉兴府》"胥山﹐
1.山名﹐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有三(1)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一说吴阖闾时已有胥山之名『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2)浙江省杭州市城内吴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吴山﹐《图经》云'春秋时为吴南界故名。或曰以子胥名﹐讹伍为吴也。'亦名胥山。"(3)浙江省嘉兴市张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三.嘉兴府》"胥山﹐
芦中人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楚之亡臣伍子胥奔吴,至江,渔夫渡之。见子胥有饥色,曰'为子取饷。'渔夫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伍子胥。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楚之亡臣伍子胥奔吴,至江,渔夫渡之。见子胥有饥色,曰'为子取饷。'渔夫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伍子胥。
苎萝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浙江省诸暨市南,相传西施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2.用为西施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1.山名。在浙江省诸暨市南,相传西施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2.用为西施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莫邪
[相关解释]
1.传说春秋吴王阖庐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铸成二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唐陆广微《吴地记.匠门》◇因用作宝剑名。
1.传说春秋吴王阖庐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铸成二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唐陆广微《吴地记.匠门》◇因用作宝剑名。
萧军(1907-1988)
[相关解释]
小说家。辽宁义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肄业。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文化报》总编辑。建国后任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等。所作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为之作序。另有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等。曾与萧红合著小说散文集《跋涉》。
小说家。辽宁义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肄业。曾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文化报》总编辑。建国后任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等。所作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为之作序。另有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等。曾与萧红合著小说散文集《跋涉》。
蠲纸
[相关解释]
1.唐宋时杭州﹑温州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临安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诗》'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蠲糨纸"。一说吴越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宋钱康公《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
1.唐宋时杭州﹑温州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临安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诗》'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蠲糨纸"。一说吴越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宋钱康公《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
血马
[相关解释]
1.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
1.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
表忠观
[相关解释]
1.观名。在浙江省杭州市涌金门外,今称钱王祠,宋熙宁中赵抃所建,用以表彰吴越钱氏的功德◇赐名为表忠观。明嘉靖中曾改筑。祠内镌有苏轼表忠观碑文,今全文八幅系后人摹刻。
1.观名。在浙江省杭州市涌金门外,今称钱王祠,宋熙宁中赵抃所建,用以表彰吴越钱氏的功德◇赐名为表忠观。明嘉靖中曾改筑。祠内镌有苏轼表忠观碑文,今全文八幅系后人摹刻。
被发文身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
1.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
西兴
[相关解释]
1.渡口名。在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越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戍﹐五代吴越改名"西兴"。
1.渡口名。在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越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戍﹐五代吴越改名"西兴"。
要离
[相关解释]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1.春秋末吴国刺客。相传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王僚后﹐又派要离谋刺出奔在卫的王子庆忌。要离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子﹐诈称得罪出逃。及至卫国﹐见庆忌﹐庆忌喜﹐与之谋。当同舟渡江时﹐庆忌被他刺中要害。庆忌释令归吴﹐他行至江陵﹐也伏剑自杀。事见《吕氏春秋.忠廉》﹑汉袁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要离灭家以效功。"清杨焯《庆忌塔铁棺》诗"误识要离死不难,石潭风雨夜深寒。"后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让田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初﹐楚之边邑胛梁之女与吴边邑处女蚕﹐争界上之桑。二家相攻﹐吴国不胜﹐遂更相伐﹐灭吴之边邑。吴怒﹐故伐楚﹐取二邑而去。"后以"让田"谓因争夺田界而责让。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初﹐楚之边邑胛梁之女与吴边邑处女蚕﹐争界上之桑。二家相攻﹐吴国不胜﹐遂更相伐﹐灭吴之边邑。吴怒﹐故伐楚﹐取二邑而去。"后以"让田"谓因争夺田界而责让。
贞义女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伍子胥奔吴至溧阳,乞食于女子。女子食之而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遂投江而亡。"见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人遂以"贞义女"称之。
1.春秋时,楚伍子胥奔吴至溧阳,乞食于女子。女子食之而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遂投江而亡。"见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人遂以"贞义女"称之。
贞女江
[相关解释]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子胥至吴,乞食于溧阳女子。子胥已餐而去,又谓女子曰"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女子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濑水◇遂称溧阳濑水为贞女江。
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子胥至吴,乞食于溧阳女子。子胥已餐而去,又谓女子曰"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女子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濑水◇遂称溧阳濑水为贞女江。
越吴
[相关解释]
1.越地与吴地的并称。吴越相接,史多并称。
1.越地与吴地的并称。吴越相接,史多并称。
越女
[相关解释]
1.古代越国多出美女,西施其尤著者◇因以泛指越地美女。 2.专指西施。 3.指越国一善剑女子。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使使聘之,问以剑载之术,号曰越女,命教军士。当时皆称越女之剑。
1.古代越国多出美女,西施其尤著者◇因以泛指越地美女。 2.专指西施。 3.指越国一善剑女子。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使使聘之,问以剑载之术,号曰越女,命教军士。当时皆称越女之剑。
辙鲋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因以"辙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1.《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因以"辙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过耳风
[相关解释]
1.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1.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阳华
[相关解释]
1.古泽薮名。 2.山名。(1)在江浙一带。《吕氏春秋.本味》"阳华之芸,云梦之芹。"高诱注"阳华乃华阳,山名也……在吴越之间。"(2)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
1.古泽薮名。 2.山名。(1)在江浙一带。《吕氏春秋.本味》"阳华之芸,云梦之芹。"高诱注"阳华乃华阳,山名也……在吴越之间。"(2)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
雷峰塔
[相关解释]
1.亦作"雷峯塔"。 2.塔名。遗址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夕照山上。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1924年倾塌。
1.亦作"雷峯塔"。 2.塔名。遗址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夕照山上。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1924年倾塌。
鸾手校尉
[相关解释]
1.五代时称吴越国专画相貌的画工。
1.五代时称吴越国专画相貌的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