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9 查到相关周时的内容。
带有周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月
[相关解释]
《诗·豳风》篇名。写西周时代农奴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劳动和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终年为贵族服务,自身却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全诗共八十八句,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诗·豳风》篇名。写西周时代农奴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劳动和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终年为贵族服务,自身却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全诗共八十八句,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东郊
[相关解释]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中石饮羽
[相关解释]
1.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1.指西周时楚国君熊渠﹑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西汉名将李广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事职
[相关解释]
1.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 2.职务;职责。 3.履行职务。
1.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 2.职务;职责。 3.履行职务。
五官
[相关解释]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1.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2.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3.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4.泛指百官。 5.古代宫中女官名。 6.指五官中郎将。 7.司历之官。 8.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9.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10.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 11.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亩积
[相关解释]
1.每一亩田的面积。 2.特指我国殷周时代井田制一个田的面积。
1.每一亩田的面积。 2.特指我国殷周时代井田制一个田的面积。
众人
[相关解释]
1.商周时代的农业生产者。 2.一般人﹐群众。 3.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1.商周时代的农业生产者。 2.一般人﹐群众。 3.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作册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商代设置。西周时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内史。掌著作简册,奉行国王告命。
1.古官名。商代设置。西周时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内史。掌著作简册,奉行国王告命。
倀州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邑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周时为薛国。
1.春秋时邑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周时为薛国。
党正
[相关解释]
1.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2.言论正直。
1.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 2.言论正直。
六大
[相关解释]
1.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
1.商周时六种官职之总称。
六见
[相关解释]
1.谓周时诸侯见天子的六种形式朝﹑宗﹑觐﹑遇﹑会﹑同。
1.谓周时诸侯见天子的六种形式朝﹑宗﹑觐﹑遇﹑会﹑同。
共姜
[相关解释]
1.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
1.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不再嫁◇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实。
前文人
[相关解释]
1.前代有文德的人。周时贵族对其先人的敬美之称。
1.前代有文德的人。周时贵族对其先人的敬美之称。
勋官
[相关解释]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华清池温泉
[相关解释]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温泉游览胜地。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水温43℃,含有碳酸锰、氯化钾等有机质。早在西周时已知用泉水治病。唐代以温泉为中心建离宫。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来所建,园林风光优美。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温泉游览胜地。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水温43℃,含有碳酸锰、氯化钾等有机质。早在西周时已知用泉水治病。唐代以温泉为中心建离宫。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来所建,园林风光优美。
南虢
[相关解释]
1.周时诸侯国名。本封于西虢,在陕西。平王东迁,徙于上阳,改称南虢。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1.周时诸侯国名。本封于西虢,在陕西。平王东迁,徙于上阳,改称南虢。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印纹陶文化
[相关解释]
1.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晩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1.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晩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县正
[相关解释]
1.官名。周时为地官之属,位次遂大夫。遂有五县,县正掌一县政令征比。 2.官名。隋炀帝时,将县尉改为县正。
1.官名。周时为地官之属,位次遂大夫。遂有五县,县正掌一县政令征比。 2.官名。隋炀帝时,将县尉改为县正。
司马
[相关解释]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世称
周任
[相关解释]
1.周时大夫。一说为古之良史。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杜预注"周任,周大夫。"杨伯峻注引马融《论语注》"周任,古之良史。"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
1.周时大夫。一说为古之良史。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杜预注"周任,周大夫。"杨伯峻注引马融《论语注》"周任,古之良史。"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
周年
[相关解释]
1.满一年;一年。 2.特指死亡满一年的日子。 3.周代,周时。
1.满一年;一年。 2.特指死亡满一年的日子。 3.周代,周时。
周时
[相关解释]
1.指一昼夜。 2.昼夜。
1.指一昼夜。 2.昼夜。
土揖
[相关解释]
1.周时天子会见庶姓诸侯的一种礼节。
1.周时天子会见庶姓诸侯的一种礼节。
夏育
[相关解释]
1.周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
1.周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
大雅
[相关解释]
①《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共三十一篇,大致是西周时代上层贵族的作品。多为记叙周人祖先的开国历史和赞美西周文王、武王、宣王等君主之作,也有反映西周末政治混乱局面的诗篇。②雅正之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③大才大雅君子|夫唯大雅,卓尔不群。④合乎规范的;正当的无伤大雅。
①《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共三十一篇,大致是西周时代上层贵族的作品。多为记叙周人祖先的开国历史和赞美西周文王、武王、宣王等君主之作,也有反映西周末政治混乱局面的诗篇。②雅正之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③大才大雅君子|夫唯大雅,卓尔不群。④合乎规范的;正当的无伤大雅。
太卜
[相关解释]
1.官名。为殷六太之一。周时属春官﹐为卜官之长。秦汉有太卜令。北魏有太卜博士。北齐有太卜局丞。北周有太卜大夫。隋唐设太卜令。宋以太卜隶司天台﹐不置专官。参阅《通典.职官七》﹑《续通典.职官七》。
1.官名。为殷六太之一。周时属春官﹐为卜官之长。秦汉有太卜令。北魏有太卜博士。北齐有太卜局丞。北周有太卜大夫。隋唐设太卜令。宋以太卜隶司天台﹐不置专官。参阅《通典.职官七》﹑《续通典.职官七》。
孤竹
[相关解释]
1.独生的竹。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乐曲名。 4.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5.《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 6.竹的一种。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1.独生的竹。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乐曲名。 4.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5.《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 6.竹的一种。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宋太祖(927-976)
[相关解释]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市尺
[相关解释]
1.北周时用的尺。 2.市制长度的主单位。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市尺以上有市丈﹑市引,市尺以下有市寸﹑市分﹑市厘﹑市毫﹑市丝,均以十进。通称尺。
1.北周时用的尺。 2.市制长度的主单位。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市尺以上有市丈﹑市引,市尺以下有市寸﹑市分﹑市厘﹑市毫﹑市丝,均以十进。通称尺。
平府
[相关解释]
1.周时楚国收藏文书的府库。
1.周时楚国收藏文书的府库。
庶人
[相关解释]
西周时用以称农业生产者。春秋时其地位在士之下,工商皂隶之上。秦汉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西周时用以称农业生产者。春秋时其地位在士之下,工商皂隶之上。秦汉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延娟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据晋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二女与昭王乘舟,同溺于汉水。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据晋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二女与昭王乘舟,同溺于汉水。
延娱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参见"延娟"。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参见"延娟"。
开府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3.特指庾信。 4.府兵军职。西魏和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1.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2.指有权开府的官员。 3.特指庾信。 4.府兵军职。西魏和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兵额约二千人。参阅《北史.李弼等传论》﹑《新唐书.兵志》。
徐冯
[相关解释]
1.传说中周时的隐士。
1.传说中周时的隐士。
方鼎
[相关解释]
1.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周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
1.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周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
晬时
[相关解释]
1.一周时;一整天。
1.一周时;一整天。
杨凝式(873-954)
[相关解释]
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等,华阴(今属陕西)人。唐末官秘书监◇周时官至太子太保。能诗,善笔札。工行草,笔致遒放,前人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评。有书迹《韭花帖》、《神仙起居法》等存世。
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等,华阴(今属陕西)人。唐末官秘书监◇周时官至太子太保。能诗,善笔札。工行草,笔致遒放,前人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评。有书迹《韭花帖》、《神仙起居法》等存世。
混夷
[相关解释]
1.古种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种。相传殷周时,混夷很强,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周文王﹑穆王与之进行过战争。
1.古种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种。相传殷周时,混夷很强,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周文王﹑穆王与之进行过战争。
爻闾
[相关解释]
1.周时,诸侯朝会歇息的帐幕。
1.周时,诸侯朝会歇息的帐幕。
王宫
[相关解释]
1.天子的宫殿。 2.指朝廷。 3.周时指祭太阳神的坛。
1.天子的宫殿。 2.指朝廷。 3.周时指祭太阳神的坛。
甲骨
[相关解释]
1.龟甲和兽骨。商周时代用以契刻卜辞。
1.龟甲和兽骨。商周时代用以契刻卜辞。
畎夷
[相关解释]
1.即犬戎。又称混夷﹑昆夷。古戎人的一支,在殷周时居于我国西北部。
1.即犬戎。又称混夷﹑昆夷。古戎人的一支,在殷周时居于我国西北部。
真贝
[相关解释]
1.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作为赐品的贝壳。我国在殷周时期亦以为货币。
1.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作为赐品的贝壳。我国在殷周时期亦以为货币。
绳纹
[相关解释]
1.古代陶器的一种纹饰。用缠有绳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中国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的陶器常有这种纹饰。
1.古代陶器的一种纹饰。用缠有绳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中国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的陶器常有这种纹饰。
羣舒
[相关解释]
1.周时偃姓诸国,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带。传说为皋陶的后裔。
1.周时偃姓诸国,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带。传说为皋陶的后裔。
胶庠
[相关解释]
1.周代学校名。周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世通称学校为"胶庠"。语本《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1.周代学校名。周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世通称学校为"胶庠"。语本《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胶鬲之困
[相关解释]
1.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1.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苑羊
[相关解释]
1.复姓。周时莒国有苑羊牧之。见《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1.复姓。周时莒国有苑羊牧之。见《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荆凡
[相关解释]
1.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1.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莱夷
[相关解释]
1.古国名。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
1.古国名。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
蝉槐
[相关解释]
1.古者高官头戴蝉冠;周时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三槐为三公之位。故以"蝉槐"指称御史等大官。
1.古者高官头戴蝉冠;周时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三槐为三公之位。故以"蝉槐"指称御史等大官。
襧姒
[相关解释]
1.亦作"褒姒"。 2.周时褒国女子,姒姓。周幽王伐褒,褒侯进褒姒,为幽王所宠幸。性不好笑。幽王悦之万方不得。乃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而无外敌入寇事,褒姒大笑。幽王遂数举烽火,以博褒姒之笑◇申侯与犬戎攻周,幽王又举烽火,诸侯以为戏,不至,幽王被杀。
1.亦作"褒姒"。 2.周时褒国女子,姒姓。周幽王伐褒,褒侯进褒姒,为幽王所宠幸。性不好笑。幽王悦之万方不得。乃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而无外敌入寇事,褒姒大笑。幽王遂数举烽火,以博褒姒之笑◇申侯与犬戎攻周,幽王又举烽火,诸侯以为戏,不至,幽王被杀。
赵普(922-992)
[相关解释]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洛阳◇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任枢密使、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盐各地精兵充禁军,实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太宗时因病辞职。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洛阳◇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任枢密使、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盐各地精兵充禁军,实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太宗时因病辞职。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隋文帝(541-604)
[相关解释]
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亲。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扩大垦田面积,重编户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被太子杨广(炀帝)杀死。
即杨坚”。隋朝建立者‰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亲。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继行均田制,扩大垦田面积,重编户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被太子杨广(炀帝)杀死。
非子
[相关解释]
1.周时人﹐也写作飞子﹐善养马。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沠水﹑渭水之间◇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为周的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是为秦始封之祖。
1.周时人﹐也写作飞子﹐善养马。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沠水﹑渭水之间◇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为周的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是为秦始封之祖。
靺韍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韍,五代时称女真。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下游,东至日本海。 2.亦称"靺羯芽"。宝石名。即红玛瑙,色红,隐晶质,产靺韍,故称。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韍,五代时称女真。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下游,东至日本海。 2.亦称"靺羯芽"。宝石名。即红玛瑙,色红,隐晶质,产靺韍,故称。
齐马
[相关解释]
1.周时驾金路之马。
1.周时驾金路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