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6 查到相关品官的内容。
带有品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品茶 [相关解释]
1.七个等级的茶。 2.金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三品蒭豆 [相关解释]
1.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
中铨 [相关解释]
1.三铨之一。唐代文官的选授由吏部尚书﹑侍郎分别主之。侍郎二人分别负责中铨和东铨,掌八品﹑九品官员的选授。
九品中正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盐制度。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幸传论》。
五品 [相关解释]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京堂 [相关解释]
1.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亮蓝顶子 [相关解释]
1.蓝宝石顶子。清朝三品官员的礼帽顶子。
勋格 [相关解释]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双符 [相关解释]
1.即鱼袋。唐代授予品官的一种符契。左﹑右各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品子 [相关解释]
1.古称品官之子弟。
品官 [相关解释]
1.唐代称宦官为"品官"。 2.泛指古代有品级的官员。古代官有九品。
太君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唐制﹐四品官之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宋代群臣之母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 2.指仙女。
太宜人 [相关解释]
1.明清时五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
太恭人 [相关解释]
1.明清时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
夫人 [相关解释]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奱囊 [相关解释]
1.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庶品 [相关解释]
1.犹众物,万物。 2.指众多祭品。 3.众官,百官。品,品官。
忠静冠 [相关解释]
1.亦作"忠靖冠"。 2.明代品官的常冠名。
忠静服 [相关解释]
1.明代品官常服名。
恩生 [相关解释]
1.明代品官子弟有官生和恩生之别;依例荫入监者谓之官生;出自特恩者,不限官品,谓之恩生。参阅《明史.选举志一》。
斗牛服 [相关解释]
1.明代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朱緑 [相关解释]
1.唐四品五品官服用朱,六品以下用绿。引申为作官。 2.谓选任官员。
朱衣 [相关解释]
1.大红色的公服。 2.唐宋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3.穿着朱衣的职官。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5.指朱衣使者。
杂品 [相关解释]
1.古代"清望"或"清资"﹑"清要"官以外的品官。 2.指执行各项勤务的人。 3.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小类。
杂职 [相关解释]
1.古代品官以外的办事人员。
流内 [相关解释]
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淑人 [相关解释]
1.善人。 2.古命妇封号。宋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明为三品官员祖母﹑母﹑妻封号。清因明制,又增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3.犹淑女。
焚黄 [相关解释]
1.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犀带狮补 [相关解释]
1.明代的一种官服。饰以犀角的腰带和饰以狮子花样的补子,为上品官的服饰。
犀角带 [相关解释]
1.饰有犀角的腰带。非品官不能用。
珠顶 [相关解释]
1.用东珠装饰的帽顶,上衔红宝石。清代正一品官可戴珠顶冠。
着緑 [相关解释]
1.穿绿色的官服。唐代六品﹑七品官服绿。
红顶子 [相关解释]
1.红色的帽顶子。清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 2.借指高官。
色役 [相关解释]
1.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唐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仆役的一种差役。
蓝顶子 [相关解释]
1.清代三品﹑四品官的帽顶子。亦代指三品﹑四品官职或三品﹑四品官员。
衡流 [相关解释]
1.横穿水流。 2.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
袍笏 [相关解释]
1.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2.泛指官服。 3.借指有品级的文官。
诰封夫人 [相关解释]
1.清朝对一二品官员的妻子﹐都给予夫人的称号﹐称"诰封夫人"。
赐绯 [相关解释]
1.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绯,后世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2.指唐玄宗把骰子的四点饰以朱色之事。
铜环 [相关解释]
1.亦作"铜閕"。铜制的门环。 2.借指门。 3.宋代三品官员祭服上的一种铜制环饰。
铭旌 [相关解释]
1.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
隔品致敬 [相关解释]
1.唐玄宗尊崇张说﹐命仆射视事﹐坐受御史中丞﹑左右丞﹑吏部侍郎四品官廷拜之礼﹐以后成为故事﹐称"隔品致敬"。至武宗时陈夷行为左仆射﹐乃奏罢。
青罗伞 [相关解释]
1.青罗制成的伞盖。明制﹐五品官伞盖用青罗。
青袍 [相关解释]
1.青色的袍子。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4.汉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5.借指寒士。 6.唐贞观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显庆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8.借指出仕。 9.唐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鷩服 [相关解释]
1.鷩衣。唐代二品官的礼服。因用为二品官的代称。
鷩衣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亦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为画饰,故称。其制始于周,后世因之。北周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唐代为二品官服,宋以后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