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5 查到相关唐中的内容。
带有唐中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内将军
[相关解释]
1.唐中宗皇后韦氏所立女官称号。
1.唐中宗皇后韦氏所立女官称号。
凌波军
[相关解释]
1.五代南唐中主李瓃曾令各郡民众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得胜者赏给银碗,称为打标◇尽收编为水军,号称凌波军。又南宋建炎初,宰相李纲在长江﹑淮水﹑黄河设立水军,号凌波﹑楼船军。参阅宋龙衮《江南野录》﹑《宋史.兵志一》。
1.五代南唐中主李瓃曾令各郡民众在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得胜者赏给银碗,称为打标◇尽收编为水军,号称凌波军。又南宋建炎初,宰相李纲在长江﹑淮水﹑黄河设立水军,号凌波﹑楼船军。参阅宋龙衮《江南野录》﹑《宋史.兵志一》。
南唐二主
[相关解释]
1.指五代南唐中主李瓃和后主李煜。均以词着称,有《南唐二主词》行世。
1.指五代南唐中主李瓃和后主李煜。均以词着称,有《南唐二主词》行世。
南唐二主词
[相关解释]
词集。五代南唐中主李fdec!⒑笾骼铎献鳌R痪怼J绽铎洗嗜十四首,李fdec4仕氖住N后人所辑,其中颇参杂伪作。今人唐圭璋有《南唐二主词汇笺》。
词集。五代南唐中主李fdec!⒑笾骼铎献鳌R痪怼J绽铎洗嗜十四首,李fdec4仕氖住N后人所辑,其中颇参杂伪作。今人唐圭璋有《南唐二主词汇笺》。
南省
[相关解释]
1.尚书省的别称。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 2.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 3.指南方。
1.尚书省的别称。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 2.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 3.指南方。
和事天子
[相关解释]
1.唐中宗时,监察御史崔琬劾宗楚客﹑纪处讷受贿,致生边患。楚客不服,自陈忠鲠。中宗不问,命琬与楚客﹑处讷结为兄弟,以和解之。世人谓中宗为"和事天子"。见《新唐书.宗楚客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
1.唐中宗时,监察御史崔琬劾宗楚客﹑纪处讷受贿,致生边患。楚客不服,自陈忠鲠。中宗不问,命琬与楚客﹑处讷结为兄弟,以和解之。世人谓中宗为"和事天子"。见《新唐书.宗楚客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
唐中
[相关解释]
1.汉宫苑名。位于汉建章宫西。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1.汉宫苑名。位于汉建章宫西。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唐衢痛哭
[相关解释]
1.唐衢,唐中叶诗人,屡应进士试,不第。所作诗意多伤感。见人诗文有所悲叹者,读后必哭。尝游太原,预友人宴,酒酣言事,失声大哭。时人称唐衢善哭。事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白居易《伤唐衢》诗二首﹑《旧唐书.唐衢传》◇用为伤时失意之典。
1.唐衢,唐中叶诗人,屡应进士试,不第。所作诗意多伤感。见人诗文有所悲叹者,读后必哭。尝游太原,预友人宴,酒酣言事,失声大哭。时人称唐衢善哭。事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白居易《伤唐衢》诗二首﹑《旧唐书.唐衢传》◇用为伤时失意之典。
均田
[相关解释]
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2.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均田制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墨敕斜封
[相关解释]
1.用斜封下达的墨敕。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
1.用斜封下达的墨敕。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
定昆池
[相关解释]
1.池名。旧址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唐中宗女安乐公主曾请求把昆明池作为私沼,中宗不许。公主于是大发民夫,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极为奢华,以与昆明池相比匹。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
1.池名。旧址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唐中宗女安乐公主曾请求把昆明池作为私沼,中宗不许。公主于是大发民夫,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极为奢华,以与昆明池相比匹。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
封建论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岘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2.山名。在浙江湖州市南。本名显山,后避唐中宗(李显)讳,改名岘山。宋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3.山名。在浙江东阳县南。原名三丘山。晋义熙间殷仲文守东阳,常登此山◇人比之羊祜,因亦名岘山。
1.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 2.山名。在浙江湖州市南。本名显山,后避唐中宗(李显)讳,改名岘山。宋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3.山名。在浙江东阳县南。原名三丘山。晋义熙间殷仲文守东阳,常登此山◇人比之羊祜,因亦名岘山。
左省
[相关解释]
1.唐中央官署名,门下省的别称。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唐杜甫有《春宿左省》诗。 2.礼部。
1.唐中央官署名,门下省的别称。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唐杜甫有《春宿左省》诗。 2.礼部。
开先
[相关解释]
1.开端,起头。 2.僧舍之名。南唐中主李瓃少好文﹐于五老峰下建舍﹐有农人献地﹐以为书堂。及即位﹐改书堂为僧舍。以农人献地为建立王朝之祥﹐故名僧舍为"开先"。
1.开端,起头。 2.僧舍之名。南唐中主李瓃少好文﹐于五老峰下建舍﹐有农人献地﹐以为书堂。及即位﹐改书堂为僧舍。以农人献地为建立王朝之祥﹐故名僧舍为"开先"。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怕妇
[相关解释]
1.怕老婆。唐中宗受制于韦后;御史大夫裴谈畏其妻如严父。一日内宴,有优人唱《回波词》曰"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祇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参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
1.怕老婆。唐中宗受制于韦后;御史大夫裴谈畏其妻如严父。一日内宴,有优人唱《回波词》曰"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祇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参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
护军
[相关解释]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1.秦汉时临时设置护军都尉或中尉﹐以调节各将领间的关系。魏晋以后﹐设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军职的选用﹐亦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 2.唐中叶后﹐在神策军设护军中尉及中护军﹐为禁军统帅﹐以宦官充任。宋不设。清制﹐京旗有护军营﹐置护军统领以管理之。参阅《通典.职官十六》﹑《清文献通考.兵二》。 3.唐以后历朝置上护军及护军﹐为仅有名号而无职事的勋官。清废。参阅《续通典.职官十六》。 4.清代以守卫宫城的八旗兵为护军﹐设护军统领以下各职。
押角
[相关解释]
1.坐于榻角。唐中书﹑门下两省官上事之制。
1.坐于榻角。唐中书﹑门下两省官上事之制。
斜封宫
[相关解释]
1.唐中宗时,韦后及太平﹑安乐﹑长宁等公主皆依势用事,贪贿受赇,别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付中书授官,号"斜封官"。
1.唐中宗时,韦后及太平﹑安乐﹑长宁等公主皆依势用事,贪贿受赇,别于侧门降墨敕,斜封付中书授官,号"斜封官"。
松厅
[相关解释]
1.唐中期监察院礼祭厅的别名。
1.唐中期监察院礼祭厅的别名。
次对官
[相关解释]
1.唐中世以后对待制官﹑巡对官之称。
1.唐中世以后对待制官﹑巡对官之称。
永业田
[相关解释]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志一》。 3.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志一》。 3.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浯溪石
[相关解释]
1.唐元结作《大唐中兴颂》,铭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遂泛称铭刻勋绩的碑石为"浯溪石"。
1.唐元结作《大唐中兴颂》,铭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遂泛称铭刻勋绩的碑石为"浯溪石"。
浯溪笔
[相关解释]
1.唐安史之乱平定后,元结作《大唐中兴颂》,由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因称书写歌功颂德文章的笔为"浯溪笔"。
1.唐安史之乱平定后,元结作《大唐中兴颂》,由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浯溪旁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因称书写歌功颂德文章的笔为"浯溪笔"。
狼虎谷
[相关解释]
1.山谷名。在今山东莱芜西南。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失败,自杀于此。
1.山谷名。在今山东莱芜西南。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失败,自杀于此。
留后
[相关解释]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 2.官职名。唐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 3.北宋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 2.官职名。唐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 3.北宋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禅师
[相关解释]
1.和尚之尊称。《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1.和尚之尊称。《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荫户
[相关解释]
1.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地主﹑豪绅依仗特权和势力控制的一部分户口。东汉时的奴客﹑僮客,魏晋时的佃客,唐中叶以后的庄客,都属荫户。
1.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贵族﹑地主﹑豪绅依仗特权和势力控制的一部分户口。东汉时的奴客﹑僮客,魏晋时的佃客,唐中叶以后的庄客,都属荫户。
萧关
[相关解释]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2.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后地入吐蕃,大中间收复,置武州治此,旋废。 4.古县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潘原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东),仍为武州治所。五代周显德中废。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 2.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至德后地入吐蕃,大中间收复,置武州治此,旋废。 4.古县名。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潘原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东),仍为武州治所。五代周显德中废。
虚有其表
[相关解释]
1.唐中书舍人萧嵩长大多髯。玄宗欲以苏飂为相﹐命嵩起草诏书。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掷其稿于地﹐曰"虚有其表耳。"事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因称徒有外表没有实学为"虚有其表"。
1.唐中书舍人萧嵩长大多髯。玄宗欲以苏飂为相﹐命嵩起草诏书。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掷其稿于地﹐曰"虚有其表耳。"事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因称徒有外表没有实学为"虚有其表"。
都监
[相关解释]
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1.官名。三国时称内侍官。 2.官名。唐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 3.官名。宋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 4.宋代道教职称名。
闲架
[相关解释]
1.亦作"间架"。 2.指房屋的结构形式。 3.指其它物品的结构。 4.间架税。唐中叶始行的按房屋间架数及等级所征收的杂税。 5.房室计量单位。 6.借指诗文的布局。 7.借指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
1.亦作"间架"。 2.指房屋的结构形式。 3.指其它物品的结构。 4.间架税。唐中叶始行的按房屋间架数及等级所征收的杂税。 5.房室计量单位。 6.借指诗文的布局。 7.借指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
阿武子
[相关解释]
1.唐中宗幼女安乐公主对其祖母武则天的称呼。
1.唐中宗幼女安乐公主对其祖母武则天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