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四库全书的内容。
带有四库全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丛书
[相关解释]
也称丛刊”、丛刻”。文库”、集成”等也属此。汇辑多种图书成一套,并冠以总名的书籍。中国最早的丛书为南宋嘉泰年间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语》;最大的丛书为《四库全书》。
也称丛刊”、丛刻”。文库”、集成”等也属此。汇辑多种图书成一套,并冠以总名的书籍。中国最早的丛书为南宋嘉泰年间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语》;最大的丛书为《四库全书》。
乾隆帝(1711-1799)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二妙
[相关解释]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六馆
[相关解释]
1.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2.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1.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2.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南园十先生
[相关解释]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1.南园即抗风轩,在广州城东南大忠祠侧。明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结社唱酬于此,称南园五子。写诗力去宋元风习,以上追三唐为旨归,嘉靖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又聚会抗风轩,复振南园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南园十先生,并建南园十先生祠。明葛征奇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陈文藻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四布衣
[相关解释]
1.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余集﹑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
1.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皆举授编修。见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邵晋涵﹑余集﹑周永年三人授编修,戴震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
四库全书
[相关解释]
丛书名。1773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完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传世的各种重要著作,凡不利于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著作多排斥不录。共缮写七部。
丛书名。1773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完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传世的各种重要著作,凡不利于清王朝统治和封建礼教的著作多排斥不录。共缮写七部。
四灵
[相关解释]
1.指麟﹑凤﹑龟﹑龙四种灵畜。 2.指传说中的苍帝﹑黄帝﹑白帝﹑黑帝四神帝。 3.指古代神话中掌东西南北四方之神。 4.古代又用以指东西南北四方的星宿。 5.南宋永嘉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的合称。照字灵晖,有《芳兰轩集》;玑号灵渊,有《二薇亭集》;卷字灵舒,有《西岩集》;师秀号灵秀,有《清苑斋集》。字中坴有"灵"字,故称。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十五》。
1.指麟﹑凤﹑龟﹑龙四种灵畜。 2.指传说中的苍帝﹑黄帝﹑白帝﹑黑帝四神帝。 3.指古代神话中掌东西南北四方之神。 4.古代又用以指东西南北四方的星宿。 5.南宋永嘉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的合称。照字灵晖,有《芳兰轩集》;玑号灵渊,有《二薇亭集》;卷字灵舒,有《西岩集》;师秀号灵秀,有《清苑斋集》。字中坴有"灵"字,故称。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十五》。
外集
[相关解释]
1.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 2.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 3.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1.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 2.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 3.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子部
[相关解释]
也称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三部。收诸子百家和佛道宗教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类。《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也称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三部。收诸子百家和佛道宗教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十四类。《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文宗阁
[相关解释]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火。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火。
文汇阁
[相关解释]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修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火。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修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火。
文津阁
[相关解释]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仿宁波范氏天一阁建筑﹐建于承德避暑山庄。1915年藏书运至北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仿宁波范氏天一阁建筑﹐建于承德避暑山庄。1915年藏书运至北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
文渊阁
[相关解释]
1.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置文渊阁大学士。 2.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北京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1.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置文渊阁大学士。 2.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北京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源阁
[相关解释]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
文溯阁
[相关解释]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今辽宁省沈阳市清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修建﹐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今辽宁省沈阳市清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修建﹐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文澜阁
[相关解释]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咸丰十年(1860年)倒塌﹐书多流散。光绪六年重建﹐书由丁丙﹑丁申二人搜集钞补大半﹐后又陆续根据文津阁本钞补完全。书今藏浙江图书馆。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咸丰十年(1860年)倒塌﹐书多流散。光绪六年重建﹐书由丁丙﹑丁申二人搜集钞补大半﹐后又陆续根据文津阁本钞补完全。书今藏浙江图书馆。
朱批谕旨
[相关解释]
1.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朱批"﹑"朱谕"。
1.清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有《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朱批"﹑"朱谕"。
杂品
[相关解释]
1.古代"清望"或"清资"﹑"清要"官以外的品官。 2.指执行各项勤务的人。 3.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小类。
1.古代"清望"或"清资"﹑"清要"官以外的品官。 2.指执行各项勤务的人。 3.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小类。
杂学
[相关解释]
1.杂乱的学说。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 4.杂乱地学。
1.杂乱的学说。 2.指科举文章以外的各种学问。 3.《四库全书》分类法中子部的一个子目。 4.杂乱地学。
杂考
[相关解释]
1.犹会审。 2.《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个小类。
1.犹会审。 2.《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的一个小类。
目录
[相关解释]
①也叫目次”。书刊中,排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内容多为说明书刊结构状况、文章标题、页码等。②也叫书目”。著录一批相关图书,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①也叫目次”。书刊中,排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内容多为说明书刊结构状况、文章标题、页码等。②也叫书目”。著录一批相关图书,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谱録
[相关解释]
1.即谱牒。 2.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一个类目。创始于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专收图谱之书﹐颇为庞杂﹐为后来的目录学家所沿用。《四库全书》列于子部杂家之前﹐下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三门。
1.即谱牒。 2.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一个类目。创始于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专收图谱之书﹐颇为庞杂﹐为后来的目录学家所沿用。《四库全书》列于子部杂家之前﹐下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三门。
谷音
[相关解释]
1.书名。二卷。元杜本编。录宋末逸民三十人诗一百零一首,系以小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八"是集所録,古直悲凉,风格遒上,无宋末江湖龌龊之习,其人又皆守节仗义之士,足为诗重。"后用以指气节之士的作品。
1.书名。二卷。元杜本编。录宋末逸民三十人诗一百零一首,系以小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八"是集所録,古直悲凉,风格遒上,无宋末江湖龌龊之习,其人又皆守节仗义之士,足为诗重。"后用以指气节之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