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图画的内容。
带有图画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十二名臣
[相关解释]
1.指汉明帝图画于南宫云台的东汉开国名臣邓禹﹑吴汉﹑冯异﹑卓茂等三十二人。
1.指汉明帝图画于南宫云台的东汉开国名臣邓禹﹑吴汉﹑冯异﹑卓茂等三十二人。
东巴文
[相关解释]
纳西族曾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东巴经师以此文字写经,故名。创制于公元7世纪或11世纪。约有一千字。字序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服从图画需要,用大量字组表达文意。
纳西族曾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东巴经师以此文字写经,故名。创制于公元7世纪或11世纪。约有一千字。字序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服从图画需要,用大量字组表达文意。
中世纪艺术
[相关解释]
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如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雕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等也获得了繁荣。中世纪艺术属于基督教艺术,它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精神世界。
一般指5-15世纪的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如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雕刻、镶嵌画、壁画、插图画等也获得了繁荣。中世纪艺术属于基督教艺术,它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精神世界。
主线
[相关解释]
1.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称为"主线";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称为副线。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而副线不能独立。 2.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
1.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称为"主线";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称为副线。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而副线不能独立。 2.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
云台
[相关解释]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云台主帅
[相关解释]
1.汉明帝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云台﹐而以邓禹为二十八人之首﹐为云台主帅。
1.汉明帝图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于云台﹐而以邓禹为二十八人之首﹐为云台主帅。
云阁
[相关解释]
1.阁名。秦二世胡亥建。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 3.状如楼阁的云层。 4.指云台。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1.阁名。秦二世胡亥建。 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 3.状如楼阁的云层。 4.指云台。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
仕女图
[相关解释]
1.亦称"仕女画"。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 2.旧时比喻大家闺秀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1.亦称"仕女画"。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 2.旧时比喻大家闺秀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
佽飞
[相关解释]
1.即佽非。春秋楚勇士。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 2.汉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
1.即佽非。春秋楚勇士。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金元好问《观淅江涨》"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麟介。"后亦泛指勇士。 2.汉武官名。少府属下左弋,自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佽飞",掌弋射。《汉书.冯奉世传》"今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呼速絫﹑嗕种﹐方急遣。"后亦泛指武官。
全图
[相关解释]
1.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 2.犹宏图。
1.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 2.犹宏图。
写真图
[相关解释]
1.画像。 2.指描绘实在景物的图画。
1.画像。 2.指描绘实在景物的图画。
击瓮图
[相关解释]
1.描绘宋司马光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1.描绘宋司马光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刘海粟(1896-1994)
[相关解释]
画家,美术教育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91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1928年和1933年两度赴欧洲考察。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作品有画集《黄山》、《海粟国画》,论著《黄山谈艺录》、《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画家,美术教育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91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1928年和1933年两度赴欧洲考察。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作品有画集《黄山》、《海粟国画》,论著《黄山谈艺录》、《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刻石
[相关解释]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图画等。
匠画
[相关解释]
1.工匠用界尺作的图画◇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1.工匠用界尺作的图画◇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印刷
[相关解释]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呈现原稿内容的技术。有纸张印刷、塑料印刷、皮革印刷和纺织品印刷等。最常用的为纸张印刷。
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呈现原稿内容的技术。有纸张印刷、塑料印刷、皮革印刷和纺织品印刷等。最常用的为纸张印刷。
右相丹青
[相关解释]
1.唐阎立本工绘画,尤善写真,所作《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凌烟阁功臣图》甚得时誉。"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事见《旧唐书》本传◇以"右相丹青"为工于写照之典。
1.唐阎立本工绘画,尤善写真,所作《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凌烟阁功臣图》甚得时誉。"及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故时人以《千字文》为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事见《旧唐书》本传◇以"右相丹青"为工于写照之典。
名画
[相关解释]
1.著名的图画。
1.著名的图画。
呵壁
[相关解释]
1.汉王逸《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1.汉王逸《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图片
[相关解释]
1.清时由八旗佐领所出﹑盖有图章的保证文书,犹汉族官员之印结。 2.图画﹑照片﹑拓片等的统称。
1.清时由八旗佐领所出﹑盖有图章的保证文书,犹汉族官员之印结。 2.图画﹑照片﹑拓片等的统称。
图画
[相关解释]
①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这自然的景色,胜过任何一幅完美的图画。②绘画;描绘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①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这自然的景色,胜过任何一幅完美的图画。②绘画;描绘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图画文字
[相关解释]
1.文字的早期形态『字的图画文字多指图画性很强的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
1.文字的早期形态『字的图画文字多指图画性很强的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
图画纸
[相关解释]
供绘画及工程画用的纸。用漂白化学浆制成。表面不光滑,不易起毛,耐水性较好。供绘制工程画、水彩画、铅笔画及木炭画等用。
供绘画及工程画用的纸。用漂白化学浆制成。表面不光滑,不易起毛,耐水性较好。供绘制工程画、水彩画、铅笔画及木炭画等用。
图经
[相关解释]
1.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1.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图绘
[相关解释]
1.图画。 2.指地图或绘制地图。
1.图画。 2.指地图或绘制地图。
图缋
[相关解释]
1.图画。 2.绘画。
1.图画。 2.绘画。
图解
[相关解释]
1.利用图形来分析或演算。 2.对于图画﹑插图内容的解说。
1.利用图形来分析或演算。 2.对于图画﹑插图内容的解说。
图说
[相关解释]
1.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如宋周敦颐有《太极图说》,明王征有《诸器图说》等。
1.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如宋周敦颐有《太极图说》,明王征有《诸器图说》等。
图鉴
[相关解释]
1.以图画为主并附以文字说明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1.以图画为主并附以文字说明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图障
[相关解释]
1.指绘有图画的屏风,软障。
1.指绘有图画的屏风,软障。
墨彩
[相关解释]
1.亦作"墨彩"。 2.谓图画中深浅程度不同的墨色。
1.亦作"墨彩"。 2.谓图画中深浅程度不同的墨色。
壁画
[相关解释]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
女图
[相关解释]
1.古代描绘各类模范女性的图画。
1.古代描绘各类模范女性的图画。
宣传队
[相关解释]
1.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
1.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
尾花
[相关解释]
1.指鲜艳的尾羽。 2.指书刊上诗文等末尾空白处的装饰性图画。
1.指鲜艳的尾羽。 2.指书刊上诗文等末尾空白处的装饰性图画。
岁朝图
[相关解释]
1.内容与元旦有关的图画。
1.内容与元旦有关的图画。
崔白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子西,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人。初为图画院艺学,1078-1085年间迁待诏。工花竹禽鸟,体制清赡,生动自然,尤以败荷凫雁为佳,一改黄筌浓艳画风。亦善画佛道鬼神等。有《双喜图》等存世。
北宋画家。字子西,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人。初为图画院艺学,1078-1085年间迁待诏。工花竹禽鸟,体制清赡,生动自然,尤以败荷凫雁为佳,一改黄筌浓艳画风。亦善画佛道鬼神等。有《双喜图》等存世。
张择端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
形图
[相关解释]
1.图象,图画。
1.图象,图画。
披图
[相关解释]
1.展阅图籍﹑图画等。
1.展阅图籍﹑图画等。
拓印
[相关解释]
1.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
1.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
拓手
[相关解释]
1.摹印石碑上文字﹑图画的技艺。
1.摹印石碑上文字﹑图画的技艺。
拓片
[相关解释]
1.从碑刻﹑铜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状﹑文字或图画的纸片。
1.从碑刻﹑铜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状﹑文字或图画的纸片。
招贴
[相关解释]
1.亦作"招帖"。 2.写印在纸上供张贴宣传用的文字﹑图画。
1.亦作"招帖"。 2.写印在纸上供张贴宣传用的文字﹑图画。
招贴画
[相关解释]
1.宣传画。供招贴宣传用的图画。
1.宣传画。供招贴宣传用的图画。
描模
[相关解释]
1.亦作"描摸"。亦作"描摹"。 2.用图画或语言﹑文字等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等。
1.亦作"描摸"。亦作"描摹"。 2.用图画或语言﹑文字等表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等。
插屏
[相关解释]
1.几案上的一种摆设。于镜框中插入图画或大理石﹑彩绘瓷版等,下有座架。
1.几案上的一种摆设。于镜框中插入图画或大理石﹑彩绘瓷版等,下有座架。
摹打
[相关解释]
1.谓以纸覆于金石器物的铭刻上,铺毡捶击,然后用绵包醮墨,打印出铭刻的文字或图画。
1.谓以纸覆于金石器物的铭刻上,铺毡捶击,然后用绵包醮墨,打印出铭刻的文字或图画。
木刻
[相关解释]
即木版画”。版画的一种。用刻刀在木版上反向刻出形象,再用纸拓印下来的图画。刻在木材的纵切面上的称木面木刻”,刻在木材的横断面上的称木口木刻”。画面以凸线为主的称阳刻”,画面以凹线为主的称阴刻”。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称套色木刻”。按拓印使用的不同颜料划分,又有油印木刻、水印木刻等。
即木版画”。版画的一种。用刻刀在木版上反向刻出形象,再用纸拓印下来的图画。刻在木材的纵切面上的称木面木刻”,刻在木材的横断面上的称木口木刻”。画面以凸线为主的称阳刻”,画面以凹线为主的称阴刻”。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称套色木刻”。按拓印使用的不同颜料划分,又有油印木刻、水印木刻等。
木板
[相关解释]
1.亦作"木版"。 2.片状之木。 3.特指刻有文字或图画的木制渝。
1.亦作"木版"。 2.片状之木。 3.特指刻有文字或图画的木制渝。
朱碧
[相关解释]
1.犹言丹青。借指图画。 2.犹言丹青。着色,涂彩。
1.犹言丹青。借指图画。 2.犹言丹青。着色,涂彩。
板滞
[相关解释]
(文章、图画、神情等)呆板两眼~。
(文章、图画、神情等)呆板两眼~。
板画
[相关解释]
1.即版画。用刀子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后印出来的图画。
1.即版画。用刀子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后印出来的图画。
榻本
[相关解释]
1.用纸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其文字或图画的墨本。
1.用纸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其文字或图画的墨本。
模山范水
[相关解释]
1.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1.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模拓
[相关解释]
1.亦作"模搭"。亦作"模搨"。 2.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
1.亦作"模搭"。亦作"模搨"。 2.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
漆画
[相关解释]
用天然漆或合成漆绘成的图画。除漆之外,还可加入金属、贝壳、彩石等辅助材料。是绘画和工艺美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创作技法多样,有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
用天然漆或合成漆绘成的图画。除漆之外,还可加入金属、贝壳、彩石等辅助材料。是绘画和工艺美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创作技法多样,有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
版刻
[相关解释]
文字或图画的木版雕刻。
文字或图画的木版雕刻。
版心
[相关解释]
①书刊等每面排印文字、图画的部分。②版口。
①书刊等每面排印文字、图画的部分。②版口。
版画
[相关解释]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麻胶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麻胶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面
[相关解释]
①书报杂志上每一页的整面。②书报杂志的每一面上文字图画的编排形式~设计。
①书报杂志上每一页的整面。②书报杂志的每一面上文字图画的编排形式~设计。
珍图
[相关解释]
1.亦作"珍图"。 2.珍美的图画。
1.亦作"珍图"。 2.珍美的图画。
班妾辞辇
[相关解释]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沺甝膉'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以"班妾辞辇"称妃嫔之德。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沺甝膉'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以"班妾辞辇"称妃嫔之德。
略图
[相关解释]
1.简略的图画。
1.简略的图画。
石刻
[相关解释]
1.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 2.镌雕石制品。
1.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 2.镌雕石制品。
砑笺
[相关解释]
1.压印有图画的信笺。
1.压印有图画的信笺。
砑红笺
[相关解释]
1.一种压印图画的红色笺纸。
1.一种压印图画的红色笺纸。
礼宗
[相关解释]
1.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据《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载规妻善文能书。规卒时,妻犹年盛而色美。董卓为相,以重礼聘娶,规妻乃轻服诣卓门,辞请。卓威逼之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规妻知不免,乃立骂卓。遂被鞭扑而死,后人图画,号曰"礼宗"。
1.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据《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载规妻善文能书。规卒时,妻犹年盛而色美。董卓为相,以重礼聘娶,规妻乃轻服诣卓门,辞请。卓威逼之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规妻知不免,乃立骂卓。遂被鞭扑而死,后人图画,号曰"礼宗"。
笔彩
[相关解释]
1.亦作"笔采"。 2.谓文笔辞采。 3.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1.亦作"笔采"。 2.谓文笔辞采。 3.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笺谱
[相关解释]
1.指将印有图画等的华美笺纸归类整理汇编成的簿册。
1.指将印有图画等的华美笺纸归类整理汇编成的簿册。
粉墨
[相关解释]
1.妇女化妆用的白粉与黛墨。 2.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 3.借指图画。 4.引申为作画。 5.演员化妆用的白粉与黑墨。 6.借指戏剧。 7.白和黑。 8.指区分黑白;分辨清楚。 9.犹粉饰,掩盖真相。
1.妇女化妆用的白粉与黛墨。 2.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 3.借指图画。 4.引申为作画。 5.演员化妆用的白粉与黑墨。 6.借指戏剧。 7.白和黑。 8.指区分黑白;分辨清楚。 9.犹粉饰,掩盖真相。
粉本
[相关解释]
1.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2.指图画。 3.比喻底本﹑基础等。
1.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2.指图画。 3.比喻底本﹑基础等。
粉绘
[相关解释]
1.亦作"粉缋"。 2.彩色的图画。 3.犹粉饰。
1.亦作"粉缋"。 2.彩色的图画。 3.犹粉饰。
组画
[相关解释]
1.用几幅图画来表现一个题材的绘画形式。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连续关系,但又共同成为某一主题的组成部分。
1.用几幅图画来表现一个题材的绘画形式。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连续关系,但又共同成为某一主题的组成部分。
绘素
[相关解释]
1.在白色底子上绘画。引申指图画。指绘画。
1.在白色底子上绘画。引申指图画。指绘画。
翻印
[相关解释]
照原样重印书刊、图画等(多指不是原出版者重印)版权所有,~必究。
照原样重印书刊、图画等(多指不是原出版者重印)版权所有,~必究。
耕织图
[相关解释]
1.描绘封建时代水稻耕种和丝麻纺织生产过程的图画。南宋刘松年曾画过《耕织图》;楼璹亦画《耕图》和《织图》﹐有刻本流传。清康熙曾命焦秉贞绘《耕织图》。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焦秉贞所作《耕图》﹑《织图》﹐曾雕板印行。
1.描绘封建时代水稻耕种和丝麻纺织生产过程的图画。南宋刘松年曾画过《耕织图》;楼璹亦画《耕图》和《织图》﹐有刻本流传。清康熙曾命焦秉贞绘《耕织图》。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焦秉贞所作《耕图》﹑《织图》﹐曾雕板印行。
肖像
[相关解释]
1.亦作"肖象"。相似;类似。 2.图画或雕塑人像。 3.用绘画﹑雕刻﹑塑造﹑摄影﹑刺绣等手段表现的人像。一般指画像或照片。
1.亦作"肖象"。相似;类似。 2.图画或雕塑人像。 3.用绘画﹑雕刻﹑塑造﹑摄影﹑刺绣等手段表现的人像。一般指画像或照片。
背景
[相关解释]
①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剧里的布景。放在后面,衬托前景。②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③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历史~ㄧ政治~。④指背后倚仗的力量听他说话的气势,恐怕是有~的。
①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剧里的布景。放在后面,衬托前景。②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③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历史~ㄧ政治~。④指背后倚仗的力量听他说话的气势,恐怕是有~的。
花边
[相关解释]
①(~儿)带花纹的边缘瓶口上有一道蓝色的~。②(~儿)手工艺品,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镶边。③(~儿)印刷用语,文字图画的花纹边框~新闻。④〈方〉银圆的俗称。
①(~儿)带花纹的边缘瓶口上有一道蓝色的~。②(~儿)手工艺品,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镶边。③(~儿)印刷用语,文字图画的花纹边框~新闻。④〈方〉银圆的俗称。
行乐图
[相关解释]
1.谓作游玩消遣状的人像图画,或径指肖像画。
1.谓作游玩消遣状的人像图画,或径指肖像画。
表扬
[相关解释]
1.显扬;公开赞美,使大家知道。语出《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 2.宣扬;张扬。
1.显扬;公开赞美,使大家知道。语出《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 2.宣扬;张扬。
誊画
[相关解释]
1.临摹图画。
1.临摹图画。
诗中有画
[相关解释]
1.谓诗作工于描绘景物﹐读之如置身图画之中。
1.谓诗作工于描绘景物﹐读之如置身图画之中。
诗图
[相关解释]
1.依据诗意所绘的图。《晋书.文苑传》称顾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为以诗意作图之始。 2.《诗经》的图谱。 3.富有诗意的优美图画。
1.依据诗意所绘的图。《晋书.文苑传》称顾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为以诗意作图之始。 2.《诗经》的图谱。 3.富有诗意的优美图画。
象制
[相关解释]
1.绘制的物象。指图画。 2.指象形文字。
1.绘制的物象。指图画。 2.指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相关解释]
1.指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跟没有固定读法的图画文字不同。
1.指摹拟实物形状而造的文字。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跟没有固定读法的图画文字不同。
贴绒
[相关解释]
1.工艺美术的一种。以绒布为原料,经剪裁后粘贴在白纸上,制成图画。
1.工艺美术的一种。以绒布为原料,经剪裁后粘贴在白纸上,制成图画。
轨革
[相关解释]
1.古占验术之一。以图画占吉凶。
1.古占验术之一。以图画占吉凶。
转变
[相关解释]
1.转换改变。 2.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变文作品于清光绪间始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1.转换改变。 2.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变文作品于清光绪间始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辞辇
[相关解释]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辇"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辇"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迎客松
[相关解释]
1.黄山名松。在黄山南部玉屏楼东,文殊洞顶。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为黄山十大名松之冠。一枝长丫低垂文殊洞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来客,故名。现常绘成图画,悬挂出入处以示欢迎客人。
1.黄山名松。在黄山南部玉屏楼东,文殊洞顶。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为黄山十大名松之冠。一枝长丫低垂文殊洞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来客,故名。现常绘成图画,悬挂出入处以示欢迎客人。
还辇
[相关解释]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以"还辇"为称颂贤妃之典。
1.《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辇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以"还辇"为称颂贤妃之典。
连环图画
[相关解释]
1.连环画。
1.连环画。
连鼓
[相关解释]
1.相连之鼓,传说雷公击此化作雷响『王充《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后因以指雷震。
1.相连之鼓,传说雷公击此化作雷响『王充《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后因以指雷震。
铁画
[相关解释]
1.形容刚劲的书法。 2.工艺美术的一种。用铁片打成的线条构成图画﹐涂上黑色或棕红色﹐作成挂屏﹑挂灯。相传是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以后逐渐传到外地。
1.形容刚劲的书法。 2.工艺美术的一种。用铁片打成的线条构成图画﹐涂上黑色或棕红色﹐作成挂屏﹑挂灯。相传是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以后逐渐传到外地。
铅华
[相关解释]
1.亦作"铅花"。 2.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3.用铅粉等物梳妆打扮。 4.借指妇女的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5.借指青年妇女。 6.指作画﹑写字用的颜料。引申为图画或文字。 7.比喻虚浮粉饰之词。 8.比喻落花。 9.比喻冷月的清光。
1.亦作"铅花"。 2.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3.用铅粉等物梳妆打扮。 4.借指妇女的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5.借指青年妇女。 6.指作画﹑写字用的颜料。引申为图画或文字。 7.比喻虚浮粉饰之词。 8.比喻落花。 9.比喻冷月的清光。
镶嵌画
[相关解释]
用有色的砾石、玻璃、陶瓷、珐琅、金属等硬质片料拼合镶嵌成的图画。常用于建筑物的装饰。镶嵌方式有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
用有色的砾石、玻璃、陶瓷、珐琅、金属等硬质片料拼合镶嵌成的图画。常用于建筑物的装饰。镶嵌方式有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
院体派
[相关解释]
1.中国画的一个流派。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赵伯驹﹑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人的绘画风格。赵﹑李﹑刘所作﹐多青绿巧赡﹔至马夏乃肆意水墨﹐披笔粗皴﹐而形成苍劲之风。明时以陈暹﹑周臣﹑唐寅﹑仇英等为此派画风的承继者。参见"院画"。
1.中国画的一个流派。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赵伯驹﹑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人的绘画风格。赵﹑李﹑刘所作﹐多青绿巧赡﹔至马夏乃肆意水墨﹐披笔粗皴﹐而形成苍劲之风。明时以陈暹﹑周臣﹑唐寅﹑仇英等为此派画风的承继者。参见"院画"。
院体画
[相关解释]
简称院体”或院画”。本指南宋翰林图画院中宫廷画家的绘画,后也指后世宫廷画家的绘画,甚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仿南宋画院风格的绘画。大都工整细致,讲求格局法度,带有贵族化的审美情趣。
简称院体”或院画”。本指南宋翰林图画院中宫廷画家的绘画,后也指后世宫廷画家的绘画,甚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仿南宋画院风格的绘画。大都工整细致,讲求格局法度,带有贵族化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