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9 查到相关士大夫的内容。
带有士大夫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官一集
[相关解释]
1.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于南朝梁王筠。
1.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于南朝梁王筠。
三材
[相关解释]
1.指天﹑地﹑人。 2.三种人材官人使吏之材,士大夫官师之材,卿相辅佐之材。 3.三位辅弼之才。 4.三种材料。制作车轮的三种木材。 5.三种材料。指制弓的胶﹑丝﹑漆。 6.三种材料。古代指炊事必备的水﹑木﹑火。
1.指天﹑地﹑人。 2.三种人材官人使吏之材,士大夫官师之材,卿相辅佐之材。 3.三位辅弼之才。 4.三种材料。制作车轮的三种木材。 5.三种材料。指制弓的胶﹑丝﹑漆。 6.三种材料。古代指炊事必备的水﹑木﹑火。
上官体
[相关解释]
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其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适合宫廷需要。士大夫因其官居显贵,纷纷仿效其诗体,称为上官体”。
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其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婉媚工整,适合宫廷需要。士大夫因其官居显贵,纷纷仿效其诗体,称为上官体”。
世说新语
[相关解释]
一名《世说》、《世说新书》。志人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作。原本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展现出当时清谈放诞的士风及贵戚豪族倾轧争斗的现实。语言精练隽永,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对后世笔记小说、戏曲影响颇大。
一名《世说》、《世说新书》。志人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作。原本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展现出当时清谈放诞的士风及贵戚豪族倾轧争斗的现实。语言精练隽永,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对后世笔记小说、戏曲影响颇大。
东林党
[相关解释]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两街
[相关解释]
1.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街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朱雀大街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承天门街(又称"天街")。(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唐李洞《赠三惠大师》诗"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唐孙棨《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仆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宋杨万里《迓使客夜归》诗"水与天争一轮月,市声人语两街
1.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街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朱雀大街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承天门街(又称"天街")。(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唐李洞《赠三惠大师》诗"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唐孙棨《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仆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宋杨万里《迓使客夜归》诗"水与天争一轮月,市声人语两街
丹素
[相关解释]
1.《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毛传"诸侯绣黼丹朱中衣。"郑玄笺"中衣以绡黼为领,丹朱为纯也。"后泛称士大夫的衣服为丹素。 2.赤诚纯洁的心。 3.犹史册。 4.绘画所用的红白颜料。 5.朱书符箓的白绢。 6.比喻粉饰的言辞。
1.《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毛传"诸侯绣黼丹朱中衣。"郑玄笺"中衣以绡黼为领,丹朱为纯也。"后泛称士大夫的衣服为丹素。 2.赤诚纯洁的心。 3.犹史册。 4.绘画所用的红白颜料。 5.朱书符箓的白绢。 6.比喻粉饰的言辞。
亮闇
[相关解释]
1.亮阴。 2.指士大夫居丧。
1.亮阴。 2.指士大夫居丧。
仕林
[相关解释]
1.士林。旧指士大夫阶层。仕,通"士"。
1.士林。旧指士大夫阶层。仕,通"士"。
侟绅
[相关解释]
1.缙绅。古代称官宦或士大夫。侟,通"搢"。
1.缙绅。古代称官宦或士大夫。侟,通"搢"。
俊厨
[相关解释]
1.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着的人。
1.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着的人。
八及
[相关解释]
1.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晋陶潜《圣贤群辅录》及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有范滂﹐无翟超。(2)指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1.东汉士大夫互相标榜﹐称有贤德﹑有影响的八人为"八及"。及﹐谓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说有二(1)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晋陶潜《圣贤群辅录》及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有范滂﹐无翟超。(2)指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八人。并见《后汉书.党锢传序》。
公使钱
[相关解释]
1.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佑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
1.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佑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
六职
[相关解释]
1.谓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 2.谓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 3.谓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
1.谓治﹑教﹑礼﹑政﹑刑﹑事六种职事。 2.谓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六种职别。 3.谓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
凉衫
[相关解释]
1.南宋士大夫的白色便服。绍兴末,诏用朱熹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干道初年,礼部侍郎王曮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
1.南宋士大夫的白色便服。绍兴末,诏用朱熹言,罢紫衫,以凉衫视事。至干道初年,礼部侍郎王曮又以凉衫纯素,似凶服,奏请除乘马道途许服外,馀不得服。自后凉衫只用为凶服。
列采
[相关解释]
1.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彩"。
1.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称朝服为"列采"。采,同"彩"。
劝驾
[相关解释]
1.《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后以"劝驾"称劝人任职或作某事。
1.《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颜师古注引文颖曰"有贤者,郡守身自往劝勉,令至京师,驾车遣之。"后以"劝驾"称劝人任职或作某事。
勋格
[相关解释]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台屏
[相关解释]
1.敬辞。尊称对方(多指士大夫)的家。
1.敬辞。尊称对方(多指士大夫)的家。
君子觞
[相关解释]
1.士大夫对酒的爱称。
1.士大夫对酒的爱称。
士习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风气;读书人的风气。
1.士大夫的风气;读书人的风气。
士人
[相关解释]
1.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2.人民;百姓。 3.士卒;将士。
1.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2.人民;百姓。 3.士卒;将士。
士则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楷模﹑榜样。
1.士大夫的楷模﹑榜样。
士品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品行才学。 2.士大夫的品第﹑等级。
1.士大夫的品行才学。 2.士大夫的品第﹑等级。
士大夫
[相关解释]
古代官僚阶层。也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读书人自少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充乎士大夫之列。
古代官僚阶层。也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读书人自少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充乎士大夫之列。
士夫
[相关解释]
1.青年男子。 2.通称男子。 3.士大夫;读书人。
1.青年男子。 2.通称男子。 3.士大夫;读书人。
士子
[相关解释]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
士林
[相关解释]
文人士大夫,知识界清名映士林|一变士林风气。
文人士大夫,知识界清名映士林|一变士林风气。
士检
[相关解释]
1.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1.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士民
[相关解释]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士类
[相关解释]
1.文人﹑士大夫的总称。
1.文人﹑士大夫的总称。
士节
[相关解释]
1.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1.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士行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操行。多含褒义。
1.士大夫的操行。多含褒义。
士议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舆论﹑评价。
1.士大夫的舆论﹑评价。
士论
[相关解释]
1.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1.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士风
[相关解释]
1.士大夫的风度。 2.士大夫的风气。
1.士大夫的风度。 2.士大夫的风气。
太太
[相关解释]
1.汉哀帝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后又尊为皇太太后。梁绍壬谓"此妇人称太太之始。"见《两般秋雨眖随笔.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称太太。见明胡应麟《甲乙剩言.边道诗》◇凡官僚士大夫之妻﹐通称太太。 2.对长辈妇女的尊称。明史可法家书﹐称其母及其他尊长女眷曰太太﹑某太太。见《史忠正公集》卷三。 3.旧社会的仆人等常称女主人为"太太"。 4.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多带丈夫的姓)。 5.称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1.汉哀帝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后又尊为皇太太后。梁绍壬谓"此妇人称太太之始。"见《两般秋雨眖随笔.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称太太。见明胡应麟《甲乙剩言.边道诗》◇凡官僚士大夫之妻﹐通称太太。 2.对长辈妇女的尊称。明史可法家书﹐称其母及其他尊长女眷曰太太﹑某太太。见《史忠正公集》卷三。 3.旧社会的仆人等常称女主人为"太太"。 4.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多带丈夫的姓)。 5.称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太尉足
[相关解释]
1.宋李宪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气凌公卿﹐然尝为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见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遂用为阿谀的典实。
1.宋李宪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气凌公卿﹐然尝为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见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遂用为阿谀的典实。
头食
[相关解释]
1.宴席时的头道食品。(1)指汤饼。一种面食。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士大夫筵馔,率以?饦,或在水饭之前。予近预河中府蒲左丞会,初坐即食罨生?饦。予惊问之。蒲笑曰'世谓?饦为头食,宜为群品之先可知矣。'"(2)指一种粉羹。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头食》"会宾客于馆,庖人荐粉。有客即席而问曰'此味宴会将终方食,谓之头食何也?'或对曰'本朝太祖皇帝时每内宴,常先令进此味,故目之。'" 2.初次喂食。
1.宴席时的头道食品。(1)指汤饼。一种面食。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士大夫筵馔,率以?饦,或在水饭之前。予近预河中府蒲左丞会,初坐即食罨生?饦。予惊问之。蒲笑曰'世谓?饦为头食,宜为群品之先可知矣。'"(2)指一种粉羹。宋彭乘《续墨客挥犀.头食》"会宾客于馆,庖人荐粉。有客即席而问曰'此味宴会将终方食,谓之头食何也?'或对曰'本朝太祖皇帝时每内宴,常先令进此味,故目之。'" 2.初次喂食。
察举
[相关解释]
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封建士大夫
[相关解释]
1.泛指封建时代的官僚阶层和士人。
1.泛指封建时代的官僚阶层和士人。
小子
[相关解释]
1.平民百姓。《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孔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下群吏教之﹐皆无常饮酒。"汉扬雄《太玄.将》"小子在渊﹐丈人播船。"范望注"小子﹐谓百姓也。"宋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二》"于庶邦则曰诰毖﹐于小子则曰诰教﹐庶邦指士大夫而言……小子指民而言。"一说指属吏。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酒诰》"聪听祖考之遗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小子﹐盖谓属吏﹐与下文'邦君御事小子'义同。文盖言不问小职大职及其属官﹐皆当一律听祖考之训也。" 2.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今用
1.平民百姓。《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孔传"小子﹐民之子孙也。正官治事﹐下群吏教之﹐皆无常饮酒。"汉扬雄《太玄.将》"小子在渊﹐丈人播船。"范望注"小子﹐谓百姓也。"宋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二》"于庶邦则曰诰毖﹐于小子则曰诰教﹐庶邦指士大夫而言……小子指民而言。"一说指属吏。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酒诰》"聪听祖考之遗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小子﹐盖谓属吏﹐与下文'邦君御事小子'义同。文盖言不问小职大职及其属官﹐皆当一律听祖考之训也。" 2.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今用
小简
[相关解释]
1.稍微怠慢。 2.稍微简省。 3.简短的书信。 4.宋宣和以后﹐士大夫间通问﹐用骈俪文的笺启;又另附散文体手书﹐称为小简。
1.稍微怠慢。 2.稍微简省。 3.简短的书信。 4.宋宣和以后﹐士大夫间通问﹐用骈俪文的笺启;又另附散文体手书﹐称为小简。
屏着
[相关解释]
1.指门屏。借指士大夫之家。
1.指门屏。借指士大夫之家。
峨冠博带
[相关解释]
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巾服
[相关解释]
1.头巾和长衣。亦泛指士大夫的服饰。 2.穿戴巾服。
1.头巾和长衣。亦泛指士大夫的服饰。 2.穿戴巾服。
巾衣
[相关解释]
1.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 2.指文士的服装。
1.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 2.指文士的服装。
市井之臣
[相关解释]
1.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对君自称"市井之臣"。 2.指居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1.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对君自称"市井之臣"。 2.指居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帬帽
[相关解释]
1.南朝士大夫所戴的一种高顶垂裙的帽子。
1.南朝士大夫所戴的一种高顶垂裙的帽子。
帽衫
[相关解释]
1.宋代士大夫的一种服装。
1.宋代士大夫的一种服装。
张溥(1602-1641)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年间进士。授庶吉士。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在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影响。有名篇《五人墓碑记》。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
明代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年间进士。授庶吉士。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在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影响。有名篇《五人墓碑记》。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
御李
[相关解释]
1.东汉李膺有贤名,士大夫被他接见的,身价大大提高,被称作登龙门。荀爽去拜访他,并为他驾御车马,回家后对人说"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见《后汉书.李膺传》◇因以"御李"谓得以亲近贤者。
1.东汉李膺有贤名,士大夫被他接见的,身价大大提高,被称作登龙门。荀爽去拜访他,并为他驾御车马,回家后对人说"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见《后汉书.李膺传》◇因以"御李"谓得以亲近贤者。
投壶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投掷游戏。由礼射演化而成,为士大夫宴饮间的娱乐活动。以席间酒壶为靶,参加者在离壶5~9尺外,轮流向壶口或壶耳投射一定数目的无镞箭,按投中的箭数或中箭之格局分别给以一定的数”,数”多者为胜。输者罚酒。
中国古代投掷游戏。由礼射演化而成,为士大夫宴饮间的娱乐活动。以席间酒壶为靶,参加者在离壶5~9尺外,轮流向壶口或壶耳投射一定数目的无镞箭,按投中的箭数或中箭之格局分别给以一定的数”,数”多者为胜。输者罚酒。
挥麈录
[相关解释]
笔记。宋代王明清作。二十卷。主要记述两宋典章制度、文人士大夫轶闻,兼及诗文碑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笔记。宋代王明清作。二十卷。主要记述两宋典章制度、文人士大夫轶闻,兼及诗文碑铭。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散药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欢服用一种烈性药,服后须走动以散发药性,谓之"散药"。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欢服用一种烈性药,服后须走动以散发药性,谓之"散药"。
文人画
[相关解释]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历代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有别于民间绘画与宫廷绘画。一般认为是唐代王维所创,经宋代苏轼等提倡,至明代董其昌正式提出文人画”这一名称。他们注重个性的发挥,标举士气”、逸品”,追求潇洒脱俗的笔墨情趣,强调神韵。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历代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有别于民间绘画与宫廷绘画。一般认为是唐代王维所创,经宋代苏轼等提倡,至明代董其昌正式提出文人画”这一名称。他们注重个性的发挥,标举士气”、逸品”,追求潇洒脱俗的笔墨情趣,强调神韵。
晩生
[相关解释]
1.晋人自称其子为晩生。 2.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宋代士大夫对位高年长者自称晩生;明清翰林入馆﹐投刺于先登甲第者﹐书晩生。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
1.晋人自称其子为晩生。 2.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宋代士大夫对位高年长者自称晩生;明清翰林入馆﹐投刺于先登甲第者﹐书晩生。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
朋友
[相关解释]
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2.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3.特指恋人。
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2.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3.特指恋人。
正始
[相关解释]
1.正其始。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 3.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老庄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嵇康﹑阮籍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1.正其始。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 3.三国魏齐王芳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老庄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嵇康﹑阮籍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池北偶谈
[相关解释]
一名《石帆亭纪谈》。笔记。清代王士。妫32W鳌6十六卷。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目。记述明清典章制度、历史沿革、文人士大夫言行轶事、经史考辨和诗文书画创作,又夹杂神鬼怪异故事。
一名《石帆亭纪谈》。笔记。清代王士。妫32W鳌6十六卷。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目。记述明清典章制度、历史沿革、文人士大夫言行轶事、经史考辨和诗文书画创作,又夹杂神鬼怪异故事。
洛生咏
[相关解释]
1.指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1.指洛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东晋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清流
[相关解释]
1.清澈的流水。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3.晩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
1.清澈的流水。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3.晩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
清谈
[相关解释]
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泛指不切实务的谈论二三知己,清谈终日|清谈误国。
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泛指不切实务的谈论二三知己,清谈终日|清谈误国。
游居
[相关解释]
1.闲居,无所事事。 2.行止起居。 3.谓士大夫的出仕与居家。
1.闲居,无所事事。 2.行止起居。 3.谓士大夫的出仕与居家。
玄端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盖自天子下达至于士通用为齐服,而冠则尊卑所用互异。"天子晏居时亦服之。
1.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盖自天子下达至于士通用为齐服,而冠则尊卑所用互异。"天子晏居时亦服之。
玉麈
[相关解释]
1.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
1.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
甘陵部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党锢传序》"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謡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此为士大夫树党之始◇成典实,用以泛指朋党。
1.《后汉书.党锢传序》"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謡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此为士大夫树党之始◇成典实,用以泛指朋党。
看竹
[相关解释]
1.晋王徽之爱竹,曾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1.晋王徽之爱竹,曾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眼腰黄赤
[相关解释]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
矾山
[相关解释]
1.宋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矾于盘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称为"矾山"。 2.山名。在安徽省庐江县。
1.宋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矾于盘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称为"矾山"。 2.山名。在安徽省庐江县。
筌蹄
[相关解释]
1.亦作"筌蹏"。《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1.亦作"筌蹏"。《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簪笔
[相关解释]
1.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2.指仕宦。
1.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2.指仕宦。
绅冕
[相关解释]
1.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1.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绅带
[相关解释]
1.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
1.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
缨緌
[相关解释]
1.亦作"缨绥"。 2.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1.亦作"缨绥"。 2.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缨蕤
[相关解释]
1.冠上饰物。亦借指文人士大夫。
1.冠上饰物。亦借指文人士大夫。
老友
[相关解释]
1.相交多年的朋友。 2.明代士大夫对已考中秀才的儒学生员的称呼。
1.相交多年的朋友。 2.明代士大夫对已考中秀才的儒学生员的称呼。
耆英会
[相关解释]
1.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1.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行散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2.泛指散步。宋杨万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1.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2.泛指散步。宋杨万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行药
[相关解释]
1.常行之药,普遍有效的药物。 2.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药"。延至唐代,馀风犹存。 3.泛指服养生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4.因病服药之后,漫步以散发药性。
1.常行之药,普遍有效的药物。 2.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药"。延至唐代,馀风犹存。 3.泛指服养生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4.因病服药之后,漫步以散发药性。
衣冠
[相关解释]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2.泛指衣着,穿戴。 3.专指礼服。 4.代称缙绅﹑士大夫。 5.借指文明礼教。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2.泛指衣着,穿戴。 3.专指礼服。 4.代称缙绅﹑士大夫。 5.借指文明礼教。
衫帽
[相关解释]
1.凉衫便帽。宋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
1.凉衫便帽。宋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
衿缨
[相关解释]
1.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读书人。
1.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读书人。
裙帔
[相关解释]
1.亦作"裠帔"。 2.布裙和披肩。古代士大夫燕居时的装束。
1.亦作"裠帔"。 2.布裙和披肩。古代士大夫燕居时的装束。
襕带
[相关解释]
1.穿襕衫,系革带。古代士大夫的服饰。
1.穿襕衫,系革带。古代士大夫的服饰。
谥议
[相关解释]
1.亦作"谥议"。 2.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崔髎有《章帝谥议》。
1.亦作"谥议"。 2.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崔髎有《章帝谥议》。
郡望
[相关解释]
魏晋隋唐时每郡的显贵世家,为一郡所仰望,故称郡望。如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士大夫以郡望自矜。
魏晋隋唐时每郡的显贵世家,为一郡所仰望,故称郡望。如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士大夫以郡望自矜。
附凤
[相关解释]
1.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因以"附凤"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
1.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因以"附凤"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
靴纹绉面
[相关解释]
1.亦作"靴纹绉面"。 2.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寛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后遂用"靴纹绉面"形容温颜强笑。
1.亦作"靴纹绉面"。 2.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寛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后遂用"靴纹绉面"形容温颜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