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9 查到相关士子的内容。
带有士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举成名
[相关解释]
1.原指士子一旦科举及第就天下闻名,后亦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1.原指士子一旦科举及第就天下闻名,后亦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三馆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乡宾
[相关解释]
1.唐代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因乡贡的士子参加乡饮酒礼,故称。
1.唐代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因乡贡的士子参加乡饮酒礼,故称。
乡社
[相关解释]
1.犹乡里,故乡。 2.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1.犹乡里,故乡。 2.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乡请
[相关解释]
1.南宋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1.南宋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乡贡
[相关解释]
1.唐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 2.指由州县选送。 3.指乡试。
1.唐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 2.指由州县选送。 3.指乡试。
佩衿
[相关解释]
1.《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后因称士子为"佩衿"。
1.《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后因称士子为"佩衿"。
儒童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1.明清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列子
[相关解释]
1.即列御寇,相传为先秦早期道家。 2.指众士子。 3.方言。军队行进的行列。
1.即列御寇,相传为先秦早期道家。 2.指众士子。 3.方言。军队行进的行列。
华山畿
[相关解释]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1.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日,车过华山,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乃妆点沐浴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纵身入棺而死,乃合葬,名为"神女冢"。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引《古今乐录》。
县学
[相关解释]
1.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1.旧时供生员读书之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取解
[相关解释]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名场
[相关解释]
1.名流会聚之所。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1.名流会聚之所。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墨义
[相关解释]
1.唐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
1.唐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
墨程
[相关解释]
1.程文墨卷。清代称乡会试时主考和房考官拟作的为应试人取法的八股文为程文,称取中士子的文章为墨卷。
1.程文墨卷。清代称乡会试时主考和房考官拟作的为应试人取法的八股文为程文,称取中士子的文章为墨卷。
士子
[相关解释]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
夸官
[相关解释]
1.士子考中进士或官员升迁时﹐排列鼓乐仪仗游街﹐谓之"夸官"。
1.士子考中进士或官员升迁时﹐排列鼓乐仪仗游街﹐谓之"夸官"。
府解
[相关解释]
1.唐代府州贡举士子会试于京师称为府解。
1.唐代府州贡举士子会试于京师称为府解。
弃士
[相关解释]
1.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士子。
1.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士子。
引保
[相关解释]
1.宋时选举制度的一种规定。凡士子应举,须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的亲属及诸不孝﹑不悌与僧道归俗等事。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核对明白后,方得就试。
1.宋时选举制度的一种规定。凡士子应举,须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的亲属及诸不孝﹑不悌与僧道归俗等事。将临试期,知举官先引问联保,核对明白后,方得就试。
恩举
[相关解释]
1.恩赐举人。清代凡乡试毕三场而未中式的八十岁以上的士子,分别贡﹑监生员,合例者请旨赏给举人或举人副榜,称恩举。
1.恩赐举人。清代凡乡试毕三场而未中式的八十岁以上的士子,分别贡﹑监生员,合例者请旨赏给举人或举人副榜,称恩举。
恩科
[相关解释]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文童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童生的别称。即应秀才考试的士子。也称儒童。
1.科举时代童生的别称。即应秀才考试的士子。也称儒童。
校士
[相关解释]
1.考评士子。
1.考评士子。
槐花黄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
1.古代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
烧尾
[相关解释]
1.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2.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3.喻显达。
1.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2.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3.喻显达。
烧羊
[相关解释]
1.指唐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1.指唐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破靴党
[相关解释]
1.原指地方上家境破落﹑品行不端而声气相通恃众闹事的士子◇亦泛指破落无赖的团伙。
1.原指地方上家境破落﹑品行不端而声气相通恃众闹事的士子◇亦泛指破落无赖的团伙。
能士
[相关解释]
1.亦作"能仕"。有才能之士。 2.太平天国郡试武士子首二名称"能士"。
1.亦作"能仕"。有才能之士。 2.太平天国郡试武士子首二名称"能士"。
觅举
[相关解释]
1.亦作"觅举"。 2.谓古代士子请托以求举用。
1.亦作"觅举"。 2.谓古代士子请托以求举用。
誊録院
[相关解释]
1.宋始置﹐明清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
1.宋始置﹐明清沿之。科举考试时负责誊录士子试卷的机构。
试士
[相关解释]
1.指古代为授与官职而考试士子。
1.指古代为授与官职而考试士子。
课士
[相关解释]
1.考核士子的学业。
1.考核士子的学业。
跳龙门
[相关解释]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故从唐起士子登第谓之"跳龙门"。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故从唐起士子登第谓之"跳龙门"。
进场
[相关解释]
1.古时谓士子参加科举考试进入试场。 2.谓观众进入戏剧﹑电影﹑比赛等的演出或表演场所。
1.古时谓士子参加科举考试进入试场。 2.谓观众进入戏剧﹑电影﹑比赛等的演出或表演场所。
造士
[相关解释]
1.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2.造就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3.汉武帝刘彻所定军功爵之第一等。
1.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2.造就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3.汉武帝刘彻所定军功爵之第一等。
院试
[相关解释]
1.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曾经府试录取的士子可参加院试。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由学政主持的考试﹐亦名院试﹐又以旧制称提学道﹐故亦沿称道考。录取者即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
1.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曾经府试录取的士子可参加院试。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由学政主持的考试﹐亦名院试﹐又以旧制称提学道﹐故亦沿称道考。录取者即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
食士
[相关解释]
1.给士卒吃饭。 2.养育士子。
1.给士卒吃饭。 2.养育士子。
鹄袍
[相关解释]
1.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1.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