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外国的内容。
带有外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道头 [相关解释]
1.指旧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制服臂章上有三条横的标记,故称。
丑夷 [相关解释]
1.犹侪辈。古称年辈相同﹑学行相类的人。 2.古代对外国人的鄙称。
专属渔区 [相关解释]
1.沿海国在其邻接领海外划定一定水域范围(三海里至二百海里不等)行使渔业管辖权﹐这种水域称为专属渔区﹐或称渔业专属水域﹐沿海国对进入其专属渔区的外国渔船﹐要求遵守其所制定的法规和管理措施。
东亚病夫 [相关解释]
1.旧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中国通 [相关解释]
1.指熟悉中国情况的外国人。
中外 [相关解释]
1.表里,内心与外表。 2.宫内和宫外。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 4.犹里外。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7.指中表之亲。
中立主义 [相关解释]
1.某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所持的原则和所执行的政策。即保持本国政治独立﹑主权完整,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把自己的领土作为外国的军事基地,也不对任何国家采取敌对态度。
中英烟台条约 [相关解释]
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买办 [相关解释]
①购买置办一妪善烹调,一仆善买办|买办杂货。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为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在旧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华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
互市 [相关解释]
中国历史上对于同外国和同周边各民族进行贸易的通称『朝初年就同南越和匈奴进行贸易。东汉开始用此称呼。
五曹 [相关解释]
1.指尚书省下分职治事的五个官署『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民曹主庶人上书事;主客曹主外国事。成帝时置五人,设三公曹主断狱事。 2.谓秤﹑尺﹑地﹑仓﹑金。
交战团体 [相关解释]
1.指一个国家内从事武装斗争,控制部分地区,并得到外国承认的集团。交战团体享有与交战国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以华制华 [相关解释]
1.旧指外国侵略者利用中国人来制服中国人的政策。
以夷制夷 [相关解释]
1.原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枝术以制止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亦指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
住唐 [相关解释]
1.北宋时,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唐,指中国。
余栋臣(约1842-1912) [相关解释]
清末农民起义首领。四川大足人。1890年在家乡率众起义,反抗外国教会侵略,不久失败。1898年再度起义,攻打重庆、永川、安岳等地,远近三十余州县纷纷响应◇在清军围困下求降,被囚于成都。辛亥革命后获释。
侏离 [相关解释]
1.亦作"侏"。亦作"侏?"。 2.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 3.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 4.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5.用以鄙称外国人。
侨民 [相关解释]
1.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 2.泛指寄居外乡的人。 3.今称侨居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人。
修臂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其民皆长臂。
儿皇帝 [相关解释]
五代时,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来泛指投靠外国,取得统治地位的卖国贼。
入口 [相关解释]
1.进入嘴中。指饮食。 2.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 3.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
入境证 [相关解释]
1.一国政府或通过其驻外使馆和领事馆所发的准许外国人进入本国领土的证件。
入朝 [相关解释]
1.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2.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公债 [相关解释]
国家向公民或外国借的债。
公烟 [相关解释]
1.旧时官方准许经售的鸦片烟。 2.对外国商行输入的"公班(company)烟"(即鸦片)的简称。
六玺 [相关解释]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相关解释]
指苏俄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俄共(布)的号召,在每周末进行的自觉的义务劳动。这一群众性运动从1919年5月起在全国展开。
出国 [相关解释]
1.古代指离开自己的诸侯国。 2.离开都城。 3.到外国去。
出洋 [相关解释]
1.泛指到外国去。
列传(-zhuàn) [相关解释]
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班固撰《汉书》时,取消世家”一类而并入列传,为后世史官所沿袭。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传》、《外国·日本列传》等。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相关解释]
匈牙利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政府因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无力执政。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执政,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红军。5月击退协约国支持的外国入侵军队。6月制定社会主义的宪法◇因国内外敌人相勾结,发动叛乱,8月苏维埃共和国告终。
北洋海军 [相关解释]
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军。1874年清政府筹划海防。次年命李鸿章督办海防,开办水师学堂,购置外国军舰,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
十里洋场 [相关解释]
1.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 2.泛指繁荣的市场。
华人 [相关解释]
①中国人。②指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美籍~。
厦门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厦门。创建于1921年。设有经济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海外函授学院、研究生院等,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人类学、会计、哲学、音乐、美术等系。
双桅船 [相关解释]
诗集。舒婷作。1982年出版。收诗四十七首。作品或表现往日沉迷的痛苦,或表现对未来的热烈憧憬,反映了处于历史转折时期青年一代的深沉思索和执著追求。多采用外国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朦胧,风格含蓄。
召见 [相关解释]
①君王或上司叫臣民或下属来见面皇上召见|听说市长要召见你。②外交部通知外国驻本国使节前来洽谈事宜。
吃洋饭 [相关解释]
1.谓靠替外国人做事谋生。
同文馆 [相关解释]
又称京师同文馆”。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1862年设立,为总理衙门附属机构。设有外文、万国公法、外国史地及数理化等课程。招收八旗子弟和有功名的满、汉学员。学制初为三年,后分五年、八年两种。教师多为外国人。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吸收 [相关解释]
①把外界的物质吸到内部海绵吸收水分|滴在纸上的墨水被粉笔吸收了。②接受;接收吸收新会┰保吸收众流,汇成大川。③获取有益的成分吸收营养|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新技术。
和番 [相关解释]
1.亦作"和蕃"。 2.古指中原王朝与外族﹑外国修好。 3.犹和亲。
善后借款合同 [相关解释]
又称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消灭南方革命势力所订的外债合同。1913年袁以办理善后”为名,派人同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借款总额为二千五百万英镑,四十七年偿清,本息共计六千七百余万英镑。以盐税、海关税等作抵押,规定盐税征收由外国人协管,从此盐税被外人控制。
塞卢斯野生动物保护区 [相关解释]
在非洲坦桑尼亚东南部。占地约5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动物种类最多的天然游猎区之一。区内60%为原始森林,有许多珍奇植物,并多热带动物,尤以犀牛、鳄鱼、河马、水牛为数最多,还有大象35万头。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往。
外交信使 [相关解释]
在本国政府与驻外使馆之间传递外交邮件的人员。持有外交特别护照。在境外享有不可侵犯,不受拘留、逮捕、搜查和不受外国法律裁判的权利。所携带的外交邮件享有不受侵犯权。
外交邮袋 [相关解释]
装载一国政府与驻外使、领馆之间外交文件和信件的邮件袋。邮袋口经过严密加封,外盖火漆或铅封印记。按国际惯例外交邮袋不受侵犯,外国政府和机构无权开封检查或扣留。由外交信使携带,也可交轮船、飞机上的负责人代为传递。
外人 [相关解释]
①别人。多指没有亲友关系的疏远的人这里没外人,直说无妨|你我终是外人,怎管得他家事!②外界的人不与外人通|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③近代指外国人海峡两岸的事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不应让外人插手。
外侨 [相关解释]
1.外国的侨民。
外侮 [相关解释]
1.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 2.谓对外侵犯﹑欺凌。 3.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
外债 [相关解释]
1.国家向外国借的债。亦指私人或单位向别人﹑其他单位借的债。
外务 [相关解释]
1.身外的事务;正业以外的事务。 2.指与外国交涉的事务。清末有外务部,职权同后来的外交部。
外商 [相关解释]
1.外地商人。 2.指外国商人。
外国 [相关解释]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2.犹外地,外乡。
外国语 [相关解释]
1.指汉语中的外来语。 2.外国的语言﹑文字。
外夷 [相关解释]
1.亦作"外彝"。 2.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外情 [相关解释]
1.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2.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 3.外国的情况。 4.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外文 [相关解释]
1.外国的语言或文字。
外汇风险 [相关解释]
国际结算中债权方或债务方在收进或支付外汇前承担的外汇汇率变动的风险。如出口方与国外进口方签订以外国货币付款的销售合同,因常需一定时间才能收回货款,在此期间如汇率下跌,出口方即承担了汇率变动的风险。同样,进口方也常需承担汇率上涨的风险。
外洋 [相关解释]
1.指外国。 2.指外海。与内海相对。 3.指外国的银圆。
外流 [相关解释]
1.指人﹑财物等转移到外地或外国。
外电 [相关解释]
1.指外国通讯社的电讯。
外番 [相关解释]
1.指外国或外族。
外祸 [相关解释]
1.外来的灾祸。 2.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
外私 [相关解释]
1.古代士对本国大夫的自称。 2.士﹑大夫对他国大夫﹑士的自称。 3.私通外国。
外籍 [相关解释]
1.谓属于外国国籍的人或物。如明代有外籍进士。参阅明胡侍《真珠船》卷二。
外衅 [相关解释]
1.指与外国的争端。
外货 [相关解释]
1.古代指来自其他诸侯国的货物。 2.指从外国来的货物。
外资 [相关解释]
1.由外国政府或商人投入的资本。
外资企业 [相关解释]
也称外商独资企业”。由外国个人或外国公司等单独投资,遵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中国对外开放后,允许外商来中国单独投资设立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规定外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外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可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外销 [相关解释]
1.清制指公款不必报户部,由地方官自行销用者。 2.谓商品销售到外地或外国。
大刀会 [相关解释]
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为白莲教的支派。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以携带大刀而得名。活动于华北、江淮地区。大刀会反抗教会侵略势力,焚毁教堂,杀死外国教士,成为反洋教斗争的重要力量,是义和团运动的组成部分。
大班 [相关解释]
1.清代称新科进士引见时按一﹑二﹑三甲编排的班列。 2.旧称外国公司﹑洋行的经理。 3.幼儿园里由五或六周岁至六或七周岁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天津条约 [相关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头曼 [相关解释]
1.匈奴单于。《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单于曰头曼。"因借指外国国君。
夷人 [相关解释]
1.指古代中国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 2.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3.对外国人的泛称。
夷务 [相关解释]
1.清代后期指与外国有关系的各种事务。
夷民 [相关解释]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 2.对外国人的泛称。
夷牧 [相关解释]
1.近代对外国牧师之称。
夷獠 [相关解释]
1.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之称。 2.指外国侵略者。
夷言 [相关解释]
1.古指黄河流域华夏族以外的各种语言◇亦泛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言语。
夷馆 [相关解释]
1.清代称外国人在中国的馆舍。
夷鬼子 [相关解释]
1.犹言洋鬼子。旧时对外国殖民者的憎称。
娑罗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植物名。即柳安。原产于印度﹑东南亚等地。常绿大乔木,木质优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娑罗》"盛弘之《荆州记》曰'巴陵县南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名为娑罗也。'"缪启愉校释"娑罗是龙脑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印度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
媚外 [相关解释]
1.对外国奉承巴结。
孤儿院 [相关解释]
①抗日战争时期由宋庆龄创建的孤儿收养机构。②也称育婴堂”。解放前,国民政府、外国教会等举办的收养社会遗弃婴儿的慈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收并改建为儿童教养院和儿童福利院。
客中 [相关解释]
1.谓旅居他乡或外国。
客座 [相关解释]
①宾客的坐位。②指应邀在外单位或外地、外国不定期讲学、演出等而不在编制的~教授 ㄧ~演员ㄧ~研究员。
客曹 [相关解释]
1.官名『成帝时始置,主管外国朝聘事务。光武帝时亦曾设置,主管护驾朝贺等事◇又分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至晋分南北左右四主客。唐宋时,隶属礼部,负责聘使﹑宴设﹑赐予等事。
客死 [相关解释]
〈书〉死在他乡或外国~异域。
客邦 [相关解释]
1.指外国。
客邮 [相关解释]
1.驿站的旅舍。 2.旧时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外国邮局。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日﹑德﹑俄等国先后在中国沿海口岸及一些大中城市私设邮局,侵犯中国主权,后经斗争,自1917年陆续撤销。
宨毡 [相关解释]
1.广东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为"宨毡"。即英语merchant的粤语译音。
小王子 [相关解释]
1.明景泰二年﹐也先杀鞑靼可汗脱脱不花而自立为可汗﹐不久﹐也先被杀﹐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立﹐号小王子◇遂以"小王子"为鞑靼酋长称号。至嘉靖中期尚沿用。见《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居留 [相关解释]
停留居住~证ㄧ~权ㄧ他在外国~了五年。
岛夷 [相关解释]
1.古指我国东部近海一带及海岛上的居民。 2.南北朝时南北双方封建统治者各以正统自居,互相诋毁,北朝称南朝为岛夷。 3.指倭寇。亦泛称外国侵略者‖有鄙视意。
左宗棠(1812-1885) [相关解释]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和西北回民军。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平定侵犯中国南疆的阿古柏政权,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曾提出一些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张,并在西北等地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言 [相关解释]
1.指异族语言。 2.指外国;外族。 3.《汉书.艺文志》﹑汉郑玄《六艺论》均有右史记事,左史记言之说,后以"左言"为史官的代称。
师团 [相关解释]
1.某些外国军队的编制单位,大致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师。
庇护权 [相关解释]
国家对于因受政治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以居留的权利。
廊坊之战 [相关解释]
义和团联合清军阻击外国侵略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6月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二千余人,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拆毁路轨,将敌人包围在廊坊车站。在清军配合下,义和团发起猛攻,毙伤敌军近三百人,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异乡 [相关解释]
1.亦作"异乡"。 2.犹异方。谓各在一方。 3.他乡;外地。 4.指外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