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4 查到相关外物的内容。
带有外物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年化碧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玄英疏"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后以"三年化碧"谓忠心不泯。
东溟臣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亡羊 [相关解释]
1.《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庄子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 2.《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因以"亡羊"喻步入歧途而一无成就。 3.比喻丧失某种事物
六凿 [相关解释]
1.指耳﹑目等六孔。《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成玄英疏"凿﹐孔也。"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人生六凿宜藏用﹐五官首出司明重。"一说﹐犹六情。喜﹑怒﹑哀﹑乐﹑爱﹑恶。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谓六情攘夺"。
内外 [相关解释]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 3.指朝廷和地方。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 5.自身和外物。 6.内心和外表。 7.指修身和行事。 8.指女子和男子。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内眄 [相关解释]
1.犹内视。道家修养内丹功夫之一。谓闭目不观外物,静神定心,邪妄不侵。
内观 [相关解释]
1.反省。 2.即内视。道家的修养方法之一。谓不观外物,绝念无想。
内视 [相关解释]
1.以心为眼。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事物。 2.内心反省。 3.闭目不视外物,专心一意,气沉丹田。古代养生术之一。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之一。
凈办 [相关解释]
1.清静。心地洁净,不受外物干扰。 2.清静。安定不烦。
口珠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儒(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后以"口珠"比喻诗词佳句。
古井 [相关解释]
1.唐孟郊《列女操》"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因以"古井"比喻寂然不为外物所动之心。尤多用于守寡不嫁的妇女。 2.喻指富孀和有私蓄的妓女。
圆机 [相关解释]
1.犹环中。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 2.指见解超脱,圆通机变。
地景 [相关解释]
1.《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成玄英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于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复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影布地上,后世道家遂以"地景"形容无待外物﹑与道俱化的修养境界。
外物 [相关解释]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外缘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2.犹外因。
居物 [相关解释]
1.囤积财物。 2.谓凭据外物。
庄鲋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鲋,鲫鱼◇以"庄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役物 [相关解释]
1.谓役使外物为我所用。
得兔忘蹄 [相关解释]
1.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羋。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意忘言 [相关解释]
1.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得鱼忘筌 [相关解释]
筌也作荃”。《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后以得鱼忘筌”比喻达到了目的而忘记了原来凭借的东西。
心若死灰 [相关解释]
1.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心荡神摇 [相关解释]
1.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恨血 [相关解释]
1.谓屈死者的血。语本《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我所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与"我"相对之外物。
托物寓兴 [相关解释]
1.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托物寓感 [相关解释]
1.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拒物 [相关解释]
1.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
接物 [相关解释]
1.接触外物。 2.谓与人交往。
撄宁 [相关解释]
1.接触外物而不为所动﹐保持心神宁静。 2.指外物的扰乱。
斗水 [相关解释]
1.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鲋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斗水活鳞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无从 [相关解释]
1.不依从。 2.指无随从之物。谓无外物以副其内诚。 3.找不到门径或头绪。
无外 [相关解释]
1.谓古代帝王以天下为一家。 2.犹无穷,无所不包。 3.没有外物。 4.指远方。 5.犹言没有两样。
木人石心 [相关解释]
1.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枯鱼之肆 [相关解释]
1.干鱼店。《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因以为典,喻困境﹑绝境。
染惑 [相关解释]
1.谓外物的影响和迷惑。
沈河 [相关解释]
1.谓投河自尽。指殷之申徒狄因慕务光﹑纪他高义,自沉于河之事。见《庄子.外物》。
灵气 [相关解释]
1.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3.仙人的气质。 4.指仙灵之气。 5.犹王气。 6.指美好的名声。
牛蹄中鱼 [相关解释]
1.处在牛蹄踏出的小坑里的鱼。喻濒临绝境。语本汉刘向《说苑.善说》"庄周贫者,往贷粟于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鲋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鱼之肆矣。"'"《庄子.外物》有类似记载﹐作"车辙中有鲋鱼焉"。
物惑 [相关解释]
1.外物的诱惑。
物我 [相关解释]
1.彼此,外物与己身。
物物 [相关解释]
1.指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 2.指为外物所役使。 3.各种物品,各样事物。 4.人人。
物累 [相关解释]
1.外物给予人的拖累。
物诱 [相关解释]
1.为外物所引诱。
牵物 [相关解释]
1.为外物所牵制。 2.援引同类事物。参见"牵物引类"。
犗饵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錮没而下,鹜扬而奋鬵,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石师 [相关解释]
1.犹硕师,大师。石,通"硕"。《庄子.外物》"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陆德明释文"石师……又作硕师。"一说,"石"系"所"之讹字。见锺泰《庄子发微》卷四。
筌蹄 [相关解释]
1.亦作"筌蹏"。《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老j刳肠 [相关解释]
1.语出《庄子.外物》"仲尼曰'神j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能知七十二钻而无遣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后用指虽有神灵而卒难免祸。
至游 [相关解释]
1.谓忘情于外物﹐唯求自身极度满足的游乐。
苌弘 [相关解释]
1.亦作"苌宏"。人名。字叔,又称苌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2.兵书名。
荃蹄 [相关解释]
1.鱼笱和兔网。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筌"◇用"荃蹄"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言筌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诗书发冢 [相关解释]
1.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郭象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贫心 [相关解释]
1.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
蹄筌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羋;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 2.指水产和野味。
身外物 [相关解释]
1.见"身外之物"。
辙鲋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因以"辙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
逐物 [相关解释]
1.追求外物。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遗筌 [相关解释]
1.《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荃,同筌,捕鱼器具◇以"遗筌"表示丢失根本。
镜变 [相关解释]
1.镜中的影子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比喻人的思想随环境而变化。
鲵桓 [相关解释]
1.鲸鲵盘桓。《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郭象注﹕"渊者﹐静默之谓耳。夫水常无心﹐委顺外物﹐故虽流之与止﹐鲵桓之与龙跃﹐常渊然自若﹐未始失其静默也。"成玄英疏﹕"鲵﹐大鱼也﹕桓﹐盘也。"后以"鲵桓"喻顺应外物而自得。
鹅湖之会 [相关解释]
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朱讥陆为"禅学",陆讥朱为"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