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8 查到相关大夏的内容。
带有大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家
[相关解释]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党项
[相关解释]
也称党项羌”。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古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在青河曲、四川松潘等地。唐代时迁今甘肃、宁夏、陕北地区。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封建政权,号大夏。创制西夏文,制定官制、兵制等。1227年为蒙古所灭。以后渐与汉等民族融合。
也称党项羌”。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古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在青河曲、四川松潘等地。唐代时迁今甘肃、宁夏、陕北地区。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封建政权,号大夏。创制西夏文,制定官制、兵制等。1227年为蒙古所灭。以后渐与汉等民族融合。
六舞
[相关解释]
1.六种乐舞。谓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瀋》﹑武王之《大武》。 2.六种乐舞。谓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1.六种乐舞。谓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瀋》﹑武王之《大武》。 2.六种乐舞。谓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共禀
[相关解释]
1.谓同受节度。《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故月氏徙来﹐皆臣畜之﹐共禀汉使者。"颜师古注"同受节度也。"一说﹐共﹐同"供";禀为廪给之义﹐故"共禀"谓供给粮食。参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二一.共禀》。
1.谓同受节度。《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故月氏徙来﹐皆臣畜之﹐共禀汉使者。"颜师古注"同受节度也。"一说﹐共﹐同"供";禀为廪给之义﹐故"共禀"谓供给粮食。参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二一.共禀》。
大夏
[相关解释]
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 3.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 4.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5.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6.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7.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8.大厦。
1.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 3.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 4.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 5.国号。东晋十六国之一。匈奴族赫连勃勃所建﹐也称夏﹐为吐谷浑所灭。 6.国号。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王后﹐国号称大夏。 7.国号。宋时党项族李元昊国号亦称大夏﹐史称西夏﹐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8.大厦。
大夏侯
[相关解释]
1.指汉经学家夏侯胜。
1.指汉经学家夏侯胜。
嶊嶉
[相关解释]
1.高耸貌。《汉书.扬雄传上》"于是大夏云谲波诡,嶊嶉而成观。"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嶊嶉,材木之崇积貌也。"一说,嶊嶉即崔巍。王先谦补注"嶊嶉,即崔崣之同音变字,若今言崔巍矣。"
1.高耸貌。《汉书.扬雄传上》"于是大夏云谲波诡,嶊嶉而成观。"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嶊嶉,材木之崇积貌也。"一说,嶊嶉即崔巍。王先谦补注"嶊嶉,即崔崣之同音变字,若今言崔巍矣。"
张骞(?-前114)
[相关解释]
西汉外交家『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西汉外交家『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曩霄
[相关解释]
1.宋代西夏国主名。曩霄本名元昊,宋赐姓赵◇不甘臣宋,于公元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在帝位十一年卒。见《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用为背叛不臣之典。
1.宋代西夏国主名。曩霄本名元昊,宋赐姓赵◇不甘臣宋,于公元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在帝位十一年卒。见《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用为背叛不臣之典。
杖节
[相关解释]
1.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又《王莽传上》"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
1.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又《王莽传上》"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
沈阏
[相关解释]
1.实沈与阏伯,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沈与其兄阏伯不和,时动干戈。尧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星;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因以"沈阏"作兄弟相残的典故。 2.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
1.实沈与阏伯,传说中的人物名。相传为高辛氏(帝喾)之子。实沈与其兄阏伯不和,时动干戈。尧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星;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因以"沈阏"作兄弟相残的典故。 2.沉滞阻塞。引申为官职未得升迁。
游凤
[相关解释]
1.典出《吕氏春秋.古乐》"昔皇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以之阮隃之下,听凤鸟之鸣,以别十二律。"后以"游凤"谓知音。
1.典出《吕氏春秋.古乐》"昔皇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以之阮隃之下,听凤鸟之鸣,以别十二律。"后以"游凤"谓知音。
章夏
[相关解释]
1.古乐曲名。 2.尧乐《大章》和禹乐《大夏》的并称。
1.古乐曲名。 2.尧乐《大章》和禹乐《大夏》的并称。
西夏
[相关解释]
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因在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1227年为蒙古所灭。
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因在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1227年为蒙古所灭。
铁伐
[相关解释]
1.复姓。晋时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自谓帝王系天之尊﹐非其正统者﹐不可与之同姓﹐因号其支庶为铁伐氏。
1.复姓。晋时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自谓帝王系天之尊﹐非其正统者﹐不可与之同姓﹐因号其支庶为铁伐氏。
铁弗
[相关解释]
1.古匈奴姓氏之一。北人以父匈奴﹑母鲜卑所生者称"铁弗"。晋时匈奴刘虎始有此号﹐子孙因以为氏。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其曾孙勃勃称大夏天王﹐又改姓曰赫连氏﹐其支庶称铁伐氏。
1.古匈奴姓氏之一。北人以父匈奴﹑母鲜卑所生者称"铁弗"。晋时匈奴刘虎始有此号﹐子孙因以为氏。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其曾孙勃勃称大夏天王﹐又改姓曰赫连氏﹐其支庶称铁伐氏。
陈鲤庭(1910- )
[相关解释]
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
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
頀夏
[相关解释]
1.夏,《大夏》,禹乐名;頀,《大頀》,汤乐名◇亦指典雅的古乐。
1.夏,《大夏》,禹乐名;頀,《大頀》,汤乐名◇亦指典雅的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