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天人的内容。
带有天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策
[相关解释]
1.三道计谋。 2.汉董仲舒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武帝所赏识,任为江都相◇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 3.三篇策论。
1.三道计谋。 2.汉董仲舒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武帝所赏识,任为江都相◇用为典实,借指经世良谋。 3.三篇策论。
上巳
[相关解释]
古代节日名『以前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多改为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都到水边洁身或嬉游,以去除不祥。
古代节日名『以前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多改为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都到水边洁身或嬉游,以去除不祥。
乐职
[相关解释]
1.乐于职守。 2.诗篇名『王褒《四子讲德论》"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后用为称颂太守之词。
1.乐于职守。 2.诗篇名『王褒《四子讲德论》"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后用为称颂太守之词。
五眼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1.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仲舒
[相关解释]
1.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1.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四气
[相关解释]
1.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 2.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1.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 2.汉儒附会天人相应之说,以喜怒乐哀应四时为四气。
天人
[相关解释]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 2.天和人。 3.指仙人;神人。 4.特指天子。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 2.天和人。 3.指仙人;神人。 4.特指天子。
天人三策
[相关解释]
1.《汉书.董仲舒传》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絶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仲舒所对﹐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1.《汉书.董仲舒传》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絶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仲舒所对﹐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天人之辩
[相关解释]
中国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认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
中国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认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
天人之际
[相关解释]
1.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1.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天人师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佛的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名。 2.指皈佛成正果者。
1.释迦牟尼佛的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名。 2.指皈佛成正果者。
天人感应
[相关解释]
1.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儒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1.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儒董仲舒在答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天容
[相关解释]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天眚
[相关解释]
1.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1.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天耳
[相关解释]
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 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 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天衣
[相关解释]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 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3.帝王所着之衣。 4.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 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3.帝王所着之衣。 4.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
应感
[相关解释]
1.谓交相感应。 2.特指天人感应。
1.谓交相感应。 2.特指天人感应。
散花天女
[相关解释]
1.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
1.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
桃园结义
[相关解释]
1.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1.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三国演义》第一回"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后遂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典故。
王充(27-约97)
[相关解释]
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治中等小官,后辞官专事著述。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超于万物之外的有意志的创造者,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以此抨击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和其他鬼神迷信。著作有《论衡》。
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治中等小官,后辞官专事著述。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目的论,捍卫和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超于万物之外的有意志的创造者,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以此抨击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和其他鬼神迷信。著作有《论衡》。
谈天
[相关解释]
1.战国齐阴阳家邹衍(邹﹐一作驺)其语宏大迂怪﹐故称"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裴髎集解引刘向《别录》﹕"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后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2.能言善辩。 3.聊天﹐闲聊。 4.看相算命。
1.战国齐阴阳家邹衍(邹﹐一作驺)其语宏大迂怪﹐故称"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裴髎集解引刘向《别录》﹕"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后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2.能言善辩。 3.聊天﹐闲聊。 4.看相算命。
香花供养
[相关解释]
1.《金刚经.持经功德分》"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后因以"香花供养"表示虔诚致敬。
1.《金刚经.持经功德分》"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后因以"香花供养"表示虔诚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