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太宗的内容。
带有太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误再误
[相关解释]
1.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1.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七德舞
[相关解释]
1.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1.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三右
[相关解释]
1.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宰﹑太宗﹑太士。参见"三左"。
1.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宰﹑太宗﹑太士。参见"三左"。
东夏
[相关解释]
1.古代泛指中国东部。 2.金元之际的国名。金宣宗时,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国号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降元;复叛,称东夏。元太宗时灭于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1.古代泛指中国东部。 2.金元之际的国名。金宣宗时,蒲鲜万奴据辽东自立,国号大真,历史上亦称东真◇降元;复叛,称东夏。元太宗时灭于元。参阅《元史·太祖纪》及《太宗纪》。
东选
[相关解释]
1.唐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长安。太宗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1.唐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长安。太宗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两浙
[相关解释]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1.亦作"两浙"。 2.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浙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
九弦琴
[相关解释]
1.琴名。宋太宗至道元年始作.将琴七弦增之为九,名曰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见《宋史.乐志一》。
1.琴名。宋太宗至道元年始作.将琴七弦增之为九,名曰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见《宋史.乐志一》。
九成宫
[相关解释]
1.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本为隋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以所在山有九重,改名九成。永徽二年九月改名万年。干封二年,复为九成。宫垣周千八百步,中有碧城殿﹑排云殿,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唐王勃有《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均有《九成宫》诗。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唐会要》卷三十。 2.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
1.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本为隋仁寿宫,系皇帝避暑处。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以所在山有九重,改名九成。永徽二年九月改名万年。干封二年,复为九成。宫垣周千八百步,中有碧城殿﹑排云殿,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唐王勃有《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均有《九成宫》诗。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唐会要》卷三十。 2.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省称。
云韶部
[相关解释]
1.宋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承唐代教坊旧制。宋太宗时改称"云韶部"。 2.鸟名。又称音声鸟。
1.宋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承唐代教坊旧制。宋太宗时改称"云韶部"。 2.鸟名。又称音声鸟。
五圣
[相关解释]
1.五个圣人。指神农﹑尧﹑舜﹑禹﹑汤。 2.五个圣人。指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3.旧时江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1.五个圣人。指神农﹑尧﹑舜﹑禹﹑汤。 2.五个圣人。指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 3.旧时江南一带所奉之邪神。
五絶
[相关解释]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南朝宋杜道鞠弹棊,范悦诗,褚欣远模书,禇胤围棊和徐道度医术。宋文帝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韩公武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余令》。(3)指唐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唐太宗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五言絶句"。
1.集于一时或一人的五种卓绝的技艺或才德等。(1)指南朝宋杜道鞠弹棊,范悦诗,褚欣远模书,禇胤围棊和徐道度医术。宋文帝称之为天下"五绝"。见《南史.徐文伯传》。(2)指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郎馀令画凤,韩公武挟弹中鹤眼。时谓之"五绝"。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余令》。(3)指唐虞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唐太宗称之有"五绝"。见《旧唐书.虞世南传》。 2.指缢死﹑溺死﹑压死﹑冻死﹑惊死五种非正常死亡。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五绝》。 3.见"五言絶句"。
五行阵
[相关解释]
1.唐李靖《兵法》说,各路军旗按所在方位作五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黄,中央土。其后宋阮逸伪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就根据五方之色而称为五行阵。参阅清汪宗沂辑《卫公兵法辑本》卷中。
1.唐李靖《兵法》说,各路军旗按所在方位作五色赤,南方火;白,西方金;皂,北方水;碧,东方木;黄,中央土。其后宋阮逸伪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就根据五方之色而称为五行阵。参阅清汪宗沂辑《卫公兵法辑本》卷中。
五陵
[相关解释]
1.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 2.指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 3.指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陵园,均在长安附近。
1.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于此居住,令供奉园陵,称为陵县。 2.指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园。 3.指唐代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陵园,均在长安附近。
交钞
[相关解释]
1.金元两代发行的纸币。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以国内铜少,仿宋交子成法,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与铜钱并行。分大小两类,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诸钞与钱并行,得听便支钱,或纳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元太宗八年亦曾发行。世祖中统元年又发行"中统交钞",使用较久。顺帝至正十年复发行"至正交钞"。参阅《金史.食货志三》。
1.金元两代发行的纸币。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以国内铜少,仿宋交子成法,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与铜钱并行。分大小两类,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诸钞与钱并行,得听便支钱,或纳旧换新。朝廷设交钞库,管理印造﹑兑换事务。元太宗八年亦曾发行。世祖中统元年又发行"中统交钞",使用较久。顺帝至正十年复发行"至正交钞"。参阅《金史.食货志三》。
人天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 2.人间与天上。 3.指粮食。民以食为天,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作人,故称"人天"。
1.佛教语。六道轮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诸世间﹑众生。 2.人间与天上。 3.指粮食。民以食为天,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作人,故称"人天"。
人镜
[相关解释]
1.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后因以"人镜"指善于谏劝﹑能纠正他人过失者。
1.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后因以"人镜"指善于谏劝﹑能纠正他人过失者。
信士
[相关解释]
1.诚实可信的人。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up?saka(优婆塞)的译称。 3.汉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士"◇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1.诚实可信的人。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up?saka(优婆塞)的译称。 3.汉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士"◇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兔园册
[相关解释]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唐李恽(蒋王)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恽为太宗子,因以汉梁孝王兔园名其书。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唐虞世南着,十卷。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佚。见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 2.泛指浅近的书籍。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唐李恽(蒋王)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恽为太宗子,因以汉梁孝王兔园名其书。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唐虞世南着,十卷。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佚。见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 2.泛指浅近的书籍。
入彀
[相关解释]
1.《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彀中。"成玄英疏"其矢所及,谓之彀中。"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文皇帝(指唐太宗)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指弓箭射程之内◇因以"入彀"比喻人才入其掌握,被笼络网罗。亦指应进士考试。 2.比喻合乎一定的程式和标准。 3.谓非常投合。 4.比喻中圈套。
1.《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彀中。"成玄英疏"其矢所及,谓之彀中。"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文皇帝(指唐太宗)修文偃武,天赞神授,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指弓箭射程之内◇因以"入彀"比喻人才入其掌握,被笼络网罗。亦指应进士考试。 2.比喻合乎一定的程式和标准。 3.谓非常投合。 4.比喻中圈套。
六骏
[相关解释]
1.唐太宗征战时所骑过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贞观十一年﹐太宗作《六马图赞》(文见《全唐文》卷十)﹐使欧阳询以八分体书之﹐刻石。欧书亡﹐宋游师雄重刻六碑(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九)。
1.唐太宗征战时所骑过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贞观十一年﹐太宗作《六马图赞》(文见《全唐文》卷十)﹐使欧阳询以八分体书之﹐刻石。欧书亡﹐宋游师雄重刻六碑(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九)。
勋格
[相关解释]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1.功勋的品级。 2.唐人对孔志约等人修订的《姓氏录》的一种讥称。《旧唐书.李义府传》载,贞观中,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时称允当。及高宗时,李义府耻其家无名,乃上奏朝廷,改修此书,专委孔志约等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达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当时缙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讥之为"勋格"。
匦院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1.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十七帖
[相关解释]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草书碑帖。东晋王羲之书。唐太宗集所藏王羲之草书书札二十八通,付弘文馆摹刻而成,因第一帖首行有十七”二字,故名。书法体势纵横,神采飞动,为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代翻刻颇多,今存宋拓本。
十八学士
[相关解释]
1.唐太宗开文学馆,命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收卒,刘孝孙补入)﹑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令阎立本绘象褚亮题赞∨《十八学士写真图》。参阅《旧唐书.褚亮传》。 2.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弇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十八人为学士,命董萼绘象。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元白琫《湛渊静语》卷二。
1.唐太宗开文学馆,命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收卒,刘孝孙补入)﹑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令阎立本绘象褚亮题赞∨《十八学士写真图》。参阅《旧唐书.褚亮传》。 2.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弇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十八人为学士,命董萼绘象。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元白琫《湛渊静语》卷二。
十八路
[相关解释]
1.宋代行政区划。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仁宗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峻南﹑峻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神宗元丰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1.宋代行政区划。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仁宗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峻南﹑峻北﹑两浙﹑福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广南东﹑广南西。到神宗元丰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十思
[相关解释]
1.谓反复思虑。 2.唐魏征谏太宗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
1.谓反复思虑。 2.唐魏征谏太宗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
半部论语
[相关解释]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1.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太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南山寺
[相关解释]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庄严。东殿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元朝延佑年间铸造。又有来自印度的《贝叶经》和颁自清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 2.在广西贵县南山公园内。建于北宋。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贵县全城风光。 3.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内大雄宝殿巍峨庄严。东殿净业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笋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弥陀佛。寺内还有一只大铜钟,系元朝延佑年间铸造。又有来自印度的《贝叶经》和颁自清廷的《全藏经》等珍贵文物。 2.在广西贵县南山公园内。建于北宋。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削壁,杂树间生,传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览贵县全城风光。 3.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
南选
[相关解释]
1.唐高宗时,因桂广交黔等地,可选任土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参阅《唐会要.南选》﹑《新唐书.选举志下》。 2.金太宗时,盐人才,设南北二选。至海陵王时,合南北选为一。参阅《金史.选举志一》。
1.唐高宗时,因桂广交黔等地,可选任土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参阅《唐会要.南选》﹑《新唐书.选举志下》。 2.金太宗时,盐人才,设南北二选。至海陵王时,合南北选为一。参阅《金史.选举志一》。
卿事寮
[相关解释]
1.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吏,见于令尊﹑令彝铭文。在周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协助周王执掌政务。
1.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吏,见于令尊﹑令彝铭文。在周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协助周王执掌政务。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相关解释]
1.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1.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谓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史馆
[相关解释]
1.官修史书的官署名。北齐时设立,唐太宗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
1.官修史书的官署名。北齐时设立,唐太宗时始由宰相兼领,以后沿为定制。
司谏
[相关解释]
1.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盐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1.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盐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吕端大事不糊涂
[相关解释]
1.《宋史.吕端传》"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故后人有联语曰"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用以形容人在重大问题上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1.《宋史.吕端传》"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故后人有联语曰"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用以形容人在重大问题上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哭昭陵
[相关解释]
1.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1.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唐太宗(599-649)
[相关解释]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圣惠方
[相关解释]
1.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名曰《太平圣惠方》◇借以指灵验有效的药方。
1.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名曰《太平圣惠方》◇借以指灵验有效的药方。
圣教序
[相关解释]
1.唐碑名。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师至印度取经﹐回长安后﹐译经﹑论一千余卷。贞观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时高宗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记》。至高宗朝﹐多处将序﹑记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怀仁集晋王羲之字迹刻成﹐后附玄奘所译《心经》。碑在西安学宫﹐世称《集王圣教序》。
1.唐碑名。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玄奘法师至印度取经﹐回长安后﹐译经﹑论一千余卷。贞观二二年﹐太宗作此序表彰其事。时高宗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记》。至高宗朝﹐多处将序﹑记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为咸亨三年由弘福寺僧怀仁集晋王羲之字迹刻成﹐后附玄奘所译《心经》。碑在西安学宫﹐世称《集王圣教序》。
堂吏
[相关解释]
1.唐宋时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原自中央各机构抽补。宋太祖以其擅中书事权,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选授。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
1.唐宋时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原自中央各机构抽补。宋太祖以其擅中书事权,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选授。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
天可汗
[相关解释]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
天策上将
[相关解释]
1.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所加官号。
1.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所加官号。
太宗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即周之大宗伯。
1.古官名。即周之大宗伯。
太平御览
[相关解释]
类书名。宋初李feb45确钏翁宗命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宋太宗按日阅览,改题现名。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类。征引古籍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大部分已散佚,因此有很高的资料价值。1960年中华书局据《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重印。
类书名。宋初李feb45确钏翁宗命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宋太宗按日阅览,改题现名。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类。征引古籍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大部分已散佚,因此有很高的资料价值。1960年中华书局据《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重印。
定武兰亭
[相关解释]
1.《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经战乱而遗失,北宋庆历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中,徽宗命取其石,置于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传。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一说《帖》原本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书。参阅宋桑世昌《兰亭考》﹑郭沫若等《兰亭论辨》。
1.《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得《兰亭序》真迹,命人临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后经战乱而遗失,北宋庆历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中,徽宗命取其石,置于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传。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一说《帖》原本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书。参阅宋桑世昌《兰亭考》﹑郭沫若等《兰亭论辨》。
小鸟依人
[相关解释]
1.唐太宗评论功臣﹐谓"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以"小鸟依人"喻小孩或年轻女子的娇稚可爱。
1.唐太宗评论功臣﹐谓"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以"小鸟依人"喻小孩或年轻女子的娇稚可爱。
尖头奴
[相关解释]
1.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1.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嵩阳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南麓。建于五代。宋太宗至道元年七月赐额"太室书院"。仁宗景佑二年九月置学官,重修,诏令更名"嵩阳书院",并赐额。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明末倾圮殆尽。清康熙十三年重建。参见"四书院"。
1.故址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南麓。建于五代。宋太宗至道元年七月赐额"太室书院"。仁宗景佑二年九月置学官,重修,诏令更名"嵩阳书院",并赐额。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明末倾圮殆尽。清康熙十三年重建。参见"四书院"。
帝羓
[相关解释]
1.指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干尸。德光死后,依契丹旧俗制成干尸,人称之为帝羓。
1.指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干尸。德光死后,依契丹旧俗制成干尸,人称之为帝羓。
廷尉平
[相关解释]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恩荣宴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殿试后,由皇帝亲临宣布登第名次,随即设宴招待新进土。唐宋两代称"闻喜宴"。宋太宗始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元代赐宴翰林国史院,明清两代设宴于礼部,均称"恩荣宴"。
1.科举时代,殿试后,由皇帝亲临宣布登第名次,随即设宴招待新进土。唐宋两代称"闻喜宴"。宋太宗始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元代赐宴翰林国史院,明清两代设宴于礼部,均称"恩荣宴"。
悬光
[相关解释]
1.高空下照之光。多指月光。 2.骏马名。唐太宗十骥之一。骨利干国所献。见《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
1.高空下照之光。多指月光。 2.骏马名。唐太宗十骥之一。骨利干国所献。见《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
户部
[相关解释]
1.古代官署名。秦为治粟内史,汉为大司农。三国以后,常置度支尚书及左民尚书,掌财用及户籍。隋设民部尚书,唐因之,高宗即位,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五代至清相沿不改。清光绪三十二年,设民政部﹑度支部,户部遂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1.古代官署名。秦为治粟内史,汉为大司农。三国以后,常置度支尚书及左民尚书,掌财用及户籍。隋设民部尚书,唐因之,高宗即位,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五代至清相沿不改。清光绪三十二年,设民政部﹑度支部,户部遂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握槊
[相关解释]
1.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 2.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1.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 2.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文成公主
[相关解释]
①文成公主(?-680)。唐朝公主。太宗女。公元641年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入藏时带去许多工匠及水磨、酿酒、冶金、养蚕、刺绣、造纸、制墨、建筑、耕作等工具和技术,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贡献很大。在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塑像。②藏剧剧目。唐代贞观年间,吐蕃大臣禄东赞奉藏王松赞干布之命,赴长安向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唐太宗七试婚使,禄东赞机智通过,因而允婚,派五百名侍从陪同,送公主入藏。
①文成公主(?-680)。唐朝公主。太宗女。公元641年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入藏时带去许多工匠及水磨、酿酒、冶金、养蚕、刺绣、造纸、制墨、建筑、耕作等工具和技术,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贡献很大。在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塑像。②藏剧剧目。唐代贞观年间,吐蕃大臣禄东赞奉藏王松赞干布之命,赴长安向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唐太宗七试婚使,禄东赞机智通过,因而允婚,派五百名侍从陪同,送公主入藏。
文林郎
[相关解释]
1.文散官名。隋置﹐取北齐征文学之士充文林馆之义。历代因之。见《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2.一种梨的别名。蒲中产好梨﹐传说唐太宗时有凤栖于梨树上﹐后所产梨﹐果肉细腻﹐红颊玉液﹐因名凤栖梨。至宋﹐另有一家独出一种﹐备众梨之美﹐又超过了凤栖梨。其人尝进献﹐得官文林郎﹐因以为名。见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
1.文散官名。隋置﹐取北齐征文学之士充文林馆之义。历代因之。见《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2.一种梨的别名。蒲中产好梨﹐传说唐太宗时有凤栖于梨树上﹐后所产梨﹐果肉细腻﹐红颊玉液﹐因名凤栖梨。至宋﹐另有一家独出一种﹐备众梨之美﹐又超过了凤栖梨。其人尝进献﹐得官文林郎﹐因以为名。见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
文皇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文帝曹丕。 2.指唐太宗李世民。因太宗谥文武大圣皇帝故称。
1.指三国魏文帝曹丕。 2.指唐太宗李世民。因太宗谥文武大圣皇帝故称。
文苑英华
[相关解释]
总集名。宋太宗时李fc2d!㈧杳伞⑿祛绲缺啵后由苏易简、王獭⒎蛾健⑺伟椎刃修。一千卷,分三十八类,选材上续《文选》,选录南朝梁至五代的诗文近二万首(篇),收录作家近二千二百家,为宋四大书”之一。
总集名。宋太宗时李fc2d!㈧杳伞⑿祛绲缺啵后由苏易简、王獭⒎蛾健⑺伟椎刃修。一千卷,分三十八类,选材上续《文选》,选录南朝梁至五代的诗文近二万首(篇),收录作家近二千二百家,为宋四大书”之一。
新丰客
[相关解释]
1.《旧唐书.马周传》载﹐马周早年穷困不得志﹐初游长安﹐路过新丰﹐住于旅店中﹐受到店主的冷遇◇到京城﹐住在大将澄家里﹐替澄向唐太宗写条陈﹐为唐太宗赏识﹐得到破格任用◇因以"新丰客"指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
1.《旧唐书.马周传》载﹐马周早年穷困不得志﹐初游长安﹐路过新丰﹐住于旅店中﹐受到店主的冷遇◇到京城﹐住在大将澄家里﹐替澄向唐太宗写条陈﹐为唐太宗赏识﹐得到破格任用◇因以"新丰客"指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
昭陵六骏
[相关解释]
唐雕塑。即昭陵前的六件骏马浮雕石像,刻于公元637年。六马为唐太宗征战所骑。内拳毛fd7d!薄㈧露紫”两件1914年被盗往美国,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乌”四件今存国内。
唐雕塑。即昭陵前的六件骏马浮雕石像,刻于公元637年。六马为唐太宗征战所骑。内拳毛fd7d!薄㈧露紫”两件1914年被盗往美国,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乌”四件今存国内。
景教
[相关解释]
1.基督教的支派。五世纪初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所创。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波斯人阿罗本带其经典入长安,太宗诏准建寺传教。初称波斯经教,后称景教,其寺称波斯寺,天宝时改名大秦寺。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
1.基督教的支派。五世纪初叙利亚人聂斯托利所创。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波斯人阿罗本带其经典入长安,太宗诏准建寺传教。初称波斯经教,后称景教,其寺称波斯寺,天宝时改名大秦寺。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
月头银
[相关解释]
1.宋太宗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
1.宋太宗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
李靖(571-649)
[相关解释]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F鹨寰。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F鹨寰。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武则天(624-705)
[相关解释]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武媚
[相关解释]
1.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2.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1.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2.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民曹
[相关解释]
1.官署名『成帝初置◇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隋时定名为民部﹐唐高宗时避太宗李世民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
1.官署名『成帝初置◇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隋时定名为民部﹐唐高宗时避太宗李世民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
民部
[相关解释]
1.即户部。古代官署名『置尚书﹐有民曹﹐三国魏置度支﹐吴有户部﹐晋有度支﹐北周有民部﹐皆主财用。隋初置度支﹐开皇三年改为民部﹐唐永徽初﹐因避太宗李世民讳﹐复改称户部。
1.即户部。古代官署名『置尚书﹐有民曹﹐三国魏置度支﹐吴有户部﹐晋有度支﹐北周有民部﹐皆主财用。隋初置度支﹐开皇三年改为民部﹐唐永徽初﹐因避太宗李世民讳﹐复改称户部。
沈阳故宫
[相关解释]
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建于1625-1636年。占地46万平方米。共分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有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崇政殿为正殿,俗称金銮殿”。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整个建筑,金碧辉煌,仅次于北京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建于1625-1636年。占地46万平方米。共分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有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崇政殿为正殿,俗称金銮殿”。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整个建筑,金碧辉煌,仅次于北京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陵
[相关解释]
1.清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永陵,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2)清太祖福陵(俗称东陵)与太宗昭陵(俗称北陵),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3)东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及太宗后昭西陵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西陵,在河北省易县,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清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永陵,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2)清太祖福陵(俗称东陵)与太宗昭陵(俗称北陵),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3)东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及太宗后昭西陵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西陵,在河北省易县,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游彀
[相关解释]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后以"游彀"谓中进士。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后以"游彀"谓中进士。
滕王阁
[相关解释]
在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建于公元653-659年。因是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婴(唐太宗弟)所建而得名。以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1985-1989年重建。占地43万平方米,高9层,575米。飞檐翘角,气势雄伟。为南昌游览胜地。
在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建于公元653-659年。因是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婴(唐太宗弟)所建而得名。以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1985-1989年重建。占地43万平方米,高9层,575米。飞檐翘角,气势雄伟。为南昌游览胜地。
瀛馆
[相关解释]
1.唐太宗所设之文学馆。引申为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
1.唐太宗所设之文学馆。引申为文人学士的进身之所。
灸艾分痛
[相关解释]
1.《宋史.太祖纪三》"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痊自灸。"后因以"灸艾分痛"喻兄弟友爱。
1.《宋史.太祖纪三》"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痊自灸。"后因以"灸艾分痛"喻兄弟友爱。
烛影斧声
[相关解释]
1.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宫的一段传说。宋文莹《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明柯维骐《宋史新编》等亦均有类似记述◇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太宗杀兄夺位;但亦有称其诬者,明程敏政《宋纪终受考》辨驳尤详。
1.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宫的一段传说。宋文莹《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明柯维骐《宋史新编》等亦均有类似记述◇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太宗杀兄夺位;但亦有称其诬者,明程敏政《宋纪终受考》辨驳尤详。
牛录额真
[相关解释]
1.清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清太宗天聪八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
1.清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清太宗天聪八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
皮室军
[相关解释]
1.辽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皮室﹐契丹语"金刚"之意。
1.辽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皮室﹐契丹语"金刚"之意。
祖帖
[相关解释]
1.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淳化三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
1.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淳化三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
立本羞
[相关解释]
1.《新唐书.阎立本传》"初﹐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诏坐者赋诗﹐而召立本侔状∠处传呼画师阎立本﹐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怅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侪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后因以"立本羞"为画师不受重视之典。
1.《新唐书.阎立本传》"初﹐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诏坐者赋诗﹐而召立本侔状∠处传呼画师阎立本﹐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怅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侪辈;今独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后因以"立本羞"为画师不受重视之典。
笏带
[相关解释]
1.即笏头带。宋太宗以之赐大臣。
1.即笏头带。宋太宗以之赐大臣。
系家
[相关解释]
1.即世家。唐代避太宗李世民讳改。
1.即世家。唐代避太宗李世民讳改。
羊鼻公
[相关解释]
1.唐太宗对魏征的戏称。
1.唐太宗对魏征的戏称。
翼善冠
[相关解释]
1.冠名。唐贞观中,太宗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着之。若服裦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见宋王溥《唐会要.舆服上》﹑《旧唐书.舆服志》。明永乐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
1.冠名。唐贞观中,太宗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着之。若服裦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见宋王溥《唐会要.舆服上》﹑《旧唐书.舆服志》。明永乐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
耶律楚材(1190-1244)
[相关解释]
蒙古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后裔。成吉思汗时被召用,深受信任。窝阔台(太宗)即位后,建议军民分治,反对以汉地为牧场,并建立赋税制度。破金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建议废屠城旧制。曾以守成必用文臣为理由,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渐兴文教。治国近三十年,官至中书令,蒙古汗国和元朝立国规模都由他奠定。
蒙古大臣。字晋卿。契丹族。辽皇族后裔。成吉思汗时被召用,深受信任。窝阔台(太宗)即位后,建议军民分治,反对以汉地为牧场,并建立赋税制度。破金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建议废屠城旧制。曾以守成必用文臣为理由,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士,渐兴文教。治国近三十年,官至中书令,蒙古汗国和元朝立国规模都由他奠定。
薛仁贵(614-683)
[相关解释]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虬髯客
[相关解释]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李靖﹑红拂﹐与红拂认为兄妹﹐因李靖得见李世民(唐太宗)﹐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十年﹐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沥酒贺之。见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2.借指外国人。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隋末人﹐姓张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李靖﹑红拂﹐与红拂认为兄妹﹐因李靖得见李世民(唐太宗)﹐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十年﹐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沥酒贺之。见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2.借指外国人。
行秘书
[相关解释]
1.唐太宗对虞世南的美称。唐刘餸《隋唐嘉话》卷中"太宗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上曰'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也。'"后用以泛称博闻强记的人。
1.唐太宗对虞世南的美称。唐刘餸《隋唐嘉话》卷中"太宗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上曰'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也。'"后用以泛称博闻强记的人。
衣宵食旰
[相关解释]
1.谓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1.谓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诸申
[相关解释]
1.女真的另一译写形式。明代记载作朱先﹐清初记载作诸申。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采用"满洲"为族称后﹐被废弃。 2.历史上满族内部的一个阶层。在贝勒(贵族)以下﹐阿哈(奴仆)以上。
1.女真的另一译写形式。明代记载作朱先﹐清初记载作诸申。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采用"满洲"为族称后﹐被废弃。 2.历史上满族内部的一个阶层。在贝勒(贵族)以下﹐阿哈(奴仆)以上。
贞观之治
[相关解释]
1.唐太宗即位之后,以亡隋为鉴戒,偃武修文,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贞观年间,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1.唐太宗即位之后,以亡隋为鉴戒,偃武修文,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虚心纳谏,贞观年间,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贼王
[相关解释]
1.《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佑,形体并肥壮,帝(前废帝)乃以竹笼盛而称之,以太宗尤肥.号为'猪王'.号休仁为'杀王',休佑为'贼王'。"后因以"贼王"贬称昏庸﹑可恶的侯王。 2.贼人的头领。
1.《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仁及太宗﹑山阳王休佑,形体并肥壮,帝(前废帝)乃以竹笼盛而称之,以太宗尤肥.号为'猪王'.号休仁为'杀王',休佑为'贼王'。"后因以"贼王"贬称昏庸﹑可恶的侯王。 2.贼人的头领。
赵普(922-992)
[相关解释]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洛阳◇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任枢密使、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盐各地精兵充禁军,实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太宗时因病辞职。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北宋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洛阳◇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宋初任枢密使、宰相,太祖采纳其建议,盐各地精兵充禁军,实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太宗时因病辞职。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醴泉铭
[相关解释]
1.即唐魏征《九成宫醴泉碑铭》。唐贞观六年,太宗避暑陕西麟游九成宫,得泉而甘,因更名醴泉,敕魏征撰铭◇经书法家欧阳询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唐楷第一。
1.即唐魏征《九成宫醴泉碑铭》。唐贞观六年,太宗避暑陕西麟游九成宫,得泉而甘,因更名醴泉,敕魏征撰铭◇经书法家欧阳询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唐楷第一。
陈抟(?-989)
[相关解释]
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生于唐末◇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移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其学说经后人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
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生于唐末◇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移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其学说经后人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
雁塔圣教序
[相关解释]
全称《雁塔三藏圣教序记》,又称《慈恩寺圣教序记》。唐代碑刻。正书。褚遂良书。公元652年镌立。因所刻为唐太宗所撰《三藏圣教序》与唐高宗为太子时所撰[kg4]《述三藏圣教序记》,又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故名。书法雅丽遒逸,为褚书代表作。
全称《雁塔三藏圣教序记》,又称《慈恩寺圣教序记》。唐代碑刻。正书。褚遂良书。公元652年镌立。因所刻为唐太宗所撰《三藏圣教序》与唐高宗为太子时所撰[kg4]《述三藏圣教序记》,又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故名。书法雅丽遒逸,为褚书代表作。
青雀
[相关解释]
1.鸟名。桑扈的别名。 2.鸟名。即鹢。水鸟名。 3.指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4.见"青雀舫"。 5.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的小字。
1.鸟名。桑扈的别名。 2.鸟名。即鹢。水鸟名。 3.指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4.见"青雀舫"。 5.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的小字。
飞骑
[相关解释]
1.快马。 2.唐禁军名。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
1.快马。 2.唐禁军名。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
髭圣
[相关解释]
1.唐太宗的别称。
1.唐太宗的别称。
髭龙
[相关解释]
1.唐太宗的别称。
1.唐太宗的别称。
黑矟公
[相关解释]
1.亦作"黑?公"。 2.北魏大将于栗磾好持黑矟,人称"黑矟公"。《魏书.于栗磾传》﹕"刘裕之伐姚泓也﹐栗磾虑其北扰﹐遂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候不通﹐裕甚惮之﹐不敢前进。裕遗栗磾书﹐远引孙权求讨关羽之事﹐假道西上﹐题书曰﹕'黑矟公麾下。'栗磾以状表闻﹐太宗许之﹐因授黑矟将军。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标﹐裕望而异之﹐故有是语。"后用以作大将的代称。
1.亦作"黑?公"。 2.北魏大将于栗磾好持黑矟,人称"黑矟公"。《魏书.于栗磾传》﹕"刘裕之伐姚泓也﹐栗磾虑其北扰﹐遂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候不通﹐裕甚惮之﹐不敢前进。裕遗栗磾书﹐远引孙权求讨关羽之事﹐假道西上﹐题书曰﹕'黑矟公麾下。'栗磾以状表闻﹐太宗许之﹐因授黑矟将军。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标﹐裕望而异之﹐故有是语。"后用以作大将的代称。
黑矟将军
[相关解释]
1.据《魏书.于栗磾传》载北魏于栗磾为河内镇将,刘裕伐姚泓欲假道河内,致书栗磾﹐题称"黑矟公麾下"。以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标。栗磾以书奏上魏太宗,即授其为"黑矟将军"◇即以"黑矟将军"作大将的代称。
1.据《魏书.于栗磾传》载北魏于栗磾为河内镇将,刘裕伐姚泓欲假道河内,致书栗磾﹐题称"黑矟公麾下"。以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标。栗磾以书奏上魏太宗,即授其为"黑矟将军"◇即以"黑矟将军"作大将的代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