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8 查到相关太湖的内容。
带有太湖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中江
[相关解释]
1.江流的中央;江中。 2.水名。古三江之一。 3.汉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安徽芜湖东经江苏﹑高淳﹑东坝﹑溧阳至宜兴通太湖一水;《初学记》引郑玄说,指岷江会合北江﹑南江后的一段;盛弘之《荆州记》指长江经流自今湖北江陵以下至江西九江一段。今四川沱江,六朝以来亦有中江之称。
1.江流的中央;江中。 2.水名。古三江之一。 3.汉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安徽芜湖东经江苏﹑高淳﹑东坝﹑溧阳至宜兴通太湖一水;《初学记》引郑玄说,指岷江会合北江﹑南江后的一段;盛弘之《荆州记》指长江经流自今湖北江陵以下至江西九江一段。今四川沱江,六朝以来亦有中江之称。
五湖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假山
[相关解释]
园林中用石块(大多是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小山。
园林中用石块(大多是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小山。
剔透玲珑
[相关解释]
也作玲珑剔透”。形容器物、诗文灵巧精致诗磨的剔透玲珑|剔透玲珑的太湖石。也比喻人聪明伶俐一对剔透玲珑的孪生子。
也作玲珑剔透”。形容器物、诗文灵巧精致诗磨的剔透玲珑|剔透玲珑的太湖石。也比喻人聪明伶俐一对剔透玲珑的孪生子。
吴兴
[相关解释]
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俯。赵为吴兴人,故称。 2.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 3.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1.指元代书画家赵孟俯。赵为吴兴人,故称。 2.郡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县南)。 3.县名。属浙江省,位于苕溪下游,滨临太湖。
夏完淳(1631-1647)
[相关解释]
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即跟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夏允彝兵败自杀后,又与陈子龙等联合太湖义兵继续抗清。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被捕后不屈被杀,年仅十六岁。所作诗赋慷慨悲壮,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即跟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夏允彝兵败自杀后,又与陈子龙等联合太湖义兵继续抗清。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被捕后不屈被杀,年仅十六岁。所作诗赋慷慨悲壮,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太湖
[相关解释]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苏、浙两省间。面积2338平方千米〓水主要经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注入长江。重要淡水鱼产地〗运发达。多湖岛,以西洞庭山为最大。沿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苏、浙两省间。面积2338平方千米〓水主要经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注入长江。重要淡水鱼产地〗运发达。多湖岛,以西洞庭山为最大。沿湖素称鱼米之乡”。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湖石
[相关解释]
石料名。产于江苏太湖。石上多洞窍和皱褶,为风浪冲激而成,形态美观。以兼漏、透、瘦、皱者为上品。建造园林时常用以堆叠假山,装点庭院。
石料名。产于江苏太湖。石上多洞窍和皱褶,为风浪冲激而成,形态美观。以兼漏、透、瘦、皱者为上品。建造园林时常用以堆叠假山,装点庭院。
太湖精
[相关解释]
1.唐代书法家张旭性豁达嗜酒﹐每醉﹐狂呼奔走﹐乃下笔。因其生长吴县﹐故时人称为"太湖精"。
1.唐代书法家张旭性豁达嗜酒﹐每醉﹐狂呼奔走﹐乃下笔。因其生长吴县﹐故时人称为"太湖精"。
夫差(?-前473)
[相关解释]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无锡市
[相关解释]
在江苏省南部、太湖北岸、京沪铁路线上,京杭运河经此。1949年设市。人口10748万(1995年)。是太湖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和工业城市,工商业发达,有小上海”之称。旧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纺织、缫丝工业历史悠久。特产肉骨头、油面筋、惠山泥人。名胜古迹有惠山、鼋头渚、蠡园、梅园等。
在江苏省南部、太湖北岸、京沪铁路线上,京杭运河经此。1949年设市。人口10748万(1995年)。是太湖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和工业城市,工商业发达,有小上海”之称。旧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纺织、缫丝工业历史悠久。特产肉骨头、油面筋、惠山泥人。名胜古迹有惠山、鼋头渚、蠡园、梅园等。
时里白
[相关解释]
1.白鱼的别称。太湖白鱼素称鱼中之冠,每年夏至后尤盛,称"时里白"。
1.白鱼的别称。太湖白鱼素称鱼中之冠,每年夏至后尤盛,称"时里白"。
木渎
[相关解释]
1.镇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地近太湖口,渡太湖者皆取道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明军民追击倭寇,歼于此处。旧设木渎司,管木渎﹑横塘﹑新郭三镇。清设县丞驻此。
1.镇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地近太湖口,渡太湖者皆取道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明军民追击倭寇,歼于此处。旧设木渎司,管木渎﹑横塘﹑新郭三镇。清设县丞驻此。
松陵
[相关解释]
1.吴淞江的古称。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汇合,出吴淞口入海。 2.吴江县的别称。
1.吴淞江的古称。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汇合,出吴淞口入海。 2.吴江县的别称。
毛公坛
[相关解释]
1.太湖古迹名。
1.太湖古迹名。
水窠
[相关解释]
1.即太湖石。通体多孔而玲珑剔透,可用以装治假山,点缀庭院。
1.即太湖石。通体多孔而玲珑剔透,可用以装治假山,点缀庭院。
江苏省
[相关解释]
简称苏”。在中国东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5万平方千米。人口6868多万(1995年),密度居各省区之首。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苏省。省会南京。全境绝大部分为平原。水域辽阔,河网稠密,有太湖、洪泽湖等大湖。大部分为亚热带湿润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主要有机械制造、轻纺和化学工业。农业发达,主产稻谷、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桑蚕茧和淡水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内河运输量全国第一。
简称苏”。在中国东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5万平方千米。人口6868多万(1995年),密度居各省区之首。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苏省。省会南京。全境绝大部分为平原。水域辽阔,河网稠密,有太湖、洪泽湖等大湖。大部分为亚热带湿润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主要有机械制造、轻纺和化学工业。农业发达,主产稻谷、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桑蚕茧和淡水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内河运输量全国第一。
洞庭
[相关解释]
1.广阔的庭院。 2.湖名。即洞庭湖。 3.湖名。太湖的别名。 4.山名。在江苏省太湖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莫厘山﹑胥母山﹑元明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包山。
1.广阔的庭院。 2.湖名。即洞庭湖。 3.湖名。太湖的别名。 4.山名。在江苏省太湖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莫厘山﹑胥母山﹑元明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包山。
盘固侯
[相关解释]
1.对太湖石的戏称。
1.对太湖石的戏称。
石湖
[相关解释]
1.湖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吴县与吴江县之间,西南通太湖,风景优胜。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晩年居此,孝宗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石湖居士。
1.湖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吴县与吴江县之间,西南通太湖,风景优胜。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晩年居此,孝宗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石湖居士。
笠泽
[相关解释]
1.即松江。 2.指太湖。
1.即松江。 2.指太湖。
苕溪
[相关解释]
1.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1.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蠡园
[相关解释]
1.江苏省无锡市的著名园林。因蠡湖(即五里湖)而得名。1952年新建长廊连接原蠡园及渔庄﹐总称蠡园。布置优美玲珑﹐以假山著名﹐为太湖游览胜地。
1.江苏省无锡市的著名园林。因蠡湖(即五里湖)而得名。1952年新建长廊连接原蠡园及渔庄﹐总称蠡园。布置优美玲珑﹐以假山著名﹐为太湖游览胜地。
辑里丝
[相关解释]
1.也称七里丝。产于太湖流域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一带。因原产地为南浔镇附近的辑里(又名七里),故名。系将土丝加工整理而成的丝绞。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曾畅销国内外。
1.也称七里丝。产于太湖流域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一带。因原产地为南浔镇附近的辑里(又名七里),故名。系将土丝加工整理而成的丝绞。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曾畅销国内外。
雷堆
[相关解释]
1.堆积物﹐大土堆。此指太湖中的大雷山和小雷山。 2.古代法场上的泥堆﹐因借指上法场被杀。 3.方言。粗笨﹐累赘。
1.堆积物﹐大土堆。此指太湖中的大雷山和小雷山。 2.古代法场上的泥堆﹐因借指上法场被杀。 3.方言。粗笨﹐累赘。
震泽
[相关解释]
1.湖名。即今江苏太湖。
1.湖名。即今江苏太湖。
震湖
[相关解释]
1.即太湖。太湖古称震泽﹐故称。
1.即太湖。太湖古称震泽﹐故称。
鼋头渚
[相关解释]
1.太湖游览胜地之一。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太湖中。是南犊山西端突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有长春桥﹑诵芬堂﹑飞云阁等名胜。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太湖的最佳处。亦省称"鼋头"。
1.太湖游览胜地之一。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太湖中。是南犊山西端突入湖中的半岛,形如鼋头,故名。有长春桥﹑诵芬堂﹑飞云阁等名胜。园林布局,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是观赏太湖的最佳处。亦省称"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