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1 查到相关套曲的内容。
带有套曲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两同心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此调有三体,仄韵创自柳永,平韵创自晏几道,三声叶韵创自杜安世。 2.曲牌名。北曲入高大石角只曲,套曲入高大石角。
乌夜啼 [相关解释]
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 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 3.唐教坊曲名,南唐后主李煜用为词牌名。宋人欧阳修﹑赵令畤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 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
乐章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配乐的诗词◇亦泛指能入乐的诗词。 2.音乐名词。大型套曲如交响曲﹑奏鸣曲等的各有机组成部分。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演奏。 3.泛指乐曲。
元杂剧 [相关解释]
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全套 [相关解释]
1.全部,全班。 2.指整个套曲。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全套"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八声甘州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六幺令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减字木兰花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将宋词《木兰花》减去数字而成。上下阕各两句仄声韵转两句平声韵。②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不同于词牌。用于套曲中。
刮地风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属黄钟宫,北曲用之较多。一般用在黄钟套曲内。如昆剧《麒麟阁.三挡》中秦琼见贺方时所唱"这马儿一声声不住嘶"即是。 2.掠地大风。
十二木卡姆 [相关解释]
1.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各地。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多样,节奏生动,曲调极为丰富。建国后,根据著名艺人吐尔地阿洪(1881-1956年)演唱的录音,记谱整理,辑成《十二木卡姆》一书,于1960年出版。"木卡姆"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最高的位置",转义为"大型套曲";也可能来自波斯语muq歌加突厥语an歌。
协奏曲 [相关解释]
指一件或一组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的器乐套曲。起源于意大利巴罗克时期。通常由快-慢-快”三乐章构成,强调独奏乐器与乐队间的音响对比,并努力发挥独奏乐器本身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相关解释]
套曲篇名。元代关汉卿作。曲中用诙谐、夸张的语言,描写作者的浪漫生活和多才多艺,表明决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决心。作者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显示了狂放高傲的个性。
奏鸣曲 [相关解释]
特指由一件乐器(常为钢琴)或两件乐器(常为钢琴与其他乐器)演奏的多乐章套曲形式。第一乐章为快板;第二乐章为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18世纪中叶以来,这种形式成为所有大型器乐体裁的基础。
套数 [相关解释]
1.戏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亦称"套曲"。参阅任讷《散曲概论》。 2.手续;程式;套子。 3.比喻格式﹑技巧。
套曲 [相关解释]
1.由若干乐曲或乐章组合成套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曲。 2.见"套数"。
得胜令 [相关解释]
1.曲牌口。亦名德胜令。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八句)。一般接在双调《雁儿落》曲牌之后,两曲连用或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念奴娇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因唐代天宝时期著名歌女念奴而得名。双调,一百字,押仄声韵,也有押平声韵的。②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抛球乐 [相关解释]
1.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2.曲牌名。一名《彩楼春》。属北曲黄钟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收江南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用在双调套曲内。明清传奇用此曲时,往往略有变化。
新水令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南北曲都属双调﹐北曲较常用﹐一般用作双调套曲的第一曲。
柳青娘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六﹑四﹑六﹑七﹑七﹑七﹑六﹑六(九句)。一般用在中吕或正宫套曲内。或加以变化,作为乐队使用的唢呐或胡琴伴奏乐曲。
梦撒撩丁 [相关解释]
1.亦作"梦撒寮丁"。 2.犹言无钱。梦撒,犹无;撩丁,犹钱。元锺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设答了镘的,梦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见得。"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有一日使的来赤手空拳,梦撒撩丁。"参阅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一说谓梦醒空虚。参阅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
沽美酒 [相关解释]
1.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七﹑四﹑六(五句)。一般用在双调《太平令》曲牌之前。两曲连用,或作为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满庭芳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或九十六字,有平声韵、仄声韵两体。②曲牌名。南曲、北曲都有。常见的有两体一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相同,用作引子;一属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稍异,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
组曲 [相关解释]
1.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一组乐曲。将戏剧音乐﹑舞剧或歌剧中若干完整﹑精彩的段落或乐曲辑成套曲的,也称组曲,如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金鸡组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
聊斋俚曲 [相关解释]
俗曲集。清代蒲松龄作。现存十四篇。包括鼓儿词、快曲和整套曲子。对当时现实多有讽刺。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相关解释]
套曲篇名。元代睢景臣作。曲中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菩萨蛮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押两仄声韵转押两平声韵。②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蓦山溪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蝶恋花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初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的半阕相同,用于套曲中。
踏莎行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
遍迭 [相关解释]
1.指大型套曲中的乐曲次序。
郁轮袍 [相关解释]
1.古曲名。相传为唐王维所作。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事见唐薛用弱《集异记》。 2.杂剧名。明王衡作。敷衍王维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
醉太平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凌波曲》﹑《醉思凡》﹑《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坴有。《太和正音谱》﹑《中原音韵》属正宫,《太平乐府》属南吕宫。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亦名《升平乐》,用作过曲。北曲可用作小令,亦可用于套曲内。 3.花名。
醉花阴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押仄声韵。②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宫。八句,前五句即词牌的半阕,稍有变化。一般作为黄钟套曲的第一曲。
集贤宾 [相关解释]
1.词牌名。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元柯丹丘《荆钗记.续姻》和明周履靖《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霓裳羽衣曲 [相关解释]
即《霓裳羽衣舞》,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套曲。传为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后经玄宗润色并填词,改用此名。乐曲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写。
风入松 [相关解释]
1.古琴曲名。 2.词牌名。有双调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体,平韵。参阅《词谱》卷十七。 3.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七十六字体前半阕略同。北曲属双调,用在套曲内或用作小令。南曲属仙吕入双调,用作过曲。
鹊踏枝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押平声韵。北宋时改名《蝶恋花》。②曲牌名。北曲仙吕宫、南曲商调均有。字句格律均与同名词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用作过曲。
鹧鸪天 [相关解释]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②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鼓子曲 [相关解释]
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