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8 查到相关子路的内容。
带有子路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日之长
[相关解释]
1.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不知所措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1.语本《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丘祷
[相关解释]
1.《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
1.《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
仲由
[相关解释]
1.春秋鲁卞(今山东泗水)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的学生,性爽直勇敢。
1.春秋鲁卞(今山东泗水)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的学生,性爽直勇敢。
仲路诺
[相关解释]
1.仲路,指仲由。仲由,字子路,一诺必行。语出《论语.颜渊》"子路无宿诺。"后用以指恪守诺言。
1.仲路,指仲由。仲由,字子路,一诺必行。语出《论语.颜渊》"子路无宿诺。"后用以指恪守诺言。
伤麟
[相关解释]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兕虎
[相关解释]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共敝
[相关解释]
1.亦作"共弊"。 2.《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
1.亦作"共弊"。 2.《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
冉季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冉求和仲由的合称。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长于政事。古代认为他们是为政者的楷模。
1.春秋时冉求和仲由的合称。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长于政事。古代认为他们是为政者的楷模。
升堂入室
[相关解释]
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指孔子的弟子子路。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故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达到更高境界。意谓子路学业才小有成就,尚未臻于更高境界◇以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臻于很高境界。
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指孔子的弟子子路。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故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达到更高境界。意谓子路学业才小有成就,尚未臻于更高境界◇以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臻于很高境界。
厄陈
[相关解释]
1.《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厄陈"为遭受困厄的典故。
1.《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厄陈"为遭受困厄的典故。
同裘
[相关解释]
1.《论语.公冶长》记子路言志,有"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之言,《北齐书.唐邕传》记显宗对太后称赞唐邕之才,且亲解所服青鼠皮裘以赐之,曰"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后遂以"同裘"为臣子受帝后恩宠之典。
1.《论语.公冶长》记子路言志,有"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之言,《北齐书.唐邕传》记显宗对太后称赞唐邕之才,且亲解所服青鼠皮裘以赐之,曰"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后遂以"同裘"为臣子受帝后恩宠之典。
四友
[相关解释]
1.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2.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牾?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
1.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2.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牾?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
在陈之厄
[相关解释]
1.《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1.《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天厌
[相关解释]
1.《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1.《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子路
[相关解释]
1.仲由的字。春秋时鲁国卞人,孔子弟子。性情直爽,勇敢,事亲孝闻过则喜,长于政治。曾为季孙氏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邑宰,在贵族内讧中被杀害。 2.后作为勇士的代称。 3.熊的别名。
1.仲由的字。春秋时鲁国卞人,孔子弟子。性情直爽,勇敢,事亲孝闻过则喜,长于政治。曾为季孙氏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邑宰,在贵族内讧中被杀害。 2.后作为勇士的代称。 3.熊的别名。
孔堂
[相关解释]
1.孔子所居的堂雝。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1.孔子所居的堂雝。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学圃
[相关解释]
1.学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集注"种蔬菜曰圃。"
1.学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集注"种蔬菜曰圃。"
必世
[相关解释]
1.《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用为三十年的代称。
1.《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用为三十年的代称。
怡怡
[相关解释]
1.和顺貌;安适自得貌。 2.特指兄弟和睦的样子。语本《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3.喜悦貌。
1.和顺貌;安适自得貌。 2.特指兄弟和睦的样子。语本《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3.喜悦貌。
悦近来远
[相关解释]
1.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亦谓远近归服。语本《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1.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亦谓远近归服。语本《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扬觯
[相关解释]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 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 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
括羽
[相关解释]
1.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栝"。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栝"。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攘羊
[相关解释]
1.《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邢昺疏"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后以"攘羊"谓扬亲之过。
1.《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邢昺疏"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后以"攘羊"谓扬亲之过。
有勇知方
[相关解释]
1.有勇气且知道义。语本《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1.有勇气且知道义。语本《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植杖
[相关解释]
1.倚杖。扶杖。《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后因以"植杖"为典。 2.立杖。
1.倚杖。扶杖。《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后因以"植杖"为典。 2.立杖。
樊迟稼
[相关解释]
1.《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后因以"樊迟稼"为弃仕务农之典。
1.《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后因以"樊迟稼"为弃仕务农之典。
由求
[相关解释]
1.孔子弟子子路与冉有的并称。由,子路;求,冉有。
1.孔子弟子子路与冉有的并称。由,子路;求,冉有。
皇门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郑国郭门名。 2.古代天子路寝的左门。 3.天门。比喻帝王的宫门。
1.春秋时郑国郭门名。 2.古代天子路寝的左门。 3.天门。比喻帝王的宫门。
盖阙
[相关解释]
1.《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后"盖阙"连用,指缺少,阙疑。
1.《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后"盖阙"连用,指缺少,阙疑。
祝予
[相关解释]
1.亦作"祝余"。 2.《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断也。天生颜渊﹑子路为夫子辅佐,皆死者,天将亡夫子之证。"后人用典,以"祝予"为悲悼生徒后辈死亡之词。
1.亦作"祝余"。 2.《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断也。天生颜渊﹑子路为夫子辅佐,皆死者,天将亡夫子之证。"后人用典,以"祝予"为悲悼生徒后辈死亡之词。
结缨
[相关解释]
1.《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1.《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用以表示从容就死。
羽括
[相关解释]
1.《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括,箭的末端◇因以"羽括"谓锻炼,磨砺。
1.《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括,箭的末端◇因以"羽括"谓锻炼,磨砺。
菽水
[相关解释]
1.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1.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蒲密
[相关解释]
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1.蒲与密,古二县名。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见《孔子家语.辩政》。东汉时,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见《后汉书.卓茂传》◇常用"蒲密"指教化盛行的地方。
行果
[相关解释]
1.《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本指行事果断,后亦指事功已就。
1.《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本指行事果断,后亦指事功已就。
覆醢
[相关解释]
1.倒去肉酱。《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谓孔子痛子路被醢于卫,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弃之◇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1.倒去肉酱。《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谓孔子痛子路被醢于卫,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弃之◇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证父攘羊
[相关解释]
1.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典出《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1.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典出《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谋养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四一二引《孔子家语》﹕"子路见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游﹔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后以"谋养"谓为养亲而出仕。
1.《太平御览》卷四一二引《孔子家语》﹕"子路见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游﹔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后以"谋养"谓为养亲而出仕。
豚佩
[相关解释]
1.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裴髎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1.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裴髎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赠处
[相关解释]
1.《礼记.檀弓下》"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颜渊﹞谓子路曰'何以处我?'"后以"赠处"为朋友分别时互赠勉励之言的典故。
1.《礼记.檀弓下》"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颜渊﹞谓子路曰'何以处我?'"后以"赠处"为朋友分别时互赠勉励之言的典故。
近悦远来
[相关解释]
1.近居的人悦服,远处的人慕化而来。形容政治清明,远近归附。语本《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邢昺疏"子曰当施惠于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2.商家亦用以招徕客人。
1.近居的人悦服,远处的人慕化而来。形容政治清明,远近归附。语本《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邢昺疏"子曰当施惠于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2.商家亦用以招徕客人。
迩安远至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以"迩安远至"谓政治清明。
1.语本《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以"迩安远至"谓政治清明。
镞砺括羽
[相关解释]
1.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难能可贵
[相关解释]
1.不易做到的事居然做到﹐值得宝贵。语出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1.不易做到的事居然做到﹐值得宝贵。语出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鲁卫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后以"鲁卫"代称兄弟。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3.泛指礼义之邦。
1.语本《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后以"鲁卫"代称兄弟。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3.泛指礼义之邦。
鲁卫之政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1.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鸡黍
[相关解释]
1.亦作"鸡黍"。 2.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借指深厚的情谊。
1.亦作"鸡黍"。 2.指饷客的饭菜。语本《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3.借指深厚的情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