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 查到相关孔子庙的内容。
带有孔子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厄台
[相关解释]
1.古迹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相传为孔子行经陈蔡断粮处。本名弩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基上,故俗称"厄台"。事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1.古迹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相传为孔子行经陈蔡断粮处。本名弩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基上,故俗称"厄台"。事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四配
[相关解释]
1.指颜渊﹑子思﹑曾参﹑孟轲。旧时以此四人配祀孔子庙。颜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其始配之年颜渊为三国魏齐王正始二年(见《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曾参为唐睿宗太极元年(见《新唐书.礼乐志五》),孟轲为宋神宗元丰七年(见《宋史.神宗纪三》),子思为宋度宗咸淳三年(见《宋史.度宗纪》)。 2.明袁宏道戏称孔子为饮宗,祀为酒圣,以阮籍﹑陶潜﹑王绩﹑邵雍为配祀。其《觞政.八之祭》云"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为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四配曰阮嗣宗﹑陶彭泽﹑王无功﹑邵尧夫。"
1.指颜渊﹑子思﹑曾参﹑孟轲。旧时以此四人配祀孔子庙。颜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其始配之年颜渊为三国魏齐王正始二年(见《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曾参为唐睿宗太极元年(见《新唐书.礼乐志五》),孟轲为宋神宗元丰七年(见《宋史.神宗纪三》),子思为宋度宗咸淳三年(见《宋史.度宗纪》)。 2.明袁宏道戏称孔子为饮宗,祀为酒圣,以阮籍﹑陶潜﹑王绩﹑邵雍为配祀。其《觞政.八之祭》云"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宣父为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四配曰阮嗣宗﹑陶彭泽﹑王无功﹑邵尧夫。"
孔子庙
[相关解释]
1.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多省称"孔庙"。以山东曲阜孔庙为最早﹑最大。曲阜孔庙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奎文阁﹑碑亭等。大成殿前有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唐贞观时,下诏各州县皆立孔庙。
1.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多省称"孔庙"。以山东曲阜孔庙为最早﹑最大。曲阜孔庙原为孔子故宅,鲁哀公时立庙,历代迭加增修,至明中叶扩至现存规模。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奎文阁﹑碑亭等。大成殿前有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唐贞观时,下诏各州县皆立孔庙。
孔子庙堂碑
[相关解释]
唐代碑刻。正书。虞世南书。公元626年镌立。贞观中毁于火,703年重刻,并加篆书碑额。书法圆润朗秀,外刚内柔,得智永笔法为多,为虞书代表作。
唐代碑刻。正书。虞世南书。公元626年镌立。贞观中毁于火,703年重刻,并加篆书碑额。书法圆润朗秀,外刚内柔,得智永笔法为多,为虞书代表作。
学庙
[相关解释]
1.即孔子庙。唐以后,各州县建孔子庙,与学宫同址,故称。
1.即孔子庙。唐以后,各州县建孔子庙,与学宫同址,故称。
庙堂碑
[相关解释]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
1.即《孔子庙堂碑》。立于唐贞观初,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武德九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书法俊朗圆腴,内刚外柔,为唐楷典范作品之一。不久碑随庙毁。武后长安三年重刻,相王李旦篆额,冠以"大周"二字,大中四年琢去,后佚。宋初王彦超重刻,今存西安碑林,俗称"西庙堂碑"。山东城武亦存一石,元刻,称"东庙堂碑"。东瘦西肥,字亦互有出入。参阅《金石粹编》卷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