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4 查到相关字样的内容。
带有字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字法
[相关解释]
1.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攍﹑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南唐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所谓法者,攍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沈尹默《书法论.余论》"检阅计有功《唐诗纪事》陆希声条,只言凡五字,攍﹑押﹑钩﹑格﹑抵,而无'谓之拨镫法'字样。由此可见,李煜的七字法是参加了自己的意思的,是不尽可以为依据的。"
1.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攍﹑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南唐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此日……所谓法者,攍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沈尹默《书法论.余论》"检阅计有功《唐诗纪事》陆希声条,只言凡五字,攍﹑押﹑钩﹑格﹑抵,而无'谓之拨镫法'字样。由此可见,李煜的七字法是参加了自己的意思的,是不尽可以为依据的。"
上款
[相关解释]
1.谓在书画等上端题写的受物者的姓名﹑称谓﹑事由等字样。
1.谓在书画等上端题写的受物者的姓名﹑称谓﹑事由等字样。
仪方
[相关解释]
1.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
1.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
入相
[相关解释]
1.入朝为宰相。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1.入朝为宰相。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六面印
[相关解释]
1.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1.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流行于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明清后﹐正方或长方印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也称"六面印"。
切音
[相关解释]
1.汉语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以前韵书皆称反,唐元度撰《九经字样》时,因藩镇不靖,讳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称切∠称反切。即用两字拼切给另一字注音。
1.汉语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以前韵书皆称反,唐元度撰《九经字样》时,因藩镇不靖,讳反而言切,宋人遂沿称切∠称反切。即用两字拼切给另一字注音。
刺字
[相关解释]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升元帖
[相关解释]
1.法帖名。南唐后主李煜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升元二年三月建业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1.法帖名。南唐后主李煜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升元二年三月建业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印样
[相关解释]
1.印出的字样。
1.印出的字样。
反纽
[相关解释]
1.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唐唐玄度《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反切"。 2.反切和声纽。唐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1.即反切。纽与反﹑切义同。唐唐玄度《九经字样》因讳反字,改称翻或纽。参见"反切"。 2.反切和声纽。唐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填讳
[相关解释]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人称题讳。如贞元十五年《徐浩碑》,张式撰,浩次子岘书,碑尾有"表侄前河南府参军张平叔题讳"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田橡填讳"。元《麻衣子神字铭》有"南阳贡士李珩填讳"字样。参阅清王芑孙《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1.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人称题讳。如贞元十五年《徐浩碑》,张式撰,浩次子岘书,碑尾有"表侄前河南府参军张平叔题讳"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田橡填讳"。元《麻衣子神字铭》有"南阳贡士李珩填讳"字样。参阅清王芑孙《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字样
[相关解释]
1.文字形体的规范;字形。 2.指用在某处的字眼﹑词语。
1.文字形体的规范;字形。 2.指用在某处的字眼﹑词语。
字舞
[相关解释]
1.运用队形变化,组成各种字样的舞蹈。
1.运用队形变化,组成各种字样的舞蹈。
宜春
[相关解释]
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2.指宜春宫。 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4.指宜春院。
1.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2.指宜春宫。 3.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4.指宜春院。
宜春髻
[相关解释]
1.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1.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库金
[相关解释]
1.库藏之金帛。 2."云锦"传统品种之一,也叫库锦。因系清织造局所织造,在缎头部织有"真金库金"字样,故名。
1.库藏之金帛。 2."云锦"传统品种之一,也叫库锦。因系清织造局所织造,在缎头部织有"真金库金"字样,故名。
廷寄
[相关解释]
1.清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内阁发布,廷寄由军机大臣专寄给外省将军﹑都统﹑督﹑抚﹑钦差等大员,开首有"军机大臣奉面谕旨"等字样。
1.清时皇帝的谕旨,分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交内阁发布,廷寄由军机大臣专寄给外省将军﹑都统﹑督﹑抚﹑钦差等大员,开首有"军机大臣奉面谕旨"等字样。
建窑
[相关解释]
1.宋代著名瓷窑。窑,同"窑"。(1)窑址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瑆"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眐为上品,价亦甚高。"(2)窑址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1.宋代著名瓷窑。窑,同"窑"。(1)窑址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瑆"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眐为上品,价亦甚高。"(2)窑址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影格
[相关解释]
1.初学毛笔字时衬在纸下供描摹的字样。
1.初学毛笔字时衬在纸下供描摹的字样。
批红
[相关解释]
1.明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清代,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1.明制,群臣奏进文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馀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之,称"批红"。清代,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抬写
[相关解释]
1.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
1.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
普尔钱
[相关解释]
1.清代新疆﹑西藏地区通行的钱币。乾隆时在阿克苏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嘉庆以后所铸,仍多用乾隆字样。
1.清代新疆﹑西藏地区通行的钱币。乾隆时在阿克苏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嘉庆以后所铸,仍多用乾隆字样。
杖洋
[相关解释]
1.旧时对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匝面图案为一手持三叉戟的不列颠女神像,并用汉英和马来文标明"一圆"字样。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大小轻重仿墨西哥鹰洋。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1.旧时对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匝面图案为一手持三叉戟的不列颠女神像,并用汉英和马来文标明"一圆"字样。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大小轻重仿墨西哥鹰洋。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爰金
[相关解释]
1.也称印子金﹑金钣或金饼。古金币名。流通于战国时的楚国。是一种扁平钤印的黄金小方块。钤印有"郢爰"﹑"陈爰"等字样。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都有出土﹐以"郢爰"最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黄金货币。
1.也称印子金﹑金钣或金饼。古金币名。流通于战国时的楚国。是一种扁平钤印的黄金小方块。钤印有"郢爰"﹑"陈爰"等字样。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都有出土﹐以"郢爰"最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黄金货币。
白板
[相关解释]
1.亦作"白版"。 2.不施油漆的木板。 3.指不施油漆的木门。 4.自汉以来﹐授官皆有印章。授官只用板书而无诏敕印章﹐称"白板"。即无诰命之官。 5.麻将牌中不刻字样或花纹的牌。
1.亦作"白版"。 2.不施油漆的木板。 3.指不施油漆的木门。 4.自汉以来﹐授官皆有印章。授官只用板书而无诏敕印章﹐称"白板"。即无诰命之官。 5.麻将牌中不刻字样或花纹的牌。
站人洋
[相关解释]
1.也称杖洋。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该币币面图案为一手持叉杖的不列颠女神站像﹐并有汉﹑英和马来文"一圆"字样。大小及分量与墨西哥鹰洋相仿。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1.也称杖洋。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该币币面图案为一手持叉杖的不列颠女神站像﹐并有汉﹑英和马来文"一圆"字样。大小及分量与墨西哥鹰洋相仿。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袭次
[相关解释]
1.清制,世袭官爵,除八旗外,都限定世数,一世为一次,谓之"袭次"。不限世数的,加"世袭罔替"字样。
1.清制,世袭官爵,除八旗外,都限定世数,一世为一次,谓之"袭次"。不限世数的,加"世袭罔替"字样。
起课
[相关解释]
1.占卜方法的一种。古代方士六壬术,有四课式,用占目之干支为推算之本,后因称求卜为"起课"。其占法,或转动刻有干支等字样的两个木盘(上名天盘,下名地盘),或摇铜钱看正反面,或用手指掐算,然后根据课义附会人事,推断吉凶。
1.占卜方法的一种。古代方士六壬术,有四课式,用占目之干支为推算之本,后因称求卜为"起课"。其占法,或转动刻有干支等字样的两个木盘(上名天盘,下名地盘),或摇铜钱看正反面,或用手指掐算,然后根据课义附会人事,推断吉凶。
跳加官
[相关解释]
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1.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
送字样子
[相关解释]
1.见"送卷头"。
1.见"送卷头"。
铎针
[相关解释]
1.明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1.明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青李
[相关解释]
1.李子的一种。 2.法帖名。晋王羲之所书。以首句有"青李"字样得名。
1.李子的一种。 2.法帖名。晋王羲之所书。以首句有"青李"字样得名。
青李书
[相关解释]
1.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来禽帖》中﹐有一则开头有"青李"字样◇世因以"青李书"泛指法帖。
1.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来禽帖》中﹐有一则开头有"青李"字样◇世因以"青李书"泛指法帖。
麻将牌
[相关解释]
娱乐用具。用竹、骨等制成,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分万、索、筒三门,每门自一至九,各四张;另加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增加花牌和百搭。四人同玩,每人十三张,以先合成四组另一对牌者为胜。旧时多用来赌博。
娱乐用具。用竹、骨等制成,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分万、索、筒三门,每门自一至九,各四张;另加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增加花牌和百搭。四人同玩,每人十三张,以先合成四组另一对牌者为胜。旧时多用来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