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0 查到相关宗伯的内容。
带有宗伯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族
[相关解释]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
上宗
[相关解释]
1.周制春官之长大宗伯的别称。
1.周制春官之长大宗伯的别称。
五祀
[相关解释]
1.谓秂﹑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
1.谓秂﹑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
六卿
[相关解释]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春秋末,宋国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周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于是皇缓为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鉯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桓宽《盐铁论.刺权》"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舆服
六官
[相关解释]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太宗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即周之大宗伯。
1.古官名。即周之大宗伯。
太常
[相关解释]
1.古代旌旗名。 2.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北魏称太常卿﹐北齐称太常寺卿﹐北周称大宗伯﹐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
1.古代旌旗名。 2.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北魏称太常卿﹐北齐称太常寺卿﹐北周称大宗伯﹐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
太祝
[相关解释]
1.官名。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参阅《通典.职官七》。
1.官名。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参阅《通典.职官七》。
宗伯
[相关解释]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宗官
[相关解释]
1.指掌礼﹑乐的职官,如三代的宗伯﹑汉代的太常等。
1.指掌礼﹑乐的职官,如三代的宗伯﹑汉代的太常等。
宗祝
[相关解释]
1.宗伯和太祝。主祭祀之官。
1.宗伯和太祝。主祭祀之官。
小史
[相关解释]
1.古小官名。《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 2.侍从;书童。晋张翰有《周小史》诗。 3.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4.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陈思《书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书家小传共四三○人;元宋伯任《酒小史》﹐着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明李栻《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六种。
1.古小官名。《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 2.侍从;书童。晋张翰有《周小史》诗。 3.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4.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陈思《书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书家小传共四三○人;元宋伯任《酒小史》﹐着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明李栻《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六种。
序官
[相关解释]
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1.《周礼》天官太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及《考工记》等六篇将六官所统率的官属的职掌和人数概略地列于每篇之首,经学家谓之"序官"。
文宗
[相关解释]
1.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 2.明清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亦用以尊称试官。
1.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 2.明清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亦用以尊称试官。
来觐
[相关解释]
1.本指古代诸侯在秋天前来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秋见曰觐"唐贾公彦疏"秋﹐西方六服﹐当觐之岁﹐尽来觐。"后亦泛指臣子朝见国君。
1.本指古代诸侯在秋天前来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秋见曰觐"唐贾公彦疏"秋﹐西方六服﹐当觐之岁﹐尽来觐。"后亦泛指臣子朝见国君。
甫竪
[相关解释]
1.开始挖墓穴。周代王丧,葬前先卜墓域,得吉兆后开始挖地造墓穴。《周礼.春官.小宗伯》"卜葬兆,甫竪,亦如之。"贾公彦疏"既得吉而始穿地为圹,故云甫竪也。"又《春官.冢人》"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竪,遂为之尸。"贾公彦疏"云请度甫竪者,谓冢人请于冢宰量度始穿地之处也。"后以"甫竪"指墓穴。
1.开始挖墓穴。周代王丧,葬前先卜墓域,得吉兆后开始挖地造墓穴。《周礼.春官.小宗伯》"卜葬兆,甫竪,亦如之。"贾公彦疏"既得吉而始穿地为圹,故云甫竪也。"又《春官.冢人》"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竪,遂为之尸。"贾公彦疏"云请度甫竪者,谓冢人请于冢宰量度始穿地之处也。"后以"甫竪"指墓穴。
蒲谷
[相关解释]
1.蒲璧和谷璧,二种璧名。是古代代表爵位等级的一种凭证。《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后因以"蒲谷"借指一定的等级和权力。
1.蒲璧和谷璧,二种璧名。是古代代表爵位等级的一种凭证。《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后因以"蒲谷"借指一定的等级和权力。
言父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指宗伯之属。
1.古官名。指宗伯之属。
诗伯
[相关解释]
1.诗坛宗伯﹔诗坛领袖。
1.诗坛宗伯﹔诗坛领袖。
阳德
[相关解释]
1.阳气。 2.指阳光。 3.喻指皇帝的恩泽。 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孙诒让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于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于五谷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郑司农注。 5.指月中德神。
1.阳气。 2.指阳光。 3.喻指皇帝的恩泽。 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孙诒让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于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于五谷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郑司农注。 5.指月中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