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实权的内容。
带有实权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丞相
[相关解释]
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住持
[相关解释]
①佛教寺院主持者的职称。意为久住护持佛法。唐代始置。也称方丈。②做主持;负责总管寺院的事务却请两个僧人来住持。③道教执事名。也称监院、当家。道观的实际主持人。管理全观所有事务,地位比方丈稍低,但实权比方丈大。
①佛教寺院主持者的职称。意为久住护持佛法。唐代始置。也称方丈。②做主持;负责总管寺院的事务却请两个僧人来住持。③道教执事名。也称监院、当家。道观的实际主持人。管理全观所有事务,地位比方丈稍低,但实权比方丈大。
八王之乱
[相关解释]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拥有军政实权。惠帝即位,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旋又杀楚王玮。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齐王fd32!⒊啥纪跤绷兵杀伦,惠帝复位,fd32Wǔ政。长沙王fd459ド豹fd32#河间王搿⒊啥纪跤庇稚豹fd45#颖掌朝政◇东海王越攻杀搿⒂保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握朝政。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拥有军政实权。惠帝即位,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旋又杀楚王玮。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齐王fd32!⒊啥纪跤绷兵杀伦,惠帝复位,fd32Wǔ政。长沙王fd459ド豹fd32#河间王搿⒊啥纪跤庇稚豹fd45#颖掌朝政◇东海王越攻杀搿⒂保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握朝政。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内阁
[相关解释]
①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②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的人员组成。首脑叫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总长、大臣或相。③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国务院称为内阁。
①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②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的人员组成。首脑叫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总长、大臣或相。③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国务院称为内阁。
势素
[相关解释]
1.指身居要职的权臣和无实权的闲官。
1.指身居要职的权臣和无实权的闲官。
太尉
[相关解释]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实权
[相关解释]
1.实际权力。
1.实际权力。
御史大夫
[相关解释]
1.官名。秦置『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改称大司空;司空。晋以后多不置。唐复置,实权已轻,至宋又多缺而不补,明废。
1.官名。秦置『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改称大司空;司空。晋以后多不置。唐复置,实权已轻,至宋又多缺而不补,明废。
慈禧太后(1835-1908)
[相关解释]
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咸丰帝妃,同治帝母。满族。叶赫那拉氏。为人阴险毒辣,善于玩弄权术。1861年咸丰帝死,同治帝继位,她发动祺祥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握清廷实权。同治帝死后,立载b141(即光绪帝)为帝,仍由她听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病死。
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咸丰帝妃,同治帝母。满族。叶赫那拉氏。为人阴险毒辣,善于玩弄权术。1861年咸丰帝死,同治帝继位,她发动祺祥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握清廷实权。同治帝死后,立载b141(即光绪帝)为帝,仍由她听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病死。
权寄
[相关解释]
1.谓掌握的实权。
1.谓掌握的实权。
架空
[相关解释]
①房屋、器物下面用柱子等撑住而离开地面竹楼是~的,离地约有六七尺高。②比喻没有基础没有相应的措施,计划就会成为~的东西。③比喻表面推崇,暗中排挤,使失去实权。
①房屋、器物下面用柱子等撑住而离开地面竹楼是~的,离地约有六七尺高。②比喻没有基础没有相应的措施,计划就会成为~的东西。③比喻表面推崇,暗中排挤,使失去实权。
海军衙门
[相关解释]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fe5cN总理,奕肌⒗詈枵挛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fe5cN总理,奕肌⒗詈枵挛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甲必丹
[相关解释]
1.英语captain音译。犹首领。用以称呼将校级军官及商船船长∩兰之殖民地内,华人为官吏,专司诉讼租税等华侨事务而无预政实权者,亦称"甲必丹"。
1.英语captain音译。犹首领。用以称呼将校级军官及商船船长∩兰之殖民地内,华人为官吏,专司诉讼租税等华侨事务而无预政实权者,亦称"甲必丹"。
空衔
[相关解释]
1.没有实权的官职。
1.没有实权的官职。
素官
[相关解释]
1.无实权的清闲官职。
1.无实权的清闲官职。
缀旒
[相关解释]
1.亦作"缀斿"。亦作"缀游"。 2.犹表率。 3.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4.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5.比喻国势垂危。 6.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1.亦作"缀斿"。亦作"缀游"。 2.犹表率。 3.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4.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5.比喻国势垂危。 6.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行军司马
[相关解释]
1.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1.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赘旒
[相关解释]
1.赘,连缀;旒,旌旗上的飘带。比喻实权旁落﹑为大臣挟持的君主◇亦指有职无权的官吏。
1.赘,连缀;旒,旌旗上的飘带。比喻实权旁落﹑为大臣挟持的君主◇亦指有职无权的官吏。
通判
[相关解释]
1.公正裁决。 2.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1.公正裁决。 2.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