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 查到相关审官的内容。
带有审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四选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四种人的盐。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元丰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元丰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
1.古代对四种人的盐。 2.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元丰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元丰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
审官
[相关解释]
1.考察提拔官吏。 2.审官院的省称。
1.考察提拔官吏。 2.审官院的省称。
审官院
[相关解释]
1.宋代盐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元丰后其职并入吏部。
1.宋代盐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元丰后其职并入吏部。
新衙门
[相关解释]
1.即会审公堂。清末设在上海租界里的司法审判机关﹐以区别于中国原有的审理官署﹐故称。按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凡是中外互控的案件﹐都由会审公堂的中﹑英﹑美﹑法四国会审官审理﹐其实中国会审官形同虚设﹐不受重视。
1.即会审公堂。清末设在上海租界里的司法审判机关﹐以区别于中国原有的审理官署﹐故称。按照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凡是中外互控的案件﹐都由会审公堂的中﹑英﹑美﹑法四国会审官审理﹐其实中国会审官形同虚设﹐不受重视。
洒签
[相关解释]
1.古代公堂上主审官对犯人动刑时,从公案上抽出竹签抛掷于地,以示令出。
1.古代公堂上主审官对犯人动刑时,从公案上抽出竹签抛掷于地,以示令出。
磨勘
[相关解释]
1.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 2.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 3.查核。 4.反复琢磨;钻研。
1.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 2.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 3.查核。 4.反复琢磨;钻研。
铨部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险谒
[相关解释]
1.不正当的请托。语出《诗.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孔颖达疏﹕"无险诐不正私请用其亲戚之心。"
1.不正当的请托。语出《诗.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孔颖达疏﹕"无险诐不正私请用其亲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