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封国的内容。
带有封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万邦
[相关解释]
1.所有诸侯封国◇引申为天下,全国。 2.泛指众多的国家。
1.所有诸侯封国◇引申为天下,全国。 2.泛指众多的国家。
世国
[相关解释]
1.世袭封国。
1.世袭封国。
东土
[相关解释]
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2.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 3.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
1.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2.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 3.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
主国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2.公主的封国。 3.国都。
1.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2.公主的封国。 3.国都。
五色土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铺填社坛用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时,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国内立社之用。
1.古代帝王铺填社坛用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时,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国内立社之用。
众利
[相关解释]
1.指众多的利益。 2.汉代封国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封国有"众利"。
1.指众多的利益。 2.汉代封国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封国有"众利"。
六玺
[相关解释]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出疆
[相关解释]
1.犹出境。古代指离开某一封国疆土,前往他国。
1.犹出境。古代指离开某一封国疆土,前往他国。
分封制
[相关解释]
1.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1.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夷越
[相关解释]
1.古国名。即于越。夏少康庶子的封国。 2.古代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族聚居地区之称。
1.古国名。即于越。夏少康庶子的封国。 2.古代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各族聚居地区之称。
宗城
[相关解释]
1.语本《诗.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后因以宗子封国,藩屏王室若城,称为"宗城"。
1.语本《诗.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后因以宗子封国,藩屏王室若城,称为"宗城"。
封国
[相关解释]
1.封土立国。 2.指所封之国。
1.封土立国。 2.指所封之国。
封建论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州国
[相关解释]
1.犹州土,疆土。 2.谓州邑与封国。
1.犹州土,疆土。 2.谓州邑与封国。
府国
[相关解释]
1.即王府。诸王受有封国,故称王府为府国。
1.即王府。诸王受有封国,故称王府为府国。
弃国
[相关解释]
1.丢弃封国或都城。
1.丢弃封国或都城。
悬国
[相关解释]
1.远在京畿之外的封国。
1.远在京畿之外的封国。
扬越
[相关解释]
1.亦称"扬粤"。 2.我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战国至魏晋时为对越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扬州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岭南;一说居江汉一带地区。西周末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曾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扬越之北疆汉水地区被兼并,后为楚所并,楚王熊渠封其子为越章王,其封国当即扬越之故地。
1.亦称"扬粤"。 2.我国古族名。百越的一支。战国至魏晋时为对越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扬州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岭南;一说居江汉一带地区。西周末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曾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扬越之北疆汉水地区被兼并,后为楚所并,楚王熊渠封其子为越章王,其封国当即扬越之故地。
斟寻
[相关解释]
1.亦作"斟鄩"。 2.古国名。夏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 3.复姓。古有斟寻氏。禹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1.亦作"斟鄩"。 2.古国名。夏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 3.复姓。古有斟寻氏。禹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犬戎
[相关解释]
1.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又称畎夷﹑犬夷﹑昆夷﹑绲夷等。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3.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4.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 5.传说中的国名。详"犬封国"。
1.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又称畎夷﹑犬夷﹑昆夷﹑绲夷等。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3.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4.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 5.传说中的国名。详"犬封国"。
玄社
[相关解释]
1.黑土,即北方的土地。古代天子用五色(青﹑赤﹑白﹑黑﹑黄)土封五方诸侯。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茸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为社。玄社指北方的封国。
1.黑土,即北方的土地。古代天子用五色(青﹑赤﹑白﹑黑﹑黄)土封五方诸侯。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茸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为社。玄社指北方的封国。
絶国
[相关解释]
1.极其辽远之邦国。 2.谓封国无后嗣继承,被废除。
1.极其辽远之邦国。 2.谓封国无后嗣继承,被废除。
藩服
[相关解释]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1.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邮资信封
[相关解释]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票图案的信封。有普通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航空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等种类。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票图案的信封。有普通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航空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等种类。
鲁卫之政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1.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