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少的内容。
带有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丁点 [相关解释]
1.亦作"一钉点"。 2.形容极少或极小。
一丝 [相关解释]
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2.指一点。
一个半个 [相关解释]
1.谓为数甚少。
一个子儿 [相关解释]
1.一个铜板。亦指极少的一点钱。
一丸泥 [相关解释]
1.一颗泥丸。 2.《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
一九 [相关解释]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3.满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一二 [相关解释]
1.一两个。表示少数。 2.一一;逐一。 3.犹次第。 4.少许。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一些 [相关解释]
1.表示数量少。犹一点。 2.表示不止一种或一次。
一些半些 [相关解释]
1.形容极少。
一分一毫 [相关解释]
1.形容很少的数量。
一动不如一静 [相关解释]
1.本谓动不如静◇亦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解。
一屐 [相关解释]
1.一只鞋子。传说菩提达磨死后于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葬熊耳山,后三年宋云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暨云复命﹐明帝已逝。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棺﹐唯一革履尚存﹐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见《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因以"一屐"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之典实。
一成一旅 [相关解释]
1.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传夏少康凭此灭过﹑戈而复禹业◇遂用为势微力弱卒能克敌制胜﹑光复旧业之典。
一掬 [相关解释]
1.亦作"一匊"。 2.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
一撮 [相关解释]
1.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引应劭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 3.一集中。
一文半文 [相关解释]
1.指极少的钱。
一日三,三日九 [相关解释]
1.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
一星半点 [相关解释]
1.形容点点滴滴,为数极少。
一本万利 [相关解释]
1.用极少资本牟取最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一杯 [相关解释]
1.指一杯的容量。 2.表示少量。 3.特指一杯酒。
一枕黄粱 [相关解释]
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舍遇道士吕翁授与青瓷枕,卢就枕入梦,历尽人间荣华富贵,寿过八十,位极人臣。一觉醒来,见旅舍主人蒸黍尚未熟。黍,一种黏性小米,其色黄,也称黄黍。古代北方人常常把黄粱和黍混为一物。明代汤显祖根据《枕中记》本事写成的戏曲《邯郸记》,即将蒸黍”改为炊黄粱”◇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表示世事无常,转眼成空。
一滴 [相关解释]
1.液体的一个小点。 2.一点儿,表示少量。
一点 [相关解释]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3.一经指点。 4.一方面;一部分。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一点一滴 [相关解释]
1.形容微少零星。
一点点 [相关解释]
1.表示极小或极少。
一熟制 [相关解释]
一年在一块土地上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种植制度。一般适用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因人少地多、资金技术投入不足或土地肥力较差等原因而采用一熟制。
一狐之腋 [相关解释]
1.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常用以喻指少量的皮毛或珍贵的皮毛。
一百五日 [相关解释]
1.寒食日。三国魏曹操《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一百六"。
一筯 [相关解释]
1.一只筷子。 2.指一双筷子所夹的食物。形容量少。 3.犹一串。
一花独放 [相关解释]
1.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嵴晪@品。
一金 [相关解释]
1.古代钱币数量名称。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亦用以称银一两。 2.指少量钱财。 3.指一种合金。 4.谓敲锣一声。金,指锣。
一钩金 [相关解释]
1.谓一带钩之金。比喻轻少。
一钱 [相关解释]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 3.清时吴俗以铜钱七十文为"一钱"。
丁丙(1832-1899) [相关解释]
清代藏书家。字嘉鱼,一字松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其祖父丁国典建八千卷楼藏书,丁丙沿用其祖书室名。藏书总数约二十万卷,不少是宋元刊本和明清精刻。其藏书后为江南图书馆收购,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著有《善本书室藏书志》等。
丁令威 [相关解释]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丁兰 [相关解释]
1.汉人。相传少丧父母,及长,刻木像,事之如生◇用以指代孝子。
丁点 [相关解释]
1.表示极少或极小。
丁点儿 [相关解释]
〈方〉量词,表示极少或极小(程度比‘点儿’深)一~毛病也没有ㄧ这~事何必放在心上。
丁稚 [相关解释]
1.少壮。
七伐 [相关解释]
1.语出《书.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孔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后以"七伐"指四处征伐。
七伤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以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怒恐惧不节伤志为七伤。同书又指生殖系的七种疾病"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济。"喻嘉言则以《金匮要略》之食伤﹑忧伤﹑饮伤﹑房屋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为七伤。
七发 [相关解释]
1.辞赋名篇『枚乘作。《文选.枚乘》李善题解"《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词.七谏》之流。"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驷《七依》﹑马融《七广》﹑王粲曹植《七启》﹑徐干《七喻》﹑张协《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
七录 [相关解释]
1.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着,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2.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七戎 [相关解释]
1.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七擒孟获 [相关解释]
公元225年,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征抚,采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还,使之心悦诚服,归顺蜀汉。
七零八落 [相关解释]
1.散乱;不整齐貌。 2.破败﹑破残貌。 3.稀少的样子。
万一 [相关解释]
1.万分之一。表示极少的一部分。 2.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的情况。 3.连词。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万分一 [相关解释]
1.万分之一,形容极少的一部分。 2.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万分之一 [相关解释]
1.形容极少的一部分。
万羊 [相关解释]
1.唐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丈人观 [相关解释]
1.宫观名。在四川灌县。《青城山记》"昔宁封先生栖于此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置观焉。"宋陆游有《丈人观》﹑《题丈人观道院壁》﹑《自上清延庆归过丈人观少留》等诗。
三不拗六 [相关解释]
1.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三两 [相关解释]
1.约数,表示少量。
三二 [相关解释]
1.约计之词。常用于表示较少的数量。
三人为众 [相关解释]
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休 [相关解释]
1.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 2.唐司空图晩年以足疾乞退,居中条山王官谷,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因以"三休"为退隐之典。 3.指三国魏金尚(字元休)﹑第五巡(字文休)﹑韦端(字甫休)三人。 4.犹三顿。
三倒 [相关解释]
1.《世说新语。赏誉下》"﹝王平子﹞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絶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絶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三凈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三凤 [相关解释]
1.唐薛元敬有文学,少与薛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见《旧唐书.薛元敬传》。 2.明张泰字亨父,太仓人;陆鈔字鼎仪,昆山人;陆容字文量,亦太仓人。三人少齐名,号"娄东三凤"。见《明史.文苑传二.张泰》。
三凶 [相关解释]
1.三个凶顽的人。指帝鸿氏(黄帝)之子髈兜,少皞氏之子共工,颛顼氏之子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十六峰 [相关解释]
1.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2.指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
三占从二 [相关解释]
1.犹言少数服从多数。语本《书.洪范》"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孔颖达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
三叶虫 [相关解释]
节肢动物门的一纲。古生代非常繁盛,至中生代完全绝灭。体形扁宽,大多为卵形或椭圆形。背上有两条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因而得名。生活在海中,多数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在泥沙中或过漂游生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古生代地层中。
三品松 [相关解释]
1.松树名,在嵩山少林寺,相传唐武则天封以三品,故名。见《嵩山志》。
三孤 [相关解释]
1.指少师﹑少傅﹑少保。
三害 [相关解释]
1.晋周处少年时桅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
三家 [相关解释]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三少 [相关解释]
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王氏三少。《晋书.王羲之传》"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2)唐李嗣真与同时学士赵献臣﹑徐昭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
三工官 [相关解释]
1.汉少府属官,考工室﹑右工室和东园匠。
三年不窥园 [相关解释]
1.《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后以"三年不窥园"为专心苦学之典。
三户 [相关解释]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裴髎集解引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一说,指楚之昭﹑屈﹑景三大姓。见司马贞索隐引韦昭说◇人多指"三户人家"。 2.地名。在今河南淅川县境。 3.古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今河北磁县境内。
三拜 [相关解释]
1.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
三毛 [相关解释]
1.三绺髭须。 2.指发﹑眉﹑须。 3.现代画家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着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三热爱 [相关解释]
1.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三猛 [相关解释]
1.旧时云南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三监 [相关解释]
1.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墉,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邶墉卫谱》。一说指武庚﹑管叔﹑蔡叔。见《汉书.地理志下》﹑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三监》『代儒家依托周初三监的事,把三监作为周朝的通制。 2.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的合称。
三老四少 [相关解释]
1.老少众人。 2.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襄夷 [相关解释]
1.汉时蜀郡少数民族之一种。
三阳 [相关解释]
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6.唐代宫殿名。
三阴 [相关解释]
1.《易》卦的三阴爻,合之则为《坤》卦。亦象盛阴之气。 2.中医用语。指六经中的太阴﹑少阴﹑厥阴。可分为三对六脉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上场诗 [相关解释]
1.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上市公司 [相关解释]
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全国性证券管理机构批准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条件有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开业在三年以上并连续盈利;按股本总额向社会公开其发行股份的比例;申请时的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等。
上日 [相关解释]
1.朔日,即农历初一。《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传"上日,朔日也。"《初学记》卷四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清金农《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梅福,同为上日吟。"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 2.佳日,佳节。
上齐 [相关解释]
1.指青铜(铜锡合金)中含锡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2.上等饮料。
下中农 [相关解释]
1.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较低下的中农。
下农 [相关解释]
1.亦称"下农夫"。 2.指种植条件较差而收获少的农民。
下番 [相关解释]
1.谓在酒楼中当值陪侍酒客的官妓。 2.指偏远的少数民族。对上国而言。
下禄 [相关解释]
1.谓禄之少者。
下降 [相关解释]
1.向低处移动;降下。 2.指公主出嫁。 3.敬词。犹言光临。 4.指程度﹑数量的降低﹑减少。
不下 [相关解释]
1.不少于。 2.不亚于;不次于。 3.没有攻克。
不丰不杀 [相关解释]
1.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乏 [相关解释]
1.不缺少。
不可多得 [相关解释]
1.稀少,难得。
不少 [相关解释]
1.多。 2.毫无。
不拘 [相关解释]
①不拘泥;不受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材。②连词。不管;不论不拘多少都使得。
不斟 [相关解释]
1.古代南楚谓疾病少愈而加剧为不斟。
不絶如线 [相关解释]
1.亦作"不絶若缕"。亦作"不絶如缕"。 2.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3.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4.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不露朴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马援传》"﹝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晩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俗语"不露朴"本此,言不让人见其短长。参阅元李治《敬斋古今黽》卷三。
与其 [相关解释]
连词。同不如”、毋宁”等配合,表示选择,一般用在舍弃的一面与其急来抱佛脚,不如平时多作准备|与其说困难多,毋宁说主观努力不够|与其多而滥,宁愿少而精。
丑裔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少数民族或其所居地区的蔑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