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少年的内容。
带有少年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枕黄粱 [相关解释]
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旅舍遇道士吕翁授与青瓷枕,卢就枕入梦,历尽人间荣华富贵,寿过八十,位极人臣。一觉醒来,见旅舍主人蒸黍尚未熟。黍,一种黏性小米,其色黄,也称黄黍。古代北方人常常把黄粱和黍混为一物。明代汤显祖根据《枕中记》本事写成的戏曲《邯郸记》,即将蒸黍”改为炊黄粱”◇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表示世事无常,转眼成空。
丁令威 [相关解释]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三害 [相关解释]
1.晋周处少年时桅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
三少 [相关解释]
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王氏三少。《晋书.王羲之传》"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2)唐李嗣真与同时学士赵献臣﹑徐昭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
三毛 [相关解释]
1.三绺髭须。 2.指发﹑眉﹑须。 3.现代画家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着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三热爱 [相关解释]
1.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上场诗 [相关解释]
1.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东涂西抹 [相关解释]
1.谓妇女用脂粉打扮。 2.唐薛逢晩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 3.胡写乱涂;轻率下笔。 4.比喻不从根本着手。
中国少年儿童队 [相关解释]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成立于1949年。
中国少年报 [相关解释]
周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报。前身是1949年9月创办的《中国儿童》(曾改名《中国少年儿童》),1951年11月改现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在北京出版。以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读者对象。
中国福利会 [相关解释]
中国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机构。1938年由宋庆龄在香港创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1941年迁至重庆。1945年迁至上海,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改现名。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创办国际和平医院、上海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等社会福利企事业。解放后,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出版《儿童时代》,开办少年宫、幼儿园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校址在合肥。创建于1958年,原校址在北京,1970年迁往合肥。设有数学、物理、无线电电子学、应用化学、经济管理和系统科学等系,并办有少年班。
丸赤白 [相关解释]
1.汉代长安少年谋杀官吏时,以三色弹丸抓阄,得红丸者杀武吏,得黑丸者杀文吏,得白丸者于同伴被杀时主丧事。事见《汉书.酷吏传.尹赏》◇为暗杀官吏的典实。
书僮 [相关解释]
1.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 2.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乳媪讥 [相关解释]
1.《宋书.何承天传》"﹝承天﹞除著作佐郎,撰国史。承天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少年。颍州荀伯子謿之,臭为奶母。"后因谓年老除官,见讥于同僚为"乳媪讥"。
乷发 [相关解释]
1.童发。 2.指少年。
乷角 [相关解释]
1.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2.指童年或少年时期。 3.指童仆。
五讲四美 [相关解释]
1.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卫会﹑全国学联﹑全国伦理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九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该倡议得到了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
亸神 [相关解释]
1.方言。指轻薄少年。
人口年龄构成 [相关解释]
一定地区人口按年龄组的构成情况。目前国际通常将某国、某地区的人口划分为三个年龄组0岁至14岁为儿童少年组;15岁至64岁为成年组;65岁及其以上为老年组。
伴哥 [相关解释]
1.乡村中少年的泛称。多见于元杂剧。
体罚 [相关解释]
1.对少年儿童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手段,如罚站﹑罚跪﹑鞭打等。
侍僮 [相关解释]
1.随身使唤的少年男仆。
侠少 [相关解释]
1.任侠的少年。
偷曲 [相关解释]
1.唐元稹《连昌宫词》"李謨攌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某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謨也。'玄宗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清洪升《长生殿》有《偷曲》一出,即言其事。
像姑 [相关解释]
1.旧时俗称少年男伶旦角。
僮男 [相关解释]
1.童男,少年。
儿童 [相关解释]
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读物。
儿童剧 [相关解释]
1.犹儿戏。 2.适合于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戏剧。
儿童团 [相关解释]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
儿童心理学 [相关解释]
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研究对象按年龄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前期等。
儿童文学 [相关解释]
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和兴趣等特点。
入队 [相关解释]
1.谓加入队列。 2.特指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
共产主义儿童团 [相关解释]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儿童组织。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领导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如站岗放哨、带路送信等,并开展一些文化学习等活动。
凶服 [相关解释]
1.丧服;孝衣。 2.铠甲。《汉书.酷吏传.尹赏》"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抜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颜师古注"凶服,危险之服,铠甲也。"一说,凶徒所着之服。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服,无所谓危险也。凶服,盖凶徒作乱之服,如绛绩黄巾,不遵法制之类皆是。"
凶脸 [相关解释]
1.外表漂亮的男青少年。常带有爱打扮﹑风流浪荡等含义。
出幼 [相关解释]
1.脱离少年时期。
刘伯坚(1895-1935)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四川平昌人。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欧总支书记。1923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任冯玉祥部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0年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参与策划宁都起义。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在突围中负伤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带镣行》等诗篇,在江西大庾(今大余)牺牲。
十样锦 [相关解释]
1.十种锦缎。元戚辅之《佩轩楚客谈》"﹝后蜀﹞孟氏在蜀时制十样锦﹐名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衰荷。"后亦以指其中的某一种。 2.宋代任官中散大夫﹑中奉大夫者有十种恩遇,称"十样锦",亦用以为其官名的代称。 3.合奏乐名。 4.花名。老少年之红﹑紫﹑黄﹑绿相间者。 5.花名。菊花的一种。一本所开的花,形状各异,颜色多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
千岁鹤归 [相关解释]
1.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后以"千岁鹤归"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千里驹 [相关解释]
1.犹千里马。少壮的良马。 2.喻指能力极强的少年人才。
卢女 [相关解释]
1.亦称"卢姬"。相传三国魏武帝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宋郭茂倩题解"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梁简文帝《妾薄命》曰'卢姬嫁日晩,非复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2.指郢州石城歌女莫愁。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洛阳的莫愁(嫁为卢家妇),故称。 3.指金陵歌妓莫愁。 4.乐曲名。
卿卿 [相关解释]
表示亲昵的称呼卿卿如┪睿卿卿骋少年。有时有戏谑的意味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反抗期 [相关解释]
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独立性倾向最明显的时期。通常在十一、十二岁至十四、十五岁。该时期的少年身心方面虽不成熟但有剧烈的变化,如身高猛长,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经验和能力飞快增长,摆脱成人监护的愿望异常强烈,因而与成人视他们为不成熟产生矛盾,表现出反抗心理和行为。
吞牛 [相关解释]
1.《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
吴儿 [相关解释]
1.吴地少年。 2.对吴人的蔑称。
哪咤 [相关解释]
1.佛教中的护法神,传说是毘沙门天王之子。哪,也写作"那"。又因其年少而英勇善战,民间遂以之为少年英雄的象征。
善少 [相关解释]
1.好少年。与"恶少"相对。
喇叭裤 [相关解释]
膝以上部位较贴身,膝以下逐渐展开,至脚口宽大为喇叭式的西裤。显示臀部合体,脚口处飘逸。适宜男女青少年穿用。
夏令营 [相关解释]
1.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或集体的成员短期休息﹑娱乐等的营地,多设在林中或海边。
夏荷生(1899-1946) [相关解释]
苏州弹词演员。浙江嘉善人。少年时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排字工人。因爱好弹词,从钱幼卿学弹词《描金凤》、《三笑》、《双金锭》。说表以火功”见长,唱调高亢清脆、一波三折,世称夏调”。因说唱《描金凤》著名,有描王”之称。
大卫 [相关解释]
①大卫(jacqueslouisda瞯id,1748-1825)。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画风严谨,技法精细。曾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任美术委员会委员。早期作品有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的《贺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等◇成为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作有歌颂拿破仑的作品《加冕》等。②青铜雕像。意大利多那太罗作于1430-1444年。取材于《圣经》中关于犹太牧羊少年大卫杀死入侵的非利士族巨人哥利亚的故事。雕像表现了大卫杀死哥利亚后,带着胜利者的喜悦神情,单足踩在被砍下的哥利亚的头颅上。③
大队 [相关解释]
1.大批军队。 2.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3.古军队编制名称。 4.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 5.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简称大队。 6.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头角峥嵘 [相关解释]
1.比喻青少年气概或才能不同寻常。 2.形容激进﹑时兴﹑引人注目的样子。
妖童 [相关解释]
1.亦作"妖僮"。 2.美少年。多指男色。 3.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
妙笔生花 [相关解释]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载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
婴年 [相关解释]
1.少年;儿时。
孤女 [相关解释]
1.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女子。
宛驹 [相关解释]
1.犹言千里驹。比喻英俊有为的少年。
小哥 [相关解释]
1.对少年或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 2.对年轻的官僚子弟的尊称。
小大人 [相关解释]
1.思想行为表现如成人的青少年。
小岁 [相关解释]
1.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 2.少年时。 3.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
小幺 [相关解释]
1.旧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2.旧称年轻娼妓。 3.少年男仆。
小时 [相关解释]
1.幼年或少年时候。 2.时间单位。我国古代每天分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依次标记。至近代每时又分为二﹐适与国外每天分二十四点钟相合﹐故沿称现行二十四分法之时为小时。
小时了了 [相关解释]
1.谓年幼时聪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小时候 [相关解释]
1.年幼或少年时候。
小末 [相关解释]
1.使非根本部分处于不重要地位。 2.寻常;细微。 3.杂剧中扮男青少年的角色。
小生 [相关解释]
戏曲脚色行当。生行的一支。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一般不戴胡须。按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分为巾生(又叫扇子生”,儒雅书生),纱帽生(又叫冠生”,文官),穷生(落魄书生),雉尾生(将领)以及武小生。
小的 [相关解释]
1.旧时平民﹑差役对官绅自称之词。 2.用为仆人对主人辈的自称之词。 3.旧时对仆从的称呼。 4.小孩子;少年。
小部 [相关解释]
1.指唐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3.小部落。
少不更事 [相关解释]
谓年轻,阅历世事不多。语出《晋书·周fd4e4》君少年未更事。”
少习 [相关解释]
1.少年时所学习的。
少从 [相关解释]
1.古谓出国使者随从中之地位低微者。《史记.大宛列传》"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于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裴髎集解引《汉书音义》"或云从行之微者也。"一说为使者的少年随从。
少俊 [相关解释]
1.亦作"少隽"。 2.少年英俊。
少儿 [相关解释]
1.小儿。 2.少年和儿童。
少先队 [相关解释]
1.见"少年先锋队"。
少年 [相关解释]
1.不几年。
少年中国学会 [相关解释]
1919年7月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发起成立。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总会设北京(1924年迁往南京),南京、成都和法国巴黎设分会。会务活动有出版刊物、讲演、学术讨论等。1925年底,因会员严重分化而停止活动。
少年中国说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少年中国说(少shào)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少年之家 [相关解释]
1.与少年宫性质相同﹐但规模较小的机构。参见"少年宫"。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相关解释]
(少shào)在业余、课余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体育运动训练的学校。分普通和重点两种,前者的学生分散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集中到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后者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起进行文化学习和训练。
少年先锋营 [相关解释]
1.见"少年先锋队"。
少年先锋队 [相关解释]
1.简称"少先队"。 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民族革命中﹐以青少年组成的准武装部队。规模较大的组织叫"少年先锋营"。 3.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的组织。我国少先队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和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新一代。
少年场 [相关解释]
1.年轻人聚会的场所。
少年子 [相关解释]
1.古称青年人。 2.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齐王融和唐李白等均作有《少年子》。
少年宫 [相关解释]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一般设有科学、艺术、体育等部(组)。任务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配合学校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特长;组织汇演和竞赛,为学校课外活动作示范和辅导。
少年宫(少shào) [相关解释]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一般设有科学、艺术、体育等部(组)。任务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配合学校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特长;组织汇演和竞赛,为学校课外活动作示范和辅导。
少年犯 [相关解释]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少年犯(少shào) [相关解释]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国,少年犯的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引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少年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专设未成年犯管教所,对他们执行刑罚。
少年白发 [相关解释]
指年轻人过早出现白发。可能因精神过度疲劳、忧虑、紧张,也可因血液循环障碍及某些严重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此外与头发中色素成分有关的铜、钴、铁微量元素不足,以及叶酸、维生素b缺乏也可能相关。一般不影响健康。
少年维特的烦恼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歌德作于1774年。以书信体形式描写出身于市民家庭的维特,爱上姑娘绿蒂,但绿蒂早已和别人订婚。维特无限痛苦,绝望之余受雇于公使馆,试图在工作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但仍郁郁寡欢。终因感到生活无望,自杀身亡。
少年老成 [相关解释]
1.谓年轻而稳重﹐有如阅历多的年长者。语本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少年老诚 [相关解释]
1.见"少年老成"。
少年行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名。本为《结客少年场行》﹐南朝宋鲍照﹑北周庾信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
少年飘泊者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6年发表。汪中出身佃农,父母被地主害死后,他只身飘流在外,后当了纱厂工人,并参加工会工作。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他被捕入狱。出狱后投考了黄埔军校,后在惠州一战中牺牲。
少年飘泊者(少shào) [相关解释]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6年发表。汪中出身佃农,父母被地主害死后,他只身飘流在外,后当了纱厂工人,并参加工会工作。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他被捕入狱。出狱后投考了黄埔军校,后在惠州一战中牺牲。
少旧 [相关解释]
1.少时有旧。亦指少年旧友。
少爷 [相关解释]
1.旧时称贵家的青少年。 2.旧时尊称别人的儿子。
少爷(shàoye) [相关解释]
①旧时称富贵人家的青少年不要养成少爷脾气。②旧时尊称别人的儿子李先生的少爷病得很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