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3 查到相关山县的内容。
带有山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荆 [相关解释]
1.一株三枝的荆树。 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3.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
东关 [相关解释]
1.关隘名。三国吴诸葛恪筑。为魏﹑晋﹑南北朝时的要冲。故址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复姓。春秋晋有东关嬖五。
二韭 [相关解释]
1.指浙江省象山县东南一百里海中的韭山列岛。
五丈原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渭水南岸。相传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出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
五砵 [相关解释]
1.亦作"五屼"。 2.山名。在今四川乐山县南。
人民日报 [相关解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原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8年6月创刊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9年3月迁至北平(今北京),同年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85年7月增出海外版,1995年1月增出华东版。
仙霞关 [相关解释]
1.关名。在浙江省江山县南仙霞岭上。详"仙霞岭"。参阅《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一》。
克山病 [相关解释]
1.地方病,最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症状是恶心﹑吐黄水,胸部胀闷,四肢冷,血压低,有时呼吸困难,下肢浮肿。有的地区叫攻心翻。
六安茶 [相关解释]
1.茶名。产自安徽省霍山县的大蜀山。霍山旧属六安﹐故名。相传能消垢腻﹐去滞积。旧为贡品。解放后其种植﹑焙制工艺均有进一步发展。
六诏 [相关解释]
1.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后﹐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史称南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唐元稹《蛮子朝》诗"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云南。
利国监 [相关解释]
1.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见《太平寰宇记.徐州》。
十二巫峰 [相关解释]
1.即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战国时楚人宋玉作《高唐赋》,说楚怀王游云梦中的高唐之台,曾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即以"巫山"作为男女幽会的典故。"十二巫峰"即指巫山。
南台 [相关解释]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南楼 [相关解释]
1.在南面的楼。南朝宋谢灵运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闻人倓注"灵运《游名山志》'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横山。'" 2.古楼名。在湖北省鄂城县南。又名玩月楼。 3.古楼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山顶。一名白云楼,又名岑楼。清乾隆中毁,毕沅重修之。 4.古楼名。在湖南潭州(今长沙市)。 5.古楼名。在湖北省江陵县东南。唐张九龄尝登此楼赋诗。宋张栻重修,改名曲江楼。 6.古楼名。在广西省宜山县南,有宋黄庭坚所书《范滂传》刻石。宋嘉熙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
土口 [相关解释]
1.洞口。语出《文选.宋玉》"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李善注"土囊,大穴也。盛行之《荆州记》曰'宜都佷山县有山,山有穴,口大数尺为风井,土囊当此之类也。'"
圣泉 [相关解释]
1.泉名。孔子泉的别称。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北。 2.泉名。在今四川省中江县东南。
外水 [相关解释]
1.水名。指长江流经四川旧彭山县的一段。 2.水名。旧彭山县,汉称武阳。彭亡聚亦称彭亡。 3.水名。四川以涪江为内水,岷江为外水。 4.犹外乡。 5.犹外快。
大岘 [相关解释]
1.山名。在山东省临胊县东南﹐即穆陵关﹐旧称齐地天险。东晋刘裕攻南燕慕容超﹐南燕大将公孙五楼谓宜断据大岘﹐坚壁清野﹐以绝晋军之资﹐超不从。即此山。见《宋书.武帝纪上》◇泛指险关。 2.山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又名赤焰山。南北朝时与小岘并为军争之地。
大房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时盛牲畜的用具﹐通称俎。 2.唐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世家族以大房称长房。 3.宋时称小偷聚集之处。 4.指比较大的房子。 5.山名。在河北省房山县西北。
天柱山 [相关解释]
又称潜山”、皖山”。在安徽省潜山县西北。主峰天柱峰,海拔1485米。奇峰峻峭,有四十二峰、十六岩、二十五洞、十三井、七关、八池、四十八寨等胜景。有三祖寺、马祖庵、渡仙桥、炼丹台等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小岘 [相关解释]
1.山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南北朝时与大岘山同为军事要冲。
山县 [相关解释]
1.山区县邑。
岐周 [相关解释]
1.岐山下的周代旧邑。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周建国于此,故称。
岐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上古称"岐"。
岐邑 [相关解释]
1.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周古公亶父所建。
崂山 [相关解释]
1.古称劳山或牢山,亦名辅唐山﹑鳌山。在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县境。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景色雄奇灵秀,气候宜人,历来为避暑和游览的胜地。宋元以来,其上多建道观,遂为道教名山。现存有上清宫﹑下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道家建筑。
戏马台 [相关解释]
1.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2.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赵石虎所筑。虎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昆党 [相关解释]
1.明末朝官党派之一。其首领顾天峻是昆山县人,故名。同时尚有浙党﹑宣党等。
昭关 [相关解释]
1.地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北,小岘山西。山势险仄,因以为关。春秋时为吴楚界地,往来要冲。楚人伍子胥奔吴,曾经此道。宋绍兴中张浚尝因山筑城,以抗金兵。
昭君村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湖北省兴山县南,相传为汉王昭君的故乡。
朱陵 [相关解释]
1.即朱陵洞天。道家所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湖南衡山县。借指神仙居所。
梅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境。传说为汉梅福隐处之一。 2.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县境。相传为梅福赏游处。 3.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山上多梅,传为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 4.山名。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境。传说为梅福隐处之一。 5.山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境。 6.山名。在湖南省新化县﹑安化县间。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者称下梅山。 7.山名。在安徽省金寨县。1956年在这里建成梅山水库。 8.特指扬州梅花岭。上有明史可法衣冠冢。
楚王台 [相关解释]
1.台名。即阳台。在四川省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 2.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
楚王宫 [相关解释]
1.楚王之宫。在郢都。 2.楚王之宫。在四川省巫山县西阳台古城内。相传襄王所游之地。
楚王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原名同孝山。在今徐州市铜山县境。因汉楚元王刘交葬此而得名。相传山上有霸王项羽的点将台,俗又称霸王山。
浄居 [相关解释]
1.寺庙。 2.指清净地居住。 3.寺名。在河南省光山县西南净居山上。佛教天台宗鼻祖慧思和智顗曾结庵于此。唐神龙年间,道岸禅师始建此寺。北宋干兴年间改名梵天寺。参阅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序。
灊皖 [相关解释]
1.今安徽省潜山县的潜山。习惯上误称为两座山或三座山。据《读史方舆纪要》称以地言之曰皖山,以峰言之曰天柱山。
玉溪 [相关解释]
1.溪流的美称。 2.唐诗人李商隐别号"玉溪生"的省称。 3.水名。江西省信江流经玉山县境内的一段。
珠厓 [相关解释]
1.亦作"珠崖"。 2.地名。在海南省琼山县东南『武帝元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珠厓等郡数反叛,贾捐之上疏请弃珠厓,以恤关东,元帝从之,乃罢珠厓郡。事见《汉书·武帝纪》及《贾捐之传》◇以"珠厓"泛指边疆地区。
琴台 [相关解释]
1.作为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 2.安放琴的座垫。 3.台名。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之所。 4.台名。相传为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弹琴之所。在山东省单县东南之旧城北。 5.台名。在河南省鲁山县城北,唐元德秀所建。 6.台名。在江苏省苏州灵岩山上。
琼山 [相关解释]
1.山名。指昆仑山。传说山上产大禾。 2.山名。在海南省琼山县南。 3.比喻雪覆之山。
皖公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又名潜山﹑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武帝曾封为南岳。
神女庙 [相关解释]
1.庙名。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清一统志·夔州府·祠庙》引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梦与神遇,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一说瑶姬为西王母之女。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
箱工 [相关解释]
1.即伐木工。清嘉庆十八年间陕西省伐木工起义于岐山县三才峡。史称"箱工起义"。
芒砀 [相关解释]
1.大而多貌。 2.广阔无边。 3.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
蟆津 [相关解释]
1.蟆颐津的简称。在今四川省眉山县东蟆颐山下﹐为玻璃江的津渡。唐僖宗时﹐宦官田令孜沉左拾遗孟昭图于此。亦为当地人正月宴游之所。
裕陵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陵墓名。(1)金显宗陵。在北京市房山县西北大房山。(2)明英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石门山东,即十三陵的第四陵。(3)清高宗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2.宋人对神宗的习惯称呼。神宗陵本名永裕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
襧禅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
西关 [相关解释]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本名平靖关﹐与黄岘﹑武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在西﹐故习称"西关"。 3.关隘名。指函谷关。 4.关隘名。指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西岐 [相关解释]
1.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西阳 [相关解释]
1.夕阳。 2.县名『置﹐属江夏郡。北魏废。故城在今河南省光山县境。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五.汝宁府》。
试剑石 [相关解释]
1.石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传说秦王或吴王试剑于此。见宋范成大《吴郡志.虎邱》。 2.石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相传三国时孙权﹑刘备试剑于此。 3.石名。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汉高祖庙﹐宋苏轼有铭。 4.石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伏波山还珠洞(也称伏波岩)内﹐相传汉马援试剑于此。 5.石名。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西山(即樊山)上﹐相传三国孙权试剑于此。 6.石名。在湖南省平江县东道岩山上﹐相传许旌阳试剑于此。
贤令 [相关解释]
1.贤明的县令。 2.山名。在广东省阳山县北二里,唐韩愈为阳山令,尝读书于此,有读书岩。又名牧民山。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广州府》。
连州 [相关解释]
1.一州又一州。 2.州名。隋置州,以州西南有黄连岭而名。唐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连县﹑连南县﹑阳山县等地。元升为路,寻复旧。明清皆属广州府。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广东省。 3.州名。今四川省筠连县一带。
铅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江西省铅山县西南。旧名桂阳山﹐又名杨梅山。唐﹑五代时产铅﹐故改称"铅山"。
阳山 [相关解释]
1.山名。秦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狼山。 2.古县名。在今广东省阳山县东『置﹐属桂阳郡﹐后汉改为阴山县﹐三国吴复置﹐历代因之。
霍山 [相关解释]
1.在山西省霍县东南。 2.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 3.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人因以霍名山。
青木 [相关解释]
1.香名。即青木香。 2.地名。即青木关﹐在四川省璧山县北三十里﹐上接缙云﹐直抵嘉陵﹔下连虎峰﹐至于岷江﹐为交通要隘。
青泖 [相关解释]
1.即泖湖。亦称三泖﹑华亭泖。今已堙塞。古址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松江县西和金山县西北。
香溪 [相关解释]
1.水名。在湖北省兴山县。 2.水名。在江苏省吴县。 3.水名。在四川省原彰明县,今属江油市。 4.宋范浚的别号。范浚以秦桧当国﹐抗节不起﹐隐于香溪﹐因称香溪先生。有《香溪集》。
鲁阳 [相关解释]
1.指鲁阳公。战国时楚鲁阳邑公,传说为挥戈使太阳返回的英雄。 2.古地名。今河南省鲁山县。 3.复姓。春秋楚公族有鲁阳氏。见汉王符《潜夫论.志姓氏》。
鸣岐 [相关解释]
1.《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鹡鷟鸣于岐山。"韦昭注"鹡鷟,凤之别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北。相传周古公亶父迁此而兴◇以"鸣岐"谓吉祥之兆。
鹅湖 [相关解释]
1.亦作"鹅湖"。 2.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3.指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辩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