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5 查到相关州郡的内容。
带有州郡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关 [相关解释]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山西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强敌?"李贤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2)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江关(今四川奉节东)﹑白水关(今四川旧昭化西北)。《文选.干宝》"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河南信阳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 2.(4)溢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在
三征七辟 [相关解释]
1.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上计掾 [相关解释]
1.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
下藩 [相关解释]
1.亦作"下蕃"。 2.王公的封地。 3.指州郡。
专城伯 [相关解释]
1.古时州郡长官的别称。
东藩 [相关解释]
1.东方的藩国。 2.东方州郡的泛称。
丞簿 [相关解释]
1.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两雁随车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晋虞预《会稽典录》"虞国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雁宿止厅上。每出行县,辄飞逐车。既卒于官,雁逐丧还。至余姚,住墓前,历三年乃去。"后因以"两雁随车"指州郡长官亡故。
中州 [相关解释]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中州。 2.指中原地区。 3.归属中土的州郡。 4.中等州郡。
义众 [相关解释]
1.南北朝时州郡乡里自募之兵。
义勇 [相关解释]
1.见义勇为的精神。 2.指义勇的人。 3.南北朝时州郡乡里自募的兵。 4.指为抗暴而自愿组织的武装力量。
五官掾 [相关解释]
1.州郡的属官。
佐郡 [相关解释]
1.协理州郡政务。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
作牧 [相关解释]
1.畜牧,放牧。 2.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使君 [相关解释]
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侨寄法 [相关解释]
1.两晋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王导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侨置 [相关解释]
1.六朝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倅厅 [相关解释]
1.州郡副职官员办公处所。
倅廨 [相关解释]
1.州郡副职官员办公处所。
倅车 [相关解释]
1.副车。《周礼.夏官.射人》"乘王之倅车。"郑玄注"倅车﹐戎车之副。"又《夏官.戎仆》"戎仆掌驭戎车﹐掌王倅车之政。"后称州郡长官副职为倅,因亦以就任倅职为乘倅车。
借麾 [相关解释]
1.旧指大臣自请出任州郡长官。
八使 [相关解释]
1.汉顺帝时的周举﹑杜乔等八人同日拜使﹐巡行州郡﹐谓之"八使"。
六州 [相关解释]
1.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 2.指唐时六州郡。 3.乐曲名。
判司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北州 [相关解释]
1.犹塞北。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 2.指北方幽并等州郡。 3.泛指北方地区。
半刺 [相关解释]
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
友学 [相关解释]
1.职官名。"友"与"文学"的合称『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魏晋以后,王府设友和文学各一人,为辅佐﹑侍从之官。
史君 [相关解释]
1.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右符 [相关解释]
1.符信的右半。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双方各执其一,左右合符,以为凭信。以竹﹑木﹑铜等制作。鱼形符的右半亦称"右鱼"。
司仓 [相关解释]
1.官名『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宋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司録 [相关解释]
1.官名。晋时置录事参军,为公府官,非州郡职,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北周称司录参军,属相府;同时州之刺史有军而开府者亦置之。唐开元初改为京尹属官,掌府事。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王仲荦《北周六典》卷十。
四辅 [相关解释]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秦汉间人的依托。至王莽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明太祖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唐开元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同﹑华﹑岐﹑蒲四州。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宋崇宁间所置四辅
外台 [相关解释]
1.官名◇汉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2.官名。兰台。 3.官名『因秦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三台"。
外府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国内财货的出纳。 2.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 3.外廷所设府署机关。 4.京都以外的州郡。 5.外地。
外郡 [相关解释]
1.京都以外的州郡。
大藩 [相关解释]
1.古代指比较重要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
大邦 [相关解释]
1.大国。 2.大的州郡。 3.大的都会。
奏笺 [相关解释]
1.汉时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笺"。
守倅 [相关解释]
1.郡守及其副职。 2.泛指州郡的长官。 3.担任州郡官。
察战 [相关解释]
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小镇 [相关解释]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山州 [相关解释]
1.多山的州郡。泛指偏僻的地方。
州郡 [相关解释]
1.州和郡的合称。亦泛指地方上。 2.指州郡的长官。
左符 [相关解释]
1.符契的左半『制,太守出任执左符,至州郡合右符为验。
左降 [相关解释]
1.由左面台阶而下。 2.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
府主 [相关解释]
1.旧时幕职称其长官的敬词。 2.指州郡长官。
府吏 [相关解释]
1.官吏。 2.指州郡长官的属吏。
府尹 [相关解释]
1.官名。始于汉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唐代之东都﹑西都﹑北都及州郡之升府者,皆置府尹。宋代开封之府尹不常置。明代之应天﹑顺天,清代之顺天﹑奉天,均置府尹◇亦用以泛称太守。
廉守 [相关解释]
1.清廉的太守。对州郡长官的敬称。
开元寺 [相关解释]
1.寺名。在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唐垂拱二年。 2.寺名。唐玄宗开元年间,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著名的有陕西凤翔开元寺,寺内有吴道子﹑王维画。
恶郡 [相关解释]
1.贫瘠荒远的州郡。
提辖 [相关解释]
1.管领。 2.官名。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 3.官名。宋代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
方国 [相关解释]
1.四方诸侯之国;四邻之国。 2.泛指天下﹐国家。 3.指四方州郡。
旁郡 [相关解释]
1.附近的州郡。 2.别的州郡。
旅帅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 2.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 3.太平天国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
湛卢 [相关解释]
1.古代宝剑名。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 2.泛指宝剑。 3.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福建省松溪县,相传为欧冶子铸剑之处。参阅《宋书.州郡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湛卢山》。 4.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牧伯 [相关解释]
1.称州郡长官。
牧倅 [相关解释]
1.州郡长官的副职。
牧守 [相关解释]
1.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狱子院家 [相关解释]
1.即狱卒。宋制,州郡设有军巡院及司理院,掌理狱讼之事,所以看管囚犯的狱子也称"狱子院家"。
竹使符 [相关解释]
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3.借指州郡长官。
符任 [相关解释]
1.汉制﹐朝廷颁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因以"符任"指州郡长官职务。
符虎 [相关解释]
1.即铜虎符『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纠曹 [相关解释]
1.亦作"糺曹"。 2.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编管 [相关解释]
1.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谓之"编管"。此等刑罚亦有用于一般罪犯者。
良守 [相关解释]
1.贤能的州郡长官。
良牧 [相关解释]
1.贤能的州郡长官。
计书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
计册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
计吏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 2.考成的官员。 3.指考察官吏。
计帐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计吏用于登记﹑上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帐册。 2.计算帐目。
计掾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计吏。
计最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州郡官吏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绩。最﹐谓撮举大要。
计版 [相关解释]
1.指州郡上计的簿书。
计考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州郡官员每年考察地方贤才﹐随上计吏贡举太常。
计贡 [相关解释]
1.指州郡的年终上计和贡献方物。 2.指州郡随年终上计贡举的人材。
记奏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僚佐向长官或百姓向州郡上书陈事。
请郡 [相关解释]
1.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贤牧 [相关解释]
1.贤明的州郡长官。
赞务 [相关解释]
1.亦作"赞务"。 2.协助处理事务。 3.古代官名。州郡长官的助理。
送故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长官迁转离任,其属僚随之迁转,谓之"送故"。 2.赠送财物助办丧事。
通典 [相关解释]
书名。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史书。唐代杜佑著。二百卷。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迄唐肃宗、代宗时。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内容以唐代最为详尽。
邦佐 [相关解释]
1.指郡丞。州郡的副职长官。
邦宰 [相关解释]
1.州郡的地方长官。
郁孤台 [相关解释]
1.古台名。在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唐赣州郡守李勉登临北望﹐因改名望阙﹐宋曾憊增筑二台﹐南为郁孤,北为望阙。
金庭 [相关解释]
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庐州郡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别名紫微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越州郡剡县(今浙江省嵊县)﹐周围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3.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会稽东海际之桐柏山中。 4.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録事 [相关解释]
1.职官名。晋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宋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元废。清初各部又设录事﹔清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 2.指民国时官府或其他机构中任抄写工作的低级职员。 3.唐代曲江宴上进士所推举的督酒人。 4.称会饮时执掌酒令的人。 5.妓女。 6.开设赌局﹐坐分其利的人。
铃斋 [相关解释]
1.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铃阁 [相关解释]
1.亦作"铃合"。 2.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门下掾 [相关解释]
1.汉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
隼旆 [相关解释]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时诗文中常用以为州郡长官之标志。
隼旗 [相关解释]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时诗文中常用以为州郡长官之标志。
隼旟 [相关解释]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j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2.指代州郡长官。 3.指帅旗。
雄繁 [相关解释]
1.指地位重要﹑任务繁杂的州郡。
骑竹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因以"骑竹"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费长房从仙人壶公入深山学道,后"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因以"骑竹"指仙家出行。 3.见"骑竹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