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并称的内容。
带有并称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字师 [相关解释]
①纠正一个字错误的老师。据《唐摭言·切磋》记载,李相读《春秋》,误将音敕略切”的。妫洌幔豹!弊帜畛闪穗逢星小薄J毯蛟谂员叩男±敉褡地指出他的错误,李相非常惭愧,让这位小吏受北面之礼”,并称他为一字师”。②帮助修改诗文中一个字的老师。据《诗人玉屑·一字师》记载,诗僧齐己带着自己的《早梅》诗去谒见郑谷,郑谷读罢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后说梅开数枝”,说明这已经不是早梅”了,不如改成一枝”为好。齐己立即下拜致谢。以后,郑谷被人称为一字师”。
三俊 [相关解释]
1.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孔颖达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蔡沈集传。 2.亦作"三俊"。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汉之张良﹑萧何﹑韩信。《晋书.郑冲传》"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汉之郦食其﹑田横﹑韩信。《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亨者,幸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亨郦食其,败田横,骄韩信也。"(3)指晋之顾荣﹑陆机﹑陆云。《晋
三害 [相关解释]
1.晋周处少年时桅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
三殿 [相关解释]
1.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3.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三藩 [相关解释]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 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 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 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
上都 [相关解释]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以晋阳为下都,故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2)唐肃宗宝应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长安为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曰上都。" 3.元初于滦河北岸建开平府,世祖中统五年(1264)加号上都,岁常巡幸,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多伦西北上都河北岸。 4.指天宫。
丘旦 [相关解释]
1.孔丘﹑姬旦的并称。
丘索 [相关解释]
1.古代典籍《八索》《九丘》的并称。亦泛指古籍。
丘轲 [相关解释]
1.孔丘和孟轲的并称。
丙魏 [相关解释]
1.丙吉﹑魏相的并称。两人均为汉宣帝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
东马严徐 [相关解释]
1.东方朔﹑司马相如﹑严助﹑徐乐的并称。四人均以文才见重于汉武帝,因而得任较高的官职◇因以指受到重用的文人才士。
两谢 [相关解释]
1.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与其族弟谢惠连,也并称"大小谢"。二人均以诗赋著名。
严乐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人严安﹑徐乐的并称。
严徐 [相关解释]
1.严安﹑徐乐的并称『武帝时二人上书言事,皆拜郎中。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泛指有才识之士。
严郑 [相关解释]
1.汉隐士严君平﹑郑子真的并称。
严骆 [相关解释]
1.五代吴严可求与骆知祥的并称。
乔松 [相关解释]
1.高大的松树。 2.古代传说中王子乔和赤松子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
九泽 [相关解释]
1.九州的湖泊。 2.特指北方的湖泊。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衮州犬野;雍州弦蒲;幽州貕养;翼州杨纡;并州昭馀祁。 4.泛称深渊湖泊。
乡会 [相关解释]
1.旧时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 2.乡试与会试的并称。
乡保 [相关解释]
1.乡约﹑地保的并称。泛指乡中小吏。
乡地 [相关解释]
1.故乡,家乡。 2.乡约与地保的并称。清代一乡之中,乡董或乡长以下设庄头﹑乡约﹑地保各一人,分管乡里杂务,皆为无俸役职。
乡都 [相关解释]
1.宋元时代县下分乡,乡下分都,并称"乡都"。亦用以泛指农村地区。
于张 [相关解释]
1.西汉于定国张释之的并称。二人先后于文帝景帝时任廷尉,执法皆审慎◇因以"于张"称决狱审慎,执法公正者。
云亭 [相关解释]
1.云云﹑亭亭二山的并称。古代帝王封禅处。 2.即云亭山人。清孔尚任自号云亭山人。
云冈石窟 [相关解释]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现存洞窟五十三个,东西绵延长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万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达17米。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来 [相关解释]
1.如云飞卷而来。 2."云孙"﹑"来孙"的并称。泛指后代。 3.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的别称。
云渊 [相关解释]
1.高空和深潭。亦以比喻施展才能的环境。 2.汉扬雄与王褒的并称。语出《文选.班固》﹕"秦汉之所极观﹐渊云之所颂叹。"李善注﹕"《汉书》曰﹕王子渊为《甘泉颂》。又曰﹕杨子云奏《甘泉赋》。"后因用"云渊"称以文章名世的人。
云韶 [相关解释]
1.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泛指宫廷音乐。 2.泛指美妙的乐曲。 3.指云韶院。
五家七宗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五省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政府五官署。晋﹑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集书省,并称"五省"。隋以殿内省(一说内侍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为五省。参阅《通典.职官一》。
亚非 [相关解释]
1.亚洲和非洲的并称。
亚非拉 [相关解释]
1.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并称。
亨彪 [相关解释]
1.明代将领石亨﹑石彪的并称。
亲卫 [相关解释]
1.官名。皇帝的侍卫。隋始置,与勋卫﹑翊卫并称三卫。唐宋因之,并置亲卫之府。明以后不设。
人我 [相关解释]
1.他人与我。 2.借指尘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仍云 [相关解释]
1.仍孙与云孙的并称。仍,八世孙;云,九世孙。亦泛指子孙后代。 2.形容子孙蕃衍。
仪尚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二人为屈原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仪康 [相关解释]
1.仪狄杜康的并称。古代传说中,二人以善酿著名。
仪秦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仪衍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与公孙衍的并称。
仪轸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伊吕 [相关解释]
1.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伊周 [相关解释]
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伊旦 [相关解释]
1.即伊尹和周公。周公名旦,与伊尹并称伊旦。
伊望 [相关解释]
1.即伊吕。吕尚名望,与伊尹并称"伊望"。
伊皋 [相关解释]
1.亦作"伊皋"。 2.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伊霍 [相关解释]
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伶夔 [相关解释]
1.传说中黄帝时乐官伶伦和舜时乐正夔的并称。
佉仓 [相关解释]
1.佉卢仓颉的并称。二人均为古代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因用以借指古文字。
何刘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文学家何逊与刘孝绰的并称。
何李 [相关解释]
1.明文学家何景明与李梦阳的并称。二人皆生弘治﹑正德间,同倡复古,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为当时文士所宗。
何范 [相关解释]
1.南朝梁诗人何逊与范云的并称∥逊年青时即有文名,范云很赏识他,两人因结为忘年交。见《南史.何逊传》。
余耳 [相关解释]
1.秦末陈馀﹑张耳的并称。陈馀﹑张耳,原为刎颈之交,居约时,相然信死,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交友不终◇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
佚籀 [相关解释]
1.史佚史籀的并称。二人皆周史官。
佛道 [相关解释]
1.佛法之道。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3.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侨吴 [相关解释]
1.春秋郑子产(名侨)和吴季札的并称。
侨松 [相关解释]
1.王侨(即王子乔)与赤松子的并称。二人皆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俞扁 [相关解释]
1.俞跗﹑扁鹊两位古代名医的并称。借指医生﹑名医。
信布 [相关解释]
1.韩信和英布的并称。
信越 [相关解释]
1.汉代韩信与彭越的并称。
偃商 [相关解释]
1.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和卜商(字子夏)的并称。
儒教 [相关解释]
1.指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中国历史上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元白 [相关解释]
1.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2.泛指诗友。 3.金代诗人元好问﹑白君举的并称。
公度 [相关解释]
对于两条线段a和b,如果存在线段d,使得a=md,b=nd(m,n为自然数),那么称线段d为线段a和b的一个公度;并称线段a和b为可公度线段或可通约线段。如果对于线段a和b,这样的线段d不存在,那么称线段a和b为无公度线段或不可通约线段。
公检法 [相关解释]
1."文化大革命"中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并称。
公谷 [相关解释]
1.《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并称。
共工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有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2.古史传说人物。为尧臣﹐和歡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幽州。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4.古代官名『代少府的属官。王莽时又改少府为"共工"。
共髈 [相关解释]
1.共工与髈兜的并称。
农林 [相关解释]
1.农业和林业的并称。
农渔 [相关解释]
1.农业和渔业的并称。
农轩 [相关解释]
1.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并称。相传神农氏着《本草》﹑黄帝轩辕氏着《素问》,他们被奉为中国医药之祖。
农黄 [相关解释]
1.神农和黄帝的并称。
冤假错案 [相关解释]
1.冤案﹑假案和错案的并称。
冥椿 [相关解释]
1.冥灵与大椿的并称,传说中的古树名。
函崤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崤关的并称。
函洛 [相关解释]
1.亦作"則洛"。 2.古代长安和洛阳的并称。
函渭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渭水的并称。古代指长安一带。
函辕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辳辕关的并称。
函辳 [相关解释]
1.函谷关与辳辕关的并称。
刘卢 [相关解释]
1.晋代刘琨﹑卢谌的并称。
刘杜 [相关解释]
1.明末刘綎﹑杜松的并称。刘杜在辽地与清兵激战,壮烈牺牲。
刘柳 [相关解释]
1.唐刘禹锡﹑柳宗元的并称。
刘白 [相关解释]
1.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刘贾 [相关解释]
1.汉代刘向﹑贾谊的并称。
刘阮 [相关解释]
1.东汉刘晨和阮肇的并称。相传永平年间,刘阮至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晋,子孙已过七代◇复入天台山寻访,旧踪渺然。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元杂剧中有王子一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2.刘伶﹑阮籍的并称。刘阮,魏晋时人,以纵酒放达着称。
刘陆 [相关解释]
1.宋代刘克庄﹑陆游的并称。
刘项 [相关解释]
1.刘邦﹑项羽的并称。
刺绣 [相关解释]
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用绣针引彩色丝线在丝织品或棉布上绣出花卉、虫鱼、鸟兽等图形。技法有数十种,各具特色。既可作为生活用品,也可作为陈设品。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前七子 [相关解释]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勋华 [相关解释]
1.亦作"勋华"。 2.尧舜的并称。勋,放勋,尧名;华,重华,舜名。 3.功勋与荣华。
匠郢 [相关解释]
1.匠石和郢人的并称。匠石郢人相配合,才能表演"运斤成风"的绝技。见《庄子.徐无鬼》◇用以称相知之人。
匡汲 [相关解释]
1.汉匡衡与汲黯的并称。
医护 [相关解释]
1.治疗护理。 2.医生﹑护士的并称。
千把 [相关解释]
1.清代对武官千总﹑把总的并称。 2.一千左右。
华岱 [相关解释]
1.华山与泰山的并称。
华嵩 [相关解释]
1.亦作"华崧"。 2.华山与嵩山的并称。 3.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
华扁 [相关解释]
1.古代名医华佗﹑扁鹊的并称。
华霍 [相关解释]
1.华山与霍山的并称。
卓郑 [相关解释]
1.卓氏与程郑的并称。卓氏祖先赵国人,秦破赵时被迁到蜀,居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冶铁致富,有家僮千人。程郑本战国时关东人,其祖先于秦始皇时被迁至蜀郡临邛,亦冶铸致富。
卓鲁 [相关解释]
1.汉卓茂﹑鲁恭的并称。均以循吏见称,后因以指贤能的官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