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7 查到相关征召的内容。
带有征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封轺传 [相关解释]
1.汉制,凡受朝廷征召者乘坐公家马车,皆持一尺五寸长的木制传信,有御史大夫封章,以为凭证。轺传两马,一马一封,故谓之一封轺传。
三征七辟 [相关解释]
1.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严召 [相关解释]
1.指君命征召。
严陵 [相关解释]
1.即严光。光字子陵,省称严陵。东汉会稽馀姚人。少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秀即帝位后,光变姓名隐遁。秀遣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人称他所居游之地为严陵山﹑严陵濑﹑严陵钓台等。诗文中常用其事。 2.即严陵濑。
乡选 [相关解释]
1.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 2.犹乡试。
五辟 [相关解释]
1.五刑。 2.五君。 3.五次征召。
会绍 [相关解释]
1.谓征召会合。
传檄 [相关解释]
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公车 [相关解释]
1.君主的兵车。 2.官车。 3.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以指此类官署。 4.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5.借指应试的举子。
刺填 [相关解释]
1.征召军士以补军额。因宋时在军士脸上刺字,故称。
刺手 [相关解释]
1.犹探手。 2.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4.犹言棘手。
加腹 [相关解释]
1.东汉严光与光武帝刘秀少时同游学。秀即帝位后﹐光变姓名隐遁。秀派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事详《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遂用为典实。
召贡 [相关解释]
1.征召贡举。
召辟 [相关解释]
1.征召未仕的士人为官。
台檄 [相关解释]
1.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吉征 [相关解释]
1.幸运的征召。 2.吉祥的征兆。
奏辟 [相关解释]
1.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
就征 [相关解释]
1.接受朝廷﹑官府征召。
山头廷尉 [相关解释]
1.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以"山头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
应役 [相关解释]
1.受征召服劳役。
应征 [相关解释]
1.接受征召。 2.泛指响应某种征求。
应求 [相关解释]
1.应和,响应。语出《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多用于指响应征召。
应辟 [相关解释]
1.接受征召而出仕。
征举 [相关解释]
1.征召举荐。
征书 [相关解释]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
征令 [相关解释]
1.征召及施令。 2.谓宣布征役或征赋的法令。
征会 [相关解释]
1.征召诸侯会盟。 2.犹聚集。
征使 [相关解释]
1.征召的使者。
征召 [相关解释]
1.征求召集。
征命 [相关解释]
1.征召﹑命令。 2.指征召的命令。
征守 [相关解释]
1.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征庸 [相关解释]
1.谓被征召任用。
征引 [相关解释]
1.征召任用。 2.引用;引证。
征拔 [相关解释]
1.征召盐。
征招 [相关解释]
1.征召,征聘。
征拜 [相关解释]
1.征召授官。
征授 [相关解释]
1.征召授官。
征搜 [相关解释]
1.征召搜寻。
征朝 [相关解释]
1.谓征召诸侯朝聘。
征求 [相关解释]
1.征收;求索。 2.征召访求;征询。 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征用 [相关解释]
1.征召任用。 2.引用。 3.国家依法将个人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收归公用。
征聘 [相关解释]
1.谓征召诸侯聘问。 2.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
征起 [相关解释]
1.征召起用。
征选 [相关解释]
1.征召盐。
征问 [相关解释]
1.征召询问。
征黄 [相关解释]
1.西汉黄霸为颍川太守,有治绩,被征为京兆尹。事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因以"征黄"谓地方官员有治绩,必将被朝廷征召,升任京官。
急征 [相关解释]
1.紧急征召。 2.急诏赴狱。
戴进(1388-1462) [相关解释]
明代画家。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被征召任宫廷画师,后受谗放归。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山水遒劲苍润,人物工笔、写意俱精,花鸟亦技法全面。为浙派”创始人。
投檄 [相关解释]
1.投弃征召的文书。借指弃官。
招隐 [相关解释]
1.征召隐居者出仕。《楚辞》有《招隐士》篇。南朝宋文帝为隐士雷次宗筑招隐馆于锺山。事见《宋书.隐逸传》。 2.招人归隐。晋左思﹑陆机皆有《招隐》诗。
招麾 [相关解释]
1.指挥。 2.亦作"招挥"。征召,起用。
敦辟 [相关解释]
1.敦请,征召。
文檄 [相关解释]
1.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
旌命 [相关解释]
1.表彰征召。 2.招聘贤士的命令;表彰的命令。
旌招 [相关解释]
1.以旌招之。谓征召贤士。语本《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校书郎 [相关解释]
1.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鄌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以后历代因之。明以后不置。
檄文 [相关解释]
文体名。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传檄文而定千里。
王良 [相关解释]
1.春秋时之善驭马者。 2.喻识才者。 3.东汉人,一次受朝廷征召,行至荥阳,因病不能前进,乃往访其友,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遂拒之。事见《后汉书·王良传》◇用为因汲汲于仕宦而受友人讥笑的典实。 4.星座名。
皇帝信宝 [相关解释]
1.皇帝印玺之一。用于征召王公以下的文书。参见"皇帝行宝"。
礼辟 [相关解释]
1.以礼征召。
移檄 [相关解释]
1.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2.发布文告晓示。
简书 [相关解释]
1.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
终南捷径 [相关解释]
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载唐代卢藏用早年隐居终南山,后以高士被征召入朝,当了大官。道士司马承祯也曾被召入京,却苦辞要回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慢慢答道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卢藏用露出惭愧之色◇就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也喻快速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
绮里季 [相关解释]
1.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商山,汉高祖征召,不应◇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高祖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高祖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亦省作"绮季"。 2.泛指隐士。
聘召 [相关解释]
1.以礼征召贤能。
聘贤 [相关解释]
1.谓以礼征召贤能。
聘选 [相关解释]
1.征召盐。
蒲帛 [相关解释]
1.蒲车与束帛。古代作为征召贤者之礼。 2.借指征聘;征召。
行召 [相关解释]
1.行文征召。
诏召 [相关解释]
1.君主下令召唤﹔征召。
诏征 [相关解释]
1.皇帝下令征召。
诏期 [相关解释]
1.征召的日期。
起召 [相关解释]
1.征召起用。
起家 [相关解释]
1.谓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2.兴家立业;成名发迹。 3.出身。
起请 [相关解释]
1.征召;起用。亦指征召﹑起用的旨意﹑诏令。 2.奏请,上奏。 3.起动,烦请。 4.起身相请。
还檄 [相关解释]
1.退还征召的文书。
追兵 [相关解释]
1.指追击的兵。 2.谓征召﹑调集军队。
追召 [相关解释]
1.征召,召集。
选色征歌 [相关解释]
1.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选辟 [相关解释]
1.盐征召。
避仕 [相关解释]
1.谓避而不仕;不从征召。
避招 [相关解释]
1.谓逃避征召,隐居不仕。
随计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行﹐后遂以"随计"指举子赴试。
雷发达(1619-1693) [相关解释]
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江西建昌人。出身木工。四十岁时被征召到北京,在工部样房任设计工作,达三十多年。期间曾参加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北京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北海、中南海以及东西两陵等工程,大部分为雷氏设计,通称样式雷”。
青词 [相关解释]
1.亦作"青辞"。 2.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 3.为一种文体。
韬晦奇才 [相关解释]
1.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唐朝征召贤士有"韬晦奇才"科。
鱼符 [相关解释]
1.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