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征调的内容。
带有征调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免调 [相关解释]
1.谓官府依例免征调税。唐代官府每年向每丁征收规定数量的绢﹑绫﹑絡﹑布等物资,谓之调。
刬刷 [相关解释]
1.搜刮;搜集。 2.引申为征调。
刺充 [相关解释]
1.征调充任。
匠户 [相关解释]
1.世业的工匠。 2.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明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
匠班 [相关解释]
1.指从外地轮班征调到京师官办手工业中服徭役的工匠。
发召 [相关解释]
1.犹征调。
召发 [相关解释]
1.犹征调。
召符 [相关解释]
1.犹调令。古代上级征调下级的凭证。符,符节﹑符信。
差科头 [相关解释]
1.官府中征调赋役的头目。
市调 [相关解释]
1.官府对商贾的征调。
征书 [相关解释]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
征兵 [相关解释]
1.征调军队。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
征调 [相关解释]
1.征集﹑调遣人员或物资。
户调 [相关解释]
1.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支运 [相关解释]
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淮安﹑徐州﹑临清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徐州到德州﹑德州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
正徒 [相关解释]
1.常供官役的役徒。别于临时征调的役夫。
白羽 [相关解释]
1.白色羽毛。 2.借指白色的鸟。 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 4.指羽箭。 5.借指士兵。 6.指羽扇。 7.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8.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峡县。
竹使符 [相关解释]
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3.借指州郡长官。
符移 [相关解释]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签兵 [相关解释]
1.即签军。发签征调民丁入伍。
签发 [相关解释]
1.下令征调。 2.在公文或证件上由主管人签字后交付予受件人。
简符 [相关解释]
1.官府敕命征调文书。
荫调 [相关解释]
1.犹荫叙。谓因先世荫庇被征调任官。
赘调 [相关解释]
1.谓集聚征调丁壮供役使。
起发 [相关解释]
1.犹启发。 2.出发。 3.征调﹑发送。 4.诈取;捞取。 5.犹起赃。 6.起棺发丧。 7.犹饱满。
铜鱼符 [相关解释]
1.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周世宗显德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
饮水思源 [相关解释]
1.比喻不忘本。语本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