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5 查到相关感叹的内容。
带有感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叹 [相关解释]
1.亦作"三叹"。 2.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
东山 [相关解释]
《诗·豳风》篇名。相传是周公东征归来后周人的作品,写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感想,其中既有胜利返回的喜悦,也有家园荒芜的感叹。
也与 [相关解释]
1.亦作"也欤"。 2.语气助词。表疑问。 3.语气助词。表感叹。
也呵 [相关解释]
1.语气助词。表感叹。
也哉 [相关解释]
1.语气助词。表感叹。
也夫 [相关解释]
1.语气助词。表感叹。
也已 [相关解释]
1.语气助词。表肯定。 2.语气助词。表感叹。
于乎哀哉 [相关解释]
1.感叹词。表示感伤哀痛。
于戏 [相关解释]
1.亦作"于熙"。 2.犹于乎。感叹词。
云乎 [相关解释]
1.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
伤嗟 [相关解释]
1.悲伤感叹。
伤麟 [相关解释]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何等 [相关解释]
①什么样的你知道他是~人物?②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多么这是~巧妙的技术!丨他们生活得~幸福!
兴嗟 [相关解释]
1.引起感叹。
只且 [相关解释]
1.语气词。表感叹。
司马牛之叹 [相关解释]
1.《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叹伤 [相关解释]
1.感叹悲伤。
叹怅 [相关解释]
1.感叹惆怅。
叹悒 [相关解释]
1.亦作"叹邑"。 2.感叹悲伤。
叹愤 [相关解释]
1.感叹愤激。
叹涕 [相关解释]
1.感叹涕泣。
叹老嗟卑 [相关解释]
1.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叹词 [相关解释]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的词。叹词不与其他词发生组合关系,有时单独即可成为一个句子。如啊、哎、喂、呸。
叹逝 [相关解释]
1.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吁嘻 [相关解释]
1.感叹。
吁然 [相关解释]
1.感叹貌。
吾道东 [相关解释]
1.谓己之学术向东流播。《后汉书.郑玄传》"﹝玄﹞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
命令句 [相关解释]
1.语法名词。要求或者希望别人做或不做某事时用的句子。在书面上,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今多称"祈使句"。
咄咄 [相关解释]
叹词,表示惊诧或感叹~怪事ㄧ~称奇。
咨欷 [相关解释]
1.感叹;赞叹。
咱人 [相关解释]
1.语气词。表示感叹或转折。
喟焉 [相关解释]
1.感叹貌。
嗟乎 [相关解释]
1.亦作"嗟呼"。亦作"嗟虖"。 2.叹词。表示感叹。
嗟嘘 [相关解释]
1.悲伤感叹。借指忧怀愁绪。
嗟屈 [相关解释]
1.感叹委屈。
嗟惊 [相关解释]
1.感叹震惊。
嗟慕 [相关解释]
1.感叹仰慕。
嗟羡 [相关解释]
1.感叹羡慕。
嗟诮 [相关解释]
1.感叹讥诮。
嘿哎 [相关解释]
1.叹词。表示感叹。
嚱嚱 [相关解释]
1.感叹声。
感叹 [相关解释]
有所感触而叹息。
感叹句 [相关解释]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如‘哎哟!’‘好哇!’‘哟!你也来了!’在书面上,感叹句末用叹号。
感叹号 [相关解释]
叹号。
感叹词 [相关解释]
1.即叹词。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感叹或招呼应答之词。如啊﹑哎﹑喂﹑哦﹑嗯﹑哼﹑哎呀﹑哟等。它不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感概 [相关解释]
1.亦作"感?"。 2.谓情感愤激而有节概。 3.感触;感叹。
慨慕 [相关解释]
1.感叹仰慕。
慨慨 [相关解释]
1.感叹貌。 2.慷慨激昂貌。
慷喟 [相关解释]
1.感叹,叹喟。
抚几 [相关解释]
1.凭几﹐拍几。表示感叹。
抚心 [相关解释]
1.谓收敛心神。 2.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3.抚摸胸口。表示反省自问。
抚襟 [相关解释]
1.亦作"抚衿"。 2.抚摸衣襟。表示感叹。
抚髀 [相关解释]
1.以手拍股。表示振奋或感叹。
捧檄 [相关解释]
1.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时不我与 [相关解释]
1.时间不等待我们。感叹错过时机,追悔莫及。语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歳不我与。"
望洋兴叹 [相关解释]
《庄子·秋水》载河神到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感叹自己的渺小◇遂用望洋兴叹”比喻做一件事因力量不够而无可奈何。
柳老悲桓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欢叹 [相关解释]
1.欢乐和感叹。
潸慨 [相关解释]
1.流泪感叹。
爱莲说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周敦颐作。文中将象征隐逸”的菊花、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君子”的莲花作对比,感叹世上缺少隐者而多爱富贵者,歌颂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并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的情怀。
絶叹 [相关解释]
1.极为感叹。
药栏 [相关解释]
1.芍药之栏。泛指花栏。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唐杜甫《宾至》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明王錂《春芜记.感叹》"出香闺数重,药栏花拥,盈盈莲步香尘动。"《儒林外史》第八回"先人敝庐可蔽风雨;就是琴﹑樽﹑垆﹑几,药栏,花榭,都也还有几处,可以消遣。"一说,药﹑栏同义,指一物。
虑叹 [相关解释]
1.揣度未来,感叹过去。
语气 [相关解释]
1.说话的口气。 2.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商榷﹑感叹等各别的语法范畴。
语气词 [相关解释]
1.又称助字﹑助词。一般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古代常用"也""矣"等表示陈述语气﹐用"乎""邪(耶)"等表示疑问语气﹐用"哉""夫"等表示感叹语气﹐用"矣""也"等表示祈使语气。现代汉语常用"的"﹑"了"﹑"吗(公)"﹑"呢"﹑"么"﹑"吧"﹑"啊"表示语气。
赞叹 [相关解释]
1.亦作"赞叹"。 2.赞美感叹。
追叹 [相关解释]
1.谓追溯往事而感叹。
遗叹 [相关解释]
1.前人留下的歌咏或感叹。 2.泛指留下感叹。
邵平园 [相关解释]
1.秦遗老邵平在长安城东青门种植的瓜园◇常用为感叹故园变迁的典故。
陈宫镜 [相关解释]
1.南朝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与其夫太子舍人徐德言鉴于国将破不能相保﹐将一铜镜破作两半﹐人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陈亡﹐妻果没入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果以镜访得其妻。素知之﹐即召德言﹐还其妻﹐夫妻得以团圆。闻者无不感叹。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因以"陈宫镜"指借以重新团圆的破镜。
霸上戏 [相关解释]
1.事本《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汉文帝慰劳防备匈奴的驻军﹐在霸上﹑棘门都出入无阻﹐到细柳﹐戒备森严﹐不得入。文帝感叹说﹕"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后用指办事轻率马虎。
颂叹 [相关解释]
1.赞颂感叹。
鸾枳叹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后称贤者屈就卑小官职的感叹为"鸾枳叹"。
麦秀 [相关解释]
1.指麦子秀发而未实。《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与我好兮!'"唐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白屋花开里﹐弧城麦秀边。"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一望田畴半皆荒芜﹐间有麦秀青青者。"后常以箕子的《麦秀之诗》为感叹家国破亡之痛的典实。
黍油麦秀 [相关解释]
1.《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