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 查到相关手迹的内容。
带有手迹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亲迹
[相关解释]
1.亲笔,手迹。
1.亲笔,手迹。
十行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1.《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名迹
[相关解释]
1.亦作"名迹"。亦作"名迹"。 2.声名与业绩。 3.姓名与行迹。 4.名胜古迹。 5.名家的手迹。
1.亦作"名迹"。亦作"名迹"。 2.声名与业绩。 3.姓名与行迹。 4.名胜古迹。 5.名家的手迹。
宝踪
[相关解释]
1.称皇帝的手迹。
1.称皇帝的手迹。
手迹
[相关解释]
1.亦作"手迹"。亦作"手迹"。 2.亲手写的墨迹。 3.亲自从事;亲手去做。 4.手印在物体上的痕迹。唐李山甫有《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参见"手痕碑"。
1.亦作"手迹"。亦作"手迹"。 2.亲手写的墨迹。 3.亲自从事;亲手去做。 4.手印在物体上的痕迹。唐李山甫有《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参见"手痕碑"。
汝帖
[相关解释]
1.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
1.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
灵踪
[相关解释]
1.指佛的庄严妙相。 2.指神灵。 3.指僧道的足迹。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 6.敬称道士的手迹。
1.指佛的庄严妙相。 2.指神灵。 3.指僧道的足迹。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 6.敬称道士的手迹。
纱笼
[相关解释]
1.纱制灯笼。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东南亚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巴黎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
1.纱制灯笼。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东南亚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巴黎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
诗翰
[相关解释]
1.诗文手迹。
1.诗文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