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0 查到相关执政的内容。
带有执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条鞭
[相关解释]
1.明代田赋制度。嘉靖时于地方试行新法,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称一条鞭法。万历年间张居正执政,推行于全国。见《明史·食货志二》。清代因之。 2.比喻删繁就简,条贯划一。
1.明代田赋制度。嘉靖时于地方试行新法,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称一条鞭法。万历年间张居正执政,推行于全国。见《明史·食货志二》。清代因之。 2.比喻删繁就简,条贯划一。
七不堪
[相关解释]
1.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1.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万几
[相关解释]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三一八惨案
[相关解释]
1.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1.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三旨相公
[相关解释]
1.宋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
1.宋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
三都
[相关解释]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
两党制
[相关解释]
某些国家两个主要政党交替执政的制度。通常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组织内阁,行使统治权。
某些国家两个主要政党交替执政的制度。通常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组织内阁,行使统治权。
为政
[相关解释]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2.指执政者。 3.处理政事。 4.做主。 5.作宫。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2.指执政者。 3.处理政事。 4.做主。 5.作宫。
亲政
[相关解释]
幼年继位的帝王成年后亲自执政两宫皇太后归政,穆宗行亲政典礼|皇帝年在襁褓,未任亲政。
幼年继位的帝王成年后亲自执政两宫皇太后归政,穆宗行亲政典礼|皇帝年在襁褓,未任亲政。
人亡政息
[相关解释]
1.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絶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1.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絶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令尹
[相关解释]
1.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1.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任政
[相关解释]
1.执政。 2.指所担负的职责﹑政事。
1.执政。 2.指所担负的职责﹑政事。
伴食中书
[相关解释]
1.谓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1.谓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假皇帝
[相关解释]
1.暂时代理皇帝『平帝元始后,王莽以外戚执政。平帝死,莽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详见《汉书.王莽传上》。
1.暂时代理皇帝『平帝元始后,王莽以外戚执政。平帝死,莽自居摄,朝会祭祝"皆如天子制",称"假皇帝",臣民谓之"摄皇帝"。详见《汉书.王莽传上》。
共和
[相关解释]
①历史上称西周从厉王失政到宣王执政之间的十四年为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②共和制。
①历史上称西周从厉王失政到宣王执政之间的十四年为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②共和制。
共和党
[相关解释]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自由土壤党以及一部分民主党人组成。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与民主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不同时期的竞选和施政纲领。凡是投该党候选人选票的,就可被视为该党党员。该党的标志是象。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自由土壤党以及一部分民主党人组成。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与民主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不同时期的竞选和施政纲领。凡是投该党候选人选票的,就可被视为该党党员。该党的标志是象。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相关解释]
匈牙利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政府因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无力执政。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执政,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红军。5月击退协约国支持的外国入侵军队。6月制定社会主义的宪法◇因国内外敌人相勾结,发动叛乱,8月苏维埃共和国告终。
匈牙利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国成立后,资产阶级政府因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无力执政。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执政,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红军。5月击退协约国支持的外国入侵军队。6月制定社会主义的宪法◇因国内外敌人相勾结,发动叛乱,8月苏维埃共和国告终。
卿佐
[相关解释]
1.指辅佐国君的执政大臣。
1.指辅佐国君的执政大臣。
卿士
[相关解释]
1.指卿﹑大夫◇用以泛指官吏。 2.周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
1.指卿﹑大夫◇用以泛指官吏。 2.周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
卿相
[相关解释]
1.执政的大臣。
1.执政的大臣。
反政
[相关解释]
1.重新执政。
1.重新执政。
反法同盟
[相关解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时期,英国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结成的武装干涉法国的反动同盟。从1793-1815年间,前后共有七次,最终拿破仑战败退位。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时期,英国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结成的武装干涉法国的反动同盟。从1793-1815年间,前后共有七次,最终拿破仑战败退位。
台下
[相关解释]
1.台榭的下面。 2.古时对人的尊称。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1.台榭的下面。 2.古时对人的尊称。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听政
[相关解释]
1.坐朝处理政务;执政。
1.坐朝处理政务;执政。
四入头
[相关解释]
1.宋时任用执政大臣,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见宋洪迈《容斋续笔.执政四入头》。
1.宋时任用执政大臣,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中挑选,俗呼为四入头。见宋洪迈《容斋续笔.执政四入头》。
在朝
[相关解释]
1.临朝执政。 2.列于朝堂,指担任朝廷官职。 3.泛指当政掌权。
1.临朝执政。 2.列于朝堂,指担任朝廷官职。 3.泛指当政掌权。
在朝党
[相关解释]
1.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在野党的对称。
1.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在野党的对称。
在野党
[相关解释]
1.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不执政的政党。与执政党相对。亦喻指不掌权的人。
1.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不执政的政党。与执政党相对。亦喻指不掌权的人。
在野内阁
[相关解释]
1.即影子内阁。资产阶级在野党为争夺政权,在其议会党团内部按照内阁的结构预先组织上台执政的班子。议会进行政策辩论时,在野内阁的各部"大臣"各就有关方面发言。1907年英国保守党首先设立。
1.即影子内阁。资产阶级在野党为争夺政权,在其议会党团内部按照内阁的结构预先组织上台执政的班子。议会进行政策辩论时,在野内阁的各部"大臣"各就有关方面发言。1907年英国保守党首先设立。
女中尧舜
[相关解释]
1.女性中的贤明人物。多用以美称执政的女主。
1.女性中的贤明人物。多用以美称执政的女主。
女主
[相关解释]
1.主妇。 2.王后或太后。 3.多指临朝执政的女统治者。
1.主妇。 2.王后或太后。 3.多指临朝执政的女统治者。
媚奥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晏集解引孔安国"奥,内也,以喻近臣也。灶,以喻执政也。"后用以喻阿附权贵。
1.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晏集解引孔安国"奥,内也,以喻近臣也。灶,以喻执政也。"后用以喻阿附权贵。
子产
[相关解释]
1.春秋时郑大夫公孙侨的字。一字子美。郑简公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郑多年,有政绩。郑声公五年卒。郑人悲之如亡亲戚。
1.春秋时郑大夫公孙侨的字。一字子美。郑简公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郑多年,有政绩。郑声公五年卒。郑人悲之如亡亲戚。
工党
[相关解释]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师臣
[相关解释]
1.对居师保之位或加有太师官号的执政大臣的尊称。
1.对居师保之位或加有太师官号的执政大臣的尊称。
庖羞
[相关解释]
1.喻执政之臣。
1.喻执政之臣。
廊庙宰
[相关解释]
1.谓执政大臣。
1.谓执政大臣。
张伯伦
[相关解释]
①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nevillechamberlain,1869-1940)。英国首相。执政时,实行绥靖政策,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和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占。1938年参加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5月辞职。②威尔特·张伯伦(wiltchamberlain,1936-)。美国篮球运动员。堪萨斯大学毕业后,入职业篮球队。善抢篮板球,投篮准确,创投篮命中率的最高纪录,至1974年引退,累计得分31419分。
①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nevillechamberlain,1869-1940)。英国首相。执政时,实行绥靖政策,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和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占。1938年参加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5月辞职。②威尔特·张伯伦(wiltchamberlain,1936-)。美国篮球运动员。堪萨斯大学毕业后,入职业篮球队。善抢篮板球,投篮准确,创投篮命中率的最高纪录,至1974年引退,累计得分31419分。
弭兵大会
[相关解释]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御史骢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用为御史典故。
1.《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用为御史典故。
手实法
[相关解释]
1.宋神宗熙宁七年吕惠卿执政时所建立的令民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
1.宋神宗熙宁七年吕惠卿执政时所建立的令民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
执政
[相关解释]
1.掌管国家政事。 2.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3.主管某一事务的人。犹执事。 4.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5.北洋军阀时期的官职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皖系军阀段祺瑞组织临时政府,任"执政"。 6.执正,主持正义。
1.掌管国家政事。 2.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3.主管某一事务的人。犹执事。 4.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5.北洋军阀时期的官职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皖系军阀段祺瑞组织临时政府,任"执政"。 6.执正,主持正义。
执政党
[相关解释]
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称在朝党”。在两党制的国家中是在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中获胜的那个党,在多党制的国家中是一个党或几个党的联盟。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执政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
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称在朝党”。在两党制的国家中是在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中获胜的那个党,在多党制的国家中是一个党或几个党的联盟。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执政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
执政官
[相关解释]
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提举
[相关解释]
1.提而举之。 2.提拔荐举。 3.掌管。 4.官名。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词。
1.提而举之。 2.提拔荐举。 3.掌管。 4.官名。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词。
撤帘
[相关解释]
1.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
1.封建时代﹐皇帝年幼﹐由其祖母或母亲执政﹐谓之垂帘。归政谓之撤帘。
政主
[相关解释]
1.执政者。
1.执政者。
政人
[相关解释]
1.执政的人。
1.执政的人。
政躬
[相关解释]
1.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 2.借指政务。
1.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 2.借指政务。
札萨
[相关解释]
1.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品级名。源自蒙古语札萨克(执政官)。清代沿用于西藏。起初地位高于噶伦,后降至噶伦以下而略高于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惯例僧官札萨列于俗官札萨之前。
1.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品级名。源自蒙古语札萨克(执政官)。清代沿用于西藏。起初地位高于噶伦,后降至噶伦以下而略高于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惯例僧官札萨列于俗官札萨之前。
校事
[相关解释]
1.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
1.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
桎辖
[相关解释]
1.车辖。辖,同"辖"。桎辖能制轮,使之不脱,因用以比喻执政大臣,关键人物。
1.车辖。辖,同"辖"。桎辖能制轮,使之不脱,因用以比喻执政大臣,关键人物。
梭伦改革
[相关解释]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槐鼎
[相关解释]
1.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
1.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
正卿
[相关解释]
1.上卿。春秋时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大臣,权力仅次于国君。
1.上卿。春秋时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大臣,权力仅次于国君。
江总(519-594)
[相关解释]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润笔执政
[相关解释]
1.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1.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淑人
[相关解释]
1.善人。 2.古命妇封号。宋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明为三品官员祖母﹑母﹑妻封号。清因明制,又增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3.犹淑女。
1.善人。 2.古命妇封号。宋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明为三品官员祖母﹑母﹑妻封号。清因明制,又增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3.犹淑女。
溥仪(1906-1967)
[相关解释]
清朝末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宫。1917年张勋拥其复辟,旋失败。1924年被废除皇帝称号,迁出皇宫。1932年在侵华日军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后改称满洲帝国皇帝”。抗战胜利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移交中国。1959年被特赦释放。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我的前半生》。
清朝末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宫。1917年张勋拥其复辟,旋失败。1924年被废除皇帝称号,迁出皇宫。1932年在侵华日军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后改称满洲帝国皇帝”。抗战胜利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移交中国。1959年被特赦释放。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我的前半生》。
用事
[相关解释]
①当权;执政赵太后新用事|又因厚币用事者。②行事感情用事|意气用事|照例用事。
①当权;执政赵太后新用事|又因厚币用事者。②行事感情用事|意气用事|照例用事。
由窦尚书
[相关解释]
1.《宋史.许及之传》"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屈膝。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卑躬屈膝而至荣显者。窦,墙脚狗洞。由窦,从小门或边门入内。
1.《宋史.许及之传》"侂胄生日……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屈膝。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后因以"由窦尚书"讥卑躬屈膝而至荣显者。窦,墙脚狗洞。由窦,从小门或边门入内。
秉政
[相关解释]
1.执政﹐掌握政权。
1.执政﹐掌握政权。
秉轴
[相关解释]
1.比喻执政。轴﹐机械中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
1.比喻执政。轴﹐机械中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
秉钧
[相关解释]
1.比喻执政。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1.比喻执政。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秉钧持轴
[相关解释]
1.执政掌权。
1.执政掌权。
秉鞭
[相关解释]
1.执鞭。比喻执政。
1.执鞭。比喻执政。
称制
[相关解释]
①皇帝即位执政帝崩,即日太子立,称制。②代行皇帝职权太后临朝称制。
①皇帝即位执政帝崩,即日太子立,称制。②代行皇帝职权太后临朝称制。
章士钊(1881-1973)
[相关解释]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行严。1903年任上海《苏报》主笔,从事反清活动。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压制学生运动。1939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建国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行严。1903年任上海《苏报》主笔,从事反清活动。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压制学生运动。1939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后留北平。建国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绍述
[相关解释]
1.继承。特指宋哲宗时对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其时推行新法。神宗死,哲宗嗣立,年号元佑,以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主政,尽废新法。八年太皇太后死,哲宗亲政,次年改元绍圣,任章惇执政,以绍述熙宁﹑元丰新政为名,尽复高太后临朝时所废新法。 2.泛指承继前人所为。
1.继承。特指宋哲宗时对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其时推行新法。神宗死,哲宗嗣立,年号元佑,以年幼,太皇太后高氏主政,尽废新法。八年太皇太后死,哲宗亲政,次年改元绍圣,任章惇执政,以绍述熙宁﹑元丰新政为名,尽复高太后临朝时所废新法。 2.泛指承继前人所为。
至临
[相关解释]
1.谓处于极好的地位以居高临下。《易.临》"六四,至临,无咎。"王弼注"处顺应阳,不忌刚长,而乃应之。履得其位,尽其至者也。"孔颖达疏"履得其位,能尽其至极之善而为临,故云至临。以柔不失正,故无咎也。"一说,谓君主亲自临朝执政。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二。
1.谓处于极好的地位以居高临下。《易.临》"六四,至临,无咎。"王弼注"处顺应阳,不忌刚长,而乃应之。履得其位,尽其至者也。"孔颖达疏"履得其位,能尽其至极之善而为临,故云至临。以柔不失正,故无咎也。"一说,谓君主亲自临朝执政。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二。
莅阼
[相关解释]
1.亦作"莅祚"。 2.帝王登位执政。阼,帝王嗣位或祭祀时所登的台阶。
1.亦作"莅祚"。 2.帝王登位执政。阼,帝王嗣位或祭祀时所登的台阶。
避骢马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
1.《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
雅各宾专政
[相关解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建立的革命专政。1793年6月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执政后,采取了激烈的革命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封建地产转让给农民;严厉打击投机商人,处决一大批投机商和反革命分子;强化政府机关救国委员会”,实行恐怖统治;击退外国干涉军◇因雅各宾派脱离广大群众,政权被削弱。1794年7月在热月政变中被推翻。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建立的革命专政。1793年6月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执政后,采取了激烈的革命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封建地产转让给农民;严厉打击投机商人,处决一大批投机商和反革命分子;强化政府机关救国委员会”,实行恐怖统治;击退外国干涉军◇因雅各宾派脱离广大群众,政权被削弱。1794年7月在热月政变中被推翻。
雅各宾派
[相关解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1789年,在巴黎的雅各宾修道院成立雅各宾俱乐部,斐扬派、吉伦特派都曾是这一俱乐部的成员,因政见不同而先后退出◇以罗伯斯比尔为首,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派,称雅各宾派”。1793年6月该派执政,实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专政,击退国内外反动派的进攻。次年热月政变后其政权被推翻。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1789年,在巴黎的雅各宾修道院成立雅各宾俱乐部,斐扬派、吉伦特派都曾是这一俱乐部的成员,因政见不同而先后退出◇以罗伯斯比尔为首,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派,称雅各宾派”。1793年6月该派执政,实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专政,击退国内外反动派的进攻。次年热月政变后其政权被推翻。
雾月十八日政变
[相关解释]
1799年11月9日(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建立以他为首的执政府。从此开始了拿破仑长达十五年的军事独裁统治。
1799年11月9日(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建立以他为首的执政府。从此开始了拿破仑长达十五年的军事独裁统治。
驱羊
[相关解释]
1.赶羊,驱赶羊群。 2.引申为牧羊。 3.犹治民。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唐张守节正义"《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 4.比喻容易。
1.赶羊,驱赶羊群。 2.引申为牧羊。 3.犹治民。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唐张守节正义"《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 4.比喻容易。
骢马使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桓典传》"﹝桓典﹞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骢马使"指御史。
1.《后汉书.桓典传》"﹝桓典﹞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骢马使"指御史。
魏宫妆奁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晋徐广《自序》"自后汉冲质已后﹐此艺中絶,至献帝建安中,曹公执政﹐禁阑幽密﹐至于博弈之具﹐皆不得妄置宫中﹐宫人因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即取类于弹棋也。及魏文帝受禅,宫人所为,更习弹棋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后因以"魏宫妆奁"为弹棋之典。
1.《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晋徐广《自序》"自后汉冲质已后﹐此艺中絶,至献帝建安中,曹公执政﹐禁阑幽密﹐至于博弈之具﹐皆不得妄置宫中﹐宫人因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即取类于弹棋也。及魏文帝受禅,宫人所为,更习弹棋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后因以"魏宫妆奁"为弹棋之典。
鼎辅
[相关解释]
1.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2.泛指达官贵人。
1.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2.泛指达官贵人。
鼎鼐
[相关解释]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