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8 查到相关指正的内容。
带有指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事
[相关解释]
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 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 3.三种官职。 4.指三公。 5.三件。
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 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 3.三种官职。 4.指三公。 5.三件。
三始
[相关解释]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三端
[相关解释]
1.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 2.犹三始。指正月初一。
1.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 2.犹三始。指正月初一。
三鉴
[相关解释]
1.谓以镜﹑以古﹑以人为鉴。指正人心身的标准。
1.谓以镜﹑以古﹑以人为鉴。指正人心身的标准。
丙舍
[相关解释]
1.后汉宫中正室两边的房屋,以甲乙丙为次,其第三等舍称丙舍。 2.泛指正室旁的别室﹐或简陋的房舍。 3.指在墓地的房屋。
1.后汉宫中正室两边的房屋,以甲乙丙为次,其第三等舍称丙舍。 2.泛指正室旁的别室﹐或简陋的房舍。 3.指在墓地的房屋。
东厢
[相关解释]
1.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1.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中宫
[相关解释]
1.指北极星所在的区域。古代划分星空的区域称为宫。 2.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 3.借指正妻。 4.宫中。 5.指中焦。 6.指中丹田。
1.指北极星所在的区域。古代划分星空的区域称为宫。 2.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 3.借指正妻。 4.宫中。 5.指中焦。 6.指中丹田。
中帷
[相关解释]
1.屋中的帷幔。 2.指正妻。
1.屋中的帷幔。 2.指正妻。
中正
[相关解释]
1.得当;不偏不倚。 2.正直;忠直。 3.指正直之士。 4.犹纯正。 5.指正道。 6.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三国魏立中正以藻别人物﹐晋南北朝仍之﹐唐废。
1.得当;不偏不倚。 2.正直;忠直。 3.指正直之士。 4.犹纯正。 5.指正道。 6.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三国魏立中正以藻别人物﹐晋南北朝仍之﹐唐废。
乡背
[相关解释]
1.指正面和反面。乡,通"向"。
1.指正面和反面。乡,通"向"。
人样
[相关解释]
1.指正常人所应有的品行﹑能力﹑仪表等。 2.特指人的外表相貌。
1.指正常人所应有的品行﹑能力﹑仪表等。 2.特指人的外表相貌。
但书
[相关解释]
1.法律条文中,于本文后,说明有例外情况或某种附加条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亦借指正文之外附带的说明。
1.法律条文中,于本文后,说明有例外情况或某种附加条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亦借指正文之外附带的说明。
余息
[相关解释]
1.犹残喘;残生。 2.指正项利息以外的一种附加利息。
1.犹残喘;残生。 2.指正项利息以外的一种附加利息。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关解释]
1.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1.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使副
[相关解释]
1.副使,正使的属官。 2.指正使与副使。
1.副使,正使的属官。 2.指正使与副使。
偏手
[相关解释]
1.外快。指正当收入之外的收入。
1.外快。指正当收入之外的收入。
内寝
[相关解释]
1.指正妻之居室。 2.泛指内室。
1.指正妻之居室。 2.泛指内室。
册立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3.犹任命。 4.支撑着站立。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3.犹任命。 4.支撑着站立。
削正
[相关解释]
1.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参见"削政"。
1.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参见"削政"。
午牌
[相关解释]
1.揭报正午的时牌。借指正午。
1.揭报正午的时牌。借指正午。
华岁
[相关解释]
1.指正月。
1.指正月。
吉月
[相关解释]
1.农历每月初一。 2.指正月。 3.吉利的月份。
1.农历每月初一。 2.指正月。 3.吉利的月份。
呈政
[相关解释]
1.敬辞。犹言请指正;呈上请指正。政,同"正"。
1.敬辞。犹言请指正;呈上请指正。政,同"正"。
呈正
[相关解释]
敬词。呈上请指正现将文稿呈正|本应及时呈正。
敬词。呈上请指正现将文稿呈正|本应及时呈正。
员外郎
[相关解释]
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1.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四方
[相关解释]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天下;各处。 3.指四方诸侯之国。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5.指四方之神。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天下;各处。 3.指四方诸侯之国。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 5.指四方之神。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
在制品
[相关解释]
1.正在加工,尚未完成的产品。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正在加工的产品和准备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狭义的仅指正在加工的产品。
1.正在加工,尚未完成的产品。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正在加工的产品和准备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狭义的仅指正在加工的产品。
外作
[相关解释]
1.指正业之外的事。 2.谓在外干活。
1.指正业之外的事。 2.谓在外干活。
外史
[相关解释]
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①指正史以外非官修的稗史、野史《天禄阁外史》。②指某些旧小说《儒林外史》。③旧时某些文人的别号白云外史(即清代恽格)。
外钱
[相关解释]
1.犹外快。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
1.犹外快。指正常收入以外的收入。
大从
[相关解释]
1.指正常秩序。
1.指正常秩序。
大道
[相关解释]
1.宽阔的道路。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4.指自然法则。 5.谓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1.宽阔的道路。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4.指自然法则。 5.谓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实廪
[相关解释]
1.充实粮仓。 2.指正额廪生。
1.充实粮仓。 2.指正额廪生。
尝汤戏
[相关解释]
1.清习俗,筵宴中要献过汤才开始演戏。"尝汤戏"指正本以外先演的短戏。
1.清习俗,筵宴中要献过汤才开始演戏。"尝汤戏"指正本以外先演的短戏。
就正
[相关解释]
请求指正现将拙文公开发表,以~于读者。
请求指正现将拙文公开发表,以~于读者。
履端
[相关解释]
1.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余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 3.泛指事物的开始。
1.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余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 3.泛指事物的开始。
常度
[相关解释]
1.固定的规律或法度。 2.一定的标准﹑规格。 3.指正常的方式。 4.常态。
1.固定的规律或法度。 2.一定的标准﹑规格。 3.指正常的方式。 4.常态。
开岁
[相关解释]
1.新的一年开始。 2.特指正月。 3.明年,明年初。
1.新的一年开始。 2.特指正月。 3.明年,明年初。
开正
[相关解释]
1.指正月初。
1.指正月初。
弦直
[相关解释]
1.语本《后汉书·五行志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因以"弦直"指正直。 2.指挺直。
1.语本《后汉书·五行志一》"顺帝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因以"弦直"指正直。 2.指挺直。
志书
[相关解释]
1.记事之书◇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 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1.记事之书◇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 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惟正之供
[相关解释]
1.《书.无逸》"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言惟正税是进◇指正税。古代法定百姓交纳的赋税。
1.《书.无逸》"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言惟正税是进◇指正税。古代法定百姓交纳的赋税。
折正
[相关解释]
1.指正;纠正。
1.指正;纠正。
指喻
[相关解释]
1.指正告知。
1.指正告知。
指正
[相关解释]
①指出并改正错误这一现象是我们竭力想要指正的。②指教订正请读者指正。
①指出并改正错误这一现象是我们竭力想要指正的。②指教订正请读者指正。
散段
[相关解释]
1.宋代指正杂剧演出之后的零星节目。
1.宋代指正杂剧演出之后的零星节目。
昆吾
[相关解释]
1.山名。 2.美石名。 3.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 4.古掌管冶铸之官。 5.夏商之间部落名。己姓。初封于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后为商汤所灭。 6.指昆吾之君。 7.古丘名。传说太阳正午所经之处。 8.借指正午。 9.地名。在长安南,靠终南山,汉代属上林苑的范围。
1.山名。 2.美石名。 3.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剑。 4.古掌管冶铸之官。 5.夏商之间部落名。己姓。初封于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后为商汤所灭。 6.指昆吾之君。 7.古丘名。传说太阳正午所经之处。 8.借指正午。 9.地名。在长安南,靠终南山,汉代属上林苑的范围。
晌午歪
[相关解释]
1.指正午之后,约一两点钟之间。
1.指正午之后,约一两点钟之间。
月吉
[相关解释]
1.农历每月初一或指正月初一。《周礼.地官.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媋有学者。"郑玄注"月吉,每月朔日也。"贾公彦疏引杜子春曰"当为正月吉日。"一说指一月中的吉日。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朔日不谓之吉日》。
1.农历每月初一或指正月初一。《周礼.地官.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媋有学者。"郑玄注"月吉,每月朔日也。"贾公彦疏引杜子春曰"当为正月吉日。"一说指一月中的吉日。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朔日不谓之吉日》。
朔旦
[相关解释]
1.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
1.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
杂役
[相关解释]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 2.各种差使。 3.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 2.各种差使。 3.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
正中
[相关解释]
1.正当中。 2.谓日当天之中。指正午时分。
1.正当中。 2.谓日当天之中。指正午时分。
正五九
[相关解释]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1.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宋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
正拜
[相关解释]
1.指正式拜官。
1.指正式拜官。
正气
[相关解释]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 3.正派;正经。 4.正常气色。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 3.正派;正经。 4.正常气色。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
正父
[相关解释]
1.指周成王之父武王。《书.洛诰》"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孔颖达疏"正父谓武王﹐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孙星衍疏"正者,政人。父者,《说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 3.指正考父。春秋时宋人,历佐戴﹑武﹑宣三公,位为上卿。
1.指周成王之父武王。《书.洛诰》"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孔颖达疏"正父谓武王﹐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孙星衍疏"正者,政人。父者,《说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 3.指正考父。春秋时宋人,历佐戴﹑武﹑宣三公,位为上卿。
正直
[相关解释]
1.公正无私;刚直坦率。 2.指正直的人。 3.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 4.不偏斜,不弯曲。
1.公正无私;刚直坦率。 2.指正直的人。 3.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 4.不偏斜,不弯曲。
正税
[相关解释]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 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1.旧指正额赋税。与"加耗"﹑"子税"等附加税相对。 2.旧指主要赋税,与各种杂税相对。如清代称田赋﹑丁赋为正税。称盐课﹑茶课﹑牙税﹑当税等等为杂税。
正穴
[相关解释]
1.指正式埋葬的墓穴。
1.指正式埋葬的墓穴。
正钱
[相关解释]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 2.指正式的赎身钱。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 2.指正式的赎身钱。
求正
[相关解释]
1.寻求正道。 2.请求指正。
1.寻求正道。 2.请求指正。
现行犯
[相关解释]
1.法律上指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罪犯。
1.法律上指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罪犯。
直绳
[相关解释]
1.正直如绳墨。 2.指正直的人。 3.以法制裁。 4.喻法制。
1.正直如绳墨。 2.指正直的人。 3.以法制裁。 4.喻法制。
石民
[相关解释]
1.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一说指正民,与闲民相对。
1.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一说指正民,与闲民相对。
端直
[相关解释]
1.正﹐不歪斜;直﹐不弯曲。 2.正直。 3.指正直的人。
1.正﹐不歪斜;直﹐不弯曲。 2.正直。 3.指正直的人。
茧丝
[相关解释]
1.蚕丝。 2.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1.蚕丝。 2.泛指赋税。敛赋如抽丝于茧,故云。 3.指正月十五日夜以米﹑麦粉抟制的面茧。
行水
[相关解释]
1.行于水上。 2.流动的水;水流。 3.使水流通;治水。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1.行于水上。 2.流动的水;水流。 3.使水流通;治水。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解冻水
[相关解释]
1.指正月之水。
1.指正月之水。
诤臣
[相关解释]
1.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1.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
诲正
[相关解释]
1.教诲指正。
1.教诲指正。
请朔
[相关解释]
1.谓附庸请求奉行宗主国的正朔﹐愿为藩属。朔﹐指正朔﹐开国帝王新颁行的历法。
1.谓附庸请求奉行宗主国的正朔﹐愿为藩属。朔﹐指正朔﹐开国帝王新颁行的历法。
请正
[相关解释]
1.请求指正。多用为敬辞。
1.请求指正。多用为敬辞。
谠正
[相关解释]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论。
1.正直。 2.指正直的言论。
谠直
[相关解释]
1.正直。亦指正直的人。
1.正直。亦指正直的人。
贞廉
[相关解释]
1.正直廉洁。 2.指正直廉洁之士。
1.正直廉洁。 2.指正直廉洁之士。
贞类
[相关解释]
1.善类。指正人君子。
1.善类。指正人君子。
贞观
[相关解释]
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 2.指正大的道理。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5.正可观赏。
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 2.指正大的道理。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5.正可观赏。
财正
[相关解释]
1.裁正,指正。财,通"裁"。
1.裁正,指正。财,通"裁"。
适嗣
[相关解释]
1.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1.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适室
[相关解释]
1.即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 2.指正妻。
1.即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 2.指正妻。
阅正
[相关解释]
1.谦辞。审阅指正。
1.谦辞。审阅指正。
阪泉师
[相关解释]
1.黄帝征伐蚩尤的军队。借指正义之师。
1.黄帝征伐蚩尤的军队。借指正义之师。
雀鼠耗
[相关解释]
1.《梁书.张率传》﹕"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遂耗太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后以指正税外加征之粮。
1.《梁书.张率传》﹕"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遂耗太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后以指正税外加征之粮。
雅正
[相关解释]
①规范的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②方正;正直生性雅正。③请人指正的客气话。常用于书画题款上敬请雅正。
①规范的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②方正;正直生性雅正。③请人指正的客气话。常用于书画题款上敬请雅正。
雅郑
[相关解释]
1.雅乐和郑声。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2.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1.雅乐和郑声。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2.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预考
[相关解释]
1.指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在预考中盐参加正式考试的人员。
1.指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在预考中盐参加正式考试的人员。
首嫡
[相关解释]
1.旧指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1.旧指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鼻垩挥斤
[相关解释]
1.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1.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