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7 查到相关政教的内容。
带有政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乡大夫 [相关解释]
1.周官名。天子六乡,每乡以卿一人各掌其政教禁令,位在司徒之下。
人存政举 [相关解释]
1.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体元居正 [相关解释]
1.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晋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孔颖达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
修攘 [相关解释]
1.内修政教,抵御外敌。
修政 [相关解释]
1.修明政教。 2.治理,统治。
偏政 [相关解释]
1.偏颇的政教。
元凯 [相关解释]
1.亦作"元恺"。 2."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举之于尧,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3.泛指贤臣﹑才士。
入竟问禁 [相关解释]
1.谓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竟,"境"的古字。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六经皆史 [相关解释]
1.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龚自珍﹑章炳麟亦倡此说。参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易教》﹑《经解》﹐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司铎 [相关解释]
1.谓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故称。 2.古代军中负责击钲铎以传令的人。 3.春秋鲁国宫名。 4.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也称司祭。译自拉丁文sacerdotes(单数作sacerdos)。中国天主教最初音译"撒责尔铎德",简称"铎德",后来用儒家关于"施政教时振木铎"的说法,改为"司铎"。
哈里发 [相关解释]
①穆罕默德逝世(公元632)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称呼。②我国伊斯兰教对在寺院中学习伊斯兰经典的人员的称呼。[阿拉伯khalīfah]
天铎 [相关解释]
1.《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即以"天铎"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宣政 [相关解释]
1.宣扬政教。 2.唐长安宫殿名。在大明宫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3.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的并称。亦借指宋徽宗。
帝师 [相关解释]
1.帝王的老师。 2.元僧官名。元制,皇帝即位初,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 3.古星名。
建极 [相关解释]
1.建立中正之道。语本《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一说谓建立法度﹑准则。蔡沈集传"建,立也。极,犹北极之极。至极之义,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 2.指帝王即位。
振铎 [相关解释]
1.摇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铎,有舌的大铃。 2.谓从事教职。
政学 [相关解释]
1.犹政教。
政教 [相关解释]
1.政治与教化。 2.指军中号令。 3.政权与教权。参见"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 [相关解释]
1.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古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君主同时亦是该国国教教主,欧洲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教皇直接掌握政权,这些国家实行的即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我国西藏,从十七世纪中叶到解放前也曾存在受中央政权册封的喇嘛教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
教皇国 [相关解释]
公元756-1870年意大利中部由教皇统治的政教合一国家。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矮子)将从伦巴德王国夺来的从腊万纳至罗马的一片土地赠给教皇,教皇国从此开始。到近代国土逐渐缩小,1870年全部并入意大利王国,教皇退居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1929年建立梵蒂冈城国。
木铎 [相关解释]
1.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2.以喻宣扬教化的人。
梧凤之鸣 [相关解释]
1.《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治教 [相关解释]
1.犹政教。指政事与教化。
治象 [相关解释]
1.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
玄堂 [相关解释]
1.北向的堂。古天子冬月所居。 2.指坟墓。 3.夏代天子宣明政教的明堂。
理节 [相关解释]
1.谓政教有条理﹑节度。
璧堂 [相关解释]
1.辟雍与明堂的并称。辟雍,太学,环之以水,形似璧。明堂,宣明政教的厅堂。
疵国 [相关解释]
1.有弊病之国。言政教不善。
绍衣 [相关解释]
1.《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维翰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毛传"翰,干也。"郑玄笺"王后为之干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后因以"维翰"喻捍卫。亦指保卫国家的重臣。
计偕 [相关解释]
1.《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赞道 [相关解释]
1.辅佐政教。
醲化 [相关解释]
1.谓以宽厚的德政教化黎民。
重屋 [相关解释]
1.重檐之屋。商代天子用以宣明政教的大厅堂。 2.指高楼。
金口木舌 [相关解释]
1.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铎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问禁 [相关解释]
1.初至异地,先访问其政教风俗的禁忌,以免触犯。
随计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行﹐后遂以"随计"指举子赴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