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8 查到相关政机的内容。
带有政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下县 [相关解释]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相关解释]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中国最高行政机关。组成人员有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行使宪法赋予的领导全国行政工作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关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国家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点。
人民委员会 [相关解释]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克里姆林宫 [相关解释]
俄国沙皇的宫殿,在莫斯科市中心。十月革命后是原苏联最高党政机关的所在地。常用做原苏联官方的代称。[英kremlin,从俄Кремль]
公库 [相关解释]
1.官府之仓库。 2.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库事务由该上级政府公库主管机关核准的银行代理;在未设银行的地方﹐指定邮政机关代理。
六部 [相关解释]
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一般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统称六部。
内禁 [相关解释]
1.宫禁。用指朝政机要。 2.佛教徒的戒律。
内阁 [相关解释]
①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②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的人员组成。首脑叫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总长、大臣或相。③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国务院称为内阁。
北庭都护府 [相关解释]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卫队 [相关解释]
1.旧时军政机关和高级军官用来保护自己的部队或警卫人员。
县亭 [相关解释]
1.泛称一般地方行政机关。亭为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相关解释]
广义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统称。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局、科)。公安机关是治安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参加司法工作。狭义专指国家的审判机关,即法院。
商曹 [相关解释]
1.掌管商业的行政机关。
大行政区 [相关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行政区的最大一级﹐介于中央与省级之间。共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并设立大行政区一级行政机构。1954年撤销。
头厅 [相关解释]
1.古代称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
奴尔干都司 [相关解释]
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代设于东北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1409年于黑龙江口附近的奴尔干城建立,派有驻兵,中央政府经常遣官员至此巡视。
寺省 [相关解释]
1.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
工党 [相关解释]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工部局 [相关解释]
1.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设立的行政机关,是帝国主义执行殖民政策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上海﹑天津等地租界由日伪政府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
府城 [相关解释]
旧时指府一级的行政机构所在的城市。
支应局 [相关解释]
1.清代后期,各省总督﹑巡抚可以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置支应局,为非正式的财政机构。
政务院 [相关解释]
1.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在1954年9月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称国务院。
政府 [相关解释]
即国家行政机关。按管辖范围分,单一制国家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复合制国家有联邦政府和邦(州)政府。通常指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
政机 [相关解释]
1.指政务。
权力机关 [相关解释]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民主监督 [相关解释]
在我国,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共同的政治准则的基础上互相提出意见和批评,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政策的执行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等。广义还指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批评和监督。
省城 [相关解释]
1.省行政机关所在地。
石烈 [相关解释]
1.女真语。指县以下的行政机构,相当于乡。
禁止小便 [相关解释]
话剧剧本。陈白尘作于1940年。在国民党一行政机关里,当官的终日享乐,高级职员靠裙带关系升官发财,平日都不上班;整日只有几个下级职员在虚应故事。某日听说有要员来视察”,几个人如临大敌,为拟一块禁止小便”的牌子而慌作一团。
组阁 [相关解释]
1.组织内阁。由内阁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阁员组成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2.泛指组织领导班子。
行中书省 [相关解释]
简称行省”。官署名。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外,又于全国分设十一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丞相、平章等官掌地区政务。
行政处分 [相关解释]
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违纪尚未构成犯罪或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公务员的制裁。在我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等对违法违纪成员的制裁。亦称纪律处分,但是纪律处分还包括党纪处分、团纪处分等,并不都是行政处分。不同于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 [相关解释]
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制裁。不同于行政处分。我国在1996年3月公布行政处罚法,规定了有关事项。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复议 [相关解释]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对于被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复议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不适用调解。国务院在1990年发布《行政复议条例》,1994年作了修订。
行政行为 [相关解释]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由法律授权的组织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行为。其中,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称为抽象行政行为;针对特定的对象所实施的行为,称为具体行政行为,如公安机关对某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等。
行省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2.借指该省官。 3.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
西域都护府 [相关解释]
古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西汉于公元前60年始设,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监护西域三十六国。王莽时废置,东汉曾两次复置。
视学 [相关解释]
1.周制,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视学"。 2.天子亲往或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礼记.学记》"未卜秂,不视学。"孔颖达疏"视学谓考试学者经业。或君亲往,或使有司为之,非天子大礼也。"《新唐书.礼乐志四》"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狩﹑视学﹑耕籍﹑拜陵。"后泛指官员考察学政。 3.学官名。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各省提学使司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各级劝学所亦各设视学一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仍设视学。国民党统治时期
计省 [相关解释]
1.宋代管理国家财经事务最高行政机关三司的别称。
财政结余 [相关解释]
也称预算结余”。各级财政机关执行年度预算收支的结余。在各级总预算单位中,其年终的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的全年收入合计,大于其预算支出、上解支出、补助支出等的全年支出合计,其差额即为本年财政结余。
赤历 [相关解释]
1.亦作"赤历"。 2.宋至清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
边亭 [相关解释]
1.边地的亭。亭是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 2.边地的驿亭。 3.边地的亭燧﹑亭障。 4.泛指边疆。
邮政 [相关解释]
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讯部门。中国古代官府设置驿站,利用马、车、船等传递官方文书和军情,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英国于19世纪前期在主要城市设置邮政机构,采用邮票形式作为邮资(寄递费用)已付的凭证,为大众寄递各种邮件,是现代邮政的开始。
邮政储蓄 [相关解释]
由邮政机构举办的居民储蓄业务。始创于英国,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邮政机构都举办储蓄业务。其储蓄种类除一般银行办理的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外,还因邮政机构具有网点多等特点,有异地存取、全市通兑等储蓄。
郑成功(1624-1662) [相关解释]
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镇公所 [相关解释]
1.旧时办理一镇事务的行政机构。
驻地 [相关解释]
1.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所驻的地方。 2.地方行政机关所在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