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3 查到相关教义的内容。
带有教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九
[相关解释]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3.满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1.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 2.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 3.满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 4.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一腊
[相关解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三清境
[相关解释]
1.道教语。指大罗天一气所化的天界,为三洞教主所居的最高仙境,即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见《道教义枢》卷七。
1.道教语。指大罗天一气所化的天界,为三洞教主所居的最高仙境,即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见《道教义枢》卷七。
三点
[相关解释]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三藏
[相关解释]
1.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1.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三观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1.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三论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九会
[相关解释]
1.多次会盟。 2.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 3.九次交遇。
1.多次会盟。 2.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 3.九次交遇。
传教
[相关解释]
1.掌传教令的郡吏。 2.传布教义。
1.掌传教令的郡吏。 2.传布教义。
佛义
[相关解释]
1.佛教的教义。
1.佛教的教义。
佛旨
[相关解释]
1.佛教教义。
1.佛教教义。
佛曲
[相关解释]
1.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变文旧亦混称为佛曲。
1.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咒,偈﹑吟﹑赞杂用,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变文旧亦混称为佛曲。
佛法
[相关解释]
①佛教的教义。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认为佛所具有的法力。
①佛教的教义。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认为佛所具有的法力。
佛窟
[相关解释]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佛说
[相关解释]
1.谓佛所宣扬的教义。
1.谓佛所宣扬的教义。
修道
[相关解释]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 2.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 3.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 4.遵循某种原则﹑规律。
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 2.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 3.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 4.遵循某种原则﹑规律。
僧宝
[相关解释]
1.佛教三宝之一。原指僧团,后泛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
1.佛教三宝之一。原指僧团,后泛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
六相
[相关解释]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1.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内法
[相关解释]
1.指佛教教义。
1.指佛教教义。
劝化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宣传教义,使人感悟向善。 2.常用指劝教,劝勉。 3.犹募化。劝人施舍财物。
1.佛教语。宣传教义,使人感悟向善。 2.常用指劝教,劝勉。 3.犹募化。劝人施舍财物。
十玄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1.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印度教
[相关解释]
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原罪
[相关解释]
1.宽宥罪过。 2.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谓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基督教并认为此罪一直传至所有后代,为此需要基督的救赎。亦喻指与生俱来的罪过。
1.宽宥罪过。 2.基督教重要教义之一。谓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故名。基督教并认为此罪一直传至所有后代,为此需要基督的救赎。亦喻指与生俱来的罪过。
噶举派
[相关解释]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1.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玛尔巴创立。一传弥拉惹巴,再传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噶当派
[相关解释]
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1.喇嘛教派之一。"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西藏僧人仲敦巴创立。宋嘉佑元年(1056年),仲敦巴建热振寺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四圣谛
[相关解释]
1.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盘。
1.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盘。
四谛
[相关解释]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即苦、集、灭、道四谛。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即苦、集、灭、道四谛。
圣谕
[相关解释]
1.皇帝训诫臣下的诏令或语言。 2.指教会根据教义所作的告诫性宣传。
1.皇帝训诫臣下的诏令或语言。 2.指教会根据教义所作的告诫性宣传。
圣谛
[相关解释]
1.梵文的意译﹐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
1.梵文的意译﹐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
宗教
[相关解释]
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认为这种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还有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以及中国的道教等民族宗教。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义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和祭仪制度等。
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力量的社会意识形态。认为这种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世界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还有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以及中国的道教等民族宗教。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义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和祭仪制度等。
宗教改革运动
[相关解释]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关解释]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布教
[相关解释]
1.颁布教令;施行教化。 2.佛教语。传布教义。
1.颁布教令;施行教化。 2.佛教语。传布教义。
布道
[相关解释]
1.指基督教宣讲教义。
1.指基督教宣讲教义。
异道
[相关解释]
1.不同的方法。 2.指别的方法。 3.指志趣或本性不同。 4.思想理论不同。 5.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 6.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
1.不同的方法。 2.指别的方法。 3.指志趣或本性不同。 4.思想理论不同。 5.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 6.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
律乘
[相关解释]
1.戒律的教义。
1.戒律的教义。
教义
[相关解释]
某一种宗教所信奉的道理。
某一种宗教所信奉的道理。
教法
[相关解释]
1.亦作"教灋"。法典;法规。 2.犹教义,教理。 3.教育方法。
1.亦作"教灋"。法典;法规。 2.犹教义,教理。 3.教育方法。
散说
[相关解释]
1.犹布说。传布教义。
1.犹布说。传布教义。
方广
[相关解释]
1.面积;范围。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 3.指佛寺。
1.面积;范围。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 3.指佛寺。
无体
[相关解释]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
显教
[相关解释]
1.能以语言文字阐明佛教教义的教派。与密教相对而言。天台﹑华严﹑净土诸宗属显教。
1.能以语言文字阐明佛教教义的教派。与密教相对而言。天台﹑华严﹑净土诸宗属显教。
本教
[相关解释]
1.谓农事。 2.根本性的教育。 3.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吐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八世纪后势力逐渐衰微。在与佛教的长期相互斗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逐渐形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藏语称"本波"。也叫"钵教"﹑"笨教",俗称"黑教"。
1.谓农事。 2.根本性的教育。 3.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吐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八世纪后势力逐渐衰微。在与佛教的长期相互斗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逐渐形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藏语称"本波"。也叫"钵教"﹑"笨教",俗称"黑教"。
本生
[相关解释]
1.亲生父母。 2.亲生,生身。 3.指嫡亲。 4.犹个人,自身。 5.巴利文j?taka的意译,音译"阇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1.亲生父母。 2.亲生,生身。 3.指嫡亲。 4.犹个人,自身。 5.巴利文j?taka的意译,音译"阇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楞伽
[相关解释]
1.亦作"楞迦"。 2.山名。梵文lank?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3.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1.亦作"楞迦"。 2.山名。梵文lank?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3.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浄理
[相关解释]
1.佛教的教义。
1.佛教的教义。
清真教
[相关解释]
1.即伊斯兰教。明清时,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教义,曾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以称颂该教崇奉的真主,故名。
1.即伊斯兰教。明清时,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伊斯兰教教义,曾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谓之清真"等语,以称颂该教崇奉的真主,故名。
演法
[相关解释]
1.宣讲教义。 2.谓传布教义的方式。
1.宣讲教义。 2.谓传布教义的方式。
灵匠
[相关解释]
1.巧匠。 2.指对宗教义理有很深造诣的人。
1.巧匠。 2.指对宗教义理有很深造诣的人。
犹太教
[相关解释]
犹太人所信奉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圣经·旧约全书》。崇拜独一真神”雅赫维,信仰犹太民族是与神立约的特选子民”,教义教规系由雅赫维通过摩西传授而来。当代犹太教有正统、改革、保守三大派别。神职人员称拉比”。12世纪曾有一支犹太人定居中国开封,设立会堂,名其教为天教”或一赐乐业教”。
犹太人所信奉的宗教。主要经典为《圣经·旧约全书》。崇拜独一真神”雅赫维,信仰犹太民族是与神立约的特选子民”,教义教规系由雅赫维通过摩西传授而来。当代犹太教有正统、改革、保守三大派别。神职人员称拉比”。12世纪曾有一支犹太人定居中国开封,设立会堂,名其教为天教”或一赐乐业教”。
玄师
[相关解释]
1.释道称深通经义﹑教义的人。
1.释道称深通经义﹑教义的人。
玄珠
[相关解释]
1.黑色明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 4.比喻葡萄。 5.指墨。
1.黑色明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 4.比喻葡萄。 5.指墨。
玄言
[相关解释]
1.指魏晋间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2.指老庄之书。 3.指道教义理。
1.指魏晋间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2.指老庄之书。 3.指道教义理。
玄谈
[相关解释]
1.指汉魏以来以老庄之道和《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2.泛指脱离实际的空论。 3.犹预言。玄,通"悬"。 4.佛教语。对佛教义理的阐述。如《华严玄谈》﹑《十玄谈》。
1.指汉魏以来以老庄之道和《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谈论。 2.泛指脱离实际的空论。 3.犹预言。玄,通"悬"。 4.佛教语。对佛教义理的阐述。如《华严玄谈》﹑《十玄谈》。
玉泉宗
[相关解释]
1.佛教天台宗的别名。隋智者大师(智顗)先居天台寺,说法立天台宗后居湖北当阳县西玉泉山,故又称其教义为玉泉宗。参阅隋灌顶《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1.佛教天台宗的别名。隋智者大师(智顗)先居天台寺,说法立天台宗后居湖北当阳县西玉泉山,故又称其教义为玉泉宗。参阅隋灌顶《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真乘
[相关解释]
1.佛家谓真实的教义。
1.佛家谓真实的教义。
真道
[相关解释]
1.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1.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神道教
[相关解释]
简称神道”。日本的民族宗教。起源于原始宗教,后吸收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崇拜多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教派众多,大致可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大系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祠官”、祠掌”等。
简称神道”。日本的民族宗教。起源于原始宗教,后吸收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崇拜多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教派众多,大致可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大系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祠官”、祠掌”等。
禅乘
[相关解释]
1.泛指佛教所称修行方法和教义。禅,禅那;乘,运载。即梵文y?na(衍那)的意译。
1.泛指佛教所称修行方法和教义。禅,禅那;乘,运载。即梵文y?na(衍那)的意译。
禅关
[相关解释]
1.禅门。 2.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 3.指入佛门修道者。
1.禅门。 2.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 3.指入佛门修道者。
禅机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2.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3.禅法机要。
1.佛教禅宗和尚谈禅说法时,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得以触机领悟,故名。 2.用以称能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妙语。 3.禅法机要。
禅机(chán-)
[相关解释]
禅宗和尚在讲授佛法时,常用含有精义要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触机领悟,这种精义要诀称为禅机”此乃禅机隐语,不可明说。
禅宗和尚在讲授佛法时,常用含有精义要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使人触机领悟,这种精义要诀称为禅机”此乃禅机隐语,不可明说。
福音
[相关解释]
①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②比喻有利于公众的好消息希望你能带来~。
①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②比喻有利于公众的好消息希望你能带来~。
经典
[相关解释]
①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②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马列主义~著作 ㄧ~作家 。
①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②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马列主义~著作 ㄧ~作家 。
经变
[相关解释]
1.即变相。指据佛经故事所作的绘画﹑雕刻或说唱文学,用以宣传教义。
1.即变相。指据佛经故事所作的绘画﹑雕刻或说唱文学,用以宣传教义。
经院哲学
[相关解释]
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基督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也叫烦琐哲学。
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基督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也叫烦琐哲学。
维摩诘
[相关解释]
1.[梵语vimalakīrti]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佛经中人名。《维摩诘经》中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是毘耶离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教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2.指《维摩诘经》。
1.[梵语vimalakīrti]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佛经中人名。《维摩诘经》中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是毘耶离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教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2.指《维摩诘经》。
聂斯脱利派
[相关解释]
1.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唐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1.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所倡导的教义﹐故名。曾于唐代传入我国﹐称景教。
觉悟
[相关解释]
①由迷惑而明白;由凝而认清;醒悟政治~ㄧ经过学习,大家的~都提高了ㄧ他终于~到蛮干是不行的。②佛教指领悟教义的真谛。
①由迷惑而明白;由凝而认清;醒悟政治~ㄧ经过学习,大家的~都提高了ㄧ他终于~到蛮干是不行的。②佛教指领悟教义的真谛。
觉海
[相关解释]
1.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喻其教义深广。
1.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喻其教义深广。
讲经说法
[相关解释]
1.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
1.讲论宗教经典﹐宣传教义。
说教
[相关解释]
1.讲解和教授。 2.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 3.宗教信徒宣传教义。
1.讲解和教授。 2.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 3.宗教信徒宣传教义。
说法
[相关解释]
1.宣讲宗教教义。 2.引申为讲解道理。 3.说书的方法。 4.措词。 5.意见﹔见解。
1.宣讲宗教教义。 2.引申为讲解道理。 3.说书的方法。 4.措词。 5.意见﹔见解。
谈妙
[相关解释]
1.谈说宗教义理。
1.谈说宗教义理。
谈玄
[相关解释]
1.谈论玄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2.谈论宗教义理。 3.玄学内容之一。
1.谈论玄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2.谈论宗教义理。 3.玄学内容之一。
谈禅
[相关解释]
1.谈说佛教教义。
1.谈说佛教教义。
谈空
[相关解释]
1.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1.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赞美诗
[相关解释]
1.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亦泛指对其他事物赞美颂扬的诗歌。
1.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亦泛指对其他事物赞美颂扬的诗歌。
过和尚
[相关解释]
1.指唐高僧鉴真。因其东渡至日本传播佛教教义,故称。
1.指唐高僧鉴真。因其东渡至日本传播佛教教义,故称。
醒药
[相关解释]
1.醒酒的药。比喻警醒世俗的佛教教义。
1.醒酒的药。比喻警醒世俗的佛教教义。
释义
[相关解释]
1.解释义理;阐明意义。 2.解释词义或文义。亦指所解释的文字。 3.指佛教教义。
1.解释义理;阐明意义。 2.解释词义或文义。亦指所解释的文字。 3.指佛教教义。
金真
[相关解释]
1.金质纯真。比喻品行贞正纯粹。 2.犹真诠。指道教教义。
1.金质纯真。比喻品行贞正纯粹。 2.犹真诠。指道教教义。
青眼律
[相关解释]
1.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瞳子绀青色。因以"青眼律"指佛教教义或佛教戒律。
1.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瞳子绀青色。因以"青眼律"指佛教教义或佛教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