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9 查到相关敦煌的内容。
带有敦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曜历
[相关解释]
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三危
[相关解释]
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上大人
[相关解释]
1.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画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唐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1.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画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唐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
丝绸之路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代
1.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代
二妙
[相关解释]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云冈石窟
[相关解释]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现存洞窟五十三个,东西绵延长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万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达17米。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现存洞窟五十三个,东西绵延长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万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达17米。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更调
[相关解释]
1.民间曲调名。又称叹五更。一般五叠,每叠十句四十八字。唐敦煌曲子中已见。
1.民间曲调名。又称叹五更。一般五叠,每叠十句四十八字。唐敦煌曲子中已见。
佛窟
[相关解释]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1.佛寺的一种。即石窟寺。就山壁开凿而成,窟内雕有佛像及宣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的壁画等。我国著名的佛窟有敦煌﹑龙门﹑云岗等。
刺山
[相关解释]
1.旧传甘肃敦煌东南一百三十里有悬泉水,出龙勒山腹『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沙洲》◇遂以为典实。
1.旧传甘肃敦煌东南一百三十里有悬泉水,出龙勒山腹『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沙洲》◇遂以为典实。
壁画
[相关解释]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
干愁
[相关解释]
1.没来由的愁闷。唐韩愈《感春》诗之四"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干愁干忙》。
1.没来由的愁闷。唐韩愈《感春》诗之四"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参阅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五篇。一说,空发愁而无济于事。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干愁干忙》。
拓本
[相关解释]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敦煌
[相关解释]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
敦煌五龙
[相关解释]
1.晋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张甝﹑索絞﹑索永的合称。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称。
1.晋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张甝﹑索絞﹑索永的合称。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称。
敦煌变文
[相关解释]
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
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
敦煌变文集
[相关解释]
今人王重民等编。八卷。前三卷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至六卷为佛经故事,卷七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为《搜神记》和《孝子传》。系根据一百八十七种敦煌写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种作品。是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今人王重民等编。八卷。前三卷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至六卷为佛经故事,卷七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为《搜神记》和《孝子传》。系根据一百八十七种敦煌写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种作品。是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敦煌市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党河流域,兰新铁路经过北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设市。人口1243万(1995年)。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玉门关、阳关等古迹。
在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西端、党河流域,兰新铁路经过北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设市。人口1243万(1995年)。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玉门关、阳关等古迹。
敦煌石窟
[相关解释]
中国著名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等四区。一般指莫高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著名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等四区。一般指莫高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词
[相关解释]
清末(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世称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五代词。约写于公元8-10世纪。多为无名氏的作品,包含部分民间创作,也有极少数可考知作者的文人词。是研究词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末(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世称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五代词。约写于公元8-10世纪。多为无名氏的作品,包含部分民间创作,也有极少数可考知作者的文人词。是研究词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
月氏
[相关解释]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棋经
[相关解释]
1.关于棋术的专书。亦指棋术。敦煌写本中有《棋经》一卷(s5574号),存169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棋经》七篇,第二部分是梁武帝的《棋评要略》。宋张靖着有《棋经十三篇》。
1.关于棋术的专书。亦指棋术。敦煌写本中有《棋经》一卷(s5574号),存169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棋经》七篇,第二部分是梁武帝的《棋评要略》。宋张靖着有《棋经十三篇》。
概况
[相关解释]
大概的情况生活~ㄧ敦煌历史~。
大概的情况生活~ㄧ敦煌历史~。
洞仙歌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洞仙词》﹑《洞中仙》﹑《羽仙歌》等。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字句格律与宋词异。宋词有令词﹑慢词两体。令词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词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双调,仄韵。参阅《词谱》卷二十。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正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洞仙词》﹑《洞中仙》﹑《羽仙歌》等。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收此调二首,字句格律与宋词异。宋词有令词﹑慢词两体。令词有八十三字或九十三字等,慢词有一百十八字或一百二十六字等,均双调,仄韵。参阅《词谱》卷二十。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正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王梵志
[相关解释]
初唐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诗以说理为主,重视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语言浅近、诙谐,多用俗语俚词。部分作品宣扬佛教思想。作品在唐代流传甚广,后多失传,清末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的手抄本。今人的校辑本存其诗三百四十八首。
初唐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诗以说理为主,重视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语言浅近、诙谐,多用俗语俚词。部分作品宣扬佛教思想。作品在唐代流传甚广,后多失传,清末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的手抄本。今人的校辑本存其诗三百四十八首。
王重民(1903-1975)
[相关解释]
目录版本学家。字友三,河北高阳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在北京图书馆工作。1934年起相继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47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教授。著有《英伦所藏敦煌经卷访问记》、《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目录版本学家。字友三,河北高阳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在北京图书馆工作。1934年起相继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47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教授。著有《英伦所藏敦煌经卷访问记》、《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瓜州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晋昌(今甘肃什西县东南)。 3.见"瓜洲"。
1.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一说﹐在今秦岭南北两坡。参阅顾颉刚《史林杂识.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晋昌(今甘肃什西县东南)。 3.见"瓜洲"。
石窟
[相关解释]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要隘
[相关解释]
险而扼要的关口在古代,敦煌是通往西域的要隘。
险而扼要的关口在古代,敦煌是通往西域的要隘。
词文
[相关解释]
1.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敦煌文献中存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以平声押韵﹐一韵到底﹐均为七字句﹐没有散文说白。参阅吴世昌《敦煌卷考释》﹑冯沅君《补校》。
1.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敦煌文献中存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以平声押韵﹐一韵到底﹐均为七字句﹐没有散文说白。参阅吴世昌《敦煌卷考释》﹑冯沅君《补校》。
转变
[相关解释]
1.转换改变。 2.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变文作品于清光绪间始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1.转换改变。 2.唐代说唱艺术的一种。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变文作品于清光绪间始在敦煌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进舍女婿
[相关解释]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迦兰陀
[相关解释]
1.亦作"迦兰陁"。 2.梵语kalandaka的音译。(1)本为古印度人名。佛说法于王舍城,迦兰陀以其所有竹园起精舍奉佛,后因以其名称该僧园。晋法显《佛国记》"出旧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现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王请佛于迦兰陁竹林,敷演于甚深密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山城北门行一里余,至迦兰陁竹园,今有精舍,石基砖室,东辟其户。"(2)山鼠名。佛书谓昔有毘舍离王入山,眠于树下。有毒蛇出欲害王,山鼠鸣叫,使王觉醒,王感其恩,因号山
1.亦作"迦兰陁"。 2.梵语kalandaka的音译。(1)本为古印度人名。佛说法于王舍城,迦兰陀以其所有竹园起精舍奉佛,后因以其名称该僧园。晋法显《佛国记》"出旧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现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王请佛于迦兰陁竹林,敷演于甚深密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山城北门行一里余,至迦兰陁竹园,今有精舍,石基砖室,东辟其户。"(2)山鼠名。佛书谓昔有毘舍离王入山,眠于树下。有毒蛇出欲害王,山鼠鸣叫,使王觉醒,王感其恩,因号山
迦蓝
[相关解释]
1.即伽蓝。梵语僧伽蓝摩音译的略称。(1)指佛寺。《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会昌既临朝之日,不有三寶,毁坼迦蓝。"(2)指佛教僧侣。《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女嫁者,迦蓝衣横幅合缝如井阑,首戴花宝。婆罗门牵婿与妇握手相付,咒愿吉利。"(3)指寺院中的护法神。《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庵一进三间,前边一尊迦蓝菩萨。"
1.即伽蓝。梵语僧伽蓝摩音译的略称。(1)指佛寺。《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会昌既临朝之日,不有三寶,毁坼迦蓝。"(2)指佛教僧侣。《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女嫁者,迦蓝衣横幅合缝如井阑,首戴花宝。婆罗门牵婿与妇握手相付,咒愿吉利。"(3)指寺院中的护法神。《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庵一进三间,前边一尊迦蓝菩萨。"
阳关
[相关解释]
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5.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 6.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5.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 6.古曲《阳关三叠》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阳关道
[相关解释]
也作阳关大道”。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代通西域的必经关口◇用以比喻宽阔的道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也作阳关大道”。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代通西域的必经关口◇用以比喻宽阔的道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陆浑
[相关解释]
1.古地名。也称瓜州﹐原指今甘肃敦煌一带。春秋时秦晋二国使居于其地之"允姓之戎"迁居伊川﹐以陆浑名之『置县。五代废。故城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1.古地名。也称瓜州﹐原指今甘肃敦煌一带。春秋时秦晋二国使居于其地之"允姓之戎"迁居伊川﹐以陆浑名之『置县。五代废。故城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鸣沙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宁夏中卫。隋置。 2.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3.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1.地名。在今宁夏中卫。隋置。 2.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3.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鸣沙山
[相关解释]
在甘肃省敦煌市南。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数十米。山丘为沙漠覆盖,登山远望,沙丘林立。据史书记载,天气晴朗之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有沙岭晴鸣”之称。山麓有月牙泉,别有一景。
在甘肃省敦煌市南。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数十米。山丘为沙漠覆盖,登山远望,沙丘林立。据史书记载,天气晴朗之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有沙岭晴鸣”之称。山麓有月牙泉,别有一景。
龙门石窟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