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文体的内容。
带有文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体 [相关解释]
1.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 2.事物的七个部分。 3.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
上梁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北魏温子升有《阊阖门上梁祝文》,宋王应麟谓为上梁文之始。见《困学纪闻.杂识》。
专号 [相关解释]
1.以某项内容或某一文体为中心而编成的一期刊物。
专集 [相关解释]
1.指某一作者的集子。 2.以某一内容或某一文体为中心而编辑的集子。
乐语 [相关解释]
1.谓乐歌的理论。 2.文体名。宋宫廷演剧,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遂成为文体,各作家常有所作。
书体 [相关解释]
1.字体。 2.文体。
书论 [相关解释]
1.文章,论着。 2.古代文体名。书与论。
事略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 2.指人的事迹大略。
今体 [相关解释]
1.文章﹑诗歌﹑书法都有今体,以别于古体。(1)指骈俪文体。《梁书.庚肩吾传》"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子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旧唐书.李商隐传》"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章二"所谓'今体',就是指的四六骈文。"(2)指唐代的律诗。参见"今体诗"。(3)指楷书书体。《法书要录》卷三引唐虞世南《书旨述》"俯于众美,会滋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
众制 [相关解释]
1.各种文体。
传记 [相关解释]
1.经书的注释。 2.泛指记载的文字。 3.文体名。亦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体变 [相关解释]
1.诗文体制或风格变化。
何论 [相关解释]
1.唐宋进士应试的一种文体名。
余制 [相关解释]
1.指传留下来的诗文体制。
俪体 [相关解释]
1.配偶。 2.匹配,与……结成配偶。 3.对偶的文体。
倔聱 [相关解释]
1.指文体古奥奇特,佶屈聱牙。
八体 [相关解释]
1.八种书体。秦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秦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体"。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汉书·艺文志》有《八体六技》。按﹐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楷书出现后所谓的八体﹐即古文﹑大篆﹑小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见唐张怀瓘《书断》◇以指书法。 2.指八种文体风格。
八股文 [相关解释]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四部分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文章题目摘自《四书》,所论内容必须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
公安体 [相关解释]
1.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
六体 [相关解释]
1.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2.指六书。 3.《尚书》的六种文体。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头﹑身和四肢。 6.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
六朝文 [相关解释]
1.指晋﹑宋﹑齐﹑梁﹑陈﹑隋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骈文"。
册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几策 [相关解释]
1.机谋。 2.宋代一种奏议的文体。如苏洵有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参阅宋苏洵《嘉佑集》卷一。
刀铭 [相关解释]
1.古代文体之一。刻在刀上的铭文。
募缘疏 [相关解释]
1.文体名。佛﹑道用以募化财物的文字,多用对偶文。
十体 [相关解释]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
叙传 [相关解释]
1.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汉书》有"叙传"一篇﹐分上下两卷。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古文字 [相关解释]
古代的文字。在我国指古代传下的篆文体系的文字,特指秦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古文辞类纂 [相关解释]
总集名。清代姚鼐编。七十五卷,按文体分十三类,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七百七十四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亦选录战国、秦汉及明清的作品。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源流。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选本。
史论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告语 [相关解释]
1.告诉;述说。 2.文体类别名。
哀祭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包括哀吊文与祭祀文。诔文﹑挽文﹑吊文﹑哀词等为伤逝之词;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庙﹑死者等为祭祀之词。
哀策 [相关解释]
1.亦作"哀册"。 2.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哀赞 [相关解释]
1.文体中哀辞的一种。用以哀悼死者而赞其功德。
品状 [相关解释]
1.记述人物品行的文章。状,文体名。
四书文 [相关解释]
1.明清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多取"四书"语命题,亦称八股文﹑时文。详"八股"。
四六 [相关解释]
1.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
四六文 [相关解释]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遣词华丽,多用典故,讲求句式对仗工整。
图赞 [相关解释]
1.亦作"圆赞"。 2.文体的一种,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
墓志铭 [相关解释]
文体名。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姓名、籍贯、生平等。铭用韵文撰写,以赞扬、悼念或安慰死者之词总括全篇。但也有只用志或铭的。
太学体 [相关解释]
1.宋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
奏对 [相关解释]
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2.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
奏议 [相关解释]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客难 [相关解释]
1.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汉东方朔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朔上书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着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
小山 [相关解释]
1.文体名。
小简 [相关解释]
1.稍微怠慢。 2.稍微简省。 3.简短的书信。 4.宋宣和以后﹐士大夫间通问﹐用骈俪文的笺启;又另附散文体手书﹐称为小简。
序传 [相关解释]
1.文体名。作者自叙的传记。以记述家世﹑生平为主,兼及编纂旨趣﹑体例等。序,亦写作"叙"。《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汉书》沿用其体,始称"叙传"。参阅唐刘知几《史通.序传》。
序引 [相关解释]
1.序和引。二者皆为文体名。"引"大致如序而稍简短。
序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详"序()"。
序赞 [相关解释]
1.亦作"序赞"。 2.文体名。其形式为简述他人生平,末加赞语。晋袁宏撰有《三国名臣序赞》,北魏李仲尚撰有《前汉功臣序赞》,分别见《文选》卷四七和《魏书》本传。
序跋 [相关解释]
文体名。序与跋的合称。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这类文章,古代多列于书后,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来一般置于书前,称为序”,而将置于书后的称为跋”,也称后序”。序”、跋”体例大致相同,合称序跋文”。
应用文 [相关解释]
1.指骈体文。 2.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需用的文体,如公文﹑契约﹑条据等。
应讯 [相关解释]
1.犹答问。以问答形式述志的文体。如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汉东方朔《答客难》等。
懦钝 [相关解释]
软弱无力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疏。
或问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用问答体以说明论点。多用于书名。
挽联 [相关解释]
文体名。哀悼死者的对联,由挽词”演变而来。始于宋代。
挽词 [相关解释]
文体名。哀悼死者的诗、文、歌、词等。古代多用韵文。
文体 [相关解释]
1.文雅有节的体态。 2.指身体。用为敬词。 3.文章的风格或结构﹑体裁。 4.字体。 5.文娱体育的简称。
文笔 [相关解释]
①古代泛指文章、文辞◇指文章的风格笔调。②六朝人把文体区分为文、笔。有韵的作品(诗赋)为文,无韵的文章为笔。也泛称有情采的诗赋为文,议论记叙一类的文章为笔◇世论文也区分文、笔,如有韵对偶的为文,无韵散行的为笔。
文策 [相关解释]
1.策问。应试文体的一种。
新文 [相关解释]
1.新近撰写的文章。 2.体式新颖别致的文章。 3.指诡异而趋时的文体﹑文风。 4.新花样。 5.犹新闻。
札记 [相关解释]
文体名。指读书时摘记要点、心得或随时记录所闻所见的文字。古时称小木简为札,将文字一条一条记在札上,称为札记。清代姜宸英有《湛园札记》,卢文fe55S小读城札记》,赵翼有《廿二史札记》等。
杂感 [相关解释]
1.零星的感想。 2.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
杂着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拘体例的著作。
杂笔 [相关解释]
1.文体名。随意抒写﹐不拘形式的作品。
杂赞 [相关解释]
1.古代用以赞颂人﹑事﹑物的文体之一种。
条记 [相关解释]
1.逐条记载。 2.明清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清县丞﹑主簿﹑驿丞﹑州县儒学及各省驻防旗营佐领﹑屯庄﹑守边门官等均用条记。铜质直纽,文体及大小各有定制,由礼部铸印局铸发。参阅《清会典.礼部.铸印局》﹑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
檄文 [相关解释]
文体名。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传檄文而定千里。
檄移 [相关解释]
1.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治体 [相关解释]
1.治国的纲领﹑要旨。 2.政治法度。 3.指规范的文体。
灵表 [相关解释]
1.对仪表的美称。 2.文体名。墓表的一种『蔡邕有《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
申状 [相关解释]
1.旧时公文体式之一。向上级陈述事实的文书。
祈文 [相关解释]
1.古代文体之一。类似祭文,不必押韵。
神道碑 [相关解释]
1.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以汉杨宸所题《太尉杨公神道碑铭》为最早。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神道碑》载,秦汉以来,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皆可立碑。晋宋之世,始盛行天子及诸侯立神道碑。 2.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为文体的一种。
祷文 [相关解释]
1.祈祷时所用的文辞。古代文体之一。
移文 [相关解释]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2.发移文。 3.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的省称。
笑话 [相关解释]
①引人发笑的话或事情他很会说笑话|第一次到上海,闹出不少笑话。②讽笑;嘲笑不要笑话人家。③文体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往往出人意料,取得笑的艺术效果。大多揭示生活中乖谬的现象,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其趣味有高下之分。三国魏邯郸淳的《笑林》是今见最早的笑话著作。今人所辑《历代笑话集》收集历代笑话较为详备。
符命 [相关解释]
1.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2.文体名称。内容为述说瑞应以颂帝王功德。
笺记 [相关解释]
1.古代文体之一。给长官的书启。
箴铭 [相关解释]
1.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2.泛指规戒之言。
缘起 [相关解释]
①佛教指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指事物的起原,由来我从父老的口中,听到过她所以为尼姑的缘起。②一种叙述故事始末缘由的俗文体《丑女缘起》|《目连缘起》。③一种说明编辑、著作或举办某种事情的缘由、宗旨的文字湖海艺文社的缘起”里,说明了它的宗旨。
联珠 [相关解释]
1.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2.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3.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东汉。
表题 [相关解释]
1.指科举考试中的表章文体的试题。
誓命 [相关解释]
1.约束警戒之辞。 2.誓志效命。 3.誓和命。《尚书》文体名。
议论文 [相关解释]
1.以剖析﹑论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读者理性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体。
论辨 [相关解释]
1.谓考定才能品德。 2.议论辩驳。辨﹐通"辩"。 3.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辩"。
论辩 [相关解释]
1.议论辩驳。 2.文体的一种。
设论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假设问答以阐明意旨者。如《文选》有设论三篇﹕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
评赞 [相关解释]
1.以评论﹑赞美为主的一种文体。 2.评论赞美。
词儿 [相关解释]
1.韵文文体之一。即词。 2.指词话。元明时的一种说唱艺术。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也指说话﹑文章中的语句。
词说 [相关解释]
1.犹言辞。 2.文体名。
诏令 [相关解释]
1.号令。 2.皇帝发布命令。 3.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
诏体 [相关解释]
1.诏书的文体。
诏策 [相关解释]
1.即诏书。 2.文体的一种。 3.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诏表 [相关解释]
1.文体名。诏令和表章。
诏诰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诫述 [相关解释]
1.文体名。
语体文 [相关解释]
1.以通行的口语写成的文章。又称白话文。始于唐佛教徒的变文﹑语录﹐宋儒语录及元明以来小说﹑戏曲也多用此种文体。
语録 [相关解释]
1.文体名。某人或多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2.宋儒讲学﹐门徒记录当时言辞﹐亦称语录。据《宋史.艺文志四》所载﹐有程颐﹑刘安世﹑谢良佐﹑张九成﹑尹惇﹑朱熹诸家语录。又﹐古代凡奉使﹑伴使﹐例进语录于朝﹐如宋倪思有《重明节馆伴语録》。
谒文 [相关解释]
1.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