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文选的内容。
带有文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发 [相关解释]
1.辞赋名篇『枚乘作。《文选.枚乘》李善题解"《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词.七谏》之流。"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驷《七依》﹑马融《七广》﹑王粲曹植《七启》﹑徐干《七喻》﹑张协《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
七相五公 [相关解释]
1.语出《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三关 [相关解释]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山西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强敌?"李贤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2)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江关(今四川奉节东)﹑白水关(今四川旧昭化西北)。《文选.干宝》"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河南信阳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 2.(4)溢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在
三川 [相关解释]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2)东周以河﹑洛﹑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李善注引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 2.指洛阳。
三翼 [相关解释]
1.古代的战船。因有大﹑中﹑小之分,故称三翼。《文选.张协》"尔乃浮三翼,戏中沚。"李善注"《越絶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后诗文多以指轻舟。
三芝 [相关解释]
1.芝为菌类植物,古人以为食之可长生,故多视为瑞草。三芝所指不一。(1)指参成芝﹑木渠芝﹑建木芝。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也。"(2)指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晋葛洪《抱朴子.仙药》"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于泰山要乡及奉高,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3)指石芝﹑灵芝﹑肉芝。《文选.沈约》"淹留访五药,顾步伫三芝。"吕向注"
下蔡 [相关解释]
1.古邑名。故城在今安徽凤台县。《文选.宋玉》"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吕延济注"阳城﹑下蔡楚之二郡名﹐盖贵人所居﹐中多美人。"后因以"下蔡"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
东国 [相关解释]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东坑 [相关解释]
1.犹东岗。《汉书·扬雄传上》"陈众车于东坑兮,肆玉轪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颜师古注"坑,大阜也,读与冈同。"一说指东海。见《文选》李善注引如淳说。
亄费 [相关解释]
1.依稀,仿佛。《文选.左思》"简其华质,则亄费锦缋。"吕延济注"亄费,犹依稀也。"一说,锦文貌。
二宫 [相关解释]
1.两座宫室。常用以代指住在其中的人。(1)指二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亡姑之姊,伉俪二宫。"刘孝标注引《中兴书》"王蒙女讳穆之,为哀帝皇后;王藴女讳法慧,为孝武皇后。"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仇兆鳌注"二宫泣,玄﹑肃还京。"(2)指帝与太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涕泣,二宫为之改容。"《文选.沈约》"二宫轸痛,遐迩同哀。"吕向注"二宫,天子﹑太子也。"《南齐书.何敬容传》"敬容接对宾朋,言词若讷,酬答二宫,则音韵调
云渊 [相关解释]
1.高空和深潭。亦以比喻施展才能的环境。 2.汉扬雄与王褒的并称。语出《文选.班固》﹕"秦汉之所极观﹐渊云之所颂叹。"李善注﹕"《汉书》曰﹕王子渊为《甘泉颂》。又曰﹕杨子云奏《甘泉赋》。"后因用"云渊"称以文章名世的人。
五公 [相关解释]
1.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西汉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李善注"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汉书》曰'张汤为御史大夫,徙杜陵;杜周为御史大夫,徙茂陵;萧望之为前将军,徙杜陵;冯奉世为右将军,徙杜陵;史丹为大将军,徙杜陵。'"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一说指田蚡﹑张安世﹑朱博﹑平晏﹑韦赏。见《后汉书.班固传》"七相五公"李贤注。 2.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东汉袁安﹑子敞﹑孙汤﹑汤子逢﹑逢弟隗。 3.五个达官或封公爵
五图 [相关解释]
1.指《五岳真形图》。《文选.鲍照》"五图发金记,九钥隐丹经。"李善注引《抱朴子》"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莫尚于《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一说为五种采芝法。刘良注"采芝法有五,故云五图。出《太清金匮记》。"
五湖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佑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
五臣 [相关解释]
1.五个臣子。随文所指不同。(1)舜五臣。《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何晏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旧唐书.韦凑传》"然臣又惟尧﹑舜,圣君也,八凯﹑五臣,良佐也,犹广听刍荛之言者,盖为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也。"(2)周文王五臣。《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孔传"凡五臣佐文王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之任。"(3)周武王五臣。《文选.王俭》"五臣兹六,八元斯九。"李善注"《吕氏春秋》曰'武王之佐五人。'
五路 [相关解释]
1.亦作"五辂"。(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五辂鸣銮,九旗扬斾。"李善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
五龙 [相关解释]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陶宏景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李善注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角龙,木仙也。次曰征龙,火仙也。次曰商龙,金仙也。次曰羽龙,水仙也。次曰宫龙,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汉公沙穆五子。晋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下》"公沙绍字子起,绍弟孚字允慈,孚弟恪字允让,恪弟逵字义则,逵
交甫 [相关解释]
1.即郑交甫。相传他曾于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见《文选.张衡》"游女弄于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
仰秣 [相关解释]
1.谓马听见美妙的音乐,竟反常地昂起头吃饲料。《荀子.劝学》"伯牙玥^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晋左思《吴都赋》"其奏乐也……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文选.江淹》"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李善注"言乐之盛也。"一说谓马仰头喷气。
佁躡 [相关解释]
1.谓致使双足痿痹。《文选.枚乘》"出舆入辇,命曰躡痿之机"唐李善注"《吕氏春秋》'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曰佁躡之机。'高诱注'佁,至也。'"今本《吕氏春秋.本生》作"命之曰招躡之机。"高诱注"招,至也。"北齐刘昼《新论.防欲篇》"身安辺驷,命曰召躡之机。"案,"佁躡"﹑"招躡"﹑"召躡"义同。清毕沅《吕氏春秋校正》"躡者,痿躡,过佚则血脉不周通,骨干不坚利,故为致躡之机括。"一说谓双足痿痹不能行。清王念孙《吕氏春秋校本》据《文选》李注改"招"为"佁",谓"佁之言待也﹑止也,故不前谓之佁。佁躡谓
佅僸 [相关解释]
1.《文选.班固》"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李善注引《孝经钩命决》"东夷之乐曰佅,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林离,北夷之乐曰僸。"后因以"佅僸"泛指我国古代北方﹑东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
依风 [相关解释]
1.《文选。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后因以"依风"谓依恋故乡本土。
先容 [相关解释]
1.语出《文选.邹阳》"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李善注"容谓雕饰。"本谓先加修饰,后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
先猷 [相关解释]
1.先世圣人的大道。语出《文选.班固》"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李善注引曹大家曰"猷,道也。言人常当谟先圣人之道。"
六月飞霜 [相关解释]
1.喻冤狱﹑冤情。《文选.江淹》"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李善注引《淮南子》"邹衍尽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谮而系之。邹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按﹐今本《淮南子》无此文。《初学记》卷二引作"夏五月,天为之下霜"『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通作"六月飞霜"。唐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亦省作"六月霜"。
六臣 [相关解释]
1.指商代的六大臣伊尹﹑伊陟﹑臣扈﹑巫咸﹑巫贤﹑甘盘。 2.指汉初的六反臣淮阴侯韩信﹑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韩王信﹑赵相贯高﹑代王陈豨。 3.指唐代注解《文选》的六臣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 4.指唐末的六佞臣张文蔚﹑杨涉﹑薛贻矩﹑苏循﹑张策﹑赵光逢。唐哀帝逊位于朱温﹐张文蔚﹑苏循分别为正副册礼使,杨涉﹑张策分别为正副押传国宝使﹐薛贻矩﹑赵光逢分别为正副押金宝使。见《新五代史.唐六臣传序》。
册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凝闭 [相关解释]
1.犹言天寒地冻。语出《文选.张协》"天凝地闭,风励霜飞。"李周翰注"天凝,谓霜也;地闭,谓冰也。"
凤翔 [相关解释]
1.凤凰飞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汉焦赣《易林.损之坤》"景星照堂,麟游凤翔。"(2)称颂帝王的兴起或迁都。《文选.张衡》"龙飞白水,凤翔参墟。"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文选.曹冏》"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李善注引《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为兖州牧◇太祖迁都于许,许属豫州。"又《谢杋》"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邺,故云吴山,楚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选.傅咸》"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李善注"其龙飞﹑凤
剪鲸 [相关解释]
1.《文选.曹冏》"扫除凶逆,剪灭鲸鲵。"李周翰注"鲸鲵,大鱼吞食小鱼者,以喻不义人也。"后因称剪除凶逆为"剪鲸"。
华平 [相关解释]
1.亦作"华苹"。 2.传说中的吉祥植物。《文选.张衡》"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薛综注"华平,瑞木也。"《宋书.符瑞志下》"华平,其枝正平,有德则生。德刚则仰,德弱则低。"一说为并头莲。
南流景 [相关解释]
1.指太阳。《文选.曹植》之二"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铣注"南流景,日也。"一说指月亮。见黄节《曹子建诗注》卷一。
古诗十九首 [相关解释]
组诗名。一般认为是汉末无名士人所作。至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合为一组。诗中多表达下层士人的仕途失意和及时行乐思想,也有写行旅之苦和婚姻问题的作品,基调感伤低沉。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另楚寒巫 [相关解释]
1.谓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楚,指楚怀王;巫,指巫山神女。事见《文选.宋玉》。
合祛 [相关解释]
1.开闭。《汉书.儿宽传》"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祇戒精专以接神明。"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祛,开散;合,闭也。开闭于天地也。"一说犹合举。王先谦补注"李训祛为闭,义本《广雅》,然于文为不辞。《文选.舞赋》注,《后汉.班彪传》注,并云祛,举也,是祛有举义。宗祀天地,荐礼百神,是为合举于天地神祇也。"
启惎 [相关解释]
1.启发教导。语出《文选.张衡》"天启其心,人惎之谋。"薛综注"惎,教也。"
吸嚊 [相关解释]
1.开张貌。《汉书.扬雄传上》"飞廉﹑云师,吸濞潚率,鳞罗布列,攒以龙翰。"颜师古注"吸嚊,开张也。潚率,聚敛也。"一说喘息貌。《文选.羽猎赋》李善注"《说文》曰吸,喘息也。《埤苍》曰嚊,喘息声也。"
囊风 [相关解释]
1.《文选.宋玉》"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李善注"土囊,大穴也。"后以"囊风"称怒风。
四姓 [相关解释]
1.指四个姓氏。自汉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东汉明帝时外戚有樊﹑郭﹑阴﹑马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三国蜀有焦﹑娄﹑孟﹑毛四姓(见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吴有朱﹑张﹑顾﹑陆四姓(见《文选.陆机》李善注);晋广陵郡有雷﹑蒋﹑谷﹑鲁四姓(见《晋书.刘颂传》);唐有崔﹑卢﹑李﹑郑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 2.南北朝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 3.泛指名门贵族。
土口 [相关解释]
1.洞口。语出《文选.宋玉》"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李善注"土囊,大穴也。盛行之《荆州记》曰'宜都佷山县有山,山有穴,口大数尺为风井,土囊当此之类也。'"
土肉 [相关解释]
1.蚌蛤类软体动物。《文选.郭璞》"玉珧海月,土肉石华。"李善`引《临海水土物志》"土肉,正黑,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吕延济注"并水虫,蚌蛤之属。"一说,即鹿角菜。 2.谓泥土。
墨选 [相关解释]
1.明清流行的八股文选本。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明黎淳编选的《国朝试录》﹑《明史.艺文志》所载《四书程文》等,都是著名的墨选。
夏服 [相关解释]
1.良箭名。《文选.司马相如》"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郭璞注引服虔曰"服,盛箭器也。夏后氏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一说指古之善射者夏羿的箭囊。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亦泛指箭或箭囊。
天醉 [相关解释]
1.《文选.张衡》"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李善注引虞喜《志林》曰"喭曰'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后因以"天醉"比喻世事混乱。 2.谓不饮酒却兀然无知。
夫君 [相关解释]
1.《文选》"思夫君兮太息。"刘良注"夫君谓灵神﹐以喻君也。"后遂以"夫君"指君王。 2.称友人。 3.妻子称丈夫。
如汤沃雪 [相关解释]
1.像热水浇在雪上,很快就化掉。形容十分容易。语本《文选.枚乘》"小飰大歠,如汤沃雪。"刘良注"如汤沃雪,言食之易也。"
宗法 [相关解释]
①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区别亲疏、组织社会的法则宗法制度|今封建废已久,惟世袭者尚可言宗法。②学术、艺术上的效法其诗大率宗法《文选》。
宝枕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甄后的玉镂金带枕。曹植持此枕,至洛水,思甄后而作《感甄赋》,即《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李善题注。
审官院 [相关解释]
1.宋代盐京朝官的机关。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元丰后其职并入吏部。
密坐 [相关解释]
1.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文选.傅毅序》"郑卫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李周翰注"密坐,相从而坐也。"《文选.曹植》"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李善注"曹大家《欹器颂》曰'侍帝王之密坐。'"一说谓环坐。见吕向注。
射干 [相关解释]
1.多年生草本﹐叶剑形排成两行。夏季开花﹐花被橘红色﹐有深红斑点。根可入药。《广雅.释草》"鸢尾﹑乌萻﹐射干也。"王念孙疏证"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楚辞.刘向》"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蘻荷。"王逸注"射干﹐香草。"洪兴祖补注"射﹐音夜。"《文选.司马相如》"揭车衡兰,穢本射干。"李善注引司马彪曰"射干,香草也。"一说木名。 2.兽名。
射石饮羽 [相关解释]
1.射箭入石中﹐陷没箭上的羽毛。谓勇猛善射。传其事者有四(1)指春秋楚养由基。《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按﹐"先"为"兕"的误字。《论衡·儒增》﹑《文选·七启》李善注﹑《路史·发挥三》皆作"兕"。(2)指春秋熊渠子。《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3)指汉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裴髎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没羽'。"(4)指北周李远。《周书·李远传》"〔远〕尝猎于莎栅
层城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文选·张衡》"登阆风之层城兮,构不死而为床。"李善注"《淮南子》曰'昆仑虚有三山,阆风﹑桐版﹑玄圃,层城九重。'禹云'昆仑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昆仑山最高峰之名。 2.泛指仙乡。 3.指京师;王宫。 4.重城;高城。 5.指高山之巅。
屏翳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前蜀杜光庭《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群山晓碧,天高而屏翳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羲和弄辔。"(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晋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文选.陆机诗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李善注引王逸曰"屏翳,雨师名也。"唐张说《喜雨赋》"屏翳惭其废职,祝融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薭薭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雷师也。"
岳镇渊渟 [相关解释]
1.岳,亦写作"岳"。谓如山岳屹立,如渊水停滞。本用以形容军队稳定,不可动摇。《文选.王融》"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亦作"岳峙渊渟"﹑"岳峙渊渟"◇多用以形容人坚定沉着。
左右选 [相关解释]
1.宋朝吏部铨叙官吏,以文选为左选,武选为右选。
序赞 [相关解释]
1.亦作"序赞"。 2.文体名。其形式为简述他人生平,末加赞语。晋袁宏撰有《三国名臣序赞》,北魏李仲尚撰有《前汉功臣序赞》,分别见《文选》卷四七和《魏书》本传。
庭闱 [相关解释]
1.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晳诗》"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李善注"庭闱,亲之所居。"唐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诒》诗"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清刘大櫆《少宰尹公行状》"公少而卓荦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闱之训,言动皆必以礼。"因用以称父母。
开径 [相关解释]
1.亦作"开径"。 2.开辟路径。 3.《文选.谢灵运诗》"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隐于杜陵。舍中三径,惟羊仲﹑求仲从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后以"开径"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引镜 [相关解释]
1.持镜。《后汉书.朱浮传》"引镜窥影。"《文选.王融》"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李善注引三国蜀谯周《考史》"公孙述窃位于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诛,永澡盥引镜自照曰'时清则目明也。'"后因以指时世清明。
徽显 [相关解释]
1.美好显明。《文选.左思》"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显而豫作。"李周翰注"徽,美也。"一说,同"微显"。谓显示隐微。
感甄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废寝与食。甄女后归曹丕,被谗死。黄初中植入朝,丕示以甄后遗物玉镂金带枕。植还,将息洛水上,思甄后,遂作《感甄赋》。丕子明帝讳其事,改为《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李善题注◇用为追思恋人之典。
懒中散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与山涛皆名列竹林七贤。山涛官选曹郎,举嵇康自代。嵇答书拒绝,说自己性格疏懒,头面常一个月或十五天不洗,起床很迟,身上都是虱子;放纵日久,不合礼法的事很多,等等。见《晋书.嵇康传》﹑《文选.嵇康》◇用为疏懒不耐官事的典故。
戴盆望天 [相关解释]
1.《文选.司马迁》"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絶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李善注"言人戴盆则不得望天,望天则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因以"戴盆望天"喻事难两全。 2.喻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
承明庐 [相关解释]
1.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抚翼 [相关解释]
1.拍击翅膀。比喻奋起。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子布擅名,遭世方扰,抚翼桑梓,息肩江表。"《文选.刘孝标》"是以伍员濯溉于宰嚭,张王抚翼于陈相。"李善注"陈余因张耳抚翼而奋飞。"一说,谓相扶持翼佐,亦通。参阅李周翰注。
拟古 [相关解释]
1.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如汉扬雄拟《易》作《太玄》﹐拟《论语》作《法言》﹐以及《文选》中的"杂拟"等◇成为诗体之一。晋陆机﹑南朝宋鲍照等皆有《拟古》诗。
摸金校尉 [相关解释]
1.曹操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文选.陈琳》"操又特置发丘中鄌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李周翰注"言操置发丘中鄌,摸金校尉之官,所过皆破坏冢墓,以取金宝,而露其骸骨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宋严有翼诋东坡诗'误以葱为韭,以长桑君为仓公,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鄌中。'"亦省作"摸金"◇亦泛指发墓盗金者。
擅场 [相关解释]
1.《文选.张衡》"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薛综注"言秦以天下为大场﹐喻七雄为斗鸡﹐利喙长距者终擅一场也。"谓强者胜过弱者﹐专据一场◇谓技艺超群。
敷纷 [相关解释]
1.茂盛貌。《文选.王褒》"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踈。"李善注"敷纷﹐茂盛。"一说为茎多貌﹐见吕向注。
文苑英华 [相关解释]
总集名。宋太宗时李fc2d!㈧杳伞⑿祛绲缺啵后由苏易简、王獭⒎蛾健⑺伟椎刃修。一千卷,分三十八类,选材上续《文选》,选录南朝梁至五代的诗文近二万首(篇),收录作家近二千二百家,为宋四大书”之一。
文选 [相关解释]
总集名。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三十卷(后李善注析为六十卷)。分三十八类,选录先秦至梁代的诗文辞赋及较有文采的史论传赞等共七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一百三十余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文选学 [相关解释]
1.研究《文选》之学。
文选巷 [相关解释]
1.巷名。在江苏省杨州市。隋曹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故称其所居之巷为文选巷。参见"文选楼"。
文选楼 [相关解释]
1.楼名。一在湖北省襄阳县。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建。统集刘孝威﹑庾肩吾等十余人﹐于此辑《文选》﹐故名。一在江苏省扬州市。旧谓萧统读书处。或言非是﹐乃隋曹宪故居﹐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故名所居巷为文选巷﹐楼为文选楼。清阮元居文选巷﹐建楼五间﹐题名隋文选楼﹐用以藏书﹐所辑书名《文选楼丛书》。
文选烂﹐秀才半 [相关解释]
1.宋代俗语。谓熟读《文选》﹐考取秀才有望。
日及 [相关解释]
1.木槿的别名。《尔雅.释草》"椴﹐木槿;榇﹐木槿"晋郭璞注"或呼日及﹐亦曰王蒸。"《文选.陆机》"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悟。"李周翰注"日及﹐木槿华也﹐朝荣夕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槿》"此花朝开暮落﹐故名日及。"一说﹐朝菌的别名。
旭卉 [相关解释]
1.幽暗貌。《文选.扬雄》"上天之縡﹐杳旭卉兮。"李善注"旭卉﹐幽昧之貌。"一说为疾速。见《汉书.扬雄传上》颜师古注。
昭明 [相关解释]
1.显明;显着。 2.使显明。 3.光明。 4.指炎神。 5.星名。 6.古宫殿名。三国吴孙晧于甘露二年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7.人名。相传为上古玄王契的儿子,商成汤的祖先。见《荀子.成相》。 8.人名。夏禹之臣。相传与伯封叔作衍历。见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 9.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曾召集文士编撰《文选》三十卷,辑录秦汉以来诗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参阅《梁书.昭明太子统传》。
昭明文选 [相关解释]
即文选”(937页)。
月选 [相关解释]
1.元﹑明﹑清吏部铨选官员的制度。元制﹐从七品以下官归吏部注拟﹐流外人员一月一次铨注。明清月选法﹐分双月大选﹐单月急选﹐统称月选。所选出之官称月官。参阅《元史.选举志三》﹑《明史.选举志三》﹑《清会典.吏部五.文选清吏司二》。
朱汜 [相关解释]
1.指南方水涯。《文选.枚乘》"临朱汜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刘良注"朱汜,南方水涯也。"一说,地名。见李善注。
朱萼 [相关解释]
1.亦作"朱蕚"。 2.鲜艳的花萼。《诗·小雅》有《白华》篇,已亡逸。《诗序》谓"《白华》,孝子之絜白也。"此诗言孝子养父母常自洁,如白华之无点污。《文选·束晳之二》有"白华朱萼,被于幽薄"之句,李善注云"此喻兄弟比于华萼,在林薄之中,若孝子之在劐众杂,方于华萼,自然鲜絜。"后遂以"朱萼"为孝子洁行之典。 3.红花。
杂歌 [相关解释]
1.指古诗中的歌或行。《文选》有杂歌一目。 2.苗族指山歌。
杂诗 [相关解释]
1.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即有题如张衡《四愁》﹑曹植《朔风》等﹐内容相近﹐亦归此项﹐如王粲﹑刘桢﹑曹植兄弟等作皆即以"杂诗"二字为题﹐后世循之。
李先念(1909-1992) [相关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原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建国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协助周恩来主持全国经济工作。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编为《李先念文选》。
析圭儋爵 [相关解释]
1.《文选.扬雄》"析人之珪,儋人之爵。"张铣注"言当分人君之珪,以为上列之诸侯,荷人君之重爵。"后因以"析圭儋爵"谓任官受爵。
桥梓 [相关解释]
1.《文选.任昿》李善注引《尚书大传》"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于商子曰'^二子见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于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见桥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后因称父子为"桥梓"。
梁岳 [相关解释]
1.比喻重要人物。梁,栋梁。丘,指泰山。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南朝梁任昿《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慭遗,梁岳颓峻。"一说"梁岳"即梁山,指泰山。参阅《文选》李周翰注。
梢云 [相关解释]
1.高云;瑞云。《文选.左思》"梢云无以逾,巓谷弗能连。"刘良注"言虽梢云之高亦不能逾也。"《文选.郭璞》"梢云"李善注引孙氏《瑞应图》"梢云,瑞云。"一说指山名,产竹。见《文选.左思》李善注。
梦肠 [相关解释]
1.《文选.扬雄》题解李善注引汉桓谭《新论》"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梦,一本作"夣"◇用"梦肠"形容写作构思之苦。 2.传说三国吴孙坚之母,梦肠出而生坚。遂以"梦肠"为生贵子的吉兆。
榆瞑豆重 [相关解释]
1.语出《文选·嵇康》"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后以"榆瞑豆重"谓身懒神昏。
歠醨 [相关解释]
1.饮薄酒。喻随波逐流﹐从俗浮沉。语出《文选.屈原》"众人皆醉﹐何不餵其糟而歠其醨?"醨﹐《楚辞》作"酾"。
正要 [相关解释]
1.谓端正东西的方位。《文选.左思》"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吕延济注"承二分之正要者﹐言取春分﹑秋分之日日影正时﹐以正东西之位。"一说谓端正南北的方位。张铣注"言考度星日﹐以定南北也。" 2.刚要;正预备。
气朔 [相关解释]
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李善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郑氏《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水母目虾 [相关解释]
1.《文选.郭璞》"璮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水母﹞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汾泇 [相关解释]
1.众盛貌。《文选.扬雄》"汾泇沸渭﹐云合电击。"李善注"汾泇沸渭﹐众盛貌也。汾音纷。"一说﹐奋击貌。
沕潏 [相关解释]
1.泉流貌。《文选.司马相如》"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羡。"李善注"服虔曰'潏﹐泉貌。'徐广曰'沕﹐没也。亡必切。'"吕向注"沕潏﹐泉流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吁嗟杨侯﹐托居此矣﹐沕潏绵曼﹐德音之(亡)已。"元刘埙《隐居通议.古赋一》"幼安为作《秋花草虫赋》曰'沕潏曼衍﹐湛恩汪濊﹐渗漉九有﹐旁魄万类。'"一说﹐盛大貌。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沕潏曼羡"颜师古注。
波鸿 [相关解释]
1.水鸟。《文选.司马相如》"水虫骇﹐波鸿沸。"吕延济注"波鸿﹐水鸟也。沸﹐犹乱飞也。"一说为浪涛。见《文选》郭璞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