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新疆的内容。
带有新疆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旦 [相关解释]
1.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苏祗婆善弹琵琶,于北周武帝时随突厥皇后入朝,传述龟兹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
三十六国 [相关解释]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媠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抔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j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
且末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上.且末国》"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地在今新疆且末县。
丝绸之路 [相关解释]
1.指古代由中国通向欧洲的道路。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养蚕﹑缫丝﹑织绸。到了汉代,制造丝绸的技术又有了提高。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制造的丝绸运输到中亚﹑波斯(今伊朗)﹑地中海沿岸罗马等地,引起西方人民的惊奇和喜爱,人们便把我国称为"丝国",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或简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起汉都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经和田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北道经罗布泊沿天山南麓经库车﹑阿克苏至疏勒。由疏勒越葱岭或南往印度,或西经波斯往地中海诸国。在整个古代
中巴公路 [相关解释]
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因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6千米,中国境内喀什至红其拉甫达坂口岸长420千米。1979年建成通车。是联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际公路干线。
乌垒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唐时置乌垒州于此。
乔戈里峰 [相关解释]
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仑山脉主峰。在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边界上。拔8611米。北坡的音苏盖堤冰川长415千米,面积约330平方千米,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冰川。
乾隆帝(1711-1799)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期任用权臣和b1336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N桓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于阗 [相关解释]
1.亦作"于竗"。 2.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带。
亟墨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
仑头 [相关解释]
1.古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附近。
伊吾 [相关解释]
1.象声词。读书声。 2.古地名『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
伊州 [相关解释]
1.曲调名。商调大曲。 2.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改置伊州,又名西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县。
伊犁将军 [相关解释]
即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职官。1762年始设,统掌新疆地区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
佉卢文字 [相关解释]
1.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书左行。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四﹑五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后因受梵书排挤逐渐绝迹。我国古代在新疆的于阗鄯善一带也曾使用。佛教传说为佉卢虱咤所创。
佛法僧 [相关解释]
1.佛家语。佛经称佛﹑法﹑僧为三宝。参见"三宝"。 2.鸟纲,佛法僧科,佛法僧属各种的通称。旧亦称同科的三宝鸟为佛法僧。我国有蓝胸佛法僧和棕胸佛法僧,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四川﹑云南一带。
俄罗斯族 [相关解释]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②俄罗斯联邦的人数最多的民族。
克拉玛依市 [相关解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1958年设市。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人口234万(1995年)。盛产石油,是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
公格尔山 [相关解释]
昆仑山脉主峰。在新疆西南部。拔7719米。山顶终年积雪,有巨大冰川。
兰新铁路 [相关解释]
从甘肃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1962年通车到乌鲁木齐,长1903千米。1990年修至阿拉山口,增至2363千米,并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段曾称北疆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段已建为复线。武威以东已电气化。是中国横贯东西的大动脉之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组成环节。
内陆河 [相关解释]
1.不流入海洋而注入内陆湖或消失在沙漠里的河流。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河﹑青海的柴达木河等。
军台 [相关解释]
1.清设在新疆﹑蒙古西北两路的邮驿。专管军报和文书的递送。
准噶尔盆地 [相关解释]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拔一般在400米左右,最低处不到200米。盆地西侧山地有几处缺口,西风气流可进入,带来降水。中部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广阔草原。北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其余河流均为内陆河。边缘为山麓绿洲,盛产棉、麦。南部天山北麓的平原为新垦区。石油资源丰富。
办事大臣 [相关解释]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办事大臣,掌理当地军政及宗教事务。
北庭都护府 [相关解释]
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单桓 [相关解释]
1.汉西域国名。地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南疆铁路 [相关解释]
从兰新铁路的吐鲁番站起,越过天山,到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尔勒。长457千米。1979年筑成,1984年全线通车。是联系新疆北部和南部的铁路干线。
博斯腾湖 [相关解释]
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在新疆中部。面积960平方千米(主体大湖约980平方千米)。新疆最大渔业基地,全国重点芦苇产区。
卡伦 [相关解释]
1.清代在东北﹑蒙古﹑新疆等边地要隘处设官兵了望戍守,并兼管税收等事的地方叫卡伦。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相关解释]
中国第二大沙漠。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平方千米。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整个沙漠面积97%。沙丘间洼地长牧草,为冬季牧场。
吐火罗语 [相关解释]
1.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哈萨克族 [相关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
喀什市 [相关解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噶尔河上游。1952年设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口248万(1995年)。南疆第一大城。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站。名胜古迹有三仙洞、艾提尕清真寺、阿巴和加麻扎(墓)等。
回疆 [相关解释]
1.清代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该地为维吾尔族所聚居,因清代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或地区多加称为"回",故名。也叫回部。
塔克拉玛干沙漠 [相关解释]
中国最大的沙漠。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面积337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占总面积85%。沙丘一般高100~150米。沙漠外围为冲积平原和戈壁,河谷地带为绿洲。石油资源丰富。
塔吉克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约33万人(1990年)。用塔吉克语,无文字。通用维吾尔语文。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
塔塔尔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约5060人(1990年)。用塔塔尔语,有文字。通用维吾尔、哈萨克语文。信伊斯兰教。能歌善舞。民族传统节日有撒班节”(犁头节)。主要从事商业。
塔里木盆地 [相关解释]
中国最大的盆地。在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53万平方千米。封闭性内陆盆地。底部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极为干旱,腹地形成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里木河流经沙漠边缘,周围高山和沙漠间分布一连串绿洲,农业发达。富石油资源。
大西北 [相关解释]
1.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
天山 [相关解释]
1.山名。(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年)拓跋焘击柔然﹐从浚稽山北向天山﹐即此。(2)唐时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也称白山﹑折罗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县;西州﹐今吐鲁番盆地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亚洲中部的大山系♂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西端伸入苏联中亚细亚。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塔里木﹑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天山天池 [相关解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天山博格达峰麓。面积49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980米,湖深90米。由高山融雪汇集而成〓水清澈,绿如碧玉。四周雪峰环抱,云杉参天,景色秀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山山脉 [相关解释]
亚洲著名高山♂贯中国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拔3000~5000米。著名高峰有托木尔峰(7435米)、汗腾格里峰(6995米)等。多冰川。山间有陷落而成的盆地和谷地。中国西北重要林区和高山牧场。
天山牧歌 [相关解释]
诗集。闻捷著。1956年出版。收抒情诗、叙事诗歌三十九首。描写天山脚下的草原风光,歌颂新疆各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格,以及青年男女热烈的爱情生活,语言优美,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强烈的民族色彩。
姑墨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 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魏书.西域传》作"姑默"。唐时为跋禄迦国,一名亟墨,属龟兹都护府。
媠羌 [相关解释]
1.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县境。
孔繁森(1944-1994) [相关解释]
山东聊城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岗巴县委副书记、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拉萨市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1979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赴西藏工作,历时十年,勤政为民,政绩卓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车祸殉职。1995年4月,国务院追认他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又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通知》。同年5月,江泽民、李鹏分别作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和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的题词。
左宗棠(1812-1885) [相关解释]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和西北回民军。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平定侵犯中国南疆的阿古柏政权,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曾提出一些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张,并在西北等地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帕米尔高原 [相关解释]
在亚洲中部,跨中国新疆西南部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两国。亚洲主要山脉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于此,为世界著名山结。平均海拔4000米。气候高寒。冰川广布,人烟稀少。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经此。
库木吐喇千佛洞 [相关解释]
又称库木土拉石窟”。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南。开凿于公元3世纪,洞窟内壁画最早属于南北朝。现存七十二窟,窟内塑像全毁,壁画保存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期的作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弓月 [相关解释]
1.弯月;弦月。 2.古部落名。属西突厥五咄陆部,居碎叶东。亦为古地名,唐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塔勒奇城北之阿里马破城。
总管 [相关解释]
武官名『末南北朝以都督统州之军事,并总揽或与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称。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设总管,边镇和大州设大总管,均系地方军政长官,后又恢复都督称,但统兵出征之将帅仍为总管。北宋时总管仍系地方军政长官,分别由节度使、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时总管兼管军民。清代时在东三省、新疆及围场设总管,为率军驻防之长官。
慕士塔格山 [相关解释]
昆仑山脉高峰之一。在新疆西南部。拔7546米。山顶平缓,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其中东可可希里冰川长21千米。
手鼓舞 [相关解释]
1.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主要表现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欢快情绪。
托木尔峰 [相关解释]
天山山脉最高峰。在新疆西部。拔7435米。冰川广布,面积达2800平方千米,是中国主要的冰川中心。
抓饭 [相关解释]
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的传统饭食。流行于新疆等地。用大米、羊肉、羊油或青油、胡萝卜、洋葱、葡萄干等,经炸、炒、煮、焖等工序制成的甜味饭。进餐时,盛入盘内,大家围坐抓食,故称。
拘弥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域诸城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克里雅河以东。
捐毒 [相关解释]
1.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境。
新疆 [相关解释]
1.新开辟的疆土。
新疆大学 [相关解释]
中国的多民族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乌鲁木齐。前身是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建于1924年。校名几经变更,1960年改现名。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管理、法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系。
新疆细羊毛 [相关解释]
新疆细毛羊所产的毛。纤维细软,毛长均匀,卷曲匀密。品质支数60~64支。是中国细羊毛中纤维品质最好的一种。为中国生产的最大宗的优良纺织用毛,供制造精粗纺呢绒用。
新藏公路 [相关解释]
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长1700千米。1958年全线通车。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干线。是联系新疆和西藏西部的重要交通线,对巩固边防有重要意义。
昆仑 [相关解释]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与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的省称。 6.泛指奴仆。 7
昆仑山脉 [相关解释]
亚洲著名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西藏和新疆间,向东延入青海境内。主要支脉有阿尼玛卿山、可可西西山、巴颜喀拉山等。拔5000~7000米,主峰木孜塔格山(7723米),在新藏边境。其他高峰有公格尔山(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等。雪峰连绵。西段为中国最大的冰川区。
普尔钱 [相关解释]
1.清代新疆﹑西藏地区通行的钱币。乾隆时在阿克苏设局制造,质以红铜为之,正面书"乾隆通宝",背面标"阿克苏",左满文,右维吾尔文。重二钱,每钱五十文。嘉庆以后所铸,仍多用乾隆字样。
月氏 [相关解释]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末尼教 [相关解释]
1.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由新疆传入漠北的回纥。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波斯摩尼教侍法者密乌拂多诞持《二宗经》至长安。
柯尔克孜族 [相关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梭梭 [相关解释]
1.灌木或小乔木。耐旱,生长在新疆和内蒙西部沙漠区,能固定流沙,是沙漠造林用的重要植物。
棕钙土 [相关解释]
温带半荒漠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上层为褐棕色或淡棕色。呈碱性至强碱性反应。表层腐殖质含量少。有明显的钙积层。肥力较低。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
橡胶草 [相关解释]
1.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气候,根部所含的胶质能制橡胶。我国新疆一带陶孕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有栽培。
毗沙 [相关解释]
1.唐羁縻都督府名。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南)置﹐属安西都护府。 2.见"毗沙门天王"。
沙暴 [相关解释]
又称尘暴”。大量尘沙被风吹起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主要由冷空气南下时,阵风或大风卷扬尘沙所致。常见于中国北方的春季。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在新疆南部和河西走廊的强沙暴,有时水平能见度接近于零,这时白昼如同黑夜,当地人称为黑风”。
沙陀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即沙陀突厥。唐贞观间居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以为名。五代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2.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河狸 [相关解释]
1.哺乳动物。体肥胖,后肢发达,毛长而密。穴居森林地区河边,善游泳,以树皮及草木植物为食。雄性能分泌河狸香。主要分布在苏联和北美洲,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亦产。毛皮与河狸香均极为珍贵。
泰加林 [相关解释]
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为水平地带性植被。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的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而且往往是单一树种的纯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勒泰地区。
渠勒 [相关解释]
1.汉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境。
渠犂 [相关解释]
1.亦作"渠黎"。 2.汉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东南﹑尉犁县西北。
温宿 [相关解释]
1.古国名。今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
火洲 [相关解释]
1.亦作"火州"。 2.传说南海古地名。 3.泛指南方炎热地方。 4.古地名『时为高昌壁,唐时为高昌县,宋元时为高昌回鹘国都。吐鲁番所得突厥文写本作qoco,其地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之哈剌和卓城(karakhoja)。
火者 [相关解释]
1.宦官。亦泛指受阉的仆役。 2.厨房中烧火的人。 3.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对伊斯兰教教祖后代及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即圣裔。亦为新疆和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上层贵族之称。 4.彝族﹑布依族打击乐器。流行于贵州省水城﹑盘县﹑威宁﹑毕节﹑纳雍﹑赫章﹑黔西等地。
焉耆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又作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汉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94年)班超破匈奴,又内属。唐初附西突厥。
焉耆明屋 [相关解释]
1.古代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库尔勒与焉耆之间,地名七格星。"明屋"是维吾尔语"千佛"之意。遗址规能大,分南北两个大寺,在北大寺西北还有十个石窟。寺院创建于两晋,现存遗址是唐至元代的建筑物。出土的壁画﹑塑像残块和建筑装饰等,都是研究当时佛教美术的重要资料。
牧区 [相关解释]
利用广大天然草原并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畜牧业的地区。以饲养草食性牲畜为主,是商品牲畜、役畜和种畜的生产基地。中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宁夏,以及甘肃和四川西部地区。
疏勒 [相关解释]
1.古西域诸国之一。王莽时称世善﹐唐名佉沙。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一带。其治疏勒城﹐即今疏勒县。
石河子市 [相关解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玛纳斯河西岸。1976年设市。人口553万(1995年)。为玛纳斯农垦区工农结合的新型城市,有纺织、电力、化学、机械、制糖、造纸等工业。被誉为戈壁滩上的明珠”。
精絶 [相关解释]
1.精妙绝伦。 2.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北尼雅河入沙碛处。
红钱 [相关解释]
1.旧时在新疆通用的铜币普尔钱的俗称。因系红铜所铸,故称。 2.染红了的铜钱。旧时和尚放焰口超度亡魂,把红钱和其他祭品一齐撒向台下,任人拾取。
维吾尔文 [相关解释]
1.我国维吾尔族的文字。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来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新老维吾尔文同时并用。198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全面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 [相关解释]
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约7207万人(1990年)。用维吾尔语、维吾尔文。信伊斯兰教。有著名的古典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音乐歌舞蜚声国内外,民族乐器精巧多样。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主要从事农业。
维吾尔语 [相关解释]
1.维吾尔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维吾尔语的方言中,罗布方言的特点较为突出。在维吾尔语标准语中,元音部位和谐比较严整,唇状和谐已较松弛。解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正在不断增加。参见"维吾尔文"。
罗布泊 [相关解释]
原为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大湖,塔里木河尾闾。1952年塔里木河改道南流,靠孔雀河余水补给。1958年后孔雀河水大量用于灌溉,下游于1960年断流,其后湖泊干涸。
罗布麻 [相关解释]
1.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及叶入药。有降压清火﹐强心利尿之效。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肾炎等症。纤维可做高级纺织原料。华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附近皆有出产。
肉孜节 [相关解释]
1."肉孜"系波斯语rozah的音译﹐意为"斋戒"。中国新疆地区称伊斯兰教的开斋节为"肉孜节"。
自治区 [相关解释]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中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域。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艾丁湖 [相关解释]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面积23平方千米〓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湖底低于海平面161米,为中国陆地最低点。
草原 [相关解释]
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类型。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差异,草原又可分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类型。广泛分布于温带内陆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地。
蒙古族 [相关解释]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480万馀人。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吉林﹑新疆﹑黑龙江﹑青海﹑河北﹑河南﹑甘肃等省区。正史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韦"。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194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又相继建立了自治州﹑联合自治州﹑自治县。
蒲昌海 [相关解释]
1.今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自汉至唐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地当西域东方的门户,为当时东西交通主要路线所经过。
蒲类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汉名蒲类海)附近。原为匈奴右部地,后属姑师『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军破姑师,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八国。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 2.即蒲类海。古湖泊名。
蒲类海 [相关解释]
1.古湖泊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
猜你喜欢